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CVC投资向新技术新产业的转变

2022-08-22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最近十年,产业资本投资已经实现了迭代和跨越。

2021的中国,在一场熔旧铸新的脉动中,国民整体向心力空前高涨。同时,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疫情依然肆虐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8.1%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依然担当世界经济复苏“领跑者”的角色。


2022年8月17日,由融中传媒主办,融资中国融中财经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2022(第八届)中国产业投资峰会隆重召开。


峰会围绕产业投资、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服务、专精特新、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消费医疗大健康等领域展开探讨。峰会将汇聚众多创投机构、产业资本、政府相关,共同剖析产业纵深,探讨产业投资趋势。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提出中国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之道。


最近十年,产业资本投资已经实现了迭代和跨越。从腾讯系、阿里系、百度系,到华为哈勃投资等,同时百余家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建立自己的投资生态圈。CVC产业投资对给传统产业转型或对冲结构性风险的作用?产业投资从围绕主业到建立投资生态的趋势变化?如何借助CVC来寻找转型的机会,快速实现产业协同?CVC的出资能力和构建产业生态的能力凸显,如何围绕新型产业投资?比如芯片半导体。


由北汽产投副总经理贾广宏主持的,主题为《方兴未艾,CVC投资向新技术新产业的转变》的论坛上,清控金信资本管理合伙人曹达、尚颀资本执行事务合伙人冯戟、华熙生物董秘李亦争、中能基金董事长孙宗佩、中科创达CFO王焕欣、安芯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永刚、 诺华资本总经理于大洋就以上CVC产业投资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为现场论坛精彩实录,由融中财经整理:


01

使命:剑指卡脖子技术


贾广宏:本论坛是产业资本论坛,这个环节的嘉宾基本都代表了实实在在的产业资本,我是来自北汽产投的贾广宏。第一个环节,每个人做一下自我介绍,并谈谈大家最近正在做的项目。


曹达:清控金信资本是源于清华,长于清华的一家投资机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一个是坚持在高科技领域里边长期耕耘,这可能是因为源于清华的关系,常年来在高科技领域建立起了自己的投资能力圈。二是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管理的基金通常有8年-10年的周期,但是对做长期价值的同行来说,这个周期还是偏短。我们的团队大多数成员有20年左右的投资经验,最早的基金其实叫“孵化基金”,完全由清华控股自己出的钱,收益率非常高,可以认为是长期基金。后来我们做的市场化基金都是8-10年的基金。


在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看得更远。比如去看一个产业的发展或者去投一家企业,如果不能够看懂十年以上的成长趋势和成长经历,我们就不会轻易去投它。但是我们的基金期限只有8年和10年,保险基金是我们非常喜欢的长期投资者,非常希望有这样的钱和我们共同深入合作,能够助力中国高科技的发展。


贾广宏:最近忙什么项目?或者什么领域?


曹达:目前着重于IBM,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生物技术,三是智能制造,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三个大的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是之前建立的,与清华紧密相关,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最近七八年,我们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建立了自己的能力圈。我们做高科技投资,看的周期比较长,确实希望能找到一些对生产力有巨大的提高作用,对于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的领域,长期地去耕耘,而不是说看短期的趋势。比如在半导体领域,其实回想起我们投的最早的项目,15年之前看短期的波动和趋势,是很难做决策的,但是,把它放得更远,放得更长久一点,就没那么困难了。大家都认为投资是认知变现,但是要做到“知”、“懂”、“悟”三个不同的层次。


冯戟:尚颀资本成立于2012年,是上汽集团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目前重点投资的赛道和产业紧密相关,主要就是汽车发展的新趋势,新四化,围绕智能化、新能源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技术相关的一级股权投资。


