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头并进,多元资本深化产业纵深发展

2022-08-20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投资人要投的是“寿星”而不是“明星”,企业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成为一家能长期存续的企业。

2021的中国,在一场熔旧铸新的脉动中,国民整体向心力空前高涨。同时,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疫情依然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8.1%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依然担当世界经济复苏“领跑者”的角色。


2022年8月17日,由融中传媒主办,融资中国融中财经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2022(第八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隆重召开。


当下,各路资本投资产业已成共识,产业投资关注硬科技、国产替代、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赛道。产业资本如何在产业发展前端开始助力?当某些产业泡沫化特征显现,机构如何抉择?企业和战投产业基金该如何实现市场定位和布局?


对于这些问题,国科嘉和董事长兼管理合伙人王戈、国寿投资股权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顾业池、北京科创公司董事长蒋兴权、粤财基金董事长林绮、恒旭资本董事长陆永涛、中兵投资总经理石兵、工控资本董事长左梁等以“齐头并进,多元资本深化产业纵深发展”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以下为论坛精彩内容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编辑整理:


王戈:从我们的论坛嘉宾阵容来看,可见主办方精新挑选了市场主流的四类基金,全部聚齐。从左总、石总到陆总是产业基金,各带光环,气场强大,有汽车工业、新能源、军民融合,属于典型产业资本类。林总、蒋兴权总,基本属于管理引导基金、母基金。顾总,中国人寿,金融背景的资本,我来自国科嘉和,我们是典型的技术资本。在国家创新产业链和大生态圈,大家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个问题,从技术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母基金等角度来看,各类资本在中国硬科技投资和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的不同阶段,该如何发挥我们各自的特色和应有的作用?


顾业池:看过去十年中国的股权投资市场,各类市场主体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业态迭代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的节奏和投资方向。


5年前,互联网投资是非常热的一个话题,18年以后硬科技赛道,不仅成为国家引导的战略发展方向,也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国寿投资公司顺应趋势也投资了睿力集成(长鑫)半导体、中航锂电、小度科技等一系列硬科技公司。这两年我们认为资本过于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等热点,赛道已经很拥挤了。我们已经开始放缓对这些过热领域的投资。长期来看,这些领域还有很多机会。但我们希望,投资人还是可以更理性和更冷静的看待市场的变迁。


蒋兴权:硬科技投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政府、企业、金融资本共同努力来支持。国家提出科技创新要“赶超”,肯定需要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关键是要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投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发挥更好的作用。


对于硬科技的早期研发,即所谓从0到1的阶段,我们也称为质变创新,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利用政府科研课题项目经费、企业研发费用支持,但美国有一部分研发费用来自于社会捐赠,国内没有。就国内而言,政府应该在支持原始创新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然后辅助以VC等社会资本的支持。政府还通过各种金融财政手段,给创新的中小企业增信,使其具备利用金融资本的条件,但目前国内各项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在企业扩张第二阶段,即从1到N,可以利用上市等资本市场手段来融资,但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进入大规模发展的第三阶段,规模足够大,主要是量变创新,则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支持研发投入。


林绮: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等各有各的强项。


企业早期阶段,技术资本的进入更多是从技术到应用,给予技术性的支持,降低初创企业的成本。


同时,在这个阶段,产业资本的进入起到很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产业资本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体现在它的时间容忍度比较长,是比较有耐心的资本。产业资本的介入,可以帮助早期企业得到无论人才、技术、市场、管理等全方位的赋能。尤其在软件和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很重要的就是产品的落地应用,产品是在应用过程中提升成熟的。软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国产化问题主要就是过去大家都愿意用进口的,技术成熟价格便宜,解决软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主要是要给行业国产化提供市场应用机会。产业资本可以给硬科技初创企业开放小规模的应用机会,这是产业资本对初创企业比较大的意义。


在企业早期阶段,金融资本的进入,除了资本加持作用外,也起到信用背书的作用。粤财集团是金融投资控股平台,拥有银行、信托、担保、金融租赁等多金融工具,除了股权投资,通过我们投资的背书和我们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帮助企业更容易取得银行贷款的支持,这对初创高科技轻资产企业的成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企业中后期,产业资本可以给到企业更多的产能扩大和市场扩大的协助支持。金融资本对企业除了投资的支持,还可以股本为基础通过债项资金发挥杠杆作用,解决企业发展壮大过程的现金流问题。例如金融资本可以为发企业债提供担保增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可以为重资产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融资,还可以借助专业优势,辅导企业上市,为下一步的资本路径打基础。


陆永涛: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旧势力。新势力走的很快。回看前面十几年,原来车厂主要解决消费者拥有一辆车的问题,那时候做投资就是投传统零部件,变速箱零部件、发动向零部件、底盘,享受汽车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新能源行业热起来以后,汽车工业从大国走向强国是新能源汽车必由之路。因为有了新能源汽车,高算力芯片应用以后,对车厂、用户而言都发生类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驾驶习惯、性能、用户体验等。我们在2016年开始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提前布局,比其他机构早挖到这个赛道,享受到行业爆发带来的增长。因为有了新能源,电池装上车,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自动驾驶也都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产业资本对行业理解比较透彻,知道早期企业在哪里。对于好的机会,产业资本一是要早发现、早进去,二是要伴随企业整个成长过程,保驾护航,不添乱,让企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好的企业家学习能力和很强的迭代能力,才会走的更远更好。资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一起成长。


