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项目准备IPO?投资人直言:商业化才是关键

2022-01-25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国家通过政策已经把专精特新舞台搭建好,主角是一系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我们投资机构作为专精特新的强力辅助,将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推向全球化舞台,是我们今天达成的共识。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监管和改革都会对某些行业带来底层逻辑的颠覆。今天,我们正站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要转折点上。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以及交互科技的自主可控等所带来的机遇正在敞开。习近平主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讲话给投资行业新的指引,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的投资机会正在展现,来自于消费升级的新消费和新商业正在崛起,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将是投资行业的真正风口,同时也有万物数字化和能源清洁化,碳中和和ESG概念也值得投资挖掘机会。

在2022年的起点上,融资中国举办2022(第11届)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会上,由盈科资本首席投资官陈宇雷主持的《寻找小巨人》论坛上,国星宇航高级副总裁郭勇,国电高科副总裁郭中甲,联讯仪器董事长胡海洋,海创汇管理合伙人李银亮,中科闻歌执行总裁曲宝玉,以及新鼎资本合伙人王自超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投资选择,上市路径以及投后管理如何做,以及融资需求和成长期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以下为现场论坛精彩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整理:

01

北交所开启下的资本“新贵”


陈宇雷:专精特新是2020年7月国务院文件提到的新战略,我们最近也在布局数十亿资金投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郭勇:我是来自国星宇航的郭勇,我们是家AI互联网卫星科技公司,以商业遥感微小卫星及其数据应用为主营业务。谢谢。

郭中甲:大家好,我来自国电高科,我们公司致力打造物联网的天基新基础设施,即通过低轨卫星的方式提供向边远地区、海洋等地面难以覆盖区域的物联网数据通信服务的企业。我们的生态比较大,业务却相对聚焦,就是立足做好通讯服务企业,当然在这基础之上期待与物联网的相关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卫星物联网产业生态,从而加快实现相关上万亿的产业规模,当然这中间其实有很多挑战需要去解决。

胡海洋:我是联讯仪器的胡海洋,我们公司做光电测试仪器、测试设备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今年刚好评上了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从事光通信测试仪器和半导体测试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企业,专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测试仪器及其整体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接入网、5G承载网、物联网核心光电芯片、器件、模块测试测量等领域。可以提供的设备包括高速通信测试仪器、激光器芯片测试设备和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实现了对光电测试细分领域产品线全产业链覆盖,并填补了国内高端测试装备的诸多空白,其中光采样示波器、突发误码仪、快速波长计产品是国内唯一一家的供应商,谢谢大家。

李银亮:我是来自海创汇的李银亮,我们是依托于海尔集团投资孵化平台,最早我们是在海尔集团内部鼓励内部员工创建的服务部门,2014年我们成立了自己独立的公司,将平台对外开放。落到业务层面来说,我们有三方面的业务:第一个业务是孵化器;第二个业务是投资;第三个业务就是企业服务。我们也拿到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公共服务平台,也想迎合国家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曲宝玉:大家好!我是中科闻歌的曲宝玉。2017年,受益于双创政策,中科闻歌核心创始团队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作为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中科闻歌专注于数据与决策智能赛道,在数智媒宣、数智安全、数智城市等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标准软件和云服务。成立短短四年时间,发展迅速,获得数亿元的融资。闻歌的成长,离不开投资者的关心和厚爱。在此,感谢中科闻歌的全体投资人。

王自超:大家好!我是新鼎资本的王自超,机构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中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我们现在专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商业航天及生物医药领域,新鼎资本坚持在高科技领域和中小企业深耕,希望投资到更多高科技中小企业,谢谢。

陈宇雷:开始还是请大家聊一聊对“专精特新”是如何理解的?

王自超:尽管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提出了“专精特新”这个概念,但是这个概念进入到大众视野更多是在中美对抗之后,现在我们处在经济内循环的态势下,我们在过往有很多大企业是靠资源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增长,但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只靠资源的禀赋,比如说像土地、人力已经不能为我们去提供这么高的增长引擎,这个时候我们要转向创新,中小企业正好是创新主要的推动力。


再来说一下什么是专精特新,我们把概念拆开看,专是专业和专注,一般专精特新企业都是专注在某个领域,产品专业性强,能够为大型企业去做配套的专业程度很高的产品。精,一般是指企业内部采用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取得相关的管理体系认证。特,从事特定的细分市场,重点领域就是我们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海洋产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主要从三个角度去解读,主要是自主专利和知识产权,有合作的科研院所,不断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且生产过程信息化。


