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轮融资后,壁仞科技欲拿下“国产GPU第一股”?

2025-07-04
来源: 元素elements
“第一股”的竞争,过于激烈

“国产GPU第一股”的争夺战,愈发激烈了。

6月27日消息,据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国内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壁仞科技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15亿元融资,并正准备在今年第三季度赴港交所申请上市,最快可能在8月。

这已经不是壁仞科技在今年第一次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

今年2月,就有消息称,壁仞科技考虑港股IPO,正与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和平安证券就潜在IPO交易合作,拟募资3亿美元。

尽管对两次上市相关的消息,壁仞科技先后选择了不予置评和并未回应两种方式进行“回应”,但从壁仞科技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和态势来看,其与包括沐曦股份、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天数智芯等在内的国产GPU/AI芯片厂商共同争夺“国产GPU第一股”已是事实。

市场消息显示,在完成此次融资之前,壁仞科技的企业估值约为 140 亿元人民币。而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壁仞科技的估值为155亿元人民币,排在全球495位。

高估值背后,是资本对其追捧的热衷。其最近一次公开投资信息是在今年3月,由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

不过,关于具体的投资方和投资金额,当时并未披露。但这显然不影响壁仞科技,这家独角兽企业在业内的热度。

只不过,行业的热闹与企业的经营向来不完全呈正相关。有消息人士透露,壁仞科技2024年仍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因此,冲击“国产GPU第一股”的同时,壁仞科技也需要考虑如何才能赚到钱,以规避“热闹背后只剩下一地鸡毛”的悲惨。

四年八轮融资,背后资方堪称豪华“天团”

“高端通用型GPU作为国之重器,‘国产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壁仞科技成立至今,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

“我们非常荣幸获得诸多顶尖投资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壁仞科技的创立,恰逢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严格意义上说是走到了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希望承担历史使命,成为改变中国芯片行业的践行者。”2020年6月,在宣布完成高达1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后,壁仞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文如此说道。

如张文所说,“生在”一个好时代,让壁仞科技成为了资本的宠儿,甚至被一轮接一轮的融资,推着往前跑。

3月11日晚,“上海国投先导”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近日,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国内大算力芯片领域领军企业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壁仞科技”),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

值得强调的是,这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资在AI生态布局中的重要一子。

至此,杭州有梁文锋、王兴兴,深圳有华为、大疆,上海也有了壁仞科技。

上海国资给予壁仞的支持,一方面体现了当前各地对于人工智能赛道的扶持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初壁仞科技选择“落户”上海的再次肯定。

此前有市场消息,张文在回国第一次创业时,是与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一起做LED芯片,就在上海临港。当时因为LED芯片良率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等问题,张文与技术专家没日没夜地反复实验,最终成功大幅缩短了中国LED芯片自主研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这个过程中,上海市主要领导非常支持,一年去公司考察了四五次。后来,张文还提到,壁仞成立一年多,上海市高层领导就来公司现场调研。

提到创始人张文,也是大有来头。

在成立壁仞之前,张文是另一家独角兽的总裁——商汤科技。除了有这一层创业背景,哈佛博士张文还是个妥妥的高才生。不仅如此,张文曾与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一起做过LED芯片。

妥妥的投资人最爱创始人画像。这样使得在上海国投先导投资之前,壁仞已经是家“老网红”了,甚至已经称得上绝对的独角兽。

官网信息显示,壁仞科技创立于2019年9月9日,主要致力于研发高性能通用GPU,打造自主原创的高性能GPU软硬件体系,构建国产智能计算产业生态。

现阶段,GPU的发展路径主要围绕性能提升、应用场景扩展和技术架构创新展开,且具体可归纳为图形渲染与通用计算融合、特定领域优化、架构创新与异构计算、生态体系构建和国产化与自主可控。

从发展路径上,壁仞科技走的是“高性能计算(HPC)+ 特定领域优化”,也就是首先聚焦云端通用智能计算,逐步在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图形渲染等多个领域赶超现有解决方案,实现国产高端通用智能计算芯片的突破。

2022年3月,成立不足3年的壁仞科技成功点亮首款通用GPU,创下了国产芯片算力的新纪录;同年8月,又发布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包括BR104和BR100两大产品,单芯片峰值算力达到 PFLOPS 级别,峰值算力达到国际厂商在售旗舰产品3倍以上,创全球算力纪录,这标志着中国的通用GPU芯片正式迈入“每秒千万亿次计算”新时代。

产品是壁仞科技集结一支长长的投资人队伍的资本,但也正是投资人的押注,给了壁仞科技研发的资金。

毕竟,在半导体这一高研发的赛道,没有充足的资金可谓是寸步难行。也正因如此,在完成A轮融资,并创下当时国内同行业A轮融资最高纪录时,张文发出了“首轮融资算是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刻之一”的感慨。

就在A轮融资仅仅一个月后,壁仞科技就相继完成了中芯聚源的战略投资和Pre-B轮融资。天眼查显示,壁仞科技成立至今,已经完成8轮融资,公开融资总额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

背后的投资机构更是堪称豪华“天团”,包括但不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启明创投IDG资本、华登国际中国基金、高瓴创投、云九资本、高榕资本、云晖资本、中国平安、新世界集团、碧桂园创投联合领投,源码资本等。

碧桂园创投创始合伙人周鸿儒曾在投后提到,“5G、AIoT时代的到来,GPU在云端AI和高性能计算、边缘端以及移动端均大有可为,GPU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及重视。壁仞科技引领了全球GPU界顶尖人才聚集和技术创新,是目前国内极少数能做出具有国际水平通用型GPU芯片的公司。”