企业上市成功后,我们也有很多机会。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能不能做第二个产品,第三个产品,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很多收购兼并,拉长产品线。从产业资本来看,我们也更希望和金融资本合作,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比一般企业跑的更快。


石兵:技术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于硬科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稳健经营。


产业资本特别像我们专注于做军民融合领域,适合投资成长阶段的企业,更多是沿着兵器工业集团的产业链方向去寻找相应的投资标的,发挥产业投资的“探头”作用,围绕产业链不断补链、强链、稳链,起到锻造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这样一个角色。


对于被投企业,依托我们集团的产业背景和管理人的工作,在三个方面赋能。


第一,把它们引入到我们兵器工业集团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业务交流,促进标的企业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这对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十分重要。


第二,以资本为纽带,与集团内兄弟单位紧密合作,协助其纳入集团产业发展生态圈,可能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份额。


第三,军民融合里有很多民营资本控制的高新技术企业,个别企业拥有先进技术,若与央国企几十年积淀的技术基础、测试条件等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技术协同的最大效用,减少资源浪费这也很重要。


左梁:作为国有资本不仅仅讲钱,讲回报,还要讲情怀。


我们要做泛工业领域的“领跑者”。对于产业资本,只要沿着产业走,不管是早期天使、VC还是PE,再早的项目也敢投,再大的投资也不怕投。越是在经济不好或者逆境的时候,越要发展产业。


我们要做硬科技“布局者”。广州工控聚焦11大产业,关于硬科技的定义,不应该按照行业划分,而应该按照到底是不是卡脖子、高新动能驱动的,而不是规模驱动。


我们还要做专精特新的“开拓者”。专精特新,现在更多的是聚焦小而美、专和精,搭建从场景、技术到金融的全方位一体的机构。


我们要做产业生态的引领者,国有资本强在规模体量和规范性。我们除了要“自转”,自己发展好赚钱,还要给产业链的上游营造好的生态,我们称之为“公转”作用,让地方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中企业、大企业大家都有钱赚,都能可持续发展。越是在当前环境下,越要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王戈:目前形势下,很多企业估值高企,一二级市场倒挂,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本究竟该如何选择主赛道?如何做硬科技投资?


蒋兴权:从鼓励科技创新的角度讲,如果没有泡沫,大家不愿意进场(投资)。现在,企业前期估值被推的太高,很多早期投资人不愿意退让,但市场是有纠偏机制的,这种估值倒挂会逐步调整。


科技创新投资,还是要看全球趋势。我们最近研究美国的投资趋势,VC投资30%投在软件行业,包括企业服务、大数据、区块链,第二大方向是金融科技,第三是生物技术,再次是汽车行等行业。但在中国,目前投资最多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热点行业,我觉得在关注国内卡脖子等短板热点领域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外趋势,否则弥补了目前大短板,但过几年可能在其他新兴产业又会落后。多关注投资更长期的、更前瞻性的行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二级市场泡沫。


陆永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级市场在新能源赛道里挤进来很多机构,估值被推的很高。近期,几家IPO上市,我们也在关注其战略配售。估值方面,我们认为投的早的没有问题,后来几轮进来的投资人,面临很大压力。


从产业角度看,一定要投的早,企业一定不能做单一产品。早期企业家,如果拿很高的估值,是否能静下心创业?借助产业资本的力量,来帮助这些企业把业务量做起来,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加护城河和技术壁垒。当然,近期,对于很高估值的企业我们也都会比较慎重。


左梁:对于这一个现象,我觉得要做到三个更加。


第一,赛道要更加聚焦,要看十年周期,规模上万亿,并且要有好的行业生态。以新能源汽车来看,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资本,看好三个细节:

三电,虽然已经涌现一批霸主,但是我们认为有百亿级的企业出现的机会,我们打算投资一百个亿;双碳,不仅仅是能源战略和环保战略,更是制造业升级的战略。另外,高端装备和智能化和产业互联网,也是我们重点投资的赛道。


第二,更强化产业思维,一方面要投资更加“链主型”的企业,不确定情况下是大鱼吃小鱼,价值链和科技链的核心。相对估值,我们宁愿投确定性更高的企业。潮水退去,可能这个企业才能立下来。


第三,更强调底线思维,当前的估值泡沫和疫情带来的也不只是消极影响,真正具备技术护城河和长期战略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越是在当前环境下,越是需要抱团取暖。守住成长型和护城河技术门槛,这两个底线,价值创造才能投资真正的穿越周期。


石兵:现在,在一级市场上好标的难找,不好抢,也特别贵。从中兵投资的具体做法来看,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投资策略上的安排与考虑。按照国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政策引导,我们深入研究兵器工业集团“十四五”、2035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特种材料、特种能源以及核心器件等新兴领域适当开展产业孵化等早期投资。

