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无涯,何处是岸

2023-03-21
来源:亿欧网 作者:亿欧网
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内”?

33岁的小婉(化名)在企业工作7年后,毅然选择了考公。

虽然有硕士学历、已经工作7年、早已定居上海,小婉总觉得自己“如履薄冰”,在企业职场因年龄大逐渐失去竞争力、在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中分身乏术······面对重重焦虑,小婉希望争取到新的机遇,于是加入到了“考公人”的大军。

成功上岸后,小婉松了一口气。虽然新单位的工作压力依然不轻,但担心企业裁员的焦虑感消失了,年龄带来的危机感也变小不少。“我相信,只要自己认真又足够勤奋,未来的路应该不会差。”

小婉的经历不是个例,“考公热”正席卷年轻人。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上百万考公人发帖求“上岸”攻略。有人调侃,“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有人乞求,“上岸是一门玄学,但求佛祖保佑”。

他们都坚信,“上岸”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

年轻人热衷考公

2023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又称“国考”)笔试成绩已于3月14日晚间正式公布。

成绩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公考虽然年年有,一年更比一年难!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和招录人数都创下新高。其中报名人数259.77万人,远超去年的212.3万人;招录人数3.71万人,相比去年增加18.7%。

从数据趋势上不难看出,近年来考公热情高涨。自2009年起,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4年超过100万;近两年,国考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也都超过了100万。

第一次国考发生在1994年。彼时,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有媒体曾统计,1994年,国考提供了30余个国家机关的490个名额,最终4400人正式报考,相当于9个人争考一个职位。

自2018年机构改革后,国考招录人数呈每年递增上升趋势。2010-2021年的报名人数基本上保持在130万-150万之间,但2022年和2023年报名总人数都突破了200万人。以2023年为例,报名人数259.77万人,招录人数为3.71万,相当于70多人在竞争一个职位。

考公热背后原因诸多且复杂。

首先,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很多人将考公作为了一大就业选择。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58万人,比上一年净增82万人。


超千万的毕业生造就了史上“最难就业季”,而考公作为就业通道之一,成了越来越多毕业生的救命稻草。“现在就业形势比较难,公务员是个不错的选择,既稳定又体面。”苏州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宁(化名)表示。

连一些冷门岗位,也不缺考编的人。公开报道显示,浙江台州这样的地级市也有近千人竞争一个“殡仪服务管理”事业编;狱警近年来的招考热度也很高,报考者除了需要满足学历等硬性报考要求外,还要满足体能、政审等各项严格的把控。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云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以前我带的研究生没听说有考公的,但这两年除了读博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会去考公。”

其次,在经济社会精细化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公职类人数增长是长期趋势。

虽然我国公务员绝对规模较大,但相对规模却远小于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根据国家行政学院的研究,近几年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约占劳动力就业人口的10%-20%,加拿大与香港甚至超过了20%,而国内目前的公共部门就业人口只占劳动力就业人口的约5%。

尽管最新的消息是,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按5%比例精减,但基层岗位仍有大量需求未被满足。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度国考坚持重视基层导向,计划招录27791人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占总人数的74.91%,比去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

另外,2023年国考的“扩招”主力来自招录大户税务系统,招录人数比去年增加4985人,这对经济、金融、财政等专业的考生来说也是利个好消息。

最后,此前疫情冲击带来了空前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催化了年轻人“求稳”的考公热情。

从历年国考报考人数来看,2020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众所周知,2020年是疫情爆发的起点,疫情三年让各行各业承压,企业缩招、裁员不断上演,年轻人就业压力进一步上升。

疫情之后,国考明显开始扩招。中公教育公考专家李茜分析指出,2023国考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录用计划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倾斜,设置了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7%,以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业内人士认为,公务员报考率具备逆周期属性,经济热则报考热度减退、经济冷则报考显著增强。相较于其他工作岗位,公务员、事业编等公共部门岗位具有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等优势,促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或已就业人员选择考公考编。

培训机构业绩修复

考公热背后,“渡尽天下考公人”的考公培训机构们,也随着考公人一起卷入了这股时代大潮。

近年来,全国考公培训机构数量呈总体增长趋势,这和国考报名人数的逐年增加步调一致。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考公相关企业数量近千家,其中北京、广东、江苏、山东、黑龙江集中了全国数量最多的公考培训机构。


2000年前后,是考公公司的拓荒期。

彼时,国内最早一批专注考公的企业纷纷成立。2001年,在教育行业创业失败的李永新改换方向,开办了第一个考公培训班,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两年后中公教育正式成立;华图教育也是成立于2003年,这两家公司日后都成为了考公培训行业的巨头。

随着考公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就业选择,行业陆续迎来新玩家,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天眼查数据显示,2015年后,每年新增的考公相关企业明显增加,到2021年,年度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已接近100家。


