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基金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融资中国》出品人朱闪应邀出席并主持论坛

2017-04-19
来源:融资中国 作者:师毅

呼应波澜壮阔的产融结合时代,空前的资本洗礼呼啸而来,深耕产业发展根基,谋求供应链金融布局决胜点。这是这只基金成立的宣言。

为更好地配合我国“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15”国家战略实施,切实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进一步推动我国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4月18日主办“产融中国——2017中国供应链基金高峰论坛”,同时发起我国第一支,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供应链基金。

融资中国》杂志作为本次会议的战略合作媒体,为论坛提供了特别媒体支持。同时,融中集团董事长、《融资中国》杂志出品人朱闪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主持了大文化产业论坛的讨论。

本次论坛力邀多位行业专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高管,共同探讨产业金融和供应链基金如何有效助力产业升级。著名经济学家胡汝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宋华发表演讲,介绍产业供应链金融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下午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源坤控股、迪威视讯、高工产研、马应龙药业、北京华联、云集微店、陕西文投等机构与企业的负责人,就大制造、大健康、大消费、大文化四大产业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进行深入讨论。通过深入聚焦与案例研判,探讨供应链基金如何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圆桌论坛:产融结合下文化产业运作新模式

本场论坛的主题是“产融结合下文化产业运作新模式”,将由《融资中国》杂志出品人朱闪先生主持。

朱闪先生于2011年创建融中集团,带领团队将其打造成中国股权投资领域的专业服务商。

参加本场论坛的嘉宾是:

湛蓝影业董事总经理高峰

龙腾影视董事兼执行总裁孙雨

华云文化集团董事长汪海英

陕西文投资本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谷少罡

朱闪:非常感谢现场的各位嘉宾。我也参加过不少的会,我还是挺钦佩主办方这一次整个日程的安排,整个下午安排得非常的满,四个论坛,时间控制得非常的好。

先请几位各自介绍一下自己,然后跟台下的观众有一个互动。

汪海英:非常感谢大家。我现在在浙江华云文化集团,我也是创始人,之前有十年的报业从业的经验和近八年数字版权的经验,之前在盛大文学也从事版权的工作。

华云文化的业务也是围绕IP的整体的运营和文化的培养等等。今天的内容是产融结合,其实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在文化领域这两年有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今天能够参加这个论坛和朋友们一起探讨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谷少罡:我们现在是陕西省最大的文投集团,我们这个基金主要是投入大文化行业里面的,包括跟文化相关的衣食住行都是我们的投资方向,现在重点看的影视、泛娱乐的一些内容。在这个行业里面也会投一些体育教育等与文化相关的行业。

高海博:大家好,首先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湛蓝影业是投资、策划等为一体的公司,我们有湛蓝异同、湛蓝非凡等等。还有强强联手合资的公司,还有动脉的公司,作为产品的延伸品的研发,这是我们整个湛蓝基础的结构。现在在大数据,大文化的情况下,我们做到了零风险、高回报在文化产业里面做出我们自己的一套风格。

孙雨:各位好,我是代表我的公司龙腾影视来参加这个高朋满座的论坛,我们这个影视在整个影视产业里面也算是一个年轻的公司,2015年龙腾影视也是进身了新三板,过去的几年里面,在电视剧的发行作为主营的业务,最近在和北京卫视做一个综艺,我们希望借这个资本平台给我们一个更打更广泛的空间,不管是影视还是综艺,我们也会向泛娱乐进军。今年通过在资本市场的一些动作,引入一些新的战略型的股东,未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行业资源。所以今天我也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专家都在场,还有龙头精英,今天希望能够多和几位学习。现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够通过的交流,我也带了一些资源,也带了一些学习的态度。

 

