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家农业科技早期企业都在今天宣布了融资。
6月23日,国内首家智慧种植决策服务商「爱科农」宣布完成A轮、A+轮两轮融资,总金额过亿。A+轮由IDG资本及爱科农早期投资者高瓴创投联合领投。A轮则由源码资本领投。
与此同时,微生物合成蛋白企业「昌进生物」近日完成1.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食芯资本领投,高瓴创投作为Pre-A轮领投方,本轮继续加码投资。
农业,原本并非VC/PE眼中“性感”的赛道。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行业,在过去互联网从起步到高速发展的数十年里,农业显然未能享受到信息化和新技术带来的红利。
但过去一年来,这个领域显然开始逐渐从水下浮至水上。根据农业平台35斗的统计,2021年全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数为86起,融资总额超过150亿。除了农业垂直基金,红杉、高瓴、云锋、经纬、IDG等多家头部基金均在出手。
农业数字化:
以技术赋能提升农业确定性
成立于2016年的爱科农是中国第一家智慧种植决策服务商,作为全球作物生长模型研发的先行者,爱科农专注于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全生育期的智慧种植决策指导服务。
爱科农的核心研发团队,由来自中、美、英顶尖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及数10位博士组成。创始人兼CEO郭建明,此前是孟山都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公司还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皇家洛桑学院、德国拜耳集团等世界顶尖机构合作,持续推进农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研究。
截至目前,爱科农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10余个省市,服务土地面积2600万亩,能够为农民亩均收提升约200元。
2020年,高瓴创投就和线性资本一起投资了爱科农Pre-A轮融资。据创始人兼CEO郭建明回忆,当时碰到疫情,“前边谈好的投资人唰一下都不见了”,有投资人说,如果爱科农如果能在疫情中活过去,那就投,如果活不下来,那就是救也白救。
就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线性资本在看了爱科农的算法在田间的表现后,第一时间给了一笔过桥贷款;而高瓴也参与进来了,这让郭建明甚至很惊讶——尽管当时高瓴已经旗帜鲜明地在做创投,他还是没有想到,高瓴会在这么早期的阶段就进来,并且迄今连续支持了三轮。
实际上,高瓴创投当时一直在看不同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农业也是其中之一。农业长期受制于气候、环境、人工经验等随机因素,产量和质量的可控性都较低。以种植为例,种子、土壤、降雨、温度、大风、病虫害、人工操作等都会影响最终结果。而数字化可以大幅提升农业中的确定性:无论是通过为农场做环境监测、模型计算和风险预警,或以机器学习等农业数字工具赋能于种植业,不但可显著提升产业效能,同时也能够加速农业的低碳化进程。
但农业数字化是一个高壁垒方向。高瓴认为,“作为覆盖农业、环境、气候、大数据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农业数字化需要有综合研究能力的团队多年积累与深耕,在获取全面、扎实、可靠的农业数据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与迭代模型。”
在这一点上,爱科农的创始团队背景则非常匹配。在创始人郭建明带领下,爱科农集结了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团队,率先完成了小麦、玉米、水稻种植等的数字化模型开发和推广落地,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产能以及确定性。
郭建明表示,据爱科农这几年的服务数据来看,在不采用任何物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其数字化工具已经可以帮助种植户在降低10-20%的成本投入基础上,提高5-15%的产量。农业产业的数字化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随着数据的积累和算法的进化,这个提升的数字会更大。他相信,数字化工具的运用会成为中国农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核心动力。
未来农业投什么?
替代蛋白引领食品革命
另一方面,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路径之外,合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正愈来愈成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各行业底层技术平台。
比如昌进生物,就是一家以“应用创新生物技术引领人类能量和营养来源的革命,将合成生物学技术降维应用于食品”的替代蛋白方向早期创新企业。
替代蛋白这个概念,对于大众来说还有些陌生,但其已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一个重要的产业方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表明,工业化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比整个运输业排放量的造成的影响还要大。其发布的《全球牲畜环境评测模型》显示,为人类提供每1吨蛋白质,“需要养375只羊、且会对2750亩植被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减少对动物蛋白的过度依赖不但有助于缓解粮食安全问题,也对实现碳中和有重大意义。波士顿咨询2021年报告指出,到2035年,替代蛋白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900亿美元,其中植物基制品将达到69%的市场占有率,依次是微生物发酵蛋白(22%)和细胞培育蛋白(9%)。
高瓴认为,替代蛋白方向的技术攻坚,不但能改变人类蛋白质的供给和生产方式,同时对于实现碳中和有重大前瞻意义。昌进生物“从自然界中寻找能作为人类新型食物来源的微生物,在高通量筛选、定向诱变、基因编辑等多个维度,建立独特的细胞工厂,实现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低碳的蛋白质来源。”
昌进生物不是高瓴在替代蛋白方向投资的第一家公司。去年,高瓴还在A轮投资了细胞培养肉公司周子未来。该团队2019年创制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目前已在种子细胞提取与干性维持、细胞悬浮放大生产、无血清培养基以及产品研发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高瓴表示,看好周子未来打破技术垄断,“为未来细胞培养肉的成本降低和规模化量产提供核心技术支持”。而替代蛋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中国、乃至与全球实现碳中和都关系重大。
在得到一级市场看好的同时,在《“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替代蛋白、未来食品等之于农业的意义屡次被强调,具体表述包括“布局前沿与交叉融合技术,利用合成生物工具,发展未来食品制造”、“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等。
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的大目标下,绿色发展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农业这样庞大传统产业的存量变革,是社会整体低碳转型的基础,这也对传统的、作为高碳排的农业发展路径提出了约束,为农业加速升级转型带来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