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足上海到放眼全球,在半导体这个硬科技赛道上,临芯投资已经坚持了十年。
2015年,临芯投资在上海临港注册成立,此后“专注于半导体产业投资”成为临芯身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临溪而渔,芯芯向荣”。十年征程,十年探索,如今的临芯已经成为业内知名的半导体产业投资平台。
从规模看,当前临芯投资累计管理近100亿资金;从投资节奏看,已经投资了超过130个半导体项目,涵盖VC\PE全周期;从项目看,博通集成、拓荆科技、澜起科技、中微公司、帝科股份、芯原股份、思瑞浦、黑芝麻智能等共计18个优质项目成功IPO,退出规模达到170多亿。
在其取得不俗成绩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临芯投资形成的独特投资体系,即一个“宗旨”、两个“结合”、三个“方法”、四个“核心价值观”。
一个“宗旨”是指专注于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硬科技产业投资平台;两个“结合”是指产业和投资结合、国际和国内结合;三个“方法”是指价值发现(搬砖)、海外技术嫁接中国市场(架桥)、整合重构(搭积木);四个核心价值观是诚信公正、合作共赢、大道至简、厚德载物。
值得一提的是,临芯投资的核心投资理念是专业与专注,该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均有15年以上的半导体产业经验,精通软硬件技术、了解产业趋势并拥有广泛的资源和人脉,为投资人带来了惊艳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临芯团队为被投企业提供丰富多样的投后增值服务,以持续帮助被投企业实现价值提升,同时也可获得更大投资收益,实现双赢。
从2015年算起,临芯投资已经成立整整十年。十年来,临芯投资不忘初心,始终坚守了十年前出发时的“根基”——专注于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硬科技产业投资平台。这一理论或将在下一个十年乃至更久的将来得到验证。
回溯半导体产业的兴起,还要回到2014年,这一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地方政府和各种企业也应声起动,涌入造芯热潮。
天眼查数据显示,到2020年达到高峰,仅2020年1月1日-10月31日,新成立的集成电路企业超过5.8万家,相当于每天新成立200家。到同年第三季度,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的企业高达27万家,其中不少为旧企业变更业务范围而来。
如今,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已经走到舞台中央。但早在2015年,半导体行业还在坐冷板凳时,临芯投资就已从上海临港出发。
2015年5月,临芯成立。
事实上,在创立临芯投资之前,李亚军就已在集成电路行业浸润多年。
1984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李亚军在央企从事财务与投资管理工作。2008年,他又出任新成立的大唐联芯科技CFO一职,并于同年参与了大唐电信收购中芯国际,这被视为中国集成电路投资1.0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随后在2013年,他加入上海浦科投资,担任管理合伙人、副总裁,分管集成电路投资团队,正式开启了半导体投资生涯。
转眼到了2015年,凭借自己多年的积淀,李亚军创立了临芯投资。成立之初,临芯投资就为自己确立了鲜明的定位:专注于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硬科技产业投资平台。据李亚军介绍,如果把集成电路画一个圈,圈里包含的材料、设备、设计一条产业链全都投,圈外的行业则一概不碰。这样“专一”的风格在投资圈中也是少有的存在。
再看临芯的团队,核心团队成员都有15年以上的半导体产业经验,精通软硬件技术、了解产业趋势并拥有广泛的资源和人脉。值得一提的是,临芯投资的合伙人团队,都是在产业一线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战友。像CEO、合伙人、投决会委员宋延延,此前曾任浦科投资总监、大唐联芯科技有限公司战略与市场部总经理;合伙人、投决会委员刘光军也曾任大唐电信集团首席专家、大唐半导体公司副总工程师、联芯科技总工程师等职。粗略一算,李亚军与这两位合伙人已共事超过15年。
而另外一位80后合伙人王毅,在创立临芯之前,便与李亚军、宋延延在浦东科投共事,同时也伴随着临芯投资共同成长,如今已成为临芯投资团队的青年主力军,独当一面。此外,合伙人、投决会委员田卫兵在高科技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具有深厚的经验和资源,他在加盟临芯投资前,已在中兴通讯任职长达27年,历任深圳研究所所长、采购副总裁、中兴兴联达CEO等职。
这样的团队底色,让临芯投资一经问世就以产业投资平台的面貌示人,成员们的性格也让临芯有了专注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正如创始人李亚军先生曾在采访中笑言:“我们团队风格也是喜欢专一,这样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集中起来的意志,可以击穿顽石。在临芯团队十年的努力下,临芯一路成长,堪称半导体领域当仁不让的“扛把子”投资机构。