朱闪:这个组合的非常的好,有投资机构,也有做内容制作的,发行的,版权的。我们融中有一个传媒公司主要是专注于做股权投资的公司,就是我们和国内的比较活跃的PE机构比较熟悉,和他们有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当然我们在传媒公司里面也有一些媒体的平台,还有一个研究院主要是研究股权投资这一块的。另外一块我们有一个融中资本的FA的机构,我们在并购这一块是文化的行业,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制作公司的并购,包括到跨境的新媒体的并购,我们都做了很多的案例。我们想围绕文化产业这一块,大家可以沟通一下。

我想问嘉宾的第一个问题,做文化产业,无外乎两条主线,一个是把内容做好,这里面不管是最前端的IP,以及到最后呈现给观众看的节目,这一块的内容怎么样把它做好?第二个是传播,从过去的传统的传播平台到现在新的技术的平台,这两块怎么样做,涉及到技术的创新,包括如何把这两块真正的做好?三家实体公司的老总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目前怎么样做的,可以从投资的角度来给大家提醒一下。大家在这儿不用太展开,就目前公司做的怎么样。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这样一个战略布局,上下游的打通,我们到时候再谈。

 

高海博:首先对于湛蓝这一块,我们基本的目标就是零风险,高回报,怎么来做呢?就像刚才朱总说的,IP对于我的理解上,如果一个产品你不把它销售出去,就没有所谓的IP性能,也没有它的所有的实操性。所以在现在的尤其大的趋势下,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一个所谓的湛蓝影业的风控体系,从每一个项目从刚刚开始风控体系评估下来,到最后宣发团队的整个的宣发上,为什么还是回到原来的点,只有做到这些东西,才能达到我刚才说的零风险,高回报这样的影视作品的产生,还有IP慢慢的延展下去。就像你说了,每一个作品现在都是说内容为王,这个内容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不光是一个剧本,首先是一剧之本,还有它的主创人员,它的演员,这些东西把握住了,后面这个可行性就涉及到后面的衍生品的研发上,到底有没有可能把衍生品对接过来?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基础,如果说抛出去每一端,我觉得IP的实现都有麻烦的。

 

孙雨:我相比高总是科班出身,所以在制作层面,他讲的很专业。站在我们龙腾影视讲,我就说我的两个感受:现在对比过去的两三年,影视行业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各位都体验到,不管是走向资本市场的,或者是没有走到资本市场的,都面临着一个相关严的监管制度,更加受限的内容范围。跟我们中国目前的宣传的管理体制有关,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个行业中的生存更为小心翼翼,不管是我们做影视节目也好,还是我们去把它在渠道上播出也好,都会非常的注意相关的社会影响力。这一点上恰恰现在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上游还是缺内容,需要更多的内容,更多的优质的能够经得起筛选的内容。下游的话,渠道几大视频网站在我们的行业里面都归纳到传统的媒体了,所谓的新媒体,直播媒体,自媒体是新媒体。但是那些传播的媒体都是每一个电视剧都在这个里面传播的,所以大家不同的渠道需要多样化的内容产品。下游我们从发行渠道上来讲,我们想面面俱到,但是有难度。对于企业来讲要面面精通,影视企业往前走的过程中,上下游我们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在这一点上为什么我说我们有的时候不断的学习,借鉴其他影视公司成功的企业,我们在看其他的企业的时候也在学习。 

今天对于供应链的事,影视上也有的,文化产业上游生产给下游供应,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供应链中的一部分,这个链条不能断,不然的话整个产业无法向前发展。我们是希望通过一个供应链的概念,未来影视公司除了巨头以外,特别是我们,我们是希望大家抱团取暖,我们湛蓝影业跟其他的相关的影视公司,大家合并在一起,有上游,有下游的渠道,有各自的资源,组成整个的生态链,大家都可以生存。如果恶性竞争的话,大家的生存力度就更小。这样的话大家推广的文化产业是多样化的发展,百家争鸣,这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带给我们的一些感受。

 

