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投资,趋势与机遇

2020-01-21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2019年是困难的一年,2019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我总觉得困难和变革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变革一定会有机遇,我们静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在过去的一年中,内外风险叠加,股权投资行业正在经历分化、整合。经济出清进入下半场,以往的投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在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回归本质的价值投资成为应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安全线。2020年,如何深挖政策红利,进行多元化产业投资组合?如何深耕新技术和新消费发现投资机会?部分行业红利褪去,PE投资如何寻觅新的行业“风口”?2020年1月8-10日,由融资中国融中财经主办,融中母基金研究院融中集团协办的“2020融资中国资本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盛大开幕。此次会议以“崭新时代的号角”为主题,探讨了投资机构面对巨变的应对之策,以及行业生态的变化与资本市场上的新机遇。会上,以“PE投资,趋势与机遇”为题,大会进入了PE专场讨论环节。建银医疗成长基金总经理林雷、深圳国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马若鹏、摩根士丹利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徐俊、浦银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余晓东、鼎晖投资创新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张海峰参加了论坛讨论,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李哂时为论坛主持。


以下为“2020融资中国资本年会”中,“PE投资,趋势与机遇”论坛环节中的精彩演讲实录,由融资中国整理。


过去的2019


李哂时:非常感谢融中在2020年开年举办这么重量级的活动,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资本市场PE环节,在整个市场后期投资的环节有诸多的大咖参与论坛。接下来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领域以及我们对2019年的总结。


林雷:非常感谢融中提供了和各位同行交流的机会。我是建银医疗成长基金总经理林雷。建银总部设立在香港,在纽约、伦敦、新加坡、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苏州设立办公室或者是分支机构,是国有银行背景的投资银行。建银国际管理规模一千亿人民币,是一个全牌照的投行,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分析、财务顾问、并购等等。做直接投资和基金投资业务。投资分为几大行业,其中生物医疗是最早、目前相对规模最大的行业。我负责建银医疗成长基金,建银医疗成长基金2018年1月份正式运作,到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也是投资期的最后一年。基金规模不大,一期5个亿。一期基金投了12个项目,包括新药、医疗器械,还有少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目前有一半的项目获得了下轮融资。我们也投资了比较好的境外独角兽项目。建银医疗成长基金投资策略专注硬技术、新技术。投资尖端中外前沿技术性企业。注重投资在细分行业通过硬技术能够实现技术领先,并且在成长期、有着成长空间投资策略。


马若鹏:大家好,我是国中创投马若鹏。国中创投是新成立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由深创投集团和团队共同组建的一家专职管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管理公司。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2015年克强总理为支持双创专门发起的,由财政部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成立的规模600亿的一支国家基金。我们专注的方向主要是三个领域:一是泛TMT领域;第二是医疗领域;第三是硬科技领域。通过四年多的投资,目前已经在半导体、新能源、旅游服务这三个领域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链的投资。同时在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领域投了很多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刚才主持人说要总结2019年的感悟,我的感悟还是挺深的。2019年用四句话来总结:宏观形势日趋复杂;行业格局风云变幻;资本市场寒冬持续;好在还有曙光,我们的退出市场迎来新的转机,希望在路上。


徐俊:我是摩根士丹利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徐俊。摩根士丹利是全球五百强,世界领先的投行。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做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行。从1993年开始作私募股权投资。现在的发展是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本土化战略。原来是在海外主要做美元基金为主。2011年开始我作为创始合伙人成立了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落地国内,现在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都有办公室,投资人民币项目主要是在A股市场以及主板创业板上市退出为主。专注在中国投资的领域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20多年以前的投资以消费类为主,像蒙牛、百丽等等。过去十几年转向医疗、医疗服务包括中药、西药、器械流通和服务领域。最近的五年,重点关注现代服务业,包括教育、物流、人力资源培训等等。2019年是调整年,因为我们看过了太多的周期。从1997年到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SAAS、2008年到后面的欧债危机等等,经历过一个个危机。我觉得这是资本市场很正常的现象,有危就有机,反而是投资的好机会。


余晓东:我来自浦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感谢融资中国的邀请。浦银国际是一个全牌照投资银行,浦发银行100%持有。业务既有PE投资也有固收类投资。规模境外20亿美金左右、150亿港币的规模。境内八百亿人民币规模,主要做投贷联动。2019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喜忧参半。一是上市企业持续的增长,同时也看到了财富的灭亡。我经常开玩笑企业有三种死法:第一种死于癌症,慢性病。第二种,年轻企业死于车祸,突然一下子死掉了;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死于失血。这些变化从资本的角度来看,2019年确实是一个喜忧参半的一年。