上半年投了十几个项目,接近50多亿的资金,目前在推进的两个项目,一是隔离芯片,随着新能源化和电动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汽车里面很多电子化的东西会进行信号的交互影响,通过隔离芯片,能够避免电子化的相互信号干扰。这个项目是目前唯一国内进入到车规级的公司。二是机器视觉项目,主要应用场景是新能源制造板块,包括工业板块,主要是通过机器视觉去代替人工,发现制造工艺中的瑕疵点。通过识别、检测,对生产工艺进行相关的干涉和优化。


贾广宏:冯总案例两个项目,尤其是芯片和智能制造,都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李亦争: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我们经常用“一棵生命树”对华熙生物做比喻,树的根部,底层是生物活性物,原料物,玻尿酸等大概十几种。树干部分就是市场转化的能力。第二大业务就是医疗终端业务,眼科、骨科、医美,代表是我们生命树的高度。第三大业务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是我们发展最快的业务,相当于整个树的树冠部分,代表是我们整个公司的广度。也就是说,华熙生物是一个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原料业务作为根部、底层,以医疗终端业务作为高度,以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作为广度的生命树。所以,整个公司是这样四轮驱动的业务布局,我们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坚持应用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


在这样的业务布局之下,我们业务覆盖领域比较多,既有TO B的原料,又有TO C的功能性食品,涵盖32个前台事业部,超过1400款SKU。


从投资的角度看,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话题,是不是应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在内部做孵化,或者有些项目放在外面孵化,内外部孵化结合的方式去做。我们这样一家全产业链的企业,对产业的把控能力非常强,底层的研发能力很强,所以孵化项目的能力非常强。


2018年做到现在4年的时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做出33亿的收入,有4个核心品牌。这四大核心品牌全部都是自主孵化,不是投出来的,也不是并购来的。4年时间孵化了两个过10亿的C端品牌,一个今年差不多到10亿,还有一个是5亿左右。


所以,我们的产投部门更多的是站在内部业务布局和资本布局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最近以LP的身份投了一个基金(皮肤科学),这个基金是针对国内在皮肤科学领域一线的教授,一线专家,帮助他们把皮肤科学方面的领先技术孵化出来,也是有点CVC的概念。因为这个基金和我们的产业业务高度结合,所以我们做了这个皮肤科学基金的基石LP。当然,后面还有很多非常关注的领域,包括底层的合成生物、未来的医疗器械等,都可能去做一些CVC类似的布局。


贾广宏:爱美人士第一股,值得大家关注。作为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拿钱,自己孵化或者做LP是非常典型的CVC打法。下面请中能基金的孙总。


孙宗佩:中能基金的控股股东叫中能融合智慧科技公司,中能融合是在2018年由国务院国资委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之下,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也是我们的央企五大电力企业之一,联合15家能源电力领域核心央国企,共同发起成立的“能源行业大数据平台公司”。


成立三年多以来,中能融合最核心的工作是建设并运营国家级的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也是一个国家重大专项。我们国家的能源行业相对集中,央企五大电力集团基本占据电力装机体量50%,省级能源公司合计占比大致40%,所以90%的电力装机都集中在央国企,但各个集团之间在数据层面还是隔离的。国资委推动中能融合建设发展,也是希望能够打破企业之间的数据孤岛,汇聚形成国家级能源大数据平台。


目前国家级的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基本建成,已经连通规模以上的场站近4千个,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75%以上。同时,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唯一的行业级平台,正快速汇聚能源领域安全、消费、生产与经济运行等4大类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汇集分析,一是给国家各个部委提供决策支撑,让政策出台更有数据的指引;二是为整个能源行业提质增效和节能减排提供服务,通过行业大数据分析,推广智慧能源应用、提高整个能源场站运行的效率。这是中能融合成立背景及目前在做的一些工作。


中能基金是中能融合旗下唯一的基金管理平台,主要围绕“国家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发展,长期专注于“能源数字化”赛道,中能基金成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股权投资,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智慧能源产业生态建设,以数字经济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目前我国双碳战略的核心就是能源的绿色化转型,而能源绿色化转型的关键之一就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未来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于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个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可能是万亿级的赛道。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股权投资,培育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帮助他们融入到国家“双碳”战略中,融入到能源央国企的产业链中。中能基金是比较新的机构,但是背后的产业资源以及承担的国家战略使命还是比较重要的。


