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PE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坚定不移向科技进发

2024-01-28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融中财经
破而后立,打通投资、退出最后一公里

2024 年,是反转之年。作为十四五的压轴之年,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将会进一步深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股权投资行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行业需要因势利导、借势而进、顺势有为、轻装前行。信心是最大的资产,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勇气是最大的力量。

融中财经 2024(第 13 届) 中国资本年会盛大举行,集聚政府主管部门,国资/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等 LP,VC/PE 投资机构及创新引领企业,对新形势下的行业生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观点挖掘和问题探讨!

会上,以“PE 投资升温, 打通投资、退出最后一公里”为主题,大会进入“PE专场”讨论环节。金石投资首席投资官李振明,国海创新资本董事总经理余翔,朗姿韩亚资管董事长袁怀中,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钟险参与了论坛讨论,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李哂时作为论坛主持。

以下为“融中财经2024(第13届)中国资本年会”中,PE专场论坛环节中的精彩演讲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整理。

李哂时:大家下午好,我是凯联资本的李哂时。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下午非常荣幸,按照投资的阶段,今天是最贴近资本市场,二级市场的一个环节,PE投资。今天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在整个一级市场,PE投资以及跟二级市场相关的重要的几位重磅大佬,我想接下来首先邀请几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

李振明: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论坛。我是来自金石投资的李振明。金石投资是中信证券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主要做中后期的PE投资工作。我是2017年从航天系统转到金石投资来的,过往有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和产业投资经验,现在到这边也还算是个新兵,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把PE投资工作做好。谢谢!

余翔:我是来自国海创新资本的余翔。虽然今天的A股有将近五千支个股下跌,但是现场每一位从业者任然坚守到会议的最后时刻,看得出来大家对我们资本市场的回暖,包括整个市场未来健康成长的信心丝毫没有减弱,寒冬只是暂时的,未来市场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国海创新资本是国海证券全资子公司,在国海证券旗下承担私募投资子的角色。截止到今天为止,国海创新资本管理了30支基金,累计资产规模超过了两百亿人民币。

袁怀中:大家下午好,我是朗姿韩亚袁怀中。我们是一家中韩日产业公司和金融机构为股东背景的资产管理公司,在PE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过去几年,大概投了六十几个项目,四十几个亿,主要还是在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这两大领域里面,我觉得我们公司的PE主要有两个标签,一个标签是产业,基金的投资人当中有比较多的产业伙伴,和我们在投资当中也是深度介入,深度赋能。第二个标签就是日韩算是一个日韩背景,希望能够把日韩产业的资源,赋能到投资的项目。谢谢大家。

张驰:大家好,很荣幸,我是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专注在一级市场私募股权机构,纯民营机构,2015年到现在八年多,累计投出去九十多个亿,上市十八个,还有一批在路上,备案的基金超过两百支,一直以来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五个赛道,偏中后期项目。之前投的比较重要的项目,包括小鹏汽车、寒武纪、海光信息、第四范式、星环科技、云从科技等。另外商业航天是近两年的重点方向,投了三个火箭企业、一个卫星运营商企业,投资赛道相对比较集中,很多项目多轮反复追加,重仓投资为主,未来上市退出,专注在核心项目,挖掘最核心的企业,一级市场投入,二级市场退出,把这一件事情做好。

钟险:大家好,我是中金资本钟险。中金资本是中金公司的全资私募子公司。中金资本累计管理规模超过5100亿元,管理了直投基金和母基金。我们通过母基金也布局了国内知名的VC机构,投资了三百多支创投子基金,同时中金资本有70%左右规模是直投基金,直接投资了1000多个项目,通过母基金穿透投资加上直接投资的项目累计有6000个左右,基于中金资本较好的项目库和投资生态圈,我们和很多政府出资平台及产业方形成了紧密合作。

