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超市王,人人乐正式退市摘牌

2025-07-04
来源:零售圈
生于困境,亡于困境的百亿企业

7月3日晚间,人乐退(人人乐)(002336.SZ)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公告称: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于 2025 年 6 月 13 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交易十五个交易日,最后交易日期为 2025 年 7 月 3 日,将在 2025 年7 月 4 日被摘牌。

同时公司拟聘请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办券商,并将尽快与其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聘请其提供股份转让服务,代理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结算系统股份退出登记,办理股票重新确认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股份登记结算等事宜。

至此,被称为“民营超市第一股” 的人人乐(002336.SZ)因连续 4 年亏损,资不抵债,最终未能扭转颓势,以退市而惨淡收场。这家承载着无数记忆的老牌零售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已经落下帷幕。即便是以后曾属于人人乐的股票代码重新登陆,但属于人人乐曾经的奋进、辉煌、落寞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暗淡而被大多数人遗忘,但曾经为人人乐倾情付出的员工,被人人乐无情坑害的供应商,留给他们的回忆,也许今生都无法释怀。

如果说人人乐退市是资本腾挪,未能成为其保壳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那么人人乐作为著名的连锁超市,连年巨亏的经营业绩,是其走向消亡的根本所在。

生于困境,亡于困境的百亿企业

人人乐创业的初期,可以说是生于困境。时间回溯到1996年,何金明在深圳南山区创立了人人乐,首家门店南油人人乐开业,日销售稳定在6万左右。然而,不久后法国家乐福在距离南油人人乐仅2.5公里的地方开设新店。家乐福开业仅一周,人人乐的销售便大幅下滑,日销售量从6万降至2万。面对家乐福的强势竞争,何金明亲自前往家乐福进行市调,甚至在附近的米粉店租下一张桌子,方便记录市调心得。经过37天的蹲店市调,他记录了400页的心得笔记。通过不断学习和策略调整,人人乐在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后,南油人人乐的业绩实现了惊人的增长,日销售量从2万提升至60万,而家乐福的业绩则直接下滑了一半。这一成就打破了家乐福所到之处3公里内无竞争对手的神话。

然而,人人乐的竞争对手远非家乐福一家。不久后,沃尔玛又在距离人人乐仅150米的地方开设了亚洲最大且最现代化的门店。在沃尔玛开业的第一周,人人乐通过降价和迅速装修等策略成功与沃尔玛竞争并一度令家乐福关店。在沃尔玛开业两个月后,人人乐决定闭店扩建。在闭店前十天,他们向沃尔玛发起了全线价格攻击,沃尔玛被迫应战,对所有商品进行调价。然而,就在第十天人人乐宣布关门装修时,沃尔玛却措手不及。由于不得不采取价格慢慢调回的策略,沃尔玛遭受了高额损失。而何金明在南油人人乐的装修策略上巧妙地将通常需要3-4个月的装修时间压缩至仅21天,这种突然的开业策略让沃尔玛措手不及,同时,在本地广泛宣传更是锦上添花。沃尔玛中国前营运总监李成杰坦言:“在中国,能够与沃尔玛进行正面竞争并持续发展的企业,唯有人人乐”。

在于各路豪强的反复硬扛中,人人乐用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的钢铁意志,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同时也练就了自己的钢筋铁骨。其凭借 “大卖场 + 区域深耕” 模式在深圳站稳脚跟后,将眼光和脚步迈向了全国市场。到 2010 年,人人乐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成功登陆 A 股。上市时门店覆盖全国 10 余省市,年营收突破 113 亿元,当之无愧地成为民营超市第一股,创始人何金明也成就了江西首富的商业神话。在零售行业中风光无限。

成功上市后的人人乐,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开启了激进的扩张之路。2010 年上市后,创始人何金明提出 "五年万店计划",在西北、西南疯狂开店,光是西安就开了 23 家,但西安门店平均毛利率比深圳低 15%。2011年,人人乐净利润下滑28.52%。2014 年西北区亏损 3.2 亿,不得不关掉 18 家。扩张时借钱修路、建物流园,疯狂烧钱,2015 年负债超 50 亿,利息够开两家新店。