汪海英:刚才说到产业链,我这个华云文化是在产业链的最前面,做原创的内容。我们这儿趋于我们原来说的大平台网站等等做内容,我们是以作家经济的模式,重点扶持挖掘一些适合市场需求的内容。华云文化今年做了十个作者,以作家的不同的创作领域作为连接下游的一个支点。这些作家的创作他原来在大平台的创作比较被动的,现在我们的创作可能说是比较主动的,因为刚才看到我们已经跟很多的影视机构合作了,这个创造我们把把我们的小说创作跟剧本的创作做一个定型。下游影视公司有一些内容开发的时候,把内容拿过来,作者有创作的能力和群体,对这个内容进行一个评估,作家就可以做一个大纲的提供。如果说这个大纲影视公司说可以的,我们的小说创作在一些数字平台,出版领域做一个版权孵化。像我们跟华策做的这个就是这个方案,这个作为源头的这么一家公司,我们也希望跟后端通过供应链的模式,快速的与下游的市场对接起来。把被动的创造变成一种主动的接入。

这几年IP特别的火,火到有点贬值了,不太愿意大家去特别的追捧。我知道这个IP真正的价值就是那个好故事,不要被外在的东西影响。之里面通过影视的再加工呈现给我们的观众一个崭新的故事的东西,所以这一块的传播力度更大。作为原生的创作者来说,你的核心就是做好故事,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希望,我前两天在中国数字大会上也说,原来大家都抢IP,其实作者应该是做好故事,下游交给我们的产业链的后端。所以华云文化这几年和未来的几年专心致力于内容的创作,而且以作家经济的模式希望和下游的产业对接好。

 

谷少罡:我们可以谈一下在这方面在整个市场上或者说整个行业上有什么样的观感。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的话,一定要把这个内容定义为相对聚焦的差异化的产品。刚才湛蓝的老总说了,他们要做全IP,包括其他的主创剧本在内。每一个环节是给你带来相对关注度的,你的相对关注度比别的产品要高的时候,你就会在整个产品线突出出来。我们客观的讲,整个文化产品,它是由这些不同的基点或者说不懂的元素慢慢的积累的,并不是不说一个产品一定和其他的产品有巨大的差别。比如说如果我不看球赛的话,我会看什么?但是球赛的电视剧都是消费我的娱乐时间,有什么区别吗?没有什么核心的区别。但是如果一个电视剧它积累了相对观众度,比一个球赛还要高的时候,我一定是看电视剧的。

第二个说到传播,我们说到通达性,每一个产品它在达到我们的受众的眼睛或者是体感的时候,它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目前来说我们有互联网、自媒体、电视台,各种是和它需求的产品模式或者说类型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在投资一个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也是要看内容是否和它的通道相匹配,内容是否和它的题材或者是通道相匹配。这个对我们来说更重要一些,我们也会在这些方面有一个方向性的筛选。

 

朱闪:刚才各位都是从内容上下游和产业链的关系做了一些阐释,我作为一旁观者,我感觉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过去几年还是一个波浪型的发展。在2014年、2013年的时候,电影、电视剧是非常的火爆的,火爆之后电影票房是直线的上升,那是经历一波热潮。之后有一些制作方就粗制滥造了。大概是2015年开始票房增长降速了,票房开始注水了造假了。从去年到今年又感觉整个制作又好象良心发现了,质量又上升了。刚才汪总说了,大家都或多或少看过或者说听说过,都有质量的。北京卫视播了一个电视剧,它不像过去或者说现在大多数都是50多集,这里面是有成本核算的,我不太懂别的,但是从这一点就觉得好像在认真做一些事。所以在这个我就觉得有这么一个,目前尽管无论从投资方还是制作方,好象行业也不像那么火了,但是大家真正的发挥一些工匠的精神,他做的话这个行业还是会真的起来。

第二个实业之后谈一下资本,回到刚才谈到2013、2014年的时候,你们影视公司被并购的案子特别的多,这里面做成的肯定是暴富了。但是从整个资本市场和金融对接的情况来讲,对接得早的走上资本市场的还是战略一些先发的优势,华策、华谊,包括北京有一家公司。但是同时在北京,同批有很多的公司,这里面由于没有及时地和资本商对接,  现在就默默无闻了,有一些衰弱了,开始下滑了。所以说跟资本市场的对接这一块是有讲究的,你怎么样对接,你什么时候对接,你时间时候节点去融,你跟谁要钱?在这一块怎么样跟资本市场对接,还是值得大家来考虑的,包括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个人认为机会和风险都有,最通行的一句话是多层次资本市场。

