投资成长,价值与模式

2020-01-21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确实投资很重要,退就更重要,作为投资人来说,从融资走到退出再交回,这是投资人完整的一个阶段。

2020年1月8-10日,由融资中国融中财经主办的“融资中国2020(第九届)资本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举办。此次会议以“崭新时代的号角”为主题,探讨了行业生态的变化与资本市场上的新机遇。美股港股市场受经济环境波及,大量成长期项目沉淀,退出渠道收窄,成长期投资如何加大退出?价值投资如何融入机构投资理念?


在1月9日的“成长期专场”论坛上,由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泽辉作为嘉宾主持,创世伙伴资本合伙人梁宇、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彭适辰、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晨晖资本合伙人张磊、云和资本创始人、董事长赵云等嘉宾围绕“投资成长,价值与模式”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以下为论坛对话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整理:


刘泽辉:大家好,台上的几位嘉宾都是中国投资界非常重量级资深的投资人。请各位分享下在当前环境下成长投资的心得。


梁宇:大家好,我是创世伙伴的合伙人梁宇,我们是2017年独立做的新基金,目前管理人民币基金15亿左右,还有两亿的美元基金,主要投TMT和科技类为主的早期及成长期的企业。


彭适辰:各位下午好,我是彭适辰,是中经合集团中国区的总经理。中经合1993年在硅谷成立,是一个跨境平台,在旧金山、北京、台北都有办公室。我们专注于前沿科技的投资,包括TMT,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医药等方面,我们做AI新药开发,也做基因编辑。现在有九支美元基金,一支人民币基金。


杨瑞荣:大家好,我是远毅资本杨瑞荣。远毅名字的由来和马拉松比赛有关,我们做早期投资要跟企业家一起走的远,需要有毅力坚持下去。我们主要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专注于随着消费升级、技术应用 、政策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结构性变化,比如在流通、支付,医疗器械等领域往下沉以及在AI,基因测试等细分领域上,做早期和成长期的投资。


张磊:大家好,我是晨晖资本合伙人张磊,我们基金投成长期、成熟期的项目居多。我们的方向是以消费、信息技术为主,尤其是符合云、智能化、数据化的趋势,属于产业模式和技术应用的领域是我们重点看的方向。消费我们看的是跟健康相关的。


赵云:大家好,我是云和资本的赵云。我们希望一方面推动中小企业成长成功,获得财富。另外也希望我们的LP、出资人能够获得超额回报。云和资本现在国内有四支基金,总规模近二十亿,以人民币为主。我们投资的领域一直定位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投资阶段有一半投在了早中期,另外一半投到中后期IPO


2019年虽然是资本寒冬,但我们的脚步没有停下来,也投了一些硬科技企业,比如国内做激光发射器的企业、国内目前唯一做航空发动机核心的操控机材料的企业,从种子轮、A轮到现在连续三轮投了做人工智能的训练芯片等。


刘泽辉:星陀资本成立于2018年,算是新兵。我们主要的合伙人是国内的头部机构。投资方向一直专注在大消费和科技、互联网消费等领域,在过去十几年,我们投了一些比较耳熟能详的项目,像瑞幸咖啡、前两天跨年晚会挣了十亿美金的b站、同城旅游等。


我们围绕三大人群的三大刚需,服务于下沉城市,主要在消费领域里布局,我们一直投成长期。2006年我入行时,做成长期在中国是零点,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机会。一级市场的投资,30%来自于IPO投资。无论是VCPE还是早期,无论是医疗、消费,还是先进制造等都是自于成长,这才是我们真正成长的主题。杨总,您这些年一直专注在健康医疗领域,在这一领域你们怎么判断成长的价值?


杨瑞荣:我不是一个典型的医疗投资人,没有生物医学的背景,从2004年开始做消费方面的投资。那时中国还是非常传统的消费。我们从2010年开始关注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 ,是把它当做消费升级的一部分来看的。有些海外的LP对中国的医疗健康投资有一个误解,因为在美国医疗产业里面,所有的基础设施包括支付领域,体系已非常完善了,在美国要寻找到快速成长的机会就是做新药,做研发,生命科学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赢或输的游戏。


中国医疗健康的投资面临的机会是几个大的驱动力,包括消费升级在内所带来超出GDP增长的更大的机会。其次,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有一些结构性变化:首先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医保带量采购,药品的定价体系的变化传导到后面流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了流通领域的结构性增长机会;第二个结构性的变化在支付领域,原来看病难看病贵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掏钱的部分占到了40%-50%,政府占了一半,商业化医疗保险占的不到5%,将来在这方面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商业化医疗保险我们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增长机会,过去近十年都是每年近40%的增长率在增长。所以我们认为这些结构性的机会都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成长性投资的独特机会,会比新药研发领域创造更好的回报。除了在流通领域和支付领域的结构性机会之外,我们也会关注医疗仪器和设备,以及基因测序为代表的精准诊断方向的机会。 整个医疗行业随GDP增长产生的变化,这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和特殊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在医疗健康领域捕捉到最大的机会,新药研发和技术的应用也有很多的机会。


刘泽辉:既要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更需要通过国情和特色结合起来。成长性很大的依赖于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赵总更多的是投战略新兴产业,你们在投硬科技的时候,对于成长、公司价值判断的体会和感受是什么?