张海峰:我是来自鼎晖投资的张海峰。鼎晖投资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最早的投资基金之一,六位创始人均来自中金公司。鼎辉投资在过去17年的发展历史里抓住了几波大的机会,2000年初,我们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机会以及互联网领域的机会,发展到今天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500亿。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们,那已经是跨行业、跨阶段、跨区域和跨产品线的综合资产管理平台。跨行业方面,我现在所在的创新成长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包含了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和硬科技;跨阶段方面覆盖了早期的VC,中期的成长期以及后期的并购,已经完成了全产业链条的布局;跨区域方面除了聚焦大的种类以外,还包括东南亚投资团队、印度基金、日本地产投资团队,基本上完成了跨区域覆盖。除了一级市场的成长期投资和并购,在二级市场有对冲基金,同时还有债券投资,也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的服务。


我自己所在的创新成长基金,聚焦在一级市场投资的早期和成长期,投资额小的项目单笔投资额可以投到五百万美金,大的项目可以投到七千万美金。方向包括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为主。领域包含在医疗大健康、消费升级、人工智能。2019年的感受还是幸运的,一个是退出,整个鼎晖出手的次数并不多,在过去十几年我们一共只投了两三百家公司,今年我们退出IPO超过七家了,今年一季度创新成长基金就有三四家公司先后过会和发行。第二个就是基金的募集。去年底我们启动了新的创新成长基金的募集和并购基金的募集,顺利完成了并购基金20亿美金以及成长基金70亿人民币的募集,给我们在资本寒冬下备足了弹药。


问题、困难和瓶颈


李哂时:可以看到,整个PE机构现在都是多元化行业布局。而且根据中国发展历程来看周期都在不断的联动。凯联资本也是这样的,在过去二十年投资布局当中经历了很多周期。在最近五年包括未来五年,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包括科技的升级,以及整个消费领域的巨大机会。凯联资本重点布局消费、科技以及由科技和消费所带动的横向跨行业融合的机会。


在2019年,我认为更多的是来自于机会。在2019年我们成功投出S基金的第一笔投资,在2020年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各个嘉宾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想请大家分享一下各自领域2020年主要机会是什么,在这当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我们要突破的瓶颈是什么?


林雷:我主要负责医疗行业,我相信在科技类、创新类,包括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也有很好的机会,同样也有医疗。不管是创新药还是医疗器械、整体的医疗服务,在医疗的各个细分板块2020年仍然潜力巨大。


展开来说,在创新药方面中国还处在原创迸发的初期,和美国、欧洲相比,原创产品和技术还是较少。因此,这一块的投资主要寻找具备这样的团队,原创技术能力,做出来的产品和技术如果不是在世界上领先,至少在国内是比较领先的产品,这是我们投资的第一个主要的逻辑。医疗器械领域是一个替代进口的逻辑,尤其是高端的设备和器械,这是我们第二个看到的巨大的机会。第三就是中国现在不管是三医联动也好,还是新的药品管理法也好,新的政策机遇下,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人口基数,中国是一个不小于美国的市场,目前已经占据了药品市场全球第二。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从人民币的角度来看,只做国内市场都能够支撑科创板还是港股的新经济板块的市值非常可观,而且收入利润都非常良好的企业。我一个基本逻辑还是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医疗领域的投资,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绝对的不好,只是在巨头的格局以及形成的业态下更容易的被复制,如果一个项目能够有良好的运营和执行力,商业模式的创新也能够成功。我们基本逻辑基于中国的庞大市场和快速赶超美国的历史性机遇。


李哂时:中国和美国创新领域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中国本土的机构在未来五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才有机会能够突破出来?


林雷:我们基金从我们自身来说也投资了目前看来有这样的潜力或者是趋势的企业,我们投资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公司,是做生育克隆的,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家公司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一只宠物狗或者是一只猫甚至是马,只要是哺乳动物通过克隆技术就可以复制,克隆羊之前就有了,狗有一些跨物种的原因难实现。这个公司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达到了这样的一个程度,并且在警犬领域进行合作,在商业领域跟宠物医院和宠物主名贵犬进行合作,在药物研发疾病模型,通过基因编辑做出完全差异化更好的基因编辑的药物研发模型。我们非常愿意支持这种公司至少能够代表中国或者是追随美国、日本,而是在全球上至少在这个领域上中国和最优秀的公司并跑,这样的领域还是有的。


第二,是投了一个为数不多中国能够领先于全球的技术,是医疗器械的细分行业,做动态的心电图机。


李哂时:中国的企业在很多细分领域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天花板,能够引领国际最前沿的最先进的技术。所以非常期待中国的资本市场支持这样的企业。马总,您的基金主要帮助中小企业的成长,在2018年、2019年,中小企业面对的市场非常不容易,2020年会有改善吗,或者我们的基金会怎么帮助他们改善?