危机在哪里?IPO一会儿快,一块会慢,新三板一会儿火,一会儿不火,你如何在资本的大浪潮中驾驭好你实体的小船也好,大船也好,真正的利用好资本的市场,还是有讲究的。所以在这一块,三位公司的老总,还有投资的高手,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谈一谈,包括现在的公司已经接触资本市场还是准备接触,还是说没有接触。

 

谷少罡:这些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我们也看到了从刚才朱动的话来说,2013、2014年是行业的高峰,是从2015年底陷入了一个疯狂的阶段,这个疯狂到什么程度呢?你在2015年前半年能够看到OK了,像北京的龙战士四五千万都非常的优良,到2015年底没有了,起手是两个亿,这个时候大家都疯掉了,之后特别是2016年资本从这个行业里面退出来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一些企业,他们是非常的痛苦的。这个时候又有很多的机构想进行投融资上市等等一些金融的运作,但是会发现相对来说难度更大。特别是前几天15号前后,又对上市公司进行了一些限购。所以整个行业一定是在初始做的时候,一定要有全产业链发展的心态来对接资本市场。

我们先用什么钱,在哪个阶段进行股权融资和上市呢?我对于整个文化行业里面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说,如果说能够取得债权,然后是固定回报股权投资,之后再是稀释股份的股权投资,这个也是风险。在我们这个影视行业里面,在债权和融资方面,除了各地有不同的扶持政策之外,通常来说在债权人市场对接不顺利,目前比较顺利的在北京,集体来搞一下他们的债权融资会好一些,其他的难度更大一些。

从对接资本市场这一块来说的话,大家一定是在本身业务和后期的储备比较扎实的时候,再启动后备的资本。因为这个时候你对自身的后期发展比较有信心了,前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运行,你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比较有信心,这个时候无论是在投资要件上你都有心得。最害怕的是我都不知道我能干什么,然后要了钱,承担了很多的对赌之后,发现做项目的时候我应付不来。   

 

汪海英:说到资本这个事,我的经历里面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事件,当年盛大文学要到美国上市的事。刚才主持人讲的错过了这个节点,当时没有做成,之后到了一个低潮,后来就迟迟没有上市,最后就把整个盛大文学卖给了腾讯文学。所以刚才讲的时候我特别的有感触,什么时候拿钱,你拿了钱就能做大,你错了一个节点,你就错过了一个时代。

我做公司的时候也考虑,你为什么要拿钱?拿钱做什么?所以我在做源头内容的这一块,我们有两大部分投入比较大,一个是签约的部分,大量的作者作品是需要投入资金去做一个创作签约的。二是我们为了快速的把版权做它的全版权的覆盖,我们也会参与一些影视作品的投资,我的产权可能作为一个产权投资的一部分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希望我的产权迅速的与下游对接。在这两块内容明确时是学习有资金的投入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启动了一轮,我们接下来可能有一个A轮的融资。

另外一块,我的感触就是说,特别是在2015、2016年的时候讲的概念就是融资。那时候有一堆作家来找我,说有一个基金找我要跟我做公司,给我估值了,一个亿,两个亿的。你作为一个作家,你有这样的经营、运营能力吗?所以在这一点上有一个资本涌入的时候,大家特别的浮躁,都希望快速的拿钱,但是你作为一个实业的企业来说,能拿到钱已经不是说讲讲故事那么的容易了。可能我说我讲的概念融钱,我现在从0到1,然后再从1做到10。 

 

孙雨:在最疯狂的时候,我们登陆新三板,到现在的话可能不容易了。北京的政策也好,所以我们现在重要的资本方面的合作伙伴就是北京市科技文化担保。在这一点上感谢政府和党的政策也好,政府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柱,投资、担保、贷款一体。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就站在一个被资本拉动过的企业来讲,讲点感受。

