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亿,全球第三大鞋履品牌卖了!

2025-09-18
来源:PE星球
3G资本接手。

这是迄今为止,全球鞋业史上最大一笔私有化交易诞生。

近日,巴西PE巨头3G Capital(3G资本)宣布已完成对美国舒适科技公司斯凯奇(Skechers)的私有化收购,交易总价约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668亿元)。

即日起,斯凯奇正式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结束其长达26年的上市历程。

3G Capital以“运营+资本”双轮驱动著称,擅长通过成本控制、供应链优化和并购整合提升企业价值。其曾操盘百威英博、卡夫亨氏等巨型并购案。

溢价30%,668亿完成私有化

根据最终合并协议,3G Capital以每股63美元的价格,收购斯凯奇所有已发行股份,交易总价约94亿美元,较斯凯奇此前15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股价溢价约30%。

该交易于今年5月5日首次公布,经过美国反垄断审查及董事会一致批准后,于第三季度顺利完成。

今年5月,SKECHERS宣布已同意被3G Capital收购,交易价格超过90亿美元。

至此,这笔历时超4个月的交易,最终完成。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鞋业史上最大一笔私有化交易。

据了解,此次收购,3G资本为股东们提供了两种选择方案:

1、全现金方案,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每股63美元;

2、混合方案,即每股57美元现金+非上市、不可转让的私有化股权单位。

该设计旨在满足不同股东对流动性与长期价值的需求,也反映出3G Capital对斯凯奇未来成长性的信心。

交易完成后,3G Capital将持有新公司约80%的股份,剩余股份由原股东及管理层持有。

根据协议,斯凯奇将继续由创始人Robert Greenberg(全球董事长兼CEO)、其子Michael Greenberg(全球总裁)及David Weinberg(全球首席运营官)领导,总部仍设于加利福尼亚州。

全球第三大鞋履品牌,仅次于Nike和Adidas

斯凯奇由Robert Greenberg于199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最初以分销Doc Martens靴子和街头滑板鞋为主。

1994年,公司推出自有品牌“Skechers”,主打舒适、时尚的休闲鞋,迅速在年轻消费者中打开市场。

1999年,斯凯奇在纳斯达克IPO,股票代码为SKX,后转至纽约证券交易所,其上市历史已有26年。

上市后,公司加快产品线扩张,进入童鞋、女鞋、户外鞋等领域,并通过明星代言和电视广告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2011年,斯凯奇推出“Performance”系列,正式进入专业运动鞋市场,与Nike、Adidas展开竞争。

此后,斯凯奇公司持续强化“舒适科技”定位,推出Memory Foam、Arch Fit、Max Cushioning等技术,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目前,全球门店数量超过5300家,员工约2万人,成为全球第三大鞋履品牌,仅次于Nike和Adidas。

创始人父子决定卖掉,3G Capital接手

数据显示,2024年,斯凯奇销售额达89.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5%,创历史新高。

尽管业绩持续增长,但斯凯奇在2025年面临多重挑战,这也是创始人父子及其团队最终决定卖出并退市的主要原因。

2025年1-5月,斯凯奇股价累计下跌约40%,市值一度缩水至约70亿美元。

其实,对于一家上市企业而言,股价涨涨跌跌,本来都是平常事,在平时并不会对一家巨头企业产生致命影响。

但不巧的是,中美贸易战升级,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到影响,这也导致其一度撤回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斯凯奇面临短期业绩压力,难以灵活推进长期战略。

在此背景下,3G Capital的私有化要约被视为一次“战略性退出”,为斯凯奇提供更灵活的运营空间。

而且目前斯凯奇的股价和市值,均处于历史地位,3G Capital相当于抄底,或者说捡了个大漏。

服饰鞋包“卖身潮”,或催生“超级品牌集团”

斯凯奇的私有化并非孤例。

近年来,全球服饰鞋包行业频现资本并购与私有化交易,背后反映出行业增长放缓、品牌转型压力加剧以及资本市场对短期回报的苛刻要求。

像Under Armour(安德玛)的股价也在下跌,跌幅超过30%,有传闻称其或考虑私有化。

还有Allbirds(百丽国际),股价同样低迷,市场同样猜测其或私有化。

更早一些的,像Reebok(锐步)于2022年从Adidas剥离,Authentic Brands Group以2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

Cole Haan(歌涵)于2021年完成私有化,买方为Apax Partners。

同时,今年被传出要卖身的,还有彪马,虽然后续彪马否认了出售传闻,但又传出其股东计划与阿迪达斯合并的消息。

同样遭遇的还有迪卡侬,也是先传出计划出售30%股权,后被否认。这几天迪卡侬又陷入“下架”漩涡,今年的业绩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越来越多消费品牌,选择退出公开市场,回归私人控股,以获得更大战略自由度。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私有化就真的是万能救命药一样吗?

或许,在资本市场波动、消费者偏好快速变化背景下,私有化可让企业摆脱短期业绩压力,专注长期转型。

头部资本通过并购整合,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或将出现更多“超级品牌集团”。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