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娱乐,出没风波里,可主沉浮否?

2020-04-23
来源:每日财报 作者:每日财报
随着猫眼在电影投资领域的持续深入,是赚是赔都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

疫情下影视行业基本停摆,作为背靠电影产业链的猫眼娱乐(以下简称猫眼,1896.HK)自然也是深受冲击,这意味着好不容易盈利的公司,有可能再次陷入亏损泥潭。

根据猫眼前不久发布的年报,2019年猫眼总营收入为42.67亿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13.6%,毛利为26.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全年盈利4.59亿人民币。持续长达六年亏损后,2019是猫眼娱乐首个盈利财年。

我们注意到,猫眼是2012年由美团内部孵化的一个业务部门,自2016年4月从美团点评拆离、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后,猫眼引入光线战略投资完成重组,与微影时代实现战略合并。与此同时,猫眼在不断完成对娱乐圈产业链的全面布局和多元化的业务拓展。搭乘国内娱乐产业的高速前进的快车,短短几年间,猫眼娱乐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娱乐服务平台。

2018年,猫眼力压群雄,成为国内最大的国产电影主控发行方;更于2019年2月4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中敲响开市锣鼓的“内地互联网娱乐服务第一股”。

然而,猫眼逐年发展的声势虽然浩大,战绩一度惨不忍睹,这也是外界对其评价声音褒贬皆存的原因之一。《每日财报》注意到,2019上市之前,猫眼在亏损的道路上疾驰不停。猫眼娱乐披露的招股书数据显示,其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到12.97亿元、5.08亿元、7610万元、1.38亿元,同比扩大82%。

由此,可见2019的佳绩对猫眼来说是何其珍贵和振奋人心,但不幸的是2020年盈利脚步有可能再次被羁绊。

票务老大地位依旧稳固 但隐忧不断

根据猫眼2019年财报数据,猫眼的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达到23.03亿元。按照2019年全年电影票务总交易额做统计,猫眼在票务交易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

猫眼自出道以来,便常被调侃为是“票贩子”起家,到如今其在线娱乐票务服务依旧是主要收入来源。

不过,虽然,其在线演出票务所得收益较2018年有所增加,但占整体收入比是有所下降的,从2018年的60.7%降至54%。

另外,猫眼在娱乐内容服务、广告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明显提升,分别达到32.7%和13.3%。其中,娱乐内容服务收益由2018年的10.68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3.968亿元。

在电影的发行、宣传和出品方面,猫眼2019年主控发行的影片总计14部,票房总额高达74亿元。在2019年全国票房排名前三十的影片中,猫眼娱乐深度参与的国产片总计18部。其中由猫眼娱乐主控发行、联合出品、联合发行的影片总计12部。

此外,猫眼的广告服务及其他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9.7%。这无疑归功于猫眼营销平台和资金服务平台的持续建设,以及娱乐整合营销策略的深化,即充分覆盖社交、电商、生活消费等所有场景的6大流量入口(微信、QQ、美团、大众点评、猫眼、格瓦拉)。

如今的猫眼,不得不承认已经成长为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娱乐内容服务、娱乐电商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于一体的超级娱乐服务平台。

不过,如何使“春常在、花常开”,形成可持续盈利,是猫眼接下来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在《每日财报》看来,猫眼虽是“高速赛道上的领跑选手”,却并非高枕无忧。如何在风起云涌的竞争环境中从容应对并驱争先的对手,始终是个棘手难题。其营销手段、业务运营尚存在不足和局限,也急需裨补阙漏和突破。

最大挑战与淘票票的瑜亮之争

据公开资料显示,淘票票在阿里影业旗下,前身是淘宝电影,于2014年杀入在线电影票务,2016年改名为淘票票。2017年7月份,阿里影业收购博纳、华策在内6名股东持有的淘票票股权,对淘票票的持股高达96.71%,实现了对淘票票的完全控股。

2017年,猫眼并购当时行业内的老二微影,其主要目的大概就是为与淘票票抗衡。背靠阿里的淘票票底气十足,是向来甘愿“为大失小”的狠人。

阿里影业以15个月净亏损16亿元的“代价”抢占市场份额。2018年11月,淘票票宣布启动投入不少于十亿元的“用户和市场扩增计划”,同年12月,阿里宣布投入12.5亿港元增持阿里影业。当时,淘票票总裁李捷放出豪言——“我们是要争第一的”。