一是资本对于影视公司肯定是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影视公司都比较缺钱,回款慢,投资巨大。特别是演员贵,原来六七千万能够做的事,制作费一点都没有变,演员可能从一百万一集变成了一千万一集,所以在这一点上钱肯定是不够的。这个行业没有钱就没有机会做下去,企业就无法发展下去。

二是我们不光需要对接资本市场仅仅是解决钱的问题,因为这个行业很特殊,它的活跃期,还有前期每一个IP的打造孵化需要一个过程,相对来说不像低产或者是一些股权性的退出相对稳定,这个行业你需要一个时间去对待。有一些很好的影视作品可能隔了两三年才能让大家看到。

所以金融的机构在进入我们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他们有一个产业的观念,不是在这里仅仅是挣快钱,能够陪伴企业一起成长很重要,因为它看好一个企业,看到这个团队,看好这个企业里面的IP也好,或者说它的某一个平台也好,需要时间去打造,它能否有耐心和判断力把这个企业推向市场。还有它的投资的风格,如果说我们作为一个影视公司普遍都是轻资产,如果你不让我做债权的话,稀释股权多少,如果是基金公司作为大股东,影视作品谁来做?你做债权什么都没有,总不能让我们把身家性命全部抵押掉,而且现在一个影视项目动则几千万。所以希望有更多的像陕文投,北京龙华科技担保,也希望背向政府,面向市场,有一个持续性的增长。盲目的对赌对企业和基金都没有好处,最终是两败俱伤,逼着一些影视行业,这个在过去的一两年资本也常见了,做假报告。 

所以这两点感受作为一个也被资本拉动过,也是有受惠过,感受到了一点好处以后,我们的感受。

 

高海博:刚才一直听三位老总说这个事,对于在2015、2016年上班年的时候,所有做影视的人都说过,只要插上了金融的翅膀,我们会飞得更高。

金融这个产品就像上午有一位领导讲的,更具有包容性。该什么时候投?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时候,在金融圈里面它不会前期的投入,这就是我有两个感受。2015年最火的电影叫《夏洛特的烦恼》,是我弟弟导的,他运作了三年,他找了三年的资金。有的人就会发现这个眼光,他觉得这个戏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他在三年前找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家里企业给他投,最后是麻花结合了另外一个公司,没想到最后呈现出来是一个15亿的片子,多少机构在那个时候已经在麻木的看这着票房。二是资本市场你要给我一个什么东西我才能投入。比如我说首先做一个戏,演员是谁?你要把合同给我。但是没有钱怎么办?我有一次找贾乃亮,我陪他女儿玩,在他家待了七天。他作为朋友,他四年的感情给了我一份合同,然后我到了投资公司,才给了我第一笔资金。但是编剧的时候,演员没有剧本,我们就没有办法看。第一笔资金在原始的孵化的阶段,这个资金就应该进来了,你只要认准了这个事,往后的事我们才能创作了。编剧、导演是给所有的剧本加分的,只有达到这个水准的,才能达到最后呈现出这个IP,衍生品才能出来。 

我刚才一直在想,通过这两个事,我当时真的很矛盾,我没有剧本,我怎么去跟贾乃亮谈,最后给我签了这样一个东西,我拿到了资本给的钱,然后又找了编剧,把剧本重新的按照大纲,一点一点的改了一遍。

