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2025年,AI撕裂数据与实体的边界,量子计算探索物理规则的边缘,绿色科技重塑增长的伦理,低空经济、机器人、大模型打开科技跃迁的大门。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以智慧为坐标,穿透技术、组织与商业模式的“三重结界”,在数字与实体的纠缠中锻造新物种。在这背后,是一群技术兴国的信奉者,产业跃迁的掌舵人、商业社会的洞察者、认知边界的拓荒者,这些企业家永远走在创新的前沿。
与智者同行者,必将率先触摸未来;与AI共振,终将定义下一个纪元。
我们邀请了多位国内外顶尖创新与商业领袖,人工智能链主和龙头创新企业,共同展望2025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景。
此文为融中特别策划·《2025向新·AI未来》系列报道第十一篇。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那些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奇思妙想正在成为现实。
在城市的道路上,几台无人驾驶环卫装备正在作业。如果你走近一看,会发现这些车辆中并没有人工操作,而是在自主规划路线,清扫垃圾。而当感应到行人或车辆靠近时,它还会自动避让。它的存在相当于解放了数位清洁工人,让人们从重复的、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真正意义上的用科技释放新质生产力。
而缔造出这一景象的正是当下知名的自动驾驶企业——仙途智能。
据悉,仙途智能成立于2017年8月,公司以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核心业务,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商业化企业。公司曾于2017年12月组建中国第一批Robotaxi车队,于2018年3月发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环卫装备队并投入试运营,并于2019年4月获得全球首张自动驾驶环卫装备道路测试牌照。Autowise.ai深耕产品和技术研发,先后推出全栈自研自动驾驶车AutowiseV3、自动驾驶平台产品Roboard-X、远程运营平台Radar24和一车多用无人驾驶车Platforma-X,在30余座城市实现商业落地。
最早进入环卫赛道并深耕最久的自动驾驶企业、L4级自动驾驶技术栈,产品全栈自研自产、国内唯一完成海外环卫场景商业落地的自动驾驶企业、全球无人环卫商业化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等都是属于仙途智能的荣耀标签。
仙途智能的目标是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和应用的推动者、环卫常态无人化作业运营的推动者、中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出海的推动者。在多年的努力之下,仙途智能正朝此目标越来越近。
以下为融中财经与仙途智能创始人、CEO黄超对话实录,以飨读者:
融中财经:贵司所处AI产业链条哪些关键环节、市场格局如何,具备哪些技术/产品优势等?
黄超:仙途智能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商业化企业,以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率先切入环卫赛道(市场规模3000亿元,CAGR在7%左右)实现技术商业化落地,处于AI应用与商业化环节,主打产品无人驾驶环卫装备,全栈自产自研,软硬一体,产品配备多模态大模型AI安全员。
自成立以来,仙途智能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突破,凭借多车型的研发积累和在环卫场景的丰富运营经验,仙途智能全栈自