从 2011 年到 2016 年,短短几年间,新增门店数量高达 87 家。然而,急速的扩张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高增长,反而让人人乐陷入了困境。营收增速从最初的 30.5% 急剧暴跌至负 11.7%,库存周转天数也不断攀升,现金流更是连续四年为负。此后,人人乐连续六年出现营收下滑的态势。2016年公司股票被“披星戴帽”。2016年9月,人人乐以4.36亿元出售长沙天骄福邸物业,为上市公司贡献净利润1.35亿元,借此摆脱了退市的困局。但好景不长,2017年、2018年,人人乐的业绩再度陷入亏损。2018年度公司净利润为亏损3.55亿元,由于已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人乐”。人人乐濒临退市边缘。自 2016 年起,人人乐陷入了一个令人无奈的 “亏损 — 卖资产 — 摘帽 — 再亏损” 的恶性循环。

到了 2024 年,人人乐更是以令人咋舌的 13 元 “白菜价” 打包出售 13 家子公司门店,并出售物流中心,虽然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最终实现了账面盈利 4.1 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亏损却超 5 亿元。截至 2024 年末,人人乐应付账款达12.7亿元,较2019年增长89%,门店数仅剩 32 家,较巅峰时期缩水超 90%,全年关闭 45 家门店,转让 15 家。而2024 年财报显示:人人乐期末净资产为 - 4.04 亿元,审计机构对财务报告出具 “无法表示意见”,内控报告被 “否定”,直接触发退市红线。

行业中有人说:人人乐是成长于困境的斗士,消亡于传统零售转型过程中的迷失。其实,注定人人乐失败的关键,在于其公司管控的疏松和粗放而过时的经营模式。

堡垒被家族式有利攻破的

(一)粗放式发展埋下祸根

人人乐崛起于大卖场模式在国内市场的“黄金时期”,依托于中国城镇化初期消费爆发与商业地产扩张。其核心盈利模式是“地产+联营”,通过低价租赁场地,将优质区位高价招商(租金覆盖总成本),生鲜等难管品类外包联营,同时向供应商收取入场费、货架费等延长账期,并转移人力成本。这种模式在渠道稀缺时代形成“高定价-高费用”的畸形生态。然而,过度依赖门店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在电商逐渐兴起后逐渐暴露其弊端—商品同质化严重、运营效率低下,难以应对消费升级需求。

(二)战略短视耗费资源

人人乐试图通过多元化业态布局来寻求突破,先后尝试了 Le super 精品超市、会员店、社区生鲜等多种业态。然而,这种多元化战略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只是盲目跟风市场热点,资源分散严重,未能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在不断跟风试错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却始终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家族式管理造就畸形文化

2010年,人人乐上市后,除25%的公众持股外,其余75%的股权由董事长何金明与其妻子宋琦掌控,后者为人人乐副董事长。人人乐上市一年后,出现了包括CEO李彦峰、采购总监王牛崽等大批高管离职的现象,此后又有超市事业部副总裁李宽森离职,2014年公司副总裁曾凡宏、财务总监廖志勇又陆续离职。一位人人乐已离职的前高管透露,尽管人人乐上市之前未向高管做过股权激励的承诺,但上市后大批高管认为自己的价值并未得到物质肯定而离开人人乐,这些有过沃尔玛从业经验和伴随着人人乐走向巅峰的老臣子的离去,动摇了人人乐经营的根基。CEO李彦峰辞职之后,宋琪之弟宋涛担任人人乐连锁超市事业部执行总裁。变更后的高核心管理层大多为何氏成员,何氏家族高度集权,核心高管的年薪薪也远远拉开了与其他管理层的差距。2011年何金明、宋琦收入均为132万元,时任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蔡慧明也拿到91.50万元的高薪。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助长了人人乐派系林立互相争斗,内耗贯穿了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而贪腐加码,又是这种畸形企业文化的延伸,上行下效,甚至是一个门店的基层员工都敢明目张胆的索取供应商好处,因为想要升职,就要有贡品,上面有人罩着,干啥都不怕,在人人乐的人际交往中,你是跟着谁的或来自那个体系或门店,远远大于实际工作能力。中国文化的糟粕在这个人人乐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四)管理缺失形成巨大损失