所谓的能源数字化,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行业的结合。目前中能基金重点在布局的几个细分赛道,一是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工业数据和工业智能,这是比较重要的赛道。二是包括数据安全、工控安全、网络安全等在内的安全赛道,毕竟中能融合战略定位之一是保障能源安全。三是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能源除了集中式的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未来非常大的趋势就是分布式能源,涉及到消费侧源网荷储、虚拟电厂等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边缘计算以及人工智能,这是重点布局的赛道。此外还有比较细分的赛道,例如商业气象,因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气候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围绕商业气象也做投资布局。


王焕欣:中科创达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的公司,2008年创业开始,产品最初主要聚焦在智能手机方面。2013年开始前瞻布局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软件和产品,从2016年开始实现规模效应, 2016年-2020年智能汽车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02%。第三个业务板块的智能物联网,致力于为各种智能物联网设备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让产品更智能。


我们公司的理念是坚持建立产业生态,坚持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其中CVC也是最近一两年开始筹划并且落地的战略方向。说到CVC这个词, 其实包括了C和VC两个部分,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代表了有一个共通的方向可以去共享,共享的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更大一点来说,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趋势。


2022年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孵化落地了两个新的业务方向,一个是面向中高算力平台的自动驾驶平台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高通公司和苏州政府的天使轮投资。另外一个是面向下一代物联网操作系统技术公司-奥思维科技。我们也会争取更多的产业投资人加入到新一代物联网操作系统生态中来。


刚才孙总提到的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方向与我们非常匹配,因为我们已经与很多全球知名客户非常成功合作了面向工业质检、以及工业智能化的产品和大型项目。所以,工业互联网也是我们正在孵化的一个方向。目前正在看的另外一个方向,是分布式的能源行业,新能源领域的行业智能化。


我认为现在的创达是底层基础技术公司,未来会成为能够赋能各行各业的平台型技术公司。未来全人类面临的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像创达这样的公司会有更多的机会赋能并服务于社会,无论是自身的参与或是扶持更多的公司发展,未来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王永刚:安芯投资2016年成立,承担着助力打造中国半导体产业生态的历史使命,包括硅基和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还有第四代半导体。最近美国商务部刚刚列出了新一轮管制计划,一是高端EDA的管制,还有就是第四代半导体,金刚石等,化合半导体是安芯投资的特长赛道。


2016年成立到现在,安芯投资通过境内外的并购和股权投资,包括成长期、早期、IPO投资,实现了比较好的布局。2016年就开始布局化合物半导体,从地域上来讲,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以色列等,都做了一些相应的布局。我们投的这些境外企业,有的实现了被国际大公司的收购,有的正在筹备独立上市,更多的被投企业是分布在国内。


到目前为止,管理的基金大概40多亿,所投企业数量也超过40家。从今年开始,安芯投资管理的基金,投资的企业,每年大概有3到5家能够实现IPO。


说到安芯投资所取得的成绩,第一,通过六七年的努力,实现了发起人赋予的产业使命,打造中国的半导体,尤其是是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生态,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材料、装备、零配件、设计、制造、封测的布局。


第二,被投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投的40多家企业,有些在IPO,还有更多在成长过程中成为明星企业,成为市场资本追逐的对象。


第三,通过扎扎实实的运作,给我们的LP实现了财务上很好的回报。另外,在助力产业发展方面,也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不光是半导体,可能是全产业都在面临下行挑战的整体局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可能会出现低迷的状态,但我们还是要不忘初心,稳扎稳打,与被投企业、合作伙伴共同穿越产业周期,实现共同发展。


于大洋:诺华资本是北方华创公司的CVC,北方华创是国内做半导体设备的平台型企业,成立20余年。工艺装备产品涵盖多个产业,包括IC产业,泛半导体的照明、显示、光伏以及化合物半导体、先进材料等,在国内有较高的市占率和知名度。