赵云:投硬科技和我们团队以往的投资经历一脉相承,我们是老兵新团队,从2016年开始成立做投资,选择的企业都是硬科技。我们有一个机制,立项会设定大概七个维度的标准,基本上全是围绕着自主科技成果,或是高毛利率,百亿级的市场,最后在筛选过程中逐步把口收紧。最开始我们宽进严出,选择企业投技术类的主要看技术,企业如果是做半导体芯片或核心材料,其产品、技术在整个行业里面排什么位置很重要。


我们内部新成立了云和资本战略新兴产业战略研究院,投资人员每天都在研究行业赛道,在我们定好的赛道上研究整个产业链,将产业链不同环节排在前十位的企业列出来,新企业来了以后对标,我们会自动进到体系里面去看,这是在技术上的门槛;我们也非常看重公司产品和目标客户的黏度,如果黏性很强,在面临整个经济不是特别景气时,他们也会越来越好;另外要有一定的分散度,如果过分绑定大企业,一旦大企业发生风险和问题,就会出事;要有比较高的毛利率,才能在现金流、用户回款时间等各种风险来临的时候过冬。最核心的还是团队,创始人的水平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内部讨论的,一个企业能够从小企业做到上市公司,还能够成长的更好,无外乎上述维度和一个制度,制度就是企业上下各司其职,执行能力要超级强。另外还有文化,创始人身上的特质是不是能够百折不挠,面对困难时,要跳出原来的方法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上下同欲,才能发挥出非常强大的作用。


刘泽辉:新兴产业里面,新机会如何抓住?梁总你觉得在2B方面怎么才能抓到大的机会?


梁宇:去年的时候,我们开始逐渐往下沉看,发现2B是一个大的蓝海市场,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原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2C的企业,过去也都收获了很多红利,我们发现了从零到一的机会,比如给中小民营诊所赋能,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质量,做过去没有的血液检测等业务,需要精准服务给他们赋能才能在这个业务上赚钱。我们关注2B不仅是有技术、效率,更要的是带来从零到一的机会,从过去的投资来看2B的公司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收益,大家越来越愿意为效率而买单,商业机会就会扑面而来。


刘泽辉:好应用必须要有应用场景。现在所谓的连锁超市在中国零售体系占比很少,大批发市场依然存在,坦白来说效率非常低。我上周去北京盒马店,发现走了一大半,每个店差不多60%-70%是标品,30%依托这个店所在的位置,因为周边的客户群不同,依赖于线下70%的流量收入。张磊你们投了很多消费品品牌,怎么看2B、2C结合的机会?


张磊:2B的领域我们主要看信息技术,消费看跟时尚、母婴相关的多一些。2C这两年投资比重比较大的一块是在医美领域。整个行业的增长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括自身消费能力的增长,对物质的需求,对必需品的需求,到现在精神需求层面的提升,都是经济基础能力提升带来的机会。在刚需领域找到一个大的市场空间,找到优秀的团队和品牌,这是我们在实践上的总结。


2B领域,我们在投资时看几个方面:行业、格局、公司团队能力。中国ICT市场是万亿的市场,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来的ST向云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万亿市场有这样的创新,民营机会是很多的;技术不断形成新的生产力,在供给端的投入越来越多,从降本增效,从产业上不断云化的需求和智能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在验证,确实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竞争加剧,尤其是成长行业里面竞争更为激烈,不断的有巨头加入,有新兴的创业团队进来,所以团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筛选投资标的的逻辑。


成长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现金流,投资的价值来自于现金流的创造。第二,投资的项目,投资的公司在后面随着市场的变化,包括公司自身的积累带来更高成长的预期,公司的价值也会大大的提升。


刘泽辉:中经合的彭总,请从你们的角度讲一下投资的心得?


彭适辰:我们重视跟公司的长期发展,很多公司我们投了八年,十年才上市,十年磨一剑。资本寒冬对某些公司来说很辛苦,对某些公司是好事,公司如果做的是有价值的事,资本寒冬是打基础最好的机会。几年前我们就投资区块链的公司,投资脑机接口,基因编写,人工智能新药研发,投了以后,这两三年市场了解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也开始进来投资。只要方向对,趋势对,公司有价值,在产业链或客户端提供价值,能够提供给客户很真实的价值,公司就会存在。我们会一路陪伴企业家成长,提供我们所有的资源,人脉去协助他们成长,最后一起共享成功的结果。


刘泽辉:中国很多都是新钱,中国LP的余粮也不多,大家简单的讲一下,一到两年中每个机构的典型案例,无论是IPO也好,并购也好,这些项目做到退出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赚到钱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梁宇:这两年我们发现,从上市的角度来说,退出时间是变快的。以前八年、十年的退出周期,最近这两年我们投的一部分企业退出很快。我们早期投的一定是做对了什么事,通过成长速度踩动了业务的空白点,从零到一,速度飞快的往下走。现在的市场情况下,很难有多的修复机会,稍微做错一步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超过去,对LP来说,我们是非常精挑细选的来找到从零到一的公司。


刘泽辉:现在退出加速,企业的成长速度、迭代速度很快。十年前我们看的项目大部分都是60后,50后,那时创始人自身的成长,包括团队、市值,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创始团队是完全不一样的。彭总,在未来的投资过程中,能不能给我们的创业者有一些分享?


