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AI撕裂数据与实体的边界,量子计算探索物理规则的边缘,绿色科技重塑增长的伦理,低空经济、机器人、大模型打开科技跃迁的大门。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以智慧为坐标,穿透技术、组织与商业模式的“三重结界”,在数字与实体的纠缠中锻造新物种。在这背后,是一群技术兴国的信奉者,产业跃迁的掌舵人、商业社会的洞察者、认知边界的拓荒者,这些企业家永远走在创新的前沿。
与智者同行者,必将率先触摸未来;与AI共振,终将定义下一个纪元。
我们邀请了多位国内外顶尖创新与商业领袖,人工智能链主和龙头创新企业,共同展望2025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景。
此文为融中特别策划·《2025向新·AI未来》系列报道第三篇。
眼下,AI领域风起云涌,具身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从科研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线,从商业展厅到家庭场景,人形机器人的身影愈发活跃,吸引着无数的目光与资本的青睐。在这个极具潜力的赛道上,乐聚机器人凭借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和商业化落地三大方面的显著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产业化领跑者。
于技术突破而言,乐聚团队专攻难关,多项成果为行业首创,如率先提出全身动量控制算法,该理论发表于国际顶刊《RAL》。在产品创新上,乐聚推出 AELOS、ROBAN、KUAVO 等多款产品及衍生品,覆盖多元场景,并参与诸多国际活动,获社会认可。商业化成果斐然,交付量不断增加,预计今年将实现千台级交付。
聚焦工业领域,乐聚重点攻关,其生产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KUAVO(夸父)现已交付至一汽红旗、海晨股份等企业,应用于柔性制造、狭窄多变空间等场景,完成精细、泛化操作。在确保具身智能设备与现有系统安全高效协同工作方面,通过“硬件-控制-感知”技术迭代开发,提升机器人稳定性。
乐聚还对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有明晰规划,从科研与展厅讲解,到工业场景,再到通用服务领域,致力于让人形机器人服务于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以下为融中财经对话乐聚机器人实录,以飨读者:
融中财经:贵司所处AI产业链条哪些关键环节、市场格局如何,具备哪些技术/产品优势等?
乐聚机器人:当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百家争鸣”态势。乐聚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领跑者,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商业化落地三大方面有显著优势。
技术突破上,公司团队专攻“卡脖子”难题,多项技术成果成为行业首创。乐聚率先提出了全身动量控制算法,相关基础理论已发表在国际机器人顶级期刊《RAL》上。此外,乐聚还牵头负责工信部“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先后参与科技部“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为我国具身智能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产品创新上,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陆续推出了AELOS、ROBAN、KUAVO等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衍生品,覆盖科研、工业、商服、家庭等多元场景。同时,得益于国内不断成熟的机器人产业链,我们全尺寸人形机器人KUAVO的国产化率已从不足10%提升到90%以上,并先后参与了亚冬会、乒乓球亚洲杯、中关村论坛、深圳(龙华)米兰双城时尚周等国际活动,以高稳定性、高一致性、高可靠性的表现,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商业化方面,今年1月,我们完成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交付,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布交付数量最多、场景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在我们的交付量又翻了一倍,预计今年实现千台级交付。
融中财经:当下具身智能成为热点,公司在工业领域对具身智能的应用有哪些创新尝试?例如在工业机器人的自主协作、复杂任务执行等方面有何突破?如何让机器人的操作交互像跳舞一样“丝滑”?