北方华创在国内外均有过收购案例,于2020年成立了诺华资本,主要做半导体装备生态企业投资。诺华资本是由北京电控,北方华创以及盛世投资联合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基金LP包括北京电控、亦国投、京国瑞、中金资本管理的北京科创、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基金运营2年多的时间,投资企业20多家,主要分布在设备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以及核心零部件的上游基础材料装备等方面。在横向产业领域也投资一些和北方华创装备有互补性或者有技术协同性的设备企业。作为北方华创的CVC,诺华资本主要的使命是帮助北方华创建立和打造产业生态环境,为中国半导体装备产业提供一份力量。


整个半导体产业也好,或者说信息化产业也好,实际上是由一代设备推动一代工艺,一代工艺推动一代芯片的。现在无论是7nm还是5nm芯片,都是要由相应的装备以及工艺完成其相关制造,最后应用到终端产品。


所以,诺华资本主要使用就是打造基础装备和零部件材料生态,实现生态企业间资本纽带以及研发协同,推动半导体基础产业的发展。


02

信心:机会大于挑战


贾广宏:台上几位一半新能源,新材料,一半信息技术相关的,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还有生物医疗。这些都是最卡脖子的地方,有可能成为全球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我们的嘉宾恰好既了解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又了解资本市场。那么请大家谈谈主赛道当中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说挑战多还是机会更多?还是有哪些难做的事情?


曹达:从今天开始对于做长期价值投资人来说,应该进入到比较好的时代了。我们在半导体产业投资有1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3年,半导体产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发展带有很多的泡沫,当然稍微有点泡沫是好的,但是泡沫太大了,可能会带来很多的无效投资。


作为投资人,说投资风险比较高,最典型的就是价格太高。我们投一个做射频芯片的企业,投完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估值涨了5倍以上,但是基本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感觉很不安全。今年整个半导体行业,重新回到了价值回归时刻。虽然还没有完全回归到位,但是已经可以去认真思考、认真去看了。


今年特别好的一种感觉是,半导体产业仍然是一个非常长的,可以让大家看10年以上的投资赛道。


贾广宏:冯总,主赛道有什么事情发生?


冯戟:我比较乐观,觉得机遇大于挑战,做投资还是专注大的赛道,看这个赛道深还是广。我们所关注的是和产业相关的新能源、半导体,都是非常大的市场,周期很长,延伸很广。到现在为止关注的新能源赛道,包括车载动力电池、光伏、风电等。


比如,磷酸铁铝赛道,从发展的量来看,从2009年开始做支撑和推广,一直到今天为止经过10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占到整个销量的25%,比重在不断增加。大的趋势来看,未来10年,增长到50%甚至60%,基数不断扩大。新的技术、新的创新点方面也不断有突破。所以,从大的赛道来看,深度很广,十几万亿的大市场。从应用场景来看,消费、动力都会进行相关的使用。新的技术方面来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业态衍生出来。电池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性能会衰减,然后进行后端的拆解,循环使用,再到后面的储能,有很多的技术链条可以实现闭环。


逻辑上来看的话,市场足够的深,新的业态不断迭代,还是有很多的机会。作为产业投资,还能够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通过实际的了解和沟通,能够挖掘一些相对比较好的项目。从这点来看,机遇还是比较多的。


贾广宏:下面请华熙生物的李总,这个领域有什么大的突破?