李哂时:最后我也简单介绍一下凯联资本的情况。凯联资本也是一个市场化基金。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整体管理的资金规模大概150亿左右,投的标的大概也是大几十个。投资方向上主要还是围绕着新能源和汽车,先进制造和新材料,以及整个包括医疗健康,医疗设备,以及生物技术,包括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半导体,以及AI这几个领域进行投资。

除了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以外,还有从2018年开始成立了S基金,在整个行业当中,不管是VC还是PE,或者政府的一些产投,都有非常深入的合作。也希望通过S基金与生态建设,大家进行更好的互动和合作,建立更良好的伙伴关系。

01


回顾2023

PE们投资策略的变化与节奏的调整

李哂时:2023年下半年,整个资本市场出了不少相关的影响大家投资或者影响未来资本市场走向的一些政策,当然也看到有一些IPO的节奏,其实也在减缓。同时过往几年当中,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些行业当中也积累了泡沫,还是有一、二级市场倒挂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点尖锐,2023年随着整个市场变化,各位投资机构的策略是不是有一些变化?投资前移还是投资节奏有所调整?

李振明:2023年年初,疫情刚结束的时候,大家是非常兴奋的、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是一年走下来,大家感觉到和预期有巨大的落差。从投资上来讲,我们去年交割了六十多个亿,投决了一百亿左右,但是有个二十亿的重大并购项目没有交割,应该在今年一季度完成交割。和前年相比下滑了30%,前年交割了九十多个亿。主要是由于预期的变化导致有些项目的性价比变得比较差,感觉很难出手,所以导致很多项目节奏放慢。从募资来说,我们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去年备案了167个亿,算上中标的和在工商登记或备案过程中的,大概两百多个亿,并且和茅台、海螺等市场上知名的企业进行了合作。所以总体上2023年虽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从实际运营情况看还比较正常,我们的投资策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聚焦行业龙头、聚焦科技型成长企业的总体策略。

余翔:2023年是充满期望的一年,过去一年国海还是在坚持自己的特色打法。

首先就是特别强调内部行业研究,到今天为止,我们所有的前台投资同事都是产业出身,包括通信、汽车、半导体、医药、军工等领域,核心人员都具有丰富的产业经验。这种策略也得到了合作机构的认可,国海在去年逆势落地了好几支基金,都是非常知名的产业龙头,或者是地方政府顶级的出资人。在投资策略这块,我们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往中长期走,投早、投新、投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策略。

去年开始我们逐渐的深入到一些科研院所中,比如中科院的微电子所,计算机所,物理所,自动化所等等,也包括了清华、北大等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去寻找技术的源头,寻找人才的源头,我觉得,只有在早期阶段坚守价值投资,才能够长期抵抗市场的波动,击穿市场的泡沫,穿越市场的寒冬。

袁怀中:2023年从投资的节奏上来讲,与往年相比放缓了大概40%-50%,投资总量下降了。但是2023年,IPO方面公司大概有三个项目成功的IPO。在基金的募集方面也有比较大的成效。近期预计有三支基金成立。就投资策略而言,未来几年要做到这么几点:

第一就是估值控制。现在有投资能力的GP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一级市场的估值逐步进入到良性循环,对投资是最好的基础。

第二点从投资阶段来讲,还是应该尽力的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产业资源,尽力的前移。前移之后将为我们退出多元化及赋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能够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第三点策略当中就是行业选择,我觉得行业选择还是围绕着自己最熟悉,认知能力最强、最有产业背景的这些行业继续深耕。

2024年我们听到都是一片悲观声音,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我觉得也许大家不妨把胆子放大,把步伐放大,也许2024年是投资还不错的年份,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谢谢。

张驰:2023年新鼎资本备案了三十多支基金,投出去二十多亿左右,基本上和2022年持平。2023年整体来说,8月份之后IPO新政出来之后,整体发展速度降下来了。全年投了大概有快三十个项目,正如前面嘉宾说的,不好的时候,往往是危机并存,市场中缺钱的机构也多了,也是一种机会窗口。从投资阶段来说,之前投后期比较多,现在正在前移,像投一些十个亿或者五个亿以内估值的A轮、B轮项目