所以,我们必然要在创新上更多的发力,用创新去为中国提高未来竞争力,我们新鼎资本也会在2022年深挖专精特新的优质项目,谢谢。

曲宝玉:我昨天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第一课,有三个词特别适合今天的话题:战略问题、策略问题、执行问题。第一,战略方面,“专精特新”已上升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点战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持续深度融合,是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的坚实保障。第二,策略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了一系列如人才、投融资、科研保障、税务扶持等各个角度的支持政策,已经为我们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第三,落到执行方面,我们这些专精特新的企业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重要发展契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阵地,怎么样真正把专、精、特、新四把标尺落实到企业的经营上来,这个很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科闻歌一直致力于决策智能方向的科研与实践,我们面向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海量数据治理需求,结合行业应用场景,研发了“闻海”“天湖”“红旗”等多个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数智化产品,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融合复杂多模态数据感知、认知与决策的全链条技术引擎,赋能百行千城万企。中科闻歌2020年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方面体现了行业对闻歌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代表闻歌科技报国的决心。谢谢。

李银亮:我们从专精特新评审标准来去看,国家更希望中小企业专注于专利技术的研发,包括精细化的制度和生产过程的细节管理,更有侧重点做一些工作。对于创新性还是有很高的要求,包括评审标准对于企业的规模和研发人员和费用的比例,不管是市级还是省级都是有不同的标准做评审,国家从这个层面希望企业改变以往靠资源或者靠渠道获取利益的方式,逐步向有技术含量的创新企业转型。


从我们服务类和投资类机构来看,我们认为专精特新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些业务层面非常突出,国家一定是希望这类补短板技术的公司存在,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服务平台,我们一定会把平台上汇聚的资源一步一步从底层往国家级方向去推广。

胡海洋:对专精特新来说,我的认识就是聚焦在自己的主行道上,将产品做“专”、做“精”。


然后把适合中国用户需求的“特”做出来,有一种观点是“世界将分裂为两个采购阵营:中国和西方。”,我们认同这个点,在测试领域沿用西方的传统模式已经在逐步被打破中,基于中国用户需求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引领整个行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郭中甲:对“专精特新”的理解可以拆开来看,“专”是一方面是指专注于核心技术,但更重要的是专注自身的业务,保持战略定力;“精”是当然是指精细化,但在精细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系统思维,实现精细化与系统化的相辅相成,这样才能真正做精;“特”是指技术能为用户创造特别的价值,同时对用户有特别吸引力,就是要在专业的方向上形成品牌;“新”本质的就是创新,当然是一方面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核心技术在应用和场景拓展方面上的创新,同时也包括组织优化和人才管理等的与时俱进,从而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新需要。

郭勇:第一,国家搞专精特新,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背景,就是希望解决一些国产替代甚至是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也能看得到国家引导中小企业向硬科技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专精特新在技术上要有突破和创新。比如说原来的遥感式卫星都是傻瓜式的相机,如何变成智能相机呢?我们从采集、传输、处理上都去下功夫用新的技术去突破,空间分辨率国家已经对商业卫星有所限制,能否在时间分辨率上找到突破点?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些国家级科技成果,比如说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对应的技术就能解决这项问题。


第二,“专”字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就是能不能符合国家战略的需求?我们是一家行业航天公司,定位是做国家队的有益补充,服务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在“专”字方向的另一种表现。

02

进击中的IPO预备手


陈宇雷:我们了解到在座嘉宾之中有四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并且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了专精特新小巨人,我想替各位听众了解一下,是如何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专精特新小巨人?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融资或者有哪些经营小技巧?

郭勇:国星宇航成立不到四年的时间,但是能走到今天主要依靠几个方面的坚持。第一个是坚持技术方面的创新;第二个是坚持公司发展战略定力;第三是坚持注重人才培养,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搭建合伙人团队甚至中层干部团队,这些人员将会成为我们公司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郭中甲:当然要成为小巨人,基本的就是要在专精特新的四个维度上持续发展。但这里特别要关注两个问题。其中首要的和最核心就是人才,我们总结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人才不足的问题,比如我们这样立足做新产业生态底层基础设施的企业,在这个相对链条很长的产业生态建设过程当中更需要多方面人才,特别是系统性的人才,只有把台子搭好,才能让各方面人才载歌载舞,相得益彰。另外,我非常感谢投资人和资本对商业航天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用长远的眼光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早期是非常需要资本支持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作为供应链配套也需要一个相对长的市场周期,与资本的融合有助于我们搭建更完善的运营体系、建立产业性思维。

胡海洋:我们也是非常年轻的公司,2017年成立,最开始是8个人,发展到今天是193人,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也在逐步做这个领域的排头兵。打造专精特新公司最主要的是人,所以我们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一半,大概是101人。研发占总收入是25%,这背后离不开投资人对我们的支持和肯定。我们在2019年A融资,2020年是B轮融资。今年会有B+轮的融资,融资资金都用来来扩充团队投入研发,科技创新是联讯仪器的立足之本。我们以“不断填补中国高端光电测试仪表和设备空白, 打破国际垄断”为使命,赶超国外龙头是长期艰巨的事情,也是我们不忘初心正在做的事情,这个方向我们会沉下心,坚定不移,谢谢。