李亦争:华熙生物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最广为人知的标签就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企业,在玻尿酸的基础上延伸到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生物活性物就是参与人体代谢的物质。


在这个基础上,生物科技领域最关注最前沿的就是合成生物,绿色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和绿色生物制造在几个角度也会对未来世界产生一种颠覆性的影响,不亚于新能源。第一是材料端,人类生产物质的几种方式,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化学合成,也就是通过石化基获取各种物质。未来要完成一个转变,从石化基向生物基的转变,石化基最底层是石油,中国比较依赖于进口,但是生物基的东西,可以百分之百自主可控。所以,在一些大宗化学品,比如PHA这样的塑料,工业改性塑料,通过生物基的方式做塑料,替代化石基产生的塑料,也是合成生物的一个范畴。


合成生物主要的几点,一是材料的转变,从化石基到生物基的转变,刚才我举了例子,PHA的工业改性塑料,这是材料端。二是生产端,合成生物的生产方式,绿色生物制造也是一个很好的减碳方式,包括用合成生物的方式做人造肉,畜牧业其实是双碳产生很大的一个来源,如果用人造肉的方式,用细胞工厂的方式去生产,用细胞做人造肉的话,减碳的程度是很大的。从生产方式上,绿色生物制造是减碳的,而且力度很大。三是应用端,绿色生物制造很多的材料,生物材料和人体的贴合性非常好,同时也包括完全可降解,工业塑料可降解等良好性能。


孙宗佩:我们现在专注的能源数字化领域,是非常新兴的领域。它基于两个背景,一是整个数字经济大发展,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迭代。二是基于国家推动的“双碳战略”能源清洁化转型,能源数字化就是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两大战略的叠加。同时,背后还有国产替代,信创的逻辑。现在能源行业大量底层硬件、装备工控系统、及行业应用软件上的很多是由国外厂商来做的,从保障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的角度,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会有非常大的机遇。


“能源数字化”未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巨大,但对于投资机构的要求也很高:一是信息技术行业相对细分,每个赛道都细且专;二是能源数字化最终还是要和能源行业结合,既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能源行业,对投资机构的挑战比较大。


对于企业来说,大多数基于IT技术发展,但是企业对与OT的结合以及行业的理解相对欠缺,这也正是作为产业投资机构可以为被投企业带来的附加价值。因此,从投资来看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另外,“能源数字化”赛道刚刚兴起,未来整个新能源的市场规模是百万亿级的市场,能源数字化相关也是万亿级市场。但能源行业本身相对封闭且集中,以央企国企为主导,进入门槛较高。中能基金作为产业投资机构,能为被投企业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提供平台,帮助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与央国企对话找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王焕欣:刚才提到产业发展的危与机,对于我们这个产业来说,2018年开始便一直在经历很多外部的挑战,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也成为了一个投资方向。创达开始做手机业务的时候就有一个理念,不仅中国的手机厂商要用,海外厂商要用。到了智能汽车时代,有更多的中国车厂,能够在全球主机厂市场表现出色。


危与机是哲学话题,永远同时存在。就像我们CVC的理念一样,我们的使命是能够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无论是生物医药、或是低碳绿色能源、还是创达这样的技术平台公司,只要有人类共同的理念和使命存在,未来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或是困难, 这个行业都会有更好的发展。


贾广宏:车用的三代半导体忽然火了起来,安芯投资2015年、2016年开始布局这个领域,有什么大的突破吗?


王永刚:一是挑战,二是机会,三是关于三代半导体。我们2015年开始做三代半导体,主要关注化合物半导体和特色工艺,那个时候是比较冷门的赛道。当时把国内很多碳化硅企业都去拜访过,有的企业现在也有几百亿的市值了。那时候很多企业估值就几个亿,但是找不到钱,那时候普遍艰难。整个碳化硅的赛道得感谢马斯克,正是由于马斯克颠覆式的创新引领,才拉动了碳化硅的上车节奏。


从全球来讲,美国碳化硅居于领先的地位。以前科瑞处于领先地位,从尺寸来讲,6寸向8寸演进,性能来讲,也是技术全方位领先。


比较好的一点,这些年随着产业应用端的全面拉动以及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国内整个碳化硅产业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像山东天岳、天科合达、河北同光、山西烁科瀚天天成等国内头部企业。初创企业也在蓬勃成长,但最终衬底这个赛道应该是不会超过四五家。