彭适辰:投资大部分都是希望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上市,这个肯定是要抓住市场,找对团队,抓住时机。过去的经验是只要看对方向,看对市场,投资在前面的领导厂商,大概率的机会是会成功的。创业很难,各种原因企业走不下去了,在战略上,我们会做一些并购退出。基金八年、十年到期了还没有办法退出的,打包卖出去也是一个机会。怎么找到一个好企业?方向看对,趋势看对,找到赛道里面最顶尖的团队,市场起来,企业水涨船高,就可以做的不错,也祝福各位可以走到时代的前端。


刘泽辉:杨总你做基金也投了比较好的项目,现在退出的项目里面,记忆最深的是什么?


杨瑞荣:退出是我们的使命,拿着别人的钱肯定要把别人的钱给赚回来。如果过于强调退出,为了退出而退出,为了退出而投资就犯了大忌。在投资之前要考虑好投资策略,选好行业和团队是最好的退出策略。国际上有些基金对大趋势误判了,重金投入的一个行业发展不如预期,导致整个基金从美国最顶级的地位光环不再。如果投资前不考虑到策略和团队,等投资完成之后再来考虑退出已经晚了,毕竟作为早期基金或者成长基金,我们对企业的决策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


我们2016年成立的第一个美元基金在去年有一个很好的退出。公司先在澳大利亚上市,上市带来的融资能力对公司的业绩有进一步的提高,之后有个媒体巨头把公司整体收购了,在三年之内我们拿到了近十倍的回报,皆大欢喜。这个项目的退出并不是投资的时候就设计好了,我投的时候也不知道能够这么快的退出。我把现金返给投资人的时候,有的投资人会高兴,但也有的投资人会质疑为什么这么早退出,把钱留在公司是不是还能给我赚到更多的钱?确实如果是我自己的钱我肯定愿意留下来,因为公司还在高速的增长,但给LP肯定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退出。所以我们认为退出策略考虑的前提就是投到一个有足够增长性、有着优秀创业团队的好公司。


刘泽辉:张磊你们在退出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呢?


张磊:我们投资还是瞄准IPO的方向去的,所以我们在决定投资的那一刻就考虑退出,明确了这个公司的退出时点,在哪个板块上市,成长性大概是什么样的,以退为进,投资的一瞬间已经决定了这个项目退出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在前几年的时候,渠道有限,2012、2013年中国的并购很不活跃,那个时候投完瞄准着上市去的,后来并购市场越来越活跃,发现退出市场越来越多,除了IPO可以转让退出,现在还有专业的基金做S基金收购,基金的资产转卖给他,这也有新的思考。


对被投的项目做好管理,哪些项目存在问题,首先要对资产分解,把退出渠道打通畅,最重要的掌握好一个时点,项目在最合适的时机退,这是对投后管理最好的一个检验。我们判断项目本身问题的时候,公司实际管理人持股比例不够,在真正管理公司的人有退出意愿的时候,再坚持的意义不大。另外一个基于我们自己的定位,跟上市公司有很多合作,上市公司是我们的LP,投资前期会跟我们沟通,我们投资的方向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双方投资的时候会做一个杠杆,会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尽调判断,退出的时候我们算是有一个期权,一方面公司达到一定的预期进行退出。第二上市公司本来就有双主业经营的战略,选择一个合适的点进行退出。


刘泽辉:投早期和中后期确实会有不同的看法,没有谁对谁错,能把钱拿回来,交给投资人手里就是好基金。赵总你们作为新基金,在退出方面有什么考虑,在投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一些安排了?


赵云:我们不是投的时候就想好怎么退,如果不想好也不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投资以后去帮助企业成长。我们成立了将相云和俱乐部,如果不和创始人泡在一起,不专注的把这个事情做透,就会出问题,必须及时深入的了解他们技术进展,市场布局,整个团队的稳定,通过近距离接触,我们对企业的把握就更深刻,对他的动向也会更了解,这个是对投资人负责。而且成立俱乐部之后,我们的被投企业之间能够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比如说我们投了做激光发射器的,又投了另外一家激光雷达的,通过产业链的投资,让他们的互动加深,还有企业融资方面,我们还有一个优势,跟地方政府、国家部门单位交流比较多,我们和国家部委,包括院所成立一些课题。投了一家企业以后,合作的地方政府连续跟投。寒冬是好事,我们投的企业一定是踏踏实实做事的。


刘泽辉:投资很重要,退更重要。作为投资人来说,从融资走到退出再到交回,这是投资人经历的完整的一个阶段。今天中国国内国外形势越来越复杂,这里面既有风险也有挑战,我们还是要持续的看多中国无论是从消费品牌还是科技,从零到一甚至从一到一百的机会,再次感谢在座嘉宾的分享,谢谢大家。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