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泡沫或长期存在,投资人谈早期硬科技项目:“第一轮起步几个亿估值成常态”

2022-01-29
来源:融中财经
所有投资人产生共识的赛道,投资热是正常的。硬科技投资可能出现了一些泡沫,但高估值企业还是要看未来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潜力。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监管和改革都会对某些行业带来底层逻辑的颠覆。今天,我们正站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要转折点上。习近平主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讲话给投资行业新的指引,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的投资机会正在展现,来自于消费升级的新消费和新商业正在崛起,其中的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将是投资行业的真正的风口,同时也有万物数字化和能源清洁化,碳中和和ESG概念的投资挖掘机会。


站在2022年新的起点上,融资中国2022(第11届)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聚焦创投力量将对新形势下的行业生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观点挖掘和问题探讨!


在《影响力对话——产业巨变,投资新生态》论坛中,普华资本董事长曹国熊、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恒旭资本董事长陆永涛、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广汽资本董事长眭立、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等重量嘉宾,针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投资机构该如何在变局下发挥创新资本作用,如何精耕细作在投资布局中挖掘更多产业投资机会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为论坛《产业巨变,投资新生态》精彩内容,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编辑整理:

01

回望2021,遇见投资与成长


曹国熊:普华资本目前管理规模200多亿,我们投早期为主,主要关注三个大的领域:硬科技、医疗和消费。2021年投了72家企业,投资金额40多亿元;IPO企业数量是9家,另外还有6家已过会待发行的,A股4家,港股2家;2022年,预计有12家企业上市。除了成绩,去年也有一些遗憾,一些计划上市的企业,不得不停下来。


募资方面,今年募集新基金总规模86亿:我们设立了科技、医疗、消费基金;成立了30亿的普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还完成了美元二期基金的设立。


李家庆:君联资本在国内拥有20年历史,主要聚焦早期科技型风险投资和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投资领域包括智能制造、供应链、信息技术、科技、消费和医疗健康等。2021年,对于我们来说,恰好经历20周年,完成了核心管理层的交班。


作为基金投资机构,资金的募资、管理、退出是固定的工作,但是对于我们来说,2022年最重要的是组织更替和代际传承问题。


第二件事情是花时间精力思考:未来三到五年之后,我们总结今天做的这些事情会不会更有意义。比如今天的碳中和、半导体、生命健康、硬科技,这些是已经在发生,并且新技术层出不穷,风险投资除了布局好已有的方向,还要思考这个市场下一步又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和新技术?

陆永涛:恒旭资本是上汽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刚刚成立三年左右,管理规模超过200亿,主要围绕汽车产业链来做布局。包括新能源、自动驾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围绕年轻车主消费布局,同时也对冲产业风险,对医药领域进行适当布局。


上汽提出要在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布局,作为产业集团的投资平台,所以我们主要围绕集团主业发展,最早的时候投了MobileEye、后来又投资地平线,这些都可以和产业进行深度合作。


我们过去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早期项目上有所布局,去年受到中美关系影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产业投资平台,如何延着产业思路坚持投资。


另一个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面对年轻车主的变化如何找到好的标的。今天的85后、9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主力的消费群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消费?这是整车厂面对C端用户时要考虑的问题。作为投资人,也要围绕他们的消费,找到好的标的。

单俊葆:中金资本是中金公司的全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平台。我们利用中金系统资源,把投资和投行联动起来,目前管理金额有4000亿,其中三分之一是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包括国家新兴产业基金母基金,包括湖南省、河南省等地级市引导基金。三分之二做直投基金,投出1100多个直投项目,200多只基金。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在国内私募股权市场,尽管有退出利好,但是仍然面对很多挑战。2021年,中金资本最重要的两件事:


一是业务管理上,我们做得最多的是不断加强内控和风控,打造强大中台,从投资支持、募资支持到集中化退出,还有投后赋能团队以及数字化。过去一年,我们在数字化方面,数字化转型、打造敏捷组织上下了很多功夫,现在在业务数字化上已经全面完成,未来如何把数据在业务化,支持创新业务,这一块是需要加强的。


二是继续践行走中国特色私募股权之路。对于募资难,特别是我们现在美元基金的打法遇到了很多挑战。我们认为,现在传统美元基金的打法越来越多地遇到挑战,这与背后的投资人发生变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人民币和美元投资人不一样,除了要投资回报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诉求。所以,中金资本三分之一是标准的美元打法,三分之二是在做“投资+服务”、“投资+赋能”的事情。


