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生物医药投资的新策略和新格局

2019-04-15
来源:融中财经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指出,健康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在中国,大健康产业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也已经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在资本、技术、人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又该如何理解医药创新投资领域的发展趋势、机遇挑战?马上开启今天的第一场专场论坛。


田源:

    我们这次讨论的是全球视野下生物医药投资的新策略和新格局,我是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迈胜医疗董事长、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主席,我们的三位嘉宾都是非常资深的,首先请各位做一下自我介绍。

   

杨志:

    我是杨志,百奥财富的合伙人,是一家专门做生物医药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在国内投了将近60家企业,也有很多国内外上市的企业,我目前主要是投资三个方向,制药、器械还有医疗服务。在座的有创业的感兴趣的,我们会后可以交流。我是武汉大学毕业的,病毒系学生,后来去了哈佛大学读书,辗转到美国工业界,又进入到投资界,谢谢大家!

   

颜华:

    我武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脱敏治疗的小而美的公司,公司属于创业板上市,不是非常的大,但是我们公司的特点是做过敏领域,但是我们覆盖的过敏领域是脱敏治疗的领域,这个领域在国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新的一个列与,大概从10年前开始做起,到现在当然也做到了国内这个领域的龙头地位,我是公司董秘,主要是负责公司的投资者关系、信批,包括跟资本市场对接的事情。

   

王学海:

    我是人福医药集团,是武大的几位校友一起创办的,目前也是我们湖北省最大的医疗企业,也是我们在国内麻醉、健康、呼吸、中枢神经等领域有领先的地位。

   

田源:

    他们是特朗普关注的企业。

   

张绪穆:

    我是武大78级的,斯坦福的教授,到南方科技大学做生物研究院的院长,我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创建了两家公司,主要是解决中国制药和国际制药方面的知识产权,能够安全,又是绿色的环保的低成本和高质量的问题,终归是怎么把药品做到能够让广大的老百姓用上,这是我特别关心的问题。

   

田源:

    他们4位都是体现了我们武汉大学学子的风格,都非常的谦虚,我给他们做个广告。我首先介绍我们的杨志,他是中国从哈佛大学拿了博士回来,在中国最早做生物医药投资的,是元老级的人物。我们在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杨志绝对是鼎鼎有名,投了非常多非常好的企业。

    我武生物也是我们的校友创办的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生物企业,最早上市的。现在在香港上市,其实都是比他们晚十几年,我武生物也是做的非常好的。

    人福医药是湖北响当当的大型药企,跨国公司,学海上过排行榜,在行业里面是非常知名的代表人物。

    张绪穆也是我们在座唯一的科学家,他是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副院长,是深圳市引进的重要科学家,他是特别有名的科学家,发表了非常多的论文。关键他创办企业创办的非常好。

    所以五位都是武大出身的,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全球视野下生物医药投资的新策略和新格局。为什么最近这一年变化很快,尤其是去年到今年,两大变化值得关注。在这个情况下,做生物医药的投资也好,创办企业也好,都要跟新的形势变化结合起来。一个就是中美贸易战对我们这个行业,在我看来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过去投资美国的生物医药公司,基本上有钱公司好就可以了,现在就会很胆怯,因为美国规定了对美国高科技企业投资都要上报,所以不确定性大幅度增长。美国有很多科学家被FBI调查,大家都知道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好的方面是香港开门了,科创板开门了,对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就是4+7的政策,国家成立了超级医保局,全中国只有一个买方,联络了所有的医保省市,药厂来报价竞价,一对多,我一个买方你们都是卖方,最低价来给国家供应药,好处是降低了患者的成本,坏处是使很多公司的市值损失非常多,甚至直接腰斩,处于震荡之中。我们看到新的情况,我们请杨志来讲一下,你怎么看待新的变化,有什么风险,有什么机会,你怎么投资下一步,投什么企业,哪些企业不敢投资了,你给我们讲一下。

   

杨志:

    这是一个难题,我简单讲一下,要根据我过去的经历跟大家说一下,我05年进的中国,那时候把总部搬到上海。05年的时候中国制药界,生物医药界的项目创新项目是0,我们现在看到什么项目,当时我跟我的那些美国同行,我很荣耀的跟他们讲,我投资的项目都是按PE来投的,这实际上不是好事,我投资的都是非常后期的,而且休憩的项目是为什么,因为当时没有创新,所以大家卖的都是专利过期药,现在是什么问题,就是价格竞争,大家都赚不到太多的钱,中国的药企,因为没有创新,大家的市值也不高,所以投PE也不高。从VC的角度来讲,在美国人来讲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那个时候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大家到我这儿来谈项目,没有人谈专利,你跟他说专利他还问专利是什么。10年以后风向变了,再去做仿制药的人,都开始搞一点新的创新,那时候做ME  TO,就是别人有的我们没有的拿来做,但是它的做法,实际上某种意义来讲,很多人还是做专利刚刚过期的药,思维意识,这样做非常快,用不了太多脑筋。我们后来发现这批企业也赚不到钱,15年从ME  TO变成了ME  battle,你比别人好一点差一点,我们也在做,所以现在很多人在做,抗体这个领域做比较容易。这个到底是不是真正将来的中国医药的发展方向,我觉得不是。你看世界上成功的企业都是靠创业。田源师兄讲到,创新药就是要真正创新,这个不简单,真正能够做这样的人在国内也是风毛麟角,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到今天,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形成格局,美国已经有了,你说那些有名的企业都列出来了,中国还没有到那个程度,中国前10位的药厂不断的变,每5年变一次。再过5年还要变,将来鹿死谁手,谁能逐鹿中原不清楚。我觉得将来是谁呢,肯定是一个能够以创新药为主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是我们中国将来的支柱企业,这就是我们将来的投资。