淘票票,阿里的亲儿子,一直都是与猫眼对标的劲敌。不同于被阿里全力力捧淘票票,背靠腾讯、美团的猫眼虽有优势却始终不“踏实”。

早在招股书中猫眼便承认,运营部分取决于猫眼与战略及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

《每日财报》注意到,猫眼跟腾讯、美团的合作是有期限,有前置条件的。属于腾讯系资本的猫眼,与腾讯的关系,远没有淘票票之于阿里那么亲密。

在线票务一直不是腾讯的角力重点,猫眼“担心”被一脚踢开情有可原。

而反观阿里,在不久前2020的支付宝改版中,支付宝将最顶端的五个入口之一分给了淘票票,这无疑给淘票带来了更直接更大的流量入口,这对猫眼无疑一种威胁;此外,支付宝这次把“吃喝玩乐”服务送到主要位置的改版,对猫眼的两大股东美团和腾讯也带了来冲击,可猜测对猫眼也会产生间接负面影响。

阿里还在不断大力加持大文娱领域板块,旗下淘票票、虾米音乐、优酷、大麦网、阿里影业等覆盖互联网宣发、综合开发、内容制作等业务,与现阶段的猫眼基本一致。

在集团的意志下精诚合作,众兄弟齐头并进的协同力度显然强于猫眼背后相互独立的个体企业。

在风起云涌的整个大文娱产业中,未来猫眼与淘票票的竞争只会更加直接和激烈。

后人口红利时代,票务优势不能持续

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高达642.6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4%。与此同时,院线观影人次为17.27亿,但同比增长仅0.5%。

在2018年,下沉人口红利的衰退已有预兆,在2019年,观影人次增长再次低于票房增长,也继续意味着观影人次增速大幅放缓。

这一现象并非不正常。前几年,中国电影市场更多体现的是外生型的增长逻辑,即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外生性因素推动高速增长。

显而易见,进入2018年以来,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外生因素不再是推动电影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中国在线电影票务渗透率已达85.5%。

以上这些迹象都说明票务市场已接近饱和了,猫眼在这一领域的“卖票”的顶梁柱业务,再创辉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而猫眼是否能守住眼前的阵地,也是未知数,因为淘票票还在虎视眈眈。

无论是传统票补还是其他促销,票商拉新的实质还在于价格战,尽管淘票票和猫眼背后都有足够的战备支持,可以打持久战试图“拖垮”对方。不过,当下似乎淘票票的进攻态势更迅猛,加之其背后依靠支付宝和阿里大文娱,广大观影群众都更倾向于“薅淘票票的羊毛”。

此外,在售票和票房方面,猫眼还尚未摆脱票房数据不实的负面影响。

2018年4月,猫眼主发行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晚却被曝出大量集中退票的情况,被业内怀疑为抢占排片制造虚假的预售成绩。此后事件不断发酵,俨然成为了2018中国影坛“第一黑幕”。

深度介入电影产业链始终是攀登险峰

任何一种艺术文化都有自己的流行周期、市场生命周期、关注群体规模,这些要素是很难预测和估计的动态类别。

是以,电影行业中的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投资电影一直都是一场高投入、高回报、周期长、高风险的豪赌。

电影投资场上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赚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赔就可能赔得血本无归。

随着猫眼在电影投资领域的持续深入,是赚是赔都充满了未知的可能性。

经历过多年亏损的猫眼手头并不很富裕,电影投资制作又是非常烧钱的生意,猫眼能不能承受赔本买卖还是难说。

早在2018年,就有许多业内人哀叹,影视行业步入了寒冬期。而在此2020的新冠疫情下,影视行业更是从寒冬走向极寒。可以预见,2020年上半年猫眼的业绩注定惨淡,这在其股价上已有体现。

猫眼娱乐CEO郑志昊在公告中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疫情终会过去,全文娱行业、中国经济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猫眼和众多伙伴们都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推动行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猫眼是否真如郑志昊所言,我们拭目以待。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