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家PE竞购星巴克中国,连最大的竞争对手股东也报价了

2025-07-11
来源:PE星球
星巴克计划保留中国业务30%股权,也不允许单个买家持股超过30%。

竞争对手参与报价,最能肯定星巴克中国的价值!“一家女百家求”,相似一幕正在星巴克中国上演!

近日,据多家外媒报道,星巴克(Starbucks)中国业务的潜在股权出售,已吸引近30家国内外私募股权机构提交非约束性报价,估值区间在50亿-100亿美元之间。

更为引人注意的是,除了之前的高瓴资本、凯雷、KKR等顶级PE机构,连星巴克中国的竞争对手——瑞幸咖啡股东——大钲资本也提交了报价。这就很耐人寻味,不知道会不会触发垄断机制。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PE机构加入竞购,市场人士预测,星巴克中国的最终交易价格可能接近90-100亿美元,甚至顶满至上限的1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717亿元)。

这一交易若达成,将成为近年来中国消费领域最受瞩目的私募股权交易之一。

不过,交易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星巴克对交易价格和合作方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监管审批、反垄断审查及交易结构复杂性也可能延迟交易进程。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连大钲资本也来报价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星巴克中国业务的股权出售流程,由一家国际投行担任财务顾问,采用非公开方式向全球范围内的私募股权基金发出邀请。

竞标者需在初步报价中提交估值、交易结构建议及未来业务增长计划。

经过简单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已提交非约束性报价的机构包括:

1、大钲资本(Centurium Capital),瑞幸咖啡的主要股东之一,若成功竞购,将显著增强其在中国咖啡市场的控制力。

2、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中国领先的投资机构,近年来在消费、医疗、科技领域频繁出手。

3、KKR,全球知名私募巨头,曾参与多项中国消费品牌投资。

4、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在中国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曾投资麦当劳中国、安踏体育等。

此前有报道称,方源资本(FountainVest)、太盟投资集团(PAG)、华润集团、美团等也被传参与初步接洽。但截至发稿,这几家PE机构和大厂未有进一步的消息或报道传出。

据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正评估竞标者的报价、交易结构方案、以及收购方提出的交易后价值创造计划,然后再决定潜在买家名单。入围名单或于两个月内敲定,但整体交易预计难以在今年底前完成。若报价未达预期,星巴克可能暂停竞标流程。

星巴克计划保留30%股权,也不允许单个PE买家持股超过30%

星巴克中国业务的股权出售计划,如今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消费领域,都属于是顶级谈资之一,全球皆知。

尽管交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星巴克方面并未表现出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的意图。相反,其管理层多次强调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根据目前的交易结构设计,星巴克计划保留中国业务约30%的股份,其余70%将由多个买家共同持有,每个买家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

据了解,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是因为星巴克希望引入多方资源与本地运营能力,同时又避免控制权过度集中。

由此,有分析人士猜测,星巴克可能还不想放弃中国业务的控制权。直白点讲,也就是星巴克不太可能允许任何一家PE机构超过自己成为其中国业务的大股东。

不过这个还只是市场猜测,具体还要看最终的交易结果和股权分配比例。请读者们注意区分。

出售股权,并不是星巴克的最终目的

星巴克全球CEO Brian Niccol 在2025年4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仍致力于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并对中国业务未来数年的潜力充满信心。”

星巴克中国方面也曾在6月25日对外回应称:“目前没有考虑完全出售中国业务,我们正在评估把握未来增长机遇的最佳方式。”

从战略层面看,星巴克此次引入私募投资者,更多是出于应对本土竞争、加速本地化运营的考虑。

近年来,瑞幸咖啡、库迪咖啡等本土品牌凭借低价、外卖、小店模式迅速扩张,已对星巴克构成实质性威胁。

数据显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19年的34%下降至2025年的约14%。

在此背景下,星巴克希望通过引入具备本地资源和运营经验的投资者,复制“麦当劳中国”模式,即通过特许经营和本地合作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运营效率。

在收入规模上,首次被瑞幸超越

截至2025年3月30日,星巴克在中国拥有7,758家门店,是中国市场门店数量最多的国际咖啡品牌之一。

在2025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星巴克中国的净收入为7.397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超过8%。相比之下,瑞幸咖啡同期净收入则为12亿美元,在收入规模上首次超越星巴克。

此外,星巴克中国的同店销售增长在过去几个季度中表现疲软,部分原因包括:

1、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上升;

2、本土品牌在外卖、数字化营销上的优势;

3、星巴克自身在产品和渠道创新上的滞后。

尽管如此,星巴克仍在积极推进门店升级、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本地化,以及更大规模的优惠活动甚至直接降价。

其在中国推出的“星巴克臻选”门店和“即饮咖啡”产品线,均显示出其试图重塑品牌形象和拓展消费场景的努力。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