过去一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平台化运作。我们提出了双向赋能,To G、To B、To C的战略。不仅要为被投企业赋能,更重要的是向上为LP提供服务。如何系统化提供这样的服务能力是最大的挑战。

眭立:广汽资本成立于2013年,围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目前我们投出约43个项目,其中22个项目有了IPO进展,已有11个项目通过IPO或并购增值退出,投资项目整体成功率超过90%。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汽车领域,似乎出现了各种危机,比如芯片慌、原材料涨价……但我们同时也在危机中看到很多机会。


作为汽车行业CVC,我们围绕汽车“新四化”,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个领域抓住了机会,2021年投出17个项目,其中2个实现IPO,1个已经过会。利润总额较计划大幅增长288%,收入同比增长88%。围绕汽车“新四化”,我们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个领域的布局已初具成效。


目前,广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13%,广汽对动力电池、芯片以及相关智能化感知系统硬件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软件方面,智能驾驶是今后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不断在新能源、芯片、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领域进行深化布局的原因。现在,我们在相关领域的布局已初显成效。以自动驾驶领域为例,通过资本的纽带,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车企(广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文远知行)和出行服务商(如祺出行)的金三角合作。

张向阳:海通开元是海通证券全资的投资平台,注册资金75亿。主要关注PE阶段的项目,涉及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消费等方面。迄今为止我们投出项目400多家,IPO项目超过120家。2021年,募资规模增加100亿,不仅中选国家中小产业基金,还有40亿的央企文化产业基金。


投资唯一的变化就是开始投小,往前移。原来主要关注PE阶段、关注科技类企业。


另外一个惊喜,我们投资上市的新能源公司,本来并没有很高预期,但是2021年市场很火,使我们回报率最高峰达到了百倍回报。作为PE,百倍回报还是比较少的。


从底层来说,趋势看准之后,投资回报率还是非常大的。一个企业增长要有好的回报,最根本是企业自身能力提升。


我们总结,投资回报在20倍以上的企业里,最关键的是利润增长,大部分上市前利润在三四千万,上市后利润在两个亿以上。高速的增长才有超额回报,这是2021年的惊喜。


去年的困难有两点:

一是跟政府出资平台合作过程中,一些欠发达地区其实没有那么多好的储备项目。另一个问题其实是去年大家都有遇到的估值偏高问题,尤其科技类公司。现在有些很早期的项目,估值上来就几个亿,我们最近参与的A轮或者A+轮,估值起步就是几个亿。但现阶段有些科技泡沫,我们认为是允许的。未来,在全球尤其中国市场,很长一段时间,科技泡沫将长期存在,但这类泡沫也会将中国科技企业推向全球,提升中国科技竞争力。


2022,我们主要关注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和智能汽车、电动车。作为投资人,不仅要专注还要提升投资能力和认知水平。

02

面向未来,预见2022


曹国熊:近些年,大家对某些赛道的看多看好是有共识的,导致这些赛道的市场估值偏高。但这是很正常的市场机制作用过程,而且即便如此,每家机构还是能找到一些价值洼地。高估值其实是冲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在全球市场弯道超车的可能。一方面有国际环境变化的因素影响,但更加重要的是国家鼓励自主创新,举全力发展科技,这对投资来说是很大机遇,也是投资机构应共同承担起的历史使命。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支持全球技术在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也会引进更强的竞争,让国内技术在竞争中成长。


如果聚焦到明年,其实还会是我们从2015年至今的一个策略延续,我们一直聚焦三个主要板块:科技、医疗、消费文化的早期投资,2022年还会沿着这条路继续。比较特殊的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不是一个赛道概念,而是要更加关注企业的独特性、创新性。比如医疗器械的创新,合成生物学、消费领域创新等都会有机会。今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资,我们设立了一只三十亿规模的基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是这只基金聚焦的目标,但是在产业领域上,我们每年都持续在自己专注的赛道做投资。

李家庆:君联资本是相对偏综合性的基金,在各个相对垂直领域都有专业的团队和布局,比如半导体、智能制造、软件及数字化、医疗健康、供应链等细分领域我们都有着长达十几二十年的系统性投资布局,这就是我们的专业,凭专业吃饭。在每一个经济周期,按科技技术演进的路线,在每一个赛道上延着产业链思路坚持下走。


第二,基金管理机构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投资策略不会轻易改变,只是是一段时间内一定是要控制预期。