金融更具有包容性,它的独特的眼光怎么样做?再加上我们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以前在2015年的时候还有银行的版权的抵押,我们还可以借出来的一部分钱,但是随着政策的变化,这部分的钱控制得非常的严格。集团有一部分前期的孵化的资金,我会用这个资金用我的人脉、演员的基础,前面基础打好了,楼盖得漂亮是主创决定的问题,我需要的是金融这个产业能够给我们一个更大的包容性,能够跟他们整合到一个更好的机制。汽车有汽车的金融,到什么时候应该给什么?应该是文化产业这一块更好的发展,必须具有这样的包容性,要不然所有的项目都在停滞,那么这个事再往前推进的时候就更难了。每一个影视公司都差钱,到底差,怎么样差?有时候也想不明白,一个项目起了,你所有的前期工作做完了你就不差钱了。现在有两个大的项目不差钱,最小的项目部差钱,卡在中间的是我们自己的公司分红怎么样控制,这个是我们急需的东西。我希望金融对于文化有更好的包容的机制,按照我们的时间节点,伴随我们共同的成长。

 

朱闪:刚才这一轮谈的非常的深刻,各位都获益匪浅。谷少罡从投资的角度给大家谈了融资的配比或者说安排,这个是对大家做这一行的企业家来讲是非常有参考的意义的,你怎么做股权和债权。汪总谈了一个观点我非常的认可,0到1。这是顺着谷少罡讲的顺下来的,这两条对大家的启发包括对我自己的启发也是很多的。孙总从自己的亲身体验跟大家分享一下资本的魅力,这个也非常的好。高总呼吁了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背后有源坤。我们今天整个会议的主题是什么?供应链、产业链。他呼吁的事希望整个行业打造这么一个生态链,大家从这个角度把这个问题谈得非常的透。

最后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大家都谈了资本的结合,产业怎么样做?下一步是全产业链上下游怎么样做,跨界怎么跨,跨到什么程度?比如说特色小镇、影视小镇,这里面怎么样结合?你做到影视小镇还要跨吗?跨到旅游、体育。这些整个上下游怎么样发展,公司未来怎么样布局,怎么样防范金融的风险,在这一块跟大家最后方向一下。

 

高海博:首先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跨界,因为我是演员出身,又做导演,又做制片人、公司。这个跨界没有什么不可,就像刚才朱总说的不管是体育、小镇,只要是涉及到文化的一些东西,我们都可以涉足进去。为什么?小镇也是一个文化产业延伸产品链提供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文化必须要做的。提到所谓公司层面的发展,为什么湛蓝影业要有自己一个独特的风控的机制,涉及到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做到所谓的零风险高回报,这个机制一定是在整个大文化,大数据下,我们强调按照这样的套路的打法,按照自己的独特的评估的标准,最后没有失败,只有胜利。

下面还有不同的公司来辅助我们衍生产品的研发上,像小镇,还有各种服务基地,文化地产,大部分的东西借助于文化,可能说这一个项目不一定会达到什么,但是一个产业链会延续。这个产业链的基地是怎么样的,小镇是怎么样的,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慢慢需要的一部分,湛蓝是从一到十,从它的策划到投入、制作、宣发、衍生产品的研发的这一套的过程中,就是文化产业的链条的过程中,也是我们今天谈到文化产业链的过程中。

 

孙雨:我们现在用实际行动去回答,文化产业下一步怎么样做?但是其实文化创业产业本身来讲,它有是一个发烧的过程,所以我们觉得跨界才是应该早就开始做了,而且跨界这个行为来讲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们只是投资一些影视类的,票房挣一些钱,这样的话我们的附加值太低了。附加值来自于很多的方面,比如说你刚才说到,第一个是体育,文体不分家,文化本身就包括体育,体育赛事也好或者说涉及一个体育的内容也好,在电视上看到有冬奥题材的电视综艺,还有描写运动员生活的作品,还有体育运动员变成了艺人,这个在美国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文化市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NBA的明星他本身就有巨大的艺人经济价值,所以我们说体育本身,我们作为一个文化行业来讲它就包含的体育。所以龙腾自己已经筹建了龙腾体育,这一块我们未来肯定要涉足,因为它也是内容。现在影视已经是一片火海了,电影电视综艺,所以在体育这一块,所有的文化产业这一块转型会更快,而且它有它独特的魅力,需要一些传媒的手段去包装它,这也是我们影视行业本身固有的优势,所以说体育一定是要做的。

