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的贵、卖的更贵”,这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2021-02-07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风口之下如何投资、如何对抗估值高企。

2021年1月13-14日,由融资中国主办,融中财经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融资中国2021(第十届)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在上海·鲁能JW万豪侯爵酒店盛大开幕。此次会议以“平凡的荣耀——责任与创造”为主题,对股权投资行业的生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观点挖掘和问题探讨!


在《注册制下,寻觅新“风口”》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由龙马资本董事长雷杰主持,华软资本合伙人段旭东、阳光融汇资本董事总经理李贞妮、海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璐、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张海峰、天堂硅谷高级合伙人周鑫等参与,针对风口之下如何投资、如何对抗估值高企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为PE专场《注册制下,寻觅新“风口”》论坛精彩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整理:


01

风口之下,如何投资?


主持人(雷杰):注册制对投资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上市和退出容易了,无论中早期还是中后期投资机构都受益良多。加上流动性,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出现了很多投资风口,有些风口的猪已经飞的很高,比如半导体、生物医药,企业估值已经超出100倍。



长期来看,作为投资机构,从回报角度如何评价和看待这些风口行业、风口企业?


段旭东:大家以后可能要适应这样的情况。从美股看,核心六家公司基本占掉近一半市值。估值高企,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为什么?


首先,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已接近中后期,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年以来最重大的改革,全面推进注册制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更大胆一点的想法明年甚至会放开涨跌幅限制。在严监管的前提下,我们的资本市场正在走向市场化,大家进出自由,头部企业获得更多市场追捧,形成水大鱼大的蔚然景象。



其次,全球货币超发推动核心资产价格水位升高,只要不把杠杆拆掉,不把货币回收,货币的流动性泛滥将在新的朱拉格周期开启时,使得二级市场估值的上涨快速向一级市场传导,也就是说企业估值还会上涨。


再次,投资是投未来,在未来市场普遍高估值的常态下,多看少投,重研究慎决策,只有长期的深入研究,才能在该出手时理性快速决策,抓住机会。


最后,投资人要耐得住寂寞,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热点天天有,面临市场诱惑是肯定会的,但是还是要深刻了解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禀赋资源在哪里,知道投资的边界,这也是华软发展了十四年始终能保持稳中有进的主要原因,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容量足够大,在自己“能力圈”范围认真做好每一次投资决策,当你有超过绝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或公司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资源时,你就不会茫然,也就不会太过于关注所谓的泡沫与寒冬、风口与热点的问题。


李贞妮: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实际上,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完全呈现加速度发展,但中国的资本市场与成熟的美国不一样。美国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已经到了相对平稳的状态,会有很多Buy-out机会。



在中国,科技产业加速度发展,无论有没有投资和投机等外在因素,这些行业本身就是热点。现在市场上投资机构很多,投资人本身自驱力、知识水平都非常高,如果A机构能够看到加速度发展的行业,那么B机构C机构也必然能看到。这就会形成相对不是负面的风口概念。反过来讲,投资机构要去拨开风口表层的现象,真正看到内涵的趋势性投资机会。


今年,半导体可能是风口,但是梳理发现,在中国的国产化比例还很低,而半导体最大的需求是在中国。一个产业的市场在哪,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技术应该在哪,产业链在哪。这是很典型的趋势型变化推动的风口。


刘璐:这个话题对于PE投资机构来说,涉及整个投资策略选择。对于产业投资人,相对于中后期项目的确定性要求更高,如果未来估值不能到200亿就不投。



从目前二级市场上市公司分化来看,市值排名后50%的小市值公司,美股每天成交量4%,港股占1%,A股在2016年的时候成交量超过30%,2020年只有19%。这个趋势是潜移默化的。


反过来,疫情加剧了每个赛道的产业分化,在一级市场找项目,首先会选择细分赛道龙头,或者有望成为龙头的企业,估值可能高,但它可以穿越周期。相比之下,财务各方面规范性也会更好。简单总结,我们选每个赛道的龙头,单量比较大,投完之后把我们产业赋能的价值带进去。


张海峰:关于风口上怎么做投资?我们其实把风口分成两个逻辑维度,一是看现在这个时点所处的金融周期;二是看时点所处的产业周期。



对于投资人来讲,最佳的投资时点是:产业周期要起来,然后做前瞻性布局。但是,金融周期还没起来,等投完以后,过一两年金融周期起来,能赚大钱。最差的是:金融周期起来了,产业周期是伪命题,肯定投到高点上。现在来看,两个周期在叠加,既不是最佳时点,也不是最差时点。


在金融周期上,投资相对比较谨慎。但核心还是要投的好,并且在看得懂的领域投的早,才能够抵御金融周期。在产业周期上,酝酿很多大的变革,不管是生物医药还是硬科技,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这些都是在产业变革的初期。当然,每个赛道的产业周期也都不一样。


周鑫:其实这是两个话题,一是关于注册制,一是关于所谓的投资风口。



关于注册制,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把上市作为取悦投资人最后一个手段的这些企业,不会再碰了。原因很简单:一二级市场的差价在缩小;上市后的解禁期能否维持比较高的估值和流动性我们不乐观。


另外,注册制后,强者恒强,二八效应非常明显。大量企业可能连壳价值都没有。所以,投资机构要投资未来的成长性机会,投真正能够做到进口替代、创新性需求以及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最起码也要能降低成本的企业。


