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OMO模式争议背后的几点思考

2020-04-28
来源:亿欧 作者:李万凌霄
教育OMO是大势所趋还是伪需求?布局OMO模式,真的是教培机构的必需品吗?

距离2月12日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已两月有余,新冠疫情的确诊人数从几万例增长到全球已超过280万例,全球疫情的拐点到来似乎遥遥无期,疫情下的教育行业在短短的两个月之中经历了重重困境。

为了能够活下去,一部分线下教育机构紧急转型线上,开启了线下+线上的布局模式,这样的模式在业界被称为OMO,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国内有关教育OMO模式的探讨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如何转型OMO?

近期,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与华为云联合举办的“激荡向前•2020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上,好未来未来魔法校总经理陈体銮提到:“今年很多人会考虑OMO,可能明年这个时候就不会再有人讨论OMO了,疫情来临的时候是一个组织进行转型最好的机会,个人认为在接下来时间,绝大部分机构会把它变成一个常态。

不过前新东方在线COO潘欣却持不同的观点,他曾发文表示:“看了不少教培公司讲自己的OMO,看来看去和十几年前就有的混合式教学也没啥区别,OMO线上下融合,谁都知道是趋势,但知易行难。现在在谈OMO的教培机构,有正经探索的,也有临时抱佛脚的,更有新瓶装劣酒的。

真正的教育OMO模式要具备这5大特征

OMO,即Online-Merge-Offline线上与线下融合,不过行业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不尽相同,关键的争议点主要在“融合”上面。

环球优学联合创始人张建生看来:“如果只认为线上线下加起来就是OMO模式,那就太浅层次了,OMO模式更多是深度融合和数据打通。”他强调,这个数据打通并不是机构本身的线上线下打通,而是以一个学生为主体,打通其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课中和课后作业等一个学生所有的行为痕迹数据,将其保留存储并一以贯之。

而业内人士称其为“伪需求”是因为大部分宣称OMO的教育机构只是在疫情期间把这一概念当成救命稻草,急于部分业务搬到线上,扩充产品条线,其完成的仅是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结合,并不是融合,也没有实现在教育培训的招生、教研、教学、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完成线上线下融通,亦没有业务的重构,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OMO更像是一个疫情期间的限定产物。

不过对此,前段时间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明确表示OMO模式不是伪概念,只是要真正做到OMO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表示,在疫情期间,有一些企业当下可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OMO,但可能喜欢用这个概念来表达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也有业界人士提出,OMO商业模式至少要具备五个特征:

首先,线上线下的流量将双向交织;

第二点,线上线下相互赋能,体验相互交织;

第三点,催生去中心化、社交化的商业形态;

第四点,商家将拥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和服务体系;

第五点,上述四点都是增强已有场景的服务能力,除此之外,OMO 还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场景。

发展教育OMO,公立校具备天然优势

实际上,教育OMO并不只是教培机构的狂欢,在疫情的驱使下,“停课不停学”也让很多的公立校意识到在线教学的重要性,伴随着“常态化”抗疫的展开,公立校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会越来越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公立校在实现教育OMO的准备工作上其实更为充分。兴业证券研究人员认为,教育OMO目前只是刚刚起步,未来需要经历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基础是数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最长、学习数据沉淀得最多,信息化建设也更加完备,公立校的教育OMO发展有天然的优势。

对于公立校而言,线上线下的教育融合是学校必然会去实现的目标,教育OMO模式最终是要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智能化培养,这也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所强调的主要任务。

布局OMO模式,是教培机构的必需品吗?

教育机构都在纷纷拥抱教育OMO,亦有不少赋能中小企业教育OMO模式的培训已在开展之中,但拥抱OMO对于教育机构来说真的是必需品吗?未必。

目前教育行业的头部机构中新东方、昂立教育、精锐教育、爱学习等都已经在OMO的布局中,爱学习也推出了OMO产品解决方案,但从OMO的真实定义上来看,这样的布局转型一定会对公司业务进行重构,还会改变公司的盈利方式,甚至产生新的教育场景。

教育OMO需要对技术、师资供应链条、服务环节都进行系统性的应对,蓝象资本创始合伙人宁柏宇曾表示,从做投资的角度来讲,OMO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OMO的机遇在大机构,而非创业者。”

OMO是大规模、兵团式、重装作战的领域,新生的创业公司无法与传统培训巨头们抗衡,提供全体量的完备教学服务产品。因此,线上、线下同步布局,几乎只有巨头级别的培训机构才有可能推行。

如此看来教育OMO模式的推行必然是“伤筋动骨”的。对于中小型教育机构来说,拥抱互联网一定是趋势,但不代表其需要一步到位就实现从原有模式到OMO模式的转变,对于中小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应该是生存以及厘清自身业务模式。

其实,不管是O2O,还是OMO,或者其他新的模式,对于教育机构来说,要获得用户的认可,依然是要依靠优质的产品内容及师资团队,想要走得远,需要提升自身运营效率,保持健康正向的财务模型。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