其次,投资与国资有关的项目多一些,一半以上的被投企业都是国有控股,或者国资是大股东,或者国资是重要股东,原因比较简单,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国资项目相对而言可能更抗周期、抗跌,今年确实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变化。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去抓住机会,往往这个时候是一个好的布局的时间窗口。机会往往就是跌出来的,当然需要有一个充分的未来能涨起来的预期,也需要做大量的说服出资人的工作。

钟险:我们整体策略没有大的变化。对于投资,我们捕捉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践行非共识投资。这样的大主题下,重点关注三个方向:

1、科技+,即技术+产业升级的机会。

2、成长+,即投资向早期和后期适度延伸,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关注新基建的机会。

3、中国+,即笃定看好中国资产的未来前景,包括中国技术外溢、出海机会等。

基于这些,我们去年整体成绩还算不错,特别是在募资方面,新增募资500多亿元,新设基金有30支左右,新设基金大部分是与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相关的基金,所以也希望今年延续刚才讲的方向,在这些领域里深耕挖掘。

李哂时:我们跟大家节奏差不多,也把投资的节奏做了放缓。我们认为过去的环境不是那么健康,产能都有非常大的扩张,最终造成了很多行业的内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一个中后期投资机构,更愿意冷静一点去看待这个市场。

如果,不管是早期投资机构,还是中后期投资机构,都能够比较理性的看待现在的投融资市场,那市场还是会回归到商业化的本质,至少到目前这个阶段,很多投资机构进行过会的时候,其实都考量这个因素。所以在这样的市场周期下,大家对现金流的管理,我认为非常重要。

02


PE们的投资迭代

李哂时:因为几家机构大家在投资方向上都各有侧重,但是大家都提到了几个重要的行业,市场上比较聚焦的,包括刚才讲到的医疗健康、先进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这几个方向,都是大家广泛覆盖的领域。所以想请大家在接下来的投资当中,介绍一下你们的投资有什么迭代。

李振明:我们公司的投资向来是以行业为主线做专业化分工。总体上这么多年没有太大变化。在我们的基本策略里,对既有的赛道,一个是拓宽,再一个是做深,也就是一方面增加对既有行业分支的覆盖,另一方面沿着产业链做更深入的梳理,把“水下”项目真正挖掘出来。

在当前的时间点上,由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我们对项目护城河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可能比过去更高,关键点在于寻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总体上讲,还是沿着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方向,沿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方向,沿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也就是所谓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方向继续深耕。

李哂时:我追问一句,LP当中有不少是政府资金,跟地方政府的配合上或者他们提出的产业要求上去侧重,会对您的投资方向有要求吗?

李振明:我们的资金来自于所谓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是极少的,有返投要求很强的钱一般不大拿,所以大部分合作的都是地方国有企业,或者中央企业,再有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的基金。这些钱总体上返投的要求都是相对比较少的。但是我们也会根据不同地方的资源禀赋灵活考量,如果它那个地方条件比较好,能找到合适的项目,或者引进合适的项目到这个地方发展,我们也会申请。

余翔:我们一直以来坚持两个投资主线,第一条科技创新,第二条健康生活。投资围绕这两个主线会展开一系列的细分赛道。

2023年,我们内部重新调整赛道的选择策略,我们觉得接下来5到10年军工行业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周期,所以今年开始,会系统性的去投资军工这个方向。

第二个赛道是之前也关注过的商业航天赛道,我们在这个领域看下来,除了整机之外还有很多核心零部件提供的供应商,他们现在大量的估值区间还处在A轮左右,目前赛道的确定性就很强,估值也比较理性合理,接下来也会在这个领域深耕。