对于风口,直白讲就是估值泡沫。估值泡沫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所有人都认为它是泡沫,最终它确实是泡沫。这种项目不应该投。

  • 第二种,大家都看好,并且也能够获得15%-20%合理的股权投资回报的项目,这时就要看投资机构的资金成本、资金属性的要求,如果2%-3%的资金成本投资预期年化15%-20%的项目,也没有什么问题,至少不会出大风险。

  • 第三种,有些看似风险很高、估值泡沫较大的项目,其实是因为投资机构对于这个产业的理解还没有很到位,但也有少量的投资机构,在看似较高的估值下提前布局,结果这家公司的成长性远超其他投资人的预期,这种项目是很有投资价值的。


所以,投资机构要做好的就是行业聚焦和深度研究,在专注的领域中持续不断投出好的项目。这也是我们投资人的责任和义务。


02

如何对抗高估值


主持人(雷杰):因为注册制的原因,去年二级市场流动性泛滥造成高估值;同时受国家产业政策推动、政府基金和地方引导基金共同推动,我个人感觉一级市场估值到了难以下手的地步,看的多投的少,很多人在风口看热闹,但迟迟下不了手。


那么,过去一年,各投资机构是如何应对一级市场估值普遍高企的现象?


段旭东:PE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时候更需要回归到投资的本源,首先我们要为LP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自身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作为专业的机构,用资本的力量赋能中国实体经济,用助力社会发展视野去选择投资赛道,用合伙人的角度去选择赛手,深入的研究行业,回归到价值投资,为企业赋能,陪伴企业成长,不要孤立的看估值,因为估值高低是相对的,当被投企业有持续的高成长性,能够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我想这是对冲未来高估值的最朴素的想法。


李贞妮:赋能很重要,也是体现投资人除了带来钱以外更重要的本事。


另外,上市本身应该是退出的手段之一,但它绝对不能成为公司唯一的目标。在今天的环境下,投项目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跟它能不能上市并没有完全直接关系。如果基于上市做判断,最后选出来的往往就是那些最高估值公司。


目前,高估值从二级市场传到一级市场的问题是存在的。每个投资人面临的比较艰巨的环境,估值是相对性的概念,这是风险跟收益共生的关系。投资原则就是要判断真需求、伪需求,对公司未来真正价值的判断。公司不是因为有上市可能性,而是因为有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体现在市场对它巨大的需求。


对抗高估值,其实关键在于机构能不能更早的比别人看到趋势性的机会。任何一家机构都不是万能的,聚焦很重要,在初步选定一些行业之后深挖进去,有人才储备,这很重要。因为现在很多行业,专业化知识壁垒非常强。所以要在早期能够看清楚,在人才上就要有储备。同时,在行业里深耕自己的根据地,这样是能够投进去的比较重要的因素。


刘璐:多看、少投,坚守策略。投完以后,能不能赋能也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周鑫:估值高企是过去十年也是现在的主题。高估值不是说不能投,但是不要让自己成为最后接盘的人。


在天堂硅谷,特别知名的项目几乎不投。如果市场上已经看到这个项目满天飞,BP都收到的项目是不会去投的。2020年,我们投资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自身挖掘,而非市场机构推荐的。在一些细分应用场景里,多做研究,尽量发掘同行目前还没有看到的项目,做中早期布局,特别是在产业互联网、SaaS等领域。


另外,我们还是要多去持续跟进一些过往接触的项目。如果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估值不是很合适,等到下一个阶段,商业模式得以验证,盈利增长超过预期,企业进入到新的发展周期以后,这个估值如果是匹配的,也是可以再去投资的。而且,持续跟进还可以在未投资之前给企业赋能,获得企业家信任,或许企业会给我们单独开一轮或者是提供一些相对好的投资条件。

 

03

投资就是投未来


主持人(雷杰):最后,您认为未来的投资风口会是什么行业?


段旭东:投资就是投未来。未来主要关注的领域会是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货币、区块链,包括脑机接口等。另外,能源格局的改变也会催生一个时代的大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电池、整机材料、隔膜等在产业链布局。


李贞妮:阳光融汇比较看好的还是医疗和科技。


医疗领域,医疗服务、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同时像基因测序这些前沿技术相关主题。科技板块,从云计算到企业服务,我们看到软件升级带来的巨大前景和机会,尤其信息安全的急迫性需求。同时,半导体产业链,但这跟机构自己的禀赋资源和投资回报需求有关。


同时,中国工业化升级也会带来一些机会,尤其在细分的自动化领域。


刘璐:我们投硬科技。硬科技的主赛道,0-1的过程基本走完,包括芯片、人工智能等;但是“科技+”才刚刚开始。不管是科技+金融、科技+商业,还是科技+医疗、科技+消费,具体的行业场景是需要花巨大精力研究的。


张海峰:整体的组织策略是科技创新为主,模式创新为辅。在生物技术、硬科技、企业服务和新消费四个领域深挖。


周鑫:给大家提个建议:想想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以后会长什么样子?我们看两个方向,一是能增加客户收入的产品和方案提供商,二是给中小企业提供降低成本的轻应用或者轻产品。


主持人(雷杰):我认为新能源是下一个风口,包括光伏、风电和动力电池。最后,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听众的耐心聆听,祝愿大家在来年2021年有更大的收获!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