曲宝玉:我想用中科闻歌的立司理念来谈谈这个问题。我们的立司理念有四点:一是家国情怀,中科闻歌自诞生起就拥有“国家队”基因,出身国家队、作为国家人、服务国家事、履行国家责,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尤其对于高安全性要求的项目具有一定优势;二是世界眼光,中科闻歌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结构和专家团队,让公司可以面向全球赛道,形成一个持续敏锐的感知力,所以公司不仅聚焦于国内市场,也具有着全球化的竞争格局和视角;三是一流人才,中科闻歌从科研院所实验室孵化而来,根正苗红,结合产业化资源,也不断吸纳行业科学家和领域专家加入,并且我们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深度合作,立足前沿科技领域,布局人才梯队建设;四是顶尖技术,中科闻歌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十余年的技术积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谱系,正构建人工智能工程创新,解决数智复杂系统场景问题。

王自超:对于专精特新,我们的投资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看这个企业是否在不断投入研发。只要这个企业仍然用很多现金去投入研发,它一定会加高竞争壁垒,不断拓宽其护城河,我们会比较看好企业未来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二,投资一般都要看企业的成长性,但是对于专精特新,我们不会特别强求高成长性,如果这个企业已经是市场龙头了,再去谈在该细分的成长性属于苛求,但我们会看重企业是否在原有技术产品下拓展更多的品类,或者在技术高护城河的情况下,能否开拓出更多市场。

李银亮:专精特新投资应该从产业角度去看,我们投资逻辑主要围绕两点:第一,投资过程中先做产业资源对接,将目标企业好的技术、新的产品引入到海尔集团当中,该过程可以从技术参数、产品适用性等方面判定产品在大企业供应链中是否突出;第二,看企业横向扩展能力,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会在某个领域将产品和服务做的很专,但如何将个性做到共性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03

未来,如何展望


陈宇雷:听了两位投资专家的意见,也对我们专精特新未来的投资方向有了一些明确的指示。接下来想请教一下,六位嘉宾对未来自己的企业上市或者机构投资方向的一些规划如何?

郭勇:其实一个企业要不要上市,这是企业以及投资人共同决策的问题。现在更多的企业都会想朝着上市的目标迈进,如果上市,我觉得有几个点必须要去考虑:第一,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自不必说;第二,业绩指标缺一不可,能否商业化非常关键;第三,公司合规性问题,创业公司初期往往经历过野蛮生长,如何符合资本市场要求去规范企业发展,不可忽视。

郭中甲:我的理解是现在上市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有了更好的出口,比如北交所等相对来说为规模比较小的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创造了很好的上市机会,从资本市场来看,这有利于搭建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从而在资本层面更有利于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的持续发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我相信上市对于国电高科和任何专精特新企业来说,都不应是一个目标,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同时上市毫无疑问是构建万亿卫星物联网产业新生态万里长征的更好的新起点:上市毫无疑问将增加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毫无疑问有助于企业引领产业生态。

胡海洋:上市对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从长远来看,从一个非公众的公司变成公众公司,有利于企业规范化持续发展,也会吸引来更多资源。对于人才来说,吸引力不单单是薪酬,可能还有股权激励;对于企业资源而言,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及品牌效应带来合作资源。

李银亮:我谈几点吧,首先基因角度来看,我们投了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但我们并没有要求一定时间内退出或者上市的目标,毕竟我们还是从产业集团角度给企业找新的方向和技术。从我们服务经验来看,专精特新往上市走的话,实际上会有诸多的好处,首先人才来说吸引力不单单是薪酬,可能有股权激励;另外,作为公众公司之后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对于股东都是很放心的一种交代和对接。

所以说我觉得企业如果有能力,包括这种专精特新企业如果能尽早实现上市或者走资本市场这条路,那一定加快做这件事情,这对于企业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曲宝玉:关于中科闻歌IPO之路,公司管理层及全体闻歌人达成共识:上市并不是中科闻歌的目标,而是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上市以后,中科闻歌可以借助于更多的社会资本,持续加大科研技术的研发投入,实现三化,技术化、专业化、商业化,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推动产品规模化推广,加速商业化战略布局。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中科闻歌成立虽短短四年,但此前创始团队已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有着十五年的技术积累,我们称之为“四年十五载”,未来,中科闻歌将持续为数字经济转型提供核心技术引擎,打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军企业。

王自超:我们投资的很多企业近期成为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对于我们投资的企业上市进程,我们不会偃苗助长,希望企业可以更加稳健的发展,希望具备一定的条件再申报上市。同时,考虑到市场深度,除了科创板,北交所也是不错的选择。

陈宇雷:国家通过政策已经把专精特新舞台搭建好,主角是一系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我们投资机构作为专精特新的强力辅助,将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推向全球化舞台,是我们今天达成的共识。感谢六位嘉宾的分享,今天专精特新专场到此结束,谢谢。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