武侠小说中,每个宗门内部都有压箱底的武林秘籍,而临芯投资也有类似的“一二三四”口诀。
“一”是“一个宗旨”:专注于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硬科技产业投资平台;“二”是“两个结合”:产业和投资结合、国际与国内市场各自的优势相结合;“三”是“三个方法”:第一个是价值发现(搬砖)、第二个是海外技术嫁接中国市场(架桥),三是整合重构(搭积木)。最后“四个核心价值观”:诚信公正、合作共赢、大道至简、厚德载物。
按照这一系列投资逻辑,十年来临芯共计投资137个项目,斩获18个IPO,其中不乏澜起科技、拓荆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思瑞浦等一众明星项目。
在众多投资项目中,澜起是一个很鲜明的榜样。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在首批登板的5家集成电路企业中,澜起科技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首日涨幅达202.1%,市值最高达1500亿市值。
但是在获得这样的成就前,澜起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2013年,澜起科技赴美IPO,敲开纳斯达克大门。然而在2014年2月做空机构处心积虑突然“狙击”股价,在此关键时刻,李亚军联合央企中国电子,第一时间向澜起科技发出私有化要约,并主导完成了上市公司的全面要约收购。
从私有化退市到拆解海外架构,再到主要经营指标满足科创板要求实现重新上市,澜起科技在资本市场所经历的涅槃难度之高,犹如一艘轮船在航行过程中,完成船身的拆装重组。
科创板上市以来,澜起经营业绩迭创历史新高。2024年营业收入36.39亿元,同比涨幅达到59.2%,实现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213%,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澜起科技的上市,是我国半导体投融资历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作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集成电路企业,澜起上市后获得二级市场热捧,初步印证了科创板作为硬科技投融资“国内大循环”枢纽的价值,鼓舞更多人民币PE/VC涌入半导体投资。
而对于澜起科技上市背后最大的推动者临芯而言,更是经此一战成名,让半导体领域的诸多从业者记住了临芯这一名号。
除了这一典型案例外,临芯投资还有很多相似案例,每一个项目都彰显临芯团队对于半导体行业的前瞻理解。
中微公司是国内集成电路高端设备龙头企业。公司于2016年开始融资时,因为长期亏损,众多投资机构望而却步。但是临芯投资基于对半导体产业的理解,认为在国家大基金的资本助推以及各地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落地支持下,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迫在眉睫。而中微公司作为刻蚀设备的国内龙头企业,势必大有所为。于是临芯投资对中微公司连投三轮,合计投资2亿元,位列公司前十大股东。2019年7月22日,中微公司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上市后市值最高达1500多亿元。
临芯投资在早期便提出了“国产替代”概念,在思瑞浦项目上得以体现。2017年7月,思瑞浦C轮估值仅数亿元,鲜有机构问津。临芯投资看好其作为国内稀缺的高端模拟芯片标的公司的前景,参与了本轮融资。2018年以后,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国产厂商开始将供应链逐步转向国内,并扶持国内相关企业以应对潜在的断供风险。2019年5月,华为旗下投资公司哈勃科技参股思瑞浦,助力公司订单增长,公司2019年全年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166%。2020年9月21日,思瑞浦成功登陆科创板。2021年2月18日,思瑞浦总市值达到480亿。
从数个案例中可以清晰看出,临芯投资擅于利用产业确定性的“望远镜”来判断项目,不单纯只依靠财务尽调、法律尽调的“放大镜”来判断,并常为企业“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种下一颗种子再看它发芽、破土,对于一个耕耘者而言这或许就是最大的收获。对于临芯来说,更多的收获正在路上。
回顾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程。2000年前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起步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有无锡华晶、华虹、中芯国际和展讯的相继成立。2008-2019,进入了全球化阶段,在此期间,大唐电信收购中芯国际,清华紫光收购展讯,澜起科技私有化,大基金成立,韦尔收购豪威、建广收购资产,中美贸易摩擦,科创板开板等都是标志性的事件,这也是集成电路发展最快的十年。2018-2023年,进入了逆全球化阶段,以美国制裁中兴通讯为起点,期间继续发生美国制裁华为,美国商务部发布《芯片和科学法案》等,这也是中国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阶段。2023年至未来,将进入到再全球化阶段,中国产品、中国技术开始走向全球,将培养诞生属于中国的世界级企业。
