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发布年度大中华区ETF投资者调查 鉴于投资者管理市场风险与波动,大中华区ETF增速领先全球

2025-05-21
来源:美通社 作者:美通社

市场对主动型 ETF 及具备下行保护功能的 ETF 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势头

香港 2025年5月21日 /美通社/ -- 2025年,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大中华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2024年亚太地区创纪录的3470亿美元总流入规模中,大中华区贡献了71%[1]。全球领先的ETF托管人和行政管理人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BH)进行了第八届年度大中华区ETF投资者调查,结果显示,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期,投资者对具备下行保护功能的ETF(如缓冲型ETF)需求显著上升。同时,区内资产配置者对主动型ETF的需求亦日益增加。

年度大中华区ETF投资者调查是BBH全球ETF投资者调查的一环,代表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100名ETF机构投资者的意见,其中53%的受访者管理超过10亿美元资产,而在这些受访者当中,29%在其投资组合中有5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ETF(全球比例为24%)。

"大中华区ETF市场的超常规增长彰显了该市场的强劲实力与深度。随着区域ETF市场日趋发展成熟,投资者正持续加大ETF配置力度。虽然本地ETF发行人在大中华区占据主导地位,但国际ETF发行人亦具发展机遇。要在大中华区取得成功,国际ETF发行人需深入了解本地市场的特点。" BBH的亚洲区ETF服务总监Chris Pigott如此表示。

主要发现:

大中华区——引领亚太区 ETF 整体增长

  • 大中华区 ETF 超常规增长,超越全球水平 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对ETF的需求尤为突出,过去五年两地ETF投资者分别有27%和23%的ETF配置增幅超过25%。
  • 主动型 ETF 日益受到青睐:所有受访者均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对主动型ETF的配置,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均有40%的投资者计划将主动型ETF持仓规模增加25%以上。
  • 资金调整以增配主动型 ETF 22%的ETF投资者表示将减少对指数型ETF的配置,其次是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19%)和主动管理型专户理财(SMA)(15%)。
  • 配置 ETF 的原因 35%的ETF投资者寻求通过核心配置实现长期投资组合增长。32%希望通过配置市场中的战术性、范围狭窄或特定领域实现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20%旨在管理投资风险、波动性并进行下行保护。仅13%是为了获取股息收益。
  • 确定收益 ETF 领先:29%的大中华区投资者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投资于确定收益型(或缓冲型)ETF,中国内地的这一比例上升至34%。27%计划投资于固定收益。

中国大陆——投资者对增加 ETF 配置持积极态度

  • 对离岸资产的需求依然强劲,2024年[2]中国内地投资者通过南向通净买入香港上市ETF。
  • 如中国大陆投资者计划未来12个月内购买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ETF,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缓冲型ETF(34%)和ESG产品(20%)。
  • 40%的投资者计划通过调整其他ETF的资金来增配新ETF。

中国 香港——税务效率已成为投资者评估持有成本日益重要的 考虑 因素

  • 中国香港是亚洲多元化程度最高的ETF市场之一,资金流动受到本地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产品创新的推动。
  • 虽然固定收益需求普遍上升,但中国香港尤为显著,34%的配置者计划投资该策略。
  • 34%的投资者预计"美股七雄"的强势表现将持续(高于大中华区整体的26%水平)。
  • 税务效率是中国香港ETF投资者最重要的考虑因素(26%)。

中国 台湾 地区 ——全球增长最快的 ETF 市场之一,主动型 ETF 的推出为资产管理机构创造机遇

  • 23%的ETF投资者正在减持主动型共同基金以增配ETF。
  • 市场对主动型ETF的推出需求旺盛,37%和27%的投资者计划分别配置股票型和主动型流动另类ETF。
  • 结构性产品——特别是担保贷款凭证(CLO)——似乎颇受青睐,23%的配置者计划在2025年布局该类资产。
  • 大中华区ETF投资者对人工智能(AI)板块持乐观态度——31%的配置者认为这将成为2025年的主要投资趋势。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一比例高达60%。

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报告:2025年大中华区ETF投资者调查。

[1] ETFGI《全球ETF行业洞察报告》(2024年12月)

K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