但进入2021年,整个教培行业因“双减”政策受到较大震动,考公培训也受到不小的冲击。

在规范整顿校外培训市场的同时,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在线下网点的设置条件、消防安全、开班管理、收费管理、广告投放等有了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疫情的冲击和宏观经济影响,也对行业造成不利影响。人才招录培训行业出现考试周期性波动、需求收缩、学员参培意愿减弱等现象,让市场整体呈收缩迹象,对公司经营的稳健性也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这些因素对考公所属职教行业的日常业务开展和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相较于之前的繁荣期,近两年考公行业也略显“冷清”,即便是巨头公司也经历了业绩的沉浮。

不过,考公行业在步入2022年后有所回暖。

一方面,社会面考公热度居高不下,专业培训公司的发展依然具有丰富想象力;另一方面,职教公司们也基本完成了业务调整,重新出发。

中公教育将2022年称为“业绩修复“的一年。为应对困境,中公教育在2022年谋求转型,加大内部资源整合、降本增效,调整产品结构(控制退费占比)等,逐步让业务利润回正。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其亏损进一步缩窄,第三季度利润回正。

2023年1月9日,公考“后起之秀”粉笔科技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互联网职教第一股”正式诞生。招股书显示,粉笔科技事业单位、教资、财会考试等收入的总和,占到培训服务类收入的七成以上。而此次IPO后,粉笔科技也将迎来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公考正在“反培训”

虽然考公培训看起来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历经近20年的发展,考公培训公司们依然无法摆脱业务单一的问题。

考公培训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金融、医疗、部队转业干部、军队文职等各类人才招录考试培训业务。以中公教育为例,相关收入占比高达70%-80%。李永新曾坦言,由于公务员招考业务占比过高,若未来出现政策性风险,对中公教育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业务过于单一不仅带来业绩不稳定的风险,还引发了一系列后续问题。公开资料显示,为吸引学员,中公教育一度以“考不过退费”等承诺条款为卖点,但许多学员考公失败寻求退费,却遭遇无法兑现或拖延退款、分期退款的局面。飙升的退费率又进一步引发业绩亏损,2021年中公教育营收同比下滑38.3%,净利润亏损23.7亿元。

不过,中公教育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一直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高退费比例产品持续降低。同时中公教育表示,已经开始探索职业教育新业务,成立职教事业部,布局IT、医疗、高端制造方向,同时向企业培训市场拓展。

而在业务内部持续增长的问题上,行业也普遍面临利率不稳定、营销成本过高等问题。

以粉笔科技为例,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毛利润分别为5.36亿元,4.89亿元、8.4亿元、3.23亿元及6.89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6.2%、23.0%、24.5%、17.1%及47.5%,波动较大。

招股书还显示,为了抢占市场规模,粉笔科技不断通过扩大营销和人力成本支出来迅速获客。比如2021年前三季度,粉笔科技的销售成本21.17亿元,同比增长121.90%,销售及营销开支5.54亿元,同比增长154.9%。

除了上述企业内部问题之外,来自考公内容和形式的外部环境转变,也在倒闭行业陷入深思。

万学教育金路公务员事业部副总裁周子扬就曾表示,公考正在“反培训”。纵观这几年的公务员考试变化情况,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国家一直在做的就是反模板、反培训。换句话说, “返璞归真,大道至简”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正在朝这方面回归。

“现在公务员考试本身反套路、反模式也很明显,比如说命题每年都会创造性地出现新题型,尽量避开培训机构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所以我们的教学和研发,要在方方面面跟进拆解最近命题发展趋势。”老吴公考创始人吴红民也曾这样告诉媒体。

一些政府部门的招录也明显有了趋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国税等部分部门强调专业能力,并尝试通过分类分级考试提升招考专业性,强调招考要反套路、反培训,以筛选出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

尾声

一部分人对当前年轻人热衷考公持反对意见。

“年轻人主动或被动地迷恋上体制内生活,争做‘公家人’,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倒退。”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委员王树彤曾这样表示。

也有不少人认为考公不过是一种就业方式,没必要过分解读。

《礼记 · 大学》中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积极的出仕文化,公务员招录不仅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也为年轻人们实现个人抱负提供了一个舞台。

面对“考公热”,应该多些“平常心”。

“世界上本有许多条路,如果只看到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无路可走。”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学生和家长要着眼于岗位未来5-10年的发展,追求编制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毕业生产生“求稳”的心态是正常的。对部分人执着寻求“铁饭碗”的心理我们应当表示理解,同时也建议他们把眼光放长远,在暂时的困难中发现未来的曙光。

参考资料:

1、《“考公热”又捧出一家上市公司,后起之秀粉笔表现如何?》

2、《百亿估值“考公培训”市场背后:百万学子的生计、梦想与荣光 》,封面新闻

3、《公务员考试火爆,公考培训爆雷?》,中国新闻周刊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