时代造英雄,更造英雄们

壁仞科技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大力投入。但正如周鸿儒所言,“5G和AIoT时代的到来”,为通用智能芯片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成为支撑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算力。

这一“天时”优势,让壁仞科技得以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顺势而上,快速成长。

从市场规模的维度来看,德勤中国发布的《技术趋势2025》中文版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

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76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AI芯片的销售额占比为11%,即超过570亿美元。展望未来,新一代AI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1500亿美元大关,并有望在2027年达到4000亿美元的乐观估计。

在应用场景的拓展上,云计算、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使得通用智能芯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以自动驾驶领域为例,无论是特斯拉的FSD,还是国内自主车企品牌所提及的NOA、HAD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都依赖于强大的芯片算力来实时处理车辆传感器收集的海量数据。通过精准感知路况并迅速决策,这些功能得以实现,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与此同时,随着大模型的迅速发展,通用智能芯片在支持深度学习算法的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显著缩短训练时间,同时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壁仞科技联席CEO李新荣曾公开表示,ChatGPT的横空出世,为整个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为壁仞科技这样的算力供应商带来了新的算力需求。

2025年,DeepSeek的爆火,以及美国“芯片封锁令”的进一步打压,更是为国产AI/GPU芯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催化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5月的一份客户报告中预测,到2027年,中国GPU制造商的销售额可能达到287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市场的70%,而2024年这一比例仅为30%。这一预测充分表明了国产GPU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

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通用智能芯片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壁仞科技凭借其在高性能通用GPU研发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了行业内的明星企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时代造就了壁仞科技,但时代不止造就了壁仞科技。

国产GPU赛道上的“明星企业”并除了壁仞科技,还包括沐曦股份、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天数智芯等多家独角兽企业,它们与壁仞科技一道,被业界视为最有可能角逐“国产GPU第一股”的有力候选者。

6月30日晚间,成立于2020年的国内明星AI芯片企业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双双获上交所受理。前者拟募资80亿元,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后者拟募集资金39.04亿元(投资总额50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与壁仞科技一样,摩尔线程与沐曦股份也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天眼查信息显示,成立至今,摩尔线程累计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5亿元,投资方也是明星阵容,包括但不限于红杉中国腾讯投资深创投、中移和创、策源资本、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等。

沐曦股份成立五年来,共完成八轮融资,投资方不乏上海科创基金、浦东资本、国调基金等国有资方,和红杉中国、经纬创投、联想创投等创投机构。

除此之外,燧原科技目前也正在进行IPO上市辅导。2024年8月,燧原科技的上市辅导备案已获受理,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该公司计划在A股进行IPO。资料显示,燧原科技最近获得了国投聚力、上海国投、上海国际的投资,IPO前已累计融资近70亿元,其中腾讯连续六次投资,系燧原第一大股东。天数智芯在2025年初完成了股改,这也被业内称之为与其它公司并购,借壳上市的前兆。

从估值水平来看,在《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摩尔线程以255亿元估值列第261位。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分别以160亿元、155亿元、100亿元估值名列第482位、第495位和第846位。

狂奔之路依旧荆棘

“中国英伟达”们的努力,的确共同推动着国产芯片的进步与创新,但与此同时,互为“敌我”的关系,自然也成为了壁仞科技狂奔路上的“拦路虎”。

摩尔线程在招股书提到,旗下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对部分“卡脖子”领域核心产品的突破。首次出现在招股书上的MTT S5000加速卡,采用平湖架构,是国内真正对标H100的产品;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

沐曦股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过去三年多时间,沐曦股份只用一颗GPU芯片,就先后推出了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 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 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 G 系列 GPU。其产品在通用性、单卡性能、集群性能及稳定性、生态兼容与迁移效率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而燧原科技在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芯片这个细分领域钻研得非常深入,其产品在性能和性价比上都很出色,已经成功打入了多个行业市场。

除了国内“友商”带来的压力,尽管国产 GPU 芯片近年来技术进步显著,但该领域技术研发难度大,涉及芯片架构、制程工艺、软件开发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此外,在芯片性能、算力效率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如果同行带来的,是壁仞科技发展路上的“外患”,那其自身的“内忧”也不容忽视。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运营成本的压力。

GPU 研发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从芯片设计、流片到产品测试、市场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虽然壁仞科技已完成多轮融资,但随着研发的持续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资金需求将不断增加。若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可能会影响产品研发进度和市场布局。

同时,高端人才的招聘和留存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团队竞争力,是壁仞科技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路透社援引两位消息人士透露,壁仞科技近年来持续亏损,收入也有限,2024年销售额仅为4亿元。

事实上,早在2024年9月,就有报道称壁仞科技曾在上海证监局办理IPO辅导备案登记,但最终无疾而终。再次传出IPO,已经是转战港股,路透社曾表示,部分原因是大陆的监管要求更严格,包括对亏损公司的容忍度降低。

当然,亏损并非壁仞科技一家,而是业内“通病”。

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摩尔线程累计营收为6.08亿元,累计净亏损为50亿元。沐曦股份在2022年-2025年3月之间,累计营收约合11.17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额共计32.9亿元。

如此来看,尽管壁仞科技在某种层面上已经具备了IPO的能力,但内外压力下的 IPO 之路,仍然充满荆棘。

若要在突围之战中取得成功,壁仞科技必须以“破局者”之姿,在技术创新、生态构建、成本管控等核心领域久久为功,精研深探。唯有如此,方能实现从行业追随者到技术引领者的华丽转身,抢占“国产GPU第一股”的制高点。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