此外设计端或者IDM,国内也有一批企业在茁壮成长,像我们投资的深圳基本半导体,发展势头非常好。投的时候只是一家设计公司,现在已涵盖设计、制造和模组。


挑战而言,从2014年到现在,今年应该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全产业链都有比较大的挑战。


于大洋:我们投资的范围是整个电子信息里面基础的领域。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产业市场从应用端向下延展到半导体装备,装备市场2021年突破了千亿美金,上游的零部件,突破了200亿美金。但是,我国半导体装备企业在全球的市占率仅有不足5%,全球前40名的企业,中国上榜企业只有4家,前30名零部件企业,中国没有一家上榜。国内装备和零部件企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本人在2007年加入北方华创,参加了国家重大专项工艺设备的研发等相关工作。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参与或者关注着整个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目前在设备和零部件行业,遇到的挑战有以下几个层面。


人才层面,经过二十年左右的产业发展,我们有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但是在基础科学方面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要少的多,要注重国外专家的引进和国内人员的培养。


另一方面,半导体工艺复杂,对装备和零部件规格要求非常严格,企业需增加研发投入,并经历长的验证周期,企业家和从业人员要耐住性子,慢慢磨出产品。相反,这些挑战也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滞性壁垒,比如客户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做验证,认证后很难再有动力更换。整个行业目前来看,机遇更大一些。


03

抉择:战略还是财务


贾广宏:我们在座的有做生物,有做新能源,有做芯片的,这些行业是有交集的,比如生物科学已经非常依赖于或者通过计算、算力、算法来进行合成。而无论是半导体的材料,电池的材料,整个材料科学的创新非常依赖于实验和经验,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又是常做常新,百花齐放的形态。这种情况下,把相关经验移植过来,或者能够看到产业的类似性,就知道往下投什么了。材料的仿真计算包括汽车开发的工具链等,都能够从相关产业得到启发。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假如大家投最后一个项目,只开一枪,你会更重视战略意义还是财务意义?这个项目是谁或者是什么领域?


曹达: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投一个长期并且不退的项目。


冯戟:我们不太会只投一个,头部的企业会投几家,只投一家的话,一定会投看得清楚的,有一定话语权的,对企业产业赋能方面有一定抓手的。


贾广宏:重战略还是重财务?


冯戟:一定重财务,毕竟是市场化机构,有政府的钱,市场的钱,一定要兼顾LP的利益。


李亦争:玻尿酸这个物质应用20年的时间,走到今天被大家熟知。生物物质的推广需要很长时间,只开一枪肯定寻找与人体生命健康很有帮助的下一个玻尿酸,找下一个玻尿酸是谁在哪。


贾广宏:主业强协同。


孙宗佩:如果是选的话,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战略性更重要,但是如果这个赛道是符合国家战略的话,中长期的财务回报一定不会差,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对于具体的领域,非常看好工业数据和工业智能的领域,整个中国消费互联网这一波红利已经过了,接下来的时代红利一定是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未来这个行业一定会出现大公司,所以我们目前正聚焦在“能源数字化”领域挖掘具有核心技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优质标的。


王焕欣:最好的投资一定是既有战略也有财务回报。只能投一个的话,刚才几位老师的想法特别好,要看得清楚,长期不退。只能开一枪,就投自己。


王永刚:相比财务,我们更看重战略,战略对了,财务是水到渠成的事。坚定看好半导体,尤其是化合物半导体的长远发展,有很多理由足以支撑这个观点,半导体产业链很长,更加看好材料、装备和零配件。


于大洋:战略和收益是不矛盾的。强战略的项目,会由华创投资,诺华则是战略和收益并举的投资策略,这样才能回馈所有的合伙人,使CVC走的更远。


最后一枪的问题,不能说是某一个项目,而是一个方向。会投资技术稀缺、市场空间大、产业方能够强赋能的抗周期类项目。


贾广宏:感谢各位嘉宾,让大家理解了什么叫CVC,投资有时候不是最优解,但是要兼顾。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