第二,我们强化内外结合深化行业研究,在细分赛道上深耕细作。我们有大讲堂,鼓励每位员工既是一个投资人更应该是行业专家。

第三,在中兵投资整个体系里,除了做一级市场,我们还有专门做二级市场的机构,在IPO破发、一二级市场倒挂成为常态的情形下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二级市场联动机制。


林绮:虽然今年市场IPO放缓,有个别企业破发,股价腰斩,投资节奏也相对放缓。


但我们也看到,新能源、汽车赛道还是热情高涨。市场回到一个价值回归的逻辑。


之所以破发,是因为一级市场过高的估值。之所以新能源仍是热门赛道,因为从全球角度来看,这赛道我们国家还是有成本优势,新能源车是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尤其光伏,这个产业链我们国家是实现可以全国产化的,无论技术还是市场,有相当的成本优势,大家为什么热衷投这个赛道,因为大家看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这里。


顾业池:资本是有情绪的,有时候过热,有时候过冷。做一级市场投资,不能不在意资本情绪,但也不能太在意。作为投资人,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市场会上下起伏,但是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时候该投,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是有内在规律的。


从行业角度来讲,没有泡沫,产业是不可能起来的。但是从投资角度讲,要对投资人的钱负责。从经验来看,追逐所谓的明星项目,尤其是后期估值较高的明星项目,收益都不会太好,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对于市场一拥而上的项目,可能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离场。


如果说产业有认知,投资也是有规律的。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在当前的时点,如何做项目选择正是专业能力的体现。


王戈: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多方面内外因素影响,未来唯一确定的恰好是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作为技术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请大家分享一下面向未来一年投资时的期望。


左梁:对于企业来讲,不确定性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这时候,更加要做好战略思维,首先强调一定要活下来,其次是要聚焦自己的主业。投资人要投的是“寿星”不要投“明星”。企业首先要保证自己成为一个能长期现金流,长期存续的企业。事实上,原来很多企业都有很多宏大的想法,现在也慢慢开始聚焦,更多的跟产业绑的更紧。


对于投资机构,也要更加有情怀。我们既是一家投资机构,也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对长期的价值创造抱有更大的耐心,坚定的做长期主义和做耐心资本。


石兵:在目前不确定的环境下,坚持聚焦自己熟悉的行业,同时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混改的过程中,坚守风险防控和价值投资理念。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充分应用自己所能够掌控的要素,寻找确定性更高的投资标的。


陆永涛:我们都在投很多专精特新的企业。回头看一下我们的发展,我认为也要在专和新上面花点精力。


专,一定要在熟悉的赛道里深耕,才能形成生态圈。这个情况下,要把行业研究、产业政策和国家的战略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机构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赛道里挖下去,做精做深,才能找到好的标的。


新,找到新赛道。我们未来赛道在哪里?能不能比其他GP领先一年或者半年在赛道里布局,这对我们GP挑战很大。


同时, 我们希望,在今年困难的环境下,LP可以支持我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相信,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能找到好的标的。


林绮:任何经济不好的时代,都是市场在做“去弱存强”的选择。我相信,只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做好自己的事,就会成为留下来的强者。


蒋兴权: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还处在非常早期。私募投资行业的核心是人,是投资能力和激励机制在出资人、管理人和企业家之间的传导,但目前完全是资本驱动,稍微有点走偏。


另外,国内缺乏长线、大规模的市场化LP,这是个大问题,不管是投消费还是投科技,保险和社保等资金对私募投资参与度仍然很低,单靠政府、国企的资金做LP,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容易把行业机制搞扭曲。希望融中这样的专业媒体从政策制度上呼吁一下,把行业做的更加健康。


顾业池:其实我们最近对整个市场GP做了一些研究,一个基金十年DPI如果超过1已经是不错的表现。GP的钱从投进去到出来,其实周期非常长。从这个角度看,眼前一些波动并不那么重要,退出的时点才是决定真正收益的关键。从投资收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回避过热的行业。


市场确定性的机会很多,比如中国老龄化是非常确定的趋势。在过去一年,很多人说消费是长坡厚雪的赛道。今天却没有很多投资人看消费了,甚至投行都把消费团队砍掉了。对以长期投资为目标的一级市场投资,这是不对的。所以不管市场怎么变,投资人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做真正的一级市场价值投资人。


王戈:时间的关系,我根据大家的观点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整理。


第一,目前中国一级市场和整个科创产业投资生态,还在中早期。这当中既有LP结构因素的影响,比如缺乏长期资金,也有作为GP参与者能力圈的问题,它是综合交织的多个因素在起作用。


第二,随着中国整体私募股权基金发展,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技术资本基本已经在科技创新生态圈形成了各自有效的分工,在任何一个企业的早期、成长期,乃至二级市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之间整体是协同作用。


第三,把时间轴拉到十年来看,投资人要聚焦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事情,不只要做时间的朋友,核心还是要做价值的朋友。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