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11前夕,投影行业巨头极米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引发诸多关注。
这份关注度,一方面来自行业。作为中国最大的消费级投影品牌,极米科技在相关类目的销量和营收方面已经多年拿下了“双料冠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自2018年起,公司连续7年蝉联中国投影行业销量第一,并自2020年起,连续5年保持国内营收冠军,在中国中高端投影行业,公司2024年销量与营收均为第一,2024年按营收计,市场份额约30.2%。
但洛图科技观研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智能投影线上监测市场销量为23.3万台,同比下降16.1%,销售额同比下降了9.5%——消费投影设备市场承压的情况下,整个行业因此也更加关注龙头品牌极米的动作。
另一方面的关注来自资本侧。2021年3月,极米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96%,股价高峰时其市值冲到了430亿元;而如今,极米科技的市值蒸发超过80%,截至10月18日,极米科技在A股科创板的市值约为76.44亿元。

极米科技市值蒸发超过80%
此次转战港股,极米科技或是看重了流通性,抑或是需要新的融资“回血”——此前的财报显示,上半年极米实现了净利润同比20多倍的暴增,但现金流却“入不敷出”。按照招股书说法,极米计划把融资用于国际市场营销、整体研发能力、支持产品组合扩展,以及企业营运等方面的布局。
80后“股神”创业,曾冲上430亿市值巅峰
时间回到2014年。彼时,80后四川自贡人钟波带着团队,将研发的第一款量产智能投影产品“极米Z3”推上了市场。年轻消费者们普遍觉得很新鲜,因为这款产品将影视内容、音响和智能系统全部“装进”一个长宽如A4纸大小的盒子,投射画面尺寸可在30至180英寸之间自由变换,连上Wi-Fi就能直接播放,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方便携带。
“极米Z3”的面世,对家庭娱乐视听形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钟波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在面对媒体时,他多次表达出一个设想——“未来的电视一定没有实体屏幕”。
他并不是以“外行人”的视角做出的判断。恰恰相反,钟波与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网易创始人丁磊同是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曾在海信电视研究所、晨星半导体(专攻电视芯片领域)等头部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一路从工程师做到了技术总监,是显现技术领域的大咖。
2012年,钟波辞掉了年薪上百万的工作,拉上同学、同事到成都创立了“极米科技”,据新快报等官方媒体报道——钟波当时还有“创业股神”的称号,早年依靠投资腾讯股票,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这些资金支撑起极米初期的现金流。
2014年,极米的产品首次参加双11,在智能投影品类开辟出一条高速增长的道路。据环球网统计,2014年其双11全网销售额2000万元,2015年同期销售额破7000万元,2016年双11当天仅天猫平台支付金额就超过了7500万元,而到了2017年的双11,极米全网销售额突破2亿元。
凭借新颖而成功的市场开端,极米后续又获得了芒果传媒、百度风投、经纬中国、四川文化股权基金等机构的投资,到了2020年,其在投影设备市场份额已冲至22%左右。
2021年3月3日,极米科技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296.33%,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市值峰值冲上了430亿元;80后创始人钟波的身家随着水涨船高,最高时飙升至约80亿元。
上半年盈利暴增20倍背后,现金流告急
智研咨询等市调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投影销量将增长至633.1万台,销售额将增长至110.8亿元。
但总盘的增长,并没有让极米感到轻松。
事实上,自2023年以来,极米的营收就在下滑。根据此次递交港股IPO之前极米发布的财报,其中2023年营收35.57亿元,同比下降15.77%,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76.09%;2024年极米营收34.05亿元,同比下滑4.27%。
此外,据公开财报,极米科技自2022年以来连续3年减员:2021-2024年各年末,员工总数分别为2715人、2635人、2448人、2225人。其中,研发人员数量也在减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共580人,较上年同期的749人下降22.56%。
不过,2025年有所变化。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6.26亿元,同比微增1.63%。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的变化,其半年度净利润达到了8866.22万元,而去年同期为410万元。公司方面表示,利润暴增主要得益于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和供应链优化,通过提升零部件通用性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
不过,公司的现金流却吃紧。财报显示,去年年末现金流净额还有1亿元以上,今年半年度报告期末净额则约为-4.4亿元。
造成极米科技增长放缓,以及资金链逐步短缺的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两方面:
·首先,中国彩电市场的重振和新一代显像技术的普及,给投影设备带来了冲击。
2023年以来,在“国补”等消费刺激政策与显示技术升级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彩电行业走出量价齐升的复苏曲线,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市场总销量1375万台,同比增长1.8%,销售额达56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5%。这背后,是Mini LED、85寸以上超大屏等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带来的结构性变化,而且性价比路线的高品质产品层出不穷,目前85寸Mini LED屏幕的电视,价格已经到3000元级别,比高端投影仪的价格还要便宜,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中高端投影类目产品过往在“大屏”“清晰度”营销方面的优势。
除了面对电视的竞争,极米还要面对同行的“性价比”竞争。目前来看,极米主做DLP技术路线,即先通过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这类产品的价格较高,主力价格区间在2000~3000元之间,更高的有时要超过5000元,而当前市场上主打LCD投影产品线的中低端产品可以将价格打到千元左右,抢占了入门级的家用娱乐场景与消费者,目前成为国内智能投影仪市场主要的增量之一。
·其次,备货回款的速率受到市场影响,其间产生的费用严重挤压了现金流空间。
据财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期末,极米科技的存货余额高达11.84亿元,较期初增长23%,占当期总资产比例约21%;对比来看,极米同期营收为16.23亿元,加快备货去化的速率或将成为极米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公司还将面临存货减值风险。
据最新财报,四川文化股权基金已退出股东序列,减持的股东中,百度网讯本期较上期自持股份减持19.85%至282.71万股,北向资金等机构则对极米进行了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来,极米频频发布其创始人、股东以及员工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2月,创始人钟波减持70万股,套现约7774万元,10月,极米发布的公告显示,创始人钟波因自身资金需求,将继续减持数量不超过84万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1.2%,套现金额约9500万元。目前钟波持有股份为167.88万股,持股比例为2.4%,仍是第一大股东。
“车载+出海”的新故事,能否撑起下一个增长极?
今年1月的公司10周年新品发布会上,极米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通过IMAX Enhanced认证的智能投影RS 10 Ultra和RS 10 Ultra典藏版。极米对外称,这两款产品采用护眼三色激光技术,将新一代智能感知技术——Eagle Eye鹰眼计算光学5.0技术和全自动云台结合。
显然,极米在做一个尝试,即将产品从消费级拓展至对投影技术有更高要求的车规级及工程级产品,主打将投影纳入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这一新趋势。
据招股书和此前报道显示,2024年极米成立了车载事业部,拿下了赛力斯、北汽等8个定点项目。今年3月,极米还主导了华为问界M9的智能激光投影系统开发。
简而言之,极米的车规投影业务围绕车载座舱投影和智能车灯投影两大方向展开,且已实现量产交付,并被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等领先的主机厂应用于多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因而也被公司视为第二增长引擎。
但汽车大厂的供应商并没有那么好当。很大程度上,备货、交付与回款在汽车行业都需要长周期流程,加上这几年汽车用品、配件供应商的毛利率有下降的趋势,在现金流方面,极米还需要进一步把控。
此外,极米还在构建第三增长引擎——出海。据行业研报分析,全球投影仪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123.9亿美元涨到2030年的162.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5.6%。当前中国企业在这一赛道上优势明显,全球约75%的投影仪由中国生产。
据极米此次递交的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来自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客户收入分别约为7.9亿元、9.1亿元、10.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8.7%、25.7%、31.9%。
公司半年报显示,极米科技产品已进入欧洲、北美、日本、澳洲等区域主要线下渠道,合作方包括亚马逊、日本乐天等线上平台,以及山姆会员超市、沃尔玛、Bic Camera等知名线下连锁商超。
然而,中国投影设备的出海厂商不止极米一家。除了Vidda、坚果、当贝等头部品牌外,不少供应链端的厂商也在发力海外——2024年,国产投影仪品牌Magcubic跻身全球投影仪出货量Top10排行榜,这家品牌仅用半年时间就冲进全球出货量Top10,一度取得速卖通平台上单天单品销量2万台、单月狂揽近千万美元等成绩。
同类竞争仍在,不难预见,极米在转身之路上需要面对的难题还有许多。
这把锤子体现的极致产品精神,曾见证了极米走向高峰、走出百亿市值,而如今面对市场与同行的多维竞争,“极米锤”是否还能在港股、在新赛道为企业凿开一条路,成为了钟波团队的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