人人乐2015年1月28日晚间发布业绩修正公告时自爆,2015年1月,人人乐财务发现天津分公司所属迁安购物广场存在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的重大嫌疑,已于当月向河北省迁安市公安机关报案并获受理,经人人乐财务部门初步统计造成公司财产损失金额约为3500万元。

此案件仅仅是人人乐曝光的一起案件,由此可见人人乐管理的松懈。而何氏家族成员成立的酒类经销公司与人人乐的相关交易,也曾被推上热搜。人人乐的物流仓库,门店仓库中的各种损耗,高居不下。有曾经人人乐门店的店长直言不讳说,作为店长,他都无控制住一些非正常损耗,只能逼着供应商补损,甚至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控制盘点的损耗。而供应商,在承担了采购端高达20%左右的高比例费用,各种计划外支出后,还要承担门店的损耗及其他费用。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都被加在了商品价格上。随着电商平台消除了价格信息差后,顾客离人人乐渐行渐远,也是必然的结果。

多位专家认为,人人乐的退市并不意外,而其多年来业绩低迷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除了公司治理能力、高层变动等主观因素外,受到电商、新兴业态的外部冲击也是重要的因素,人人乐的退市,将大卖场的经营困局,又一次推上风口浪尖。

(五)大卖场依然深陷迷途

人人乐的困境并非个例。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至少 782 家商超门店关闭。大润发,这个曾经在零售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在 2021 年营收达到 1243 亿元的峰值后,便陷入了持续下滑的困境。累计亏损 22 亿元,关店数量也达到了 100 家。2024年遭遇阿里割肉甩卖,曾经的辉煌逐渐黯淡,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曾经的千亿企业永辉超市同样未能幸免。从 2021 年到 2024 年,累计亏损近百亿元。名创优品接手后,为了寻求突破,被迫学习胖东来模式,对门店进行调改。然而,关店300家,胖改200家,转型之路充满了阵痛,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依然不容乐观。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永辉超市努力挣扎,试图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家乐福中国的处境更加艰难,到 2024 年底,门店数量仅剩 4 家,2025年6月19日,ST易购(002024)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之控股子公司,分别以1元对价出售持有的宁波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杭州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株洲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沈阳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标的合计出售金额为4元。2025 年甚至有可能彻底退出市场。这个曾经在中国零售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品牌,如今已摇摇欲坠。

6 月 18 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 2024 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超市行业23 家企业中 12 家销售额同比实现增长,6 家实现销售额、门店数同比双增长,经营渐有起色。剩下的 11 家企业还在泥潭中深陷,单店经营能力不足,面临着成本高、利润薄、客源流失等诸多问题,在这场零售大战中,稍有不慎就会被挤出百强之列。销售额和门店数实现双位数增长的有 10 家企业,分别是盒马、鸣鸣很忙、万辰生物、7-11、开市客、十足、比优特、酷动、芯果科技、老邻居。这 10 家企业在过去的一年中脱颖而出。对于传统大卖场的转型,可谓任重而道远。

结语

退市,只是人人乐告别A股悲情故事的结束,截止2024年底,人人乐尚有31家门店继续经营,而存续的问题,依然现实存在,现有门店的生存问题、已闭店员工遣散费用、供应商各类欠款、顾客购物卡兑付问题,都是操盘者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对于消费者而言,人人乐的消失或许只是记忆里的一个符号;但对于行业而言,人人乐的教训告诉后来者: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在这个消费者用手机投票的时代,墨守成规就是死路一条,任何试图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的企业,都将被抛弃。下一个十年,零售行业的关键词不再是规模、网点,而是效率创新”—— 这既是挑战,也是所有幸存者的机会。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这个教训,期待零售业的下一个春天。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