马若鹏: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从各个层帮到他,但更重要的是资源嫁接,如果没有资源嫁接企业的发展就会遇到很大的瓶颈。这两天刷屏的一个事件是特斯拉,特斯拉为什么在一年之内能在中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有中国政府的支持。从投资来讲帮助中小企业发展首先提供资金是责无旁贷的,通过和国中投资产业链的嫁接,帮助我们投资的企业在产业链里得到企业互相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国中创投通过国家中小企业基金有国家背景,政府背景的资源优势,帮助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当地获得政府资源的支持,包括市场、人才各方面的支持,能够使企业在当地小的行业里能够生存,在全国各地行业里能够发展,国中创投对企业的增值服务帮助西北地区的企业,包括深圳的企业与当地的政府、企业、行业进行对接,使得他们最快的获得资金、市场方面的支持,这样通过我们发挥政府的能动性帮助我们中小企业尽快的实现双创的成长。


李哂时:在区域上,您的感觉有没有很明显的行业在哪些区域已经聚集起来了,形成上下游的链条,能够促进这个区域快速促进产业升级?


马若鹏:从产业的聚集来说,一方面跟当地的政府的规划有关系。第二个和各地市场经济规律领导有关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达程度比较高,这两年从国内中小企业上市的数量来看,长三角、珠三角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的,目前我们也在规划地域的产业布局,在上海打造生物医药的聚集区,包括在深圳做智能制造,在西安发展硬科技产业的孵化,包括我华中华北,都有不同的区域特色。我们在华北投的项目偏文娱、消费。总的来说一方面我们根据各地的产业布局来规划我们的投资;第二个根据各地产业配套的优势来支持我们的企业在各地去发展。


李哂时:请教一下徐总,摩根士丹利第一个是大的投行,也是多轮驱动的投资模式。从更高的角度和大的趋势研究、宏观上看投资的趋势和机遇?


徐俊:中国经济改革现在进入深水区,中国当前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变局。现在是2020年,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非常有信心中国能够进入发达国家之列。我们目前的GDP是1万美金,到2030年的时候应该能翻一番。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有希望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经济体。我们的杀手锏在哪儿?有两个,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数字化。城市化从1975年到现在,城镇人口从20%到60%,八亿三千万人住在城市,按照目前国家的策略到2030年会达到75%。还有两亿多的人口往城市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中国和别的国家相比,我们超级城市圈的聚集效应比他们强,中国超过八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九个,每年大学毕业生一千一百万,这是什么概念,美国三百七十万排名第二,日本一百万排名第三。超级城市圈的建设能够带来持续的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这是GDP发展的根本。


今天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的数字大国了,我们还会往数字强国发展。数字化给了企业家最好的试错平台和潜在的市场,这里面的机会还是很多。基于宏观判断,我刚才提到投资有很多的期待。尤其在职业培训,人力资源方面机会很大。还有聚焦新经济一定能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李哂时:余总,在产业投资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是需要产业联动的,在行业当中有一些行业在去产能当中淘汰,也有一些传统的产能做升级,从浦银来说怎么看待这里面的机会?


余晓东:银行最开始做的比较多的是房地产和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这是任何一个银行的大的业务;另外一个就是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对于银行来说新经济是更有机会和挑战的一方,银行系客户的经营模式转型和变革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做客户经营模式的变革,这就是主持人讲的并购和产业金融这一块是很重要的突破。我们有几个层次来做,第一个层次其实就是并购+股权投资。第二个打通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和产业链的上下游。第三步我们还可以共同建立一个生态圈,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模式可以实现,包括如何成立一个子公司来做股权投资,也有像硅谷银行的模式,还有一个就是投行的模式。银行系在这里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哂时: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当中最传统保守的板块,现在科技银行类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全面引入了数据、画像的概念。我们最近看了很多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在数据领域,很多细分行业的领域有很多金融体系背景的机构都纷纷投进来为了获得这样的数据,获得更加全面的画像,我们在中国所谓数字化的趋势带给我们各个行业都是非常明显的改观,银行首当其冲慢慢渗透到实体领域当中。张总,我们知道在消费行业有非常明显的趋势,未来在中国大地非常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很多品牌迅速的产生又迅速的消亡,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和我们的投资有关系,第二个和中国整个产业的聚集和变化以及整体的升级都有关系,我想请张总分享一下你们在投资消费领域看到了什么样新的机会?