袁怀中:大家经常会讲国际形势已经从全球化转到逆全球化。但是从我的理解来讲,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从全球化转化成后全球化。过去是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但是未来有可能是一个结构性的全球市场,区域化市场。而我们公司的投资策略就围绕着后全球化大的背景展开,具体来讲,现在的投资策略实际上围绕着日韩产业在中国做产业落地,开拓中国市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其次,新一代全球化中,大家直接输出的都是最先进的产能,都能够在全球把自己最先进的产能输出,占领最大的市场。在一些非敏感的领域当中,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略,体现出了中国企业做全球化拓展新的思路,当中蓬勃发展的这种力量。

张驰:2023年一方面专注在比较热门的赛道,自动驾驶赛道是我们认为一两年内得火起来的赛道。另外还有氢能赛道,我们把主要的细分领域都进行了布局。另外,前面嘉宾讲到了,商业航天是这一两年内很重要的赛道,而且会投得比较快。

2024年有一些新的方向,或者能够看得到的,不那么拥挤的方向包括商业航天领域等。同时,自动驾驶还在追加一些看得懂的成熟的项目。我们坚信自动驾驶赛道肯定会爆发,就是需要时间。

钟险:2024年还是会继续坚持之前的策略,但在更细的层面上还会继续优化。我们理解的投资往前移不光是投资的企业阶段向前,更多的应该是往技术前沿去看,布局下一代的技术,我相信不论是新能源还是硬科技,肯定还是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出来。

第二是具体项目的把控和研判方面,我们更多地会去关注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这些是决定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三是考虑在退出方面,刚才主持人提到和地方政府合作,我们也有比较多的合作经验。我认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要先去看地方政府的产业基础和招引政策,以此为基础,我们来匹配和推荐企业。具体来说,我们要看自己是否有合适的能力和合适的项目库,来匹配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基础。如果能够匹配,那不仅服务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也能起到支持被投企业未来的成长,实现我们更好退出的效果,这是多赢的局面。

李哂时:谢谢钟总。从我的角度来看,2024年或者说这两年我们的主题一个是安全、一个是新全球化、一个是绿色,这是我们三个核心重点。

现在整个从全球市场来讲,各个国家都在强调安全,我们是一个后全球化市场,当然未来可能我们仍然还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在里面。所以与安全相关的包括半导体、军工、通信领域的新技术,都非常受关注。

第二个就是新全球化,在过往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围绕着欧美进行出口,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开拓了一带一路这些新的市场,所以我们非常关注这些被投企业是否有全球化的能力。如果它具备全球化的能力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当中仍然可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帮助他们,一个是对外开拓市场,第二个在产业方向上,进行相关的整合。所以全球化也意味着并购的开始,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第三个就是绿色,绿色是我们新的投资主体,在历史的投资方向当中,其实积累了很多有可能产生新资产的机会。这都是我们会持续跟随的方向。在退出方向上,其实我们过往的一些投资赛道,到现在都到了出货期。

03


来自PE们对2024的期望

李哂时:今天的时间非常有限,还有很多丰富的话题想要讨论。未来也希望大家有更多的同行的机会交流,希望有更多的闭门讨论。最后希望大家用一句话,对2024年提出一些希望。

钟险: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大家坚定信心,相信中国未来的科技,我们国家整体的发展,一定都会越来越好。

张驰:期待2024年A股能反弹,整个寒冬尽快过去,市场投资板块再热起来。

袁怀中:希望大家理性乐观的面对2024。

余翔:2024年还是要坚持做好几个事情,第一个,作为国有资本来讲,还是要勇敢的承担起国有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当担;第二个,作为投资机构的管理人来讲,也要为股东和出资人带来合理的财务回报;第三个,解决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和资源的真实需求,这是我对2024年的几个愿望。

李振明:2024年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只要有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好企业就一定能获得新的成长,好的投资机构也一定能挖掘出好的项目,而好项目将会带来好的回报。所以不要纠结于太宏观的东西,要自下而上从微观做起,要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李哂时:2024年大家都有更多新的机会,投资界、产业界紧紧绑在一起,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非常感谢大家,再次感谢主办方,谢谢大家的时间!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