   

田源:

    杨总讲的很有道理,05、10、15年,从什么都没有,到我做的跟你一样,四个阶段,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好。我武生物是2005年,是第一阶段,请颜总来讲一下。

   

颜华:

    我们是属于被投资标的企业,我武可能从创业史来说有一些意义,早年是在美国做学术研发,后来回到中国。在00年的时候创立了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是做体外诊断的细胞基因筛查方面的。02年的时候从这家公司出来之后创办了我武生物,当时刚刚起步,但是我们的做的是创新药,当时是非常稀少的,我们不做仿制药,在15年前就瞄准了创新。我们当时切入的领域是过敏,这个市场的容量非常大,在同类的过敏产品,在国内外也是非常多的,包括我们对症用药的已经是非常多了,我武切入的领域是脱敏治疗领域。在当时来说,我们也做了大概4、5年的临床,做到第一个产品上市是在06、07年,有11年的时间,我们的主要产品就是过敏药,如果大家把我们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连起来,其实是一条非常标准的新药的增长曲线。但是就跟田博士刚才说的一样,在中国做的创新药,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较慢,一直做到今天为止,去年我们公司的年报,大概的整个销售收入也只有5个亿,并不是非常大。我们研发储备了很多产品,目前上市的仍然只有这么一个新药,根据我们的估计,这个脱敏的产品我们可能在未来的5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内,在国内看不到完全一致的竞争对手,可能就是市场竞争格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这样。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屁股是坐车再生了脱敏治疗的椅子上,一直坐了10年,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

   

田源:

    今后怎么做呢?

   

颜华:

    今后我们仍然是围绕脱敏的领域,我们预判了一下,在5—10年内的市场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两家外企进入,他们是皮下的一种给药方式,我们是舌下的给药方式。这两家外企其实在欧洲,因为脱敏治疗是从欧洲起源的,有相对比较大的市场,大概有5、6亿欧元,在欧洲的产品是舌下、皮下都有,在中国跟我们公司类似的产品,舌下产品没有报出来,这样的一家欧洲的龙头公司没有报出来,所以我判断我们仍然是围绕舌下脱敏做,我们现在是尘螨的过敏,还有北方的薅草过敏,也都是中国独家,包括前端的过敏源检测,这些产品会出来很多,每一个都会有新药出来在脱敏这一块会越做越大。

   

田源:

    我武是小行业冠军,现在请人福医药的董事长,王总您讲一下,从全球的视野,现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

   

王学海:

    刚才几位讲的我们也感同身受,应该是中国,特别是去年对中国投资医药发展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我们传统的医药企业,谈率讲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各种产品重销售,大产品,在疗效上好的产品不一定卖的好,小产品不一定卖的差,所以中国排名前10的都是安全无效的产品,可能更多的还是重营销。特别是这几年一些新型的科学家归国创业,包括投资家的兴起,极大的改变中国医药的格局,所以应该是从重销售到重研发的转移。我们原来更多的是怎么建立销售队伍,怎么更好的做临床推广,怎么更好的申报独家品种,怎么单独定价,营销方面的工作,产品方面还不够,现在来看怎么做产品。一看发现这个产品我们又很远,因为百济神州去年亏损,说今年还要翻番,我们在传统企业中不可想象,都要退市了。一年投资7、8个亿的研发费用非常难受,跟他们的董事长交流,看我不是看PE,看的是利润,他是看新药看未来的,对我们的传统药企来讲是非常痛苦的,永远没有机会,就会新兴的企业,过5、6年就把我们甩到后面去了。现在的市值影响都受很大的影响,所以我现在非常的能够理解任正非说的,华为不要上市,不要太在乎市值,做一个伟大的企业。我们现在也在做拓展,一方面不做不行,可能10年后没有人福,研发投入肯定是一个正确而困难的事,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下去,这个还是要明确的。