乐聚机器人:继去年10月,乐聚中标国内首个汽车行业人形机器人公开招标项目后,“夸父”当前已在一汽红旗工厂实现高稳定的多机、长时间连续作业。
从技术角度看,机器人执行任务的稳定性依赖于场景状态、机器人状态和任务本身。实现真实工业应用,就必须采集并分析这些数据。当前行业多从简单应用入手,通过“相似场景”的泛化能力打基础,并在训练场中进行大量模拟训练。只有当其在预设标准内表现足够稳定,才能胜任复杂任务,真正融入生产与生活。
融中财经:如何确保具身智能设备在工业等负责环境中与现有系统安全、高效协同工作?在系统兼容性、人机交互优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乐聚机器人:工业场景对机器人一致性、稳定性要求严苛。以一汽红旗工厂为例,我们团队通过“硬件-控制-感知”技术迭代开发,将机器人稳定性提升至90%。其中,硬件上对“夸父”手臂、腿部结构、电机等全面升级,打造更适配工厂作业环境的强大“身体”;运控上采用基于融合运控系统下的分层决策规划方案,就像给机器人植入“聪明大脑”;感知上,和北京通研院联合引入“工业环境语义感知与主动视觉技术”,提升低纹理堆叠物体识别能力,解决工厂抓取、搬运任务最大痛点。
融中财经:康养时代,医疗机器人/AI陪护等,究竟是不是伪命题?您认为,具身智能的最佳商业化应用场景在哪?
乐聚机器人:乐聚针对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有十分明晰的规划:第一阶段面向科研与展厅讲解,像现在清华、北大、哈工大、上交都在以“夸父”作为科研平台。去年以来“夸父”也在各地多个展厅担任讲解员,实现应用落地。第二阶段进入工业场景,解决招工难用工荒、非标工序自动化难、危险场景安全隐患等工业企业的普遍性困境。
第三阶段瞄准通用服务领域,只有这个场景的爆发才会带来整个产业生态的爆发。我们也在和中国移动、海信等企业,探索家庭场景应用,但是这个事情时间应该会更远一些,三到五年吧。最终,我们希望做到的是,让人形机器人服务于千行百业、千家万户。
融中财经:当下资本市场的火热,贵公司在融资时候对资本的选择会考虑哪些问题?最新融资计划是怎样的?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哪些关键领域,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
乐聚机器人:市场狂热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不仅是对技术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市场的信心。人形机器人技术复杂、产业链长,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但相对于资金投入,我们更希望能得到应用场景的支持。开放场景越早、技术会越早成熟,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将更早迎来大爆发。
融中财经:具身智能是否会迎来“ChatGPT时刻”?
乐聚机器人:具身智能与纯软件型智能的最大区别在于对硬件的依赖。ChatGPT作为一款软件,一旦成熟可迅速推广,而机器人则受限于硬件发展的节奏,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通常需要3到5年,同时还依赖软硬件的协同演进。之前有一项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虽然看似规模庞大,但其对GDP的贡献不足2%,关键原因在于功能专用。
而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凭借通用性,能推动机器人在更多场景中落地。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化不断成熟,智能程度不断提升,技术将逐步渗透各类场景。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会从较简单或垂直的场景开始,逐步深入。等到五年或十年后再回顾,会发现智能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
融中财经:随着这两年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Deep seek爆火,您对公司发展有了哪些新的想法?近三年战略路径是?
乐聚机器人:过去,人形机器人缺乏清晰的发展逻辑,直到大模型出现,才让它成为通用智能理想的载体。大模型具备与真实世界交互的能力,人形形态正好适配多种场景和任务。二者的深度融合,将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通用方向演进。下一步,乐聚将继续以“解决客户问题”为核心,分阶段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科研领域,是为乐聚商业化蓄势赋能的板块,主要体现在后备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人才培养上,乐聚首开国内大尺寸人形机器人赛事先河,承办CRAIC2024人形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推动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储备上,乐聚积极携手清华、北大、北京通院、智源研究院、华为、火山引擎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探索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及高价值应用场景。
商业服务,是乐聚商业化尝试最早,也是相对成熟的板块。目前,乐聚“夸父”已“入职”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等展厅,担任讲解员。
工业智造,是乐聚现阶段重点攻关的板块。乐聚“夸父”已交付至一汽红旗、海晨股份等工业企业,深入传统工业机器人难以应对的柔性制造、狭窄多变空间等场景,完成精细、泛化的操作。
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进入家庭等人类生产生活中,满足人类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为此,乐聚将积极携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一汽红旗、海晨股份、腾讯等生态合作伙伴,打造一款“像博士一样聪明,像家电一样便宜”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推动人形机器人早日走进千家万户。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