面对硬科技、国产替代等这些国家层面大赛道,投资机构不能片面的追求高回报,因为风险投资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这些共识达成的投资赛道,未来几年内要控制投资预期,花更多的时间在技术上,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才能期待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投科技的赛道又宽又长,内部划分很细,坑也比较多,每个人都有可能踩,这就是它的特征。不存在赢者通吃,也不存在先发优势。这种情况下,机构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资源去投资布局。


陆永涛: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市场占比在13%左右。随着造车新势力出来,占比还会提升。换句话说,市场想象空间足够大。而且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随着自动驾驶的越来越普及,这个产业也会带来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面对90后车主,不要低估他们的能量,不要小看他们,他们的消费习惯方面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汽车行业品牌,帮助提升汽车销量。

眭立:投资一定要看清楚宏观背景和宏观预期。在国家的双碳战略下,汽车新能源领域一定不能缺席。另外,随着上交所、北交所和科创板改革推进,注册制多层市场的建立,创投退出渠道的完善,也在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当下,创新辈出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我们认为是很值得投资的赛道。


广汽资本未来主要聚焦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科技创新。借助背后广汽集团的全产业链支持,我们在选择项目上,会从使用场景出发甄别潜在投资对象其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在投后赋能方面,我们可以为被投企业引入广汽强大的应用场景,协助被投企业加快适应产业,缩短成长周期。


在ESG和双碳方面,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来讲广汽集团的责任担当也非常重要,围绕这些领域,面向汽车领域、新能源的投资是不能缺席的。就像有位经济学家说的,现在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有投房地产。

单俊葆:对于未来,2022年该如何部署?归纳起来两句话:“看好一三五,布局二四六”。


“一”,持续看多中国、布局中国,以科技创新引导,紧抓包括碳中和等带来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底层机会。“三”,指三个关键词:前沿、绿色和数字。“五”,讲的是看好五大赛道,包括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碳中和、ToB和新消费等,很多人认为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两个赛道有泡沫,这是大家的共识,所以投资比较拥挤。但其实,做投资可能投错,但不能错过一个时代大的机会。


总的来讲,我们在往前走,在做投早、投硬和投新的这方面事情。

张向阳:我们主要关注进口替代,其中20%——30%的精力关注具备国际水平的创新企业产品,比如生物制药、人工智能以及智能汽车和电动车。


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一定会实现弯道超车。半导体行业受到如此关注,市场蛋糕变大,甚至翻出两倍,一定程度上因为电子汽车的芯片在需求急剧增加。此外,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方面的芯片需求增加,造成供应链和芯片短缺一系列问题。


现阶段,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国际市场也好,中国市场也好,科技泡沫是长期存在的。但我们需要这种泡沫,才能把很多中国科技企业推上国际舞台。如果在科创板上,有10%-20%的企业跑出来了,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技术领先度会大幅度提升。


当然不可能每家企业都会成功,但只要有10%的公司能成为国际巨头那就成功了。而这一过程需要资本支持。所以估值高的问题,我们每年都会遇到。所以我们强调:一是要专注行业,二是要专业,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判断科技型企业很难,投资人要提高认知水平。挑选看得懂的、有价值的项目,通过项目的高速发展把高估值的风险化解掉。


过去20年,大量传统企业上市,这些企业已经非常成熟;未来,真正创新企业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会让投资往前端发展,很多企业上市,不再是以盈利为标准,很多企业没有盈利甚至大亏损也能上市,这也让很多PE开始往前移。


不过,做早期投资和PE的眼光不一样,需要培养团队,这是对我们很大的挑战,原来团队的传统投资逻辑不再适用了,一定要打造新的投资能力去做早期项目。


03

给自己,期许与寄语


曹国熊:2022乃至未来几年,挑战和机遇并存着。做投资要有家国情怀,看赢中国、看好中国,并且始终专心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


李家庆:对于市场化投资机构,2022年更多的是低调、务实,以长期可持续的眼光和态度,扎扎实实做事,不用考虑太多其他事情。


陆永涛:静下心来聚焦赛道,以持久战的心态做好投资。


单俊葆:第一,周期改变不了趋势,希望大家拨云见日找到真正的趋势。第二,践行非共识投资,赚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眭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这边风景仍好!2022,希望大家抓住机会克服挑战,有所回报!


张向阳:关注以技术为引擎的创业公司,专心、专注、专业,服务好这些创业公司。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