    策略上可能要做一些调整,我们跟新兴企业不一样,我们还是不行,这是我们的劣势,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依赖,有很多的存量,反过来讲我们怎么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作为细分的拓展,我们请波士顿的咨询公司给我们的产品做咨询,我们也是把500个产品做出了梳理线,麻醉、镇痛、呼吸、肿瘤,国内国际上的成果,有的是我们自己做,有的是合作,跟一些科研院所和研发公司一起合作,选定这些领域,结合我们的产业化的优势,生产的优势,市场推广的资源,把这个做好。同时我们也和这些专业的公司合作,帮助CMO做市场推广,来做更好的合作。我们也会做一些香港的生物医药,包括今年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可以分拆,我们准备把握这些机会,投入比较大的,前景比较好的拿出来,也能够把我们的研发公私分出来。每家公司市值都很高,人福现在有十几个领域做的很好,分一下市值,我们也在响应,根据新的政策要求,总之研发一定要做,医药企业不做创新没有任何前途。其次要讲究策略,怎么平衡业绩的关系,也希望各位多指导多帮助,谢谢!

   

田源:

    非常感谢王董事长,我觉得他回答了我想问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但是又非常痛苦的感觉。你刚才讲的非常对,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在2014年的时候去,当时我跟朋友说,现在低于市值,他当时是30亿美金挂着,我说这个公司可以当大股东,因为他特别有钱,后来我们就招了一个,你可以投资我的公司,后来告诉我在新药中的投资,赚了好多钱,确实是走在前面的,是值得学习的,我觉得您刚才讲的思路挺好。大药厂动起来,想明白了还是有优势的。张绪穆你讲讲,你又是科学家又是干国公司的,你讲讲。

   

张绪穆:

    我觉得这些公司都需要全球化的布局,我看到中国现在首先要解决老百姓吃药的问题,4+7出来之后,确实很多的药厂影响很大。刚才讲的比较清楚,以往中国做药的,基本上不重视原料药,只是靠自己的毛利,这种现象在国际上是不合理的,国际市场里面,20年之后都会归成过期药,原料成本是整个成本的一半,所以我们写的工艺,我如果跟大家讲,我们几万亿的行业,你能够降几千亿的成本出来,中国是一定要走在世界的前面,中国做原料这一块,已经是全球布局,但是之前重视不够,现在不得不重视安全的问题,污染的问题,几千家的小化工厂全部关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作为科学家,希望有颠覆的技术能够改变的状况,这些状况如果把成本降一半,那就是上亿的利润出来。简单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部分是我们想做的一个平台公司,针对上万亿的行业问题,现在是碰到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环保的压力,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个。

    现在有一些带头的药企,他们大部分的药是从国外的拿进来的,这个不是长远之计。中国需要崭新的学校,跟哈佛一样的学校,真正在生物医药只有几个点,就是斯坦福、伯克利这些地方,没有基础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在深圳,他们整个城市提要从IT到BT,深圳湾实验室起了个头,我在南湾科技大学,从武汉大学过去,南方科技大学我们有最强大的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医院两三个,生命健康学院,化学生物将近一半的老师,这些老师在国际上还是不错的,我们希望将来有机会做一个真正生物医药源自创新的源点,我们在短短的时间,我们成为世界的三大电力中心,所以将来不能光靠美国,我们要自己干自己的斯坦福,干自己的哈佛。所以这个是全球布局的,我之所以这样讲,对未来很有兴趣,我自己的博士后都是世界十大药厂的掌门之一,将来这些能源是很宝贵的资源,所以先拿一点,后面让市场先行。

   

田源:

    谢谢,他现在是武大毕业,在南方科技大。他刚才讲了一个设备,就是冷冻电镜,我们最多的就是南方科技大学,这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利器,也是很贵的一个设备。我去年在耶鲁大学考察,他很自豪的告诉我,我们有一台冷冻电镜,他们有7台,可见深圳的投资力度有多大。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这个论坛就到这里,每个人讲一句话,对未来在场的武大健康联盟,大家有什么样的建议,每个人一句话。

   

杨志:

    武大校友优先。

   

颜华:

    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刚才其实王总也提到了,我们希望投资者看待我们上市公司的时候看的长远,我们也是碰到类似的问题,利润上下偏移三五个点,做二级市场的这些人非常不敏感,希望大家看的更长远一些。

   

王学海:

    这次大健康产业应该是大有可为,不管是广度和深度都很有空间,我们武汉大学也有很好的布局和资源,希望以这个为纽带,我们校友合作,一定是大有可为,在全球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中,一定是有我们武大的声音。

   

张绪穆:

    我自己再介绍一下,我也是千人计划的主任,所以跟大家都有联系,我从武汉到深圳,我觉得永远是武大的校友,希望落在健康联盟大平台上面,为中国的生物医药走进世界,做一些贡献,希望得到我们田师兄的支持,也帮助我们的产业升级。

   

田源:

    谢谢我们几位嘉宾,几位资深的校友和专家,我最后讲一句话,我作为武大健康联盟会长,这次会我觉得是开的非常好,把我们武汉大学的校内校外联系起来了,这个会我们会一直开下去,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加会议。下面我们校友和学校,海内外加强合作联系,我们杨师兄说的话,武大优先。我们这场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