另外一块说到地产,包括健康地产,包括乡镇的概念,是我们最近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千县千镇,包括我们的一些行业的领军也进入到文化地产,我们都去调研过,这一块我们认为就是在开发我们的附加值,有了IP以后,在这上面落地,因为你文化地产过去盲目的开发没有内容,就叫文化地产。全国各地修了很多的影视基地,最后剩下来可能就是横店等等。因为盲目的开发,开发文化地产根本不懂这个行业,我们去山东看过,投资几个亿,盖了一条街,它根本就无法拍摄。因为修这个影视街的人不懂影视,因为不懂哪些地方可以架拍摄,也没有办法供电,所以就讲成了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是带这比较实实在在的内容,确实把这个内容转化成地产,不管是能带动旅游,或者是带动这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帮助它运营。本身我们不是专业的地产开发者,但是地产公司很多,我们跟地产公司合作,可以把后续的旅游,后续的地产的发展,因为让它可持续发展,不能说今天拍这个戏,这个地产就结束了,再也不去了,所以我们要把可持续性的把我们放到地产上。这个是影视公司可以在附加值上可以提升,另外竞争比较激烈,电影电视的竞争的内容,毛利润比较低的,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一块可以弥补,你可以在文化地产中赚钱以后,可以反哺你的内容的生产。这个本身的跨界也是自己的任务和使命,我们就是在这个行业中整合资源的,包括做北京卫视的综艺也是跨界的,也是希望贯穿跨界的概念,所以我觉得这个跨界不仅仅是影视公司,金融机构,地产,政府,大家一起来跨界。这样的话我相信才能爆发出更大的或者是文化产业内容的衍生产品。 

 

汪海英:我认为我还是坚持一个术业有专攻,我认为我拍不了电影,我只能做内容,我也做不了地产,我觉得那是投机。我觉得跨界这个词看大家怎么样理解。孙雨说演员唱歌的去演喜剧了,其实他只是展现的形式不一样。我赞同一个词叫资源整合或者说资源叠加,也有旅游单位找到我说,你们做一个传统的文化能否放到旅游小镇里面,沉淀一个景观,或者说旅游的团队里面可以在这里面吟诗。我可以把内容给你,你请专业的人去做。所以我觉得跨界这个东西大家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谷少罡:打通上下游或者是进行产业的适度延伸,这个命题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一个度和怎么样干的问题,我们也确实干了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这个度和制或者是怎么样做,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在思考实际上归纳总结了两点:一是综合成本最低。二是综合收益最高。

比如说这个水它基本上是个标品,所有的厂家出厂,成本价不会超过一毛钱,这个时候这瓶水加上你的宣传和渠道通达,你做这瓶水的时候,比别人综合成本要便宜,你可以做。但是你如果在做的时候,你虽然广告,因为你是有行星代言,广告便宜了,但是渠道不熟悉,所以你产生了更多的费用,成本高了,那这个东西你就不要做了,因为这个不是你擅长的东西。

二是我们的龙腾和汪总这边上下游合了,对于龙腾来说,我现在即使做成了经纪人,我有使用他的IP,本来是几十万的改编费,现在有经济分成了,那我的整个收益就更高了。但是反之,如果说我做了这个事,但是我管理这些做作家的成本,比我经济分成还要高了, 那我还能做吗?我没有意义。这个是我们认为无论是在跨界还是在任何的产品衍生上,一定是要找自己适合的点和适合的方式来进行。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愿意去或者说能够去加入你的跨界,跨界是有一定的范围和自己的同类或者自己公司自控制力是有相关性的。

 

朱闪:讨论的非常的精彩,从实操角度,还有不同的意见,还有投资高手的理论总结,总体感觉这一节的讨论非常的深刻,谢谢大家!

今天的论坛真是干货满满。各位企业家和教授都拿出了自己对供应链金融的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让大家不虚此行。通过各位嘉宾的梳理与分享,我们知道,未来供应链金融大有可为,它将更好地助力制造业、健康产业、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