张海峰:谢谢主持人,刚刚提到了创新成长三个方向,医疗大健康,大消费,人工智能,我本人是聚焦在大消费领域,消费这个领域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既包括了前端的B2B的供应链,也包括2C领域的品牌,同时还包括了物流领域底层的基础设施,在这三个大的板块,物流、供应链、消费,我们都完成了比较系统的策略分析和布局。我们之前布局比较完善的物流领域我们投资了将近十多家公司。整个物流板块按照时间轴划分为四大趋势,按照空间轴划分为三个细分赛道。第一波机会是快递;第二波机会是快运;第三波机会是互联网+物流;第四波机会是智能+物流,快递领域最佳的投资时点是2011年2012年,最佳退出时点是2016、2017年。2010年我们投资了百世快递,获得了将近十多倍的回报完成了正式退出,2017年我们投了仓配领域的京东物流。


快运板块,第二个机会快运是2B的业务,支撑的是供应链的发展,行业前六名我们全部完成了布局。2010年投了德邦,现在完成了退出,也获得了五倍多的回报。2017年、2018年投了中通快运。整个板块我们完成了全赛道覆盖。


互联网+物流是2014、2015年起来的时点,这个时点我们投资比较谨慎,我们发现很多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有完全成立,估值非常贵。这个赛道我们分为两类创业者:一类是互联网出身想做物流的;一类是物流里面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加入互联网因素的。当时分析下来第二波的人成功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这里面我们投资了风巢科技,还有闪送A轮。闪送上线只有十天我们就完成了投资,现在回报超过20倍,同时我们又退出了一部分。


第三波智能+物流。从2016-2017开始,这个领域我们看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也完成了两家公司的投资。这是从时间轴上,空间轴上我们跟仓储、产业互联网以及出海物流进一步切分成了23个赛道,有的板块分析下来是产业投资适合做的领域,这些板块看完以后从2016年至2018年看了两百多家,投了十多家。在2018年、2019年都获得了中国物流协会评价最佳行业投资机构,物流的变化取决于上游的变化,就像快递是因为电商兴起一样。2018年1月份开始我们开始切入到上流领域,消费品牌,2C的渠道,也做了一个系统的分析,产业工业互联网板块,分了16个细分领域,汽配、快销等等,这个板块我们研究了一年半的时间,今年完成了两家投资,还有一些项目正在布局当中,消费端我们分成了吃穿住用行,分了22个细分领域,按照品牌端和渠道端,渠道端又分为线上线下,社交化和智能化,形成了投资布局的矩阵,总体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做了梳理。


我们从策略方面分析了过往三年物流、消费、供应链每个板块从天使轮到IPO、并购所有融资公司的情况、团队、投资机构、赛道切换的变化以及每家兄弟机构的投资策略,还有兄弟机构投资人的特点,总结了一套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已经从今年开始推广到医疗大健康板块、人工智能板块。具体投哪些板块,一定要看哪个板块在未来三到五年起势,要做到项目的全覆盖;投后期的项目一定要看有没有早期的项目把它迭代掉;投早期项目一定要知道后期的项目热点在哪儿,这是我们整体的策略。


期待和愿景


李哂时:非常感谢张总,短短的时间几乎把整个团队的干货都挖出来了。投资是这样,想要真的投到最有价值的企业,是需要非常密集的矩阵式布局。最后一个环节我特别希望几位专家用简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2020年或者是未来五年有什么样的期待和愿景?


林雷:2020年,至少在生物医疗、医药医疗投资方面机会巨大。不管从哪一个细分行业来说,我们对标全球和中国的差距,我们就能够看到其中的投资机会。简短来说展望2020年或者三到五年甚至是十年,在中国做投资要投有创新原创技术的产品和团队,并且这个团队是深耕行业多年,只要抓住了好的机会,在良好的投资组合下一定会取得整体非常好的回报。


马若鹏:2019年是困难的一年,2019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我总觉得困难和变革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变革一定会有机遇,我们静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徐俊:希望我们2020年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稳中有进,行业重拾上升的轨道,让大家开创下一年高增长十年的元年。


余晓东:2020年肯定是希望有彩蛋,更多的还是要耕耘。第二个我们作为公司来说发挥好平台的作用,服务好经济,也服务好自己的转型,讲一下初心,讲一下情怀。


张海峰:去年一年行业的情况是冰火两重天,无论是资产端还是资金端,头部的效应都是越来越明显,包括资产端发现其实头部资产是越来越少的,投资资产的价格和估值认购并没有减弱,募资情况也是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我们认为未来行业20%的机构是赚钱的,80%的机构是不赚钱的,20%的基金里面又有20%的基金赚了80%的基金,未来十年我们认为行业里面不会有这么多的机构存活下来。


李哂时:2020年我们充满了期待,2020年也需要更多的机构大家联合助力实体经济,给中国打开一个新的窗口。非常感谢各位,希望未来在投资合作方面有更多的机会。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