我国半导体经过20多年特别是近1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解决了大部分0~1的问题,但1~10,10~n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的英伟达在哪里?中国的intel在哪里?这既是巨大的差距,也是巨大的机会;未来要通过并购整合来发现、培养、造就世界级的伟大企业。
如今,半导体行业正迎来并购整合的历史性机遇。在政策导向方面,《国九条》明确了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证监会《十六条》也提出支持科技型企业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各类支付工具实施重组,做优做强。在市场机遇方面,由于上市难度增加,有很多企业被收购的意愿增强;二级市场估值下滑导致一级市场估值同样下滑,收购的成本也下降了。
这也导致在并购热潮中,各细分行业龙头正在纷纷出手。例如,2024年8月23日,临芯投资的模拟芯片设计企业思瑞浦,成为半导体行业首例并购案。此次并购实现双方技术及产品优势互补,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在行业整合初期抢占先发优势。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近期公布了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的预案,旨在构建从芯片到系统级的EDA解决方案,助力实现EDA产业自主可控。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北方华创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芯源微9.49%股权,并计划继续增持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权,双方将合力打造国内产品线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半导体装备集团化企业。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华海诚科与华威电子的合并,则是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
临芯投资的并购实施方法主要分资金、标的、交易、投后四个模块。在资金方面首先要准备丰富的资金组合,在标的方面同时关注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在交易方面开始重点关注A控A的交易类型,在投后方面要有充分的消化和管理能力。
其中,临芯参与首轮投资的富乐华被上市龙头企业富乐德收购(正在审批中)。其中富乐德是一家泛半导体领域设备精密洗净服务提供商,而FerroTec集团通过上海申和掌控富乐德,还拥有中欣晶圆、盾源聚芯、富乐华等诸多资产。富乐华成立于2018年,由上海申和投资有限公司控股,前身为上海申和覆铜陶瓷载板事业部,专注于功率半导体覆铜陶瓷载板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是国内外少数实现全流程自制的覆铜陶瓷载板生产商。临芯投资于2021年3月领投富乐华首轮中资化融资,并于2021年9月、2022年12月继续追投两轮。本次收购有助于富乐德整合FerroTec集团内部优质半导体资源,推动优质半导体零部件制造业务的导入,可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助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推动科技进步,造就世界级的伟大企业”,这是临芯的使命与目标。伴随政策春风以及市场热度,当初定下的使命与目标越来越近。
如今,我国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也形成形成初步替代能力。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半导体从无到有经历数十年的时间,如今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行业人员高举手中火把方能突破黑暗。
今年正值临芯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深耕半导体及下游应用产业,临芯以创新为引擎、以技术为基石,见证并推动了中国"芯"力量的崛起。值此之际,我们诚邀全国半导体及科技产业从业者、合作伙伴与行业精英共聚一堂,共探产业未来新图景!
大会将于5月23日在上海召开,本次活动重磅打造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两大核心板块。主题演讲环节将由临芯创始人李亚军以及半导体领域顶尖大咖、学术权威创始人,围绕半导体投资的新策略、科技赛道的新方向等前沿议题,分享技术突破与产业洞察;圆桌环节将汇聚产学研代表,深度探讨全球供应链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激荡智慧火花,绘制行业蓝图。
十年砺剑,初心如磐。作为投资领域的引领者和开创者,您的前沿洞察和实践智慧,将成为重构产业与资本的关键变量。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