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港交所网站披露了恒瑞医药聆讯后资料集,摩根士丹利、花旗和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恒瑞医药战略聚焦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在研发模式上,公司针对已被识别的可成药靶点,致力于开发具有不同特性的药物。其研究范畴已从传统小分子药物拓展至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肽类、单克隆抗体(mAb)、双特异性抗体(BsAb)、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放射性配体疗法(RLT)及寡核苷酸等多种前沿药物形式。
公司拥有110多款商业化药物,其中包括19款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同时,其管线涵盖超90款候选新分子实体创新药及7款处于临床及更后期阶段的其他创新在研药物,更有30多款处于关键性临床研究或更后期阶段的创新在研药物。
临床开发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恒瑞医药的自有临床开发团队已覆盖约5,000名临床研究者,针对90多款在研创新药开展了约400项临床试验,且在2024年招募了近 20,000名临床研究参与者。2018年以来,公司在中国、美国、欧盟及其他海外市场获得了60项监管促进路径认定,显示出在临床研究领域的高效推进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商业化层面,截至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建立起约9,000人的自建销售和营销团队,在中国制药企业中规模领先。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的超过22,000家医院以及超过200,000家线下零售药店,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近年来,恒瑞加速全球化扩张步伐,充分释放产品矩阵和技术平台的潜力。公司已在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及韩国等地区启动超过20项海外临床试验,产品在40多个国家实现商业化。自2018年以来,公司与全球合作伙伴达成了14笔对外许可交易,涉及17个分子实体,总交易额高达约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为 6亿美元,同时还获得了若干合作伙伴的股权。
公司于2024年收入录得人民币280亿元,自2014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4%,远超同期全球制药市场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创新药已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2022年的38.1%增至2023年的43.4%,并在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46.3%。
公司净利润率呈稳步上升,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7.9%、18.7%和22.6%。同期,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分别为12.65亿元、76.44亿元及74.23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0%,归母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29.35%。
恒瑞自A股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约人民币80.29亿元,相当于其当年A股上市募集资金的16.8倍,而这也是恒瑞医药此前唯一一次资本市场融资。
公司每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分别就截至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宣派股息10.21亿元、10.20亿元及12.74亿元。2025年4月,公司股东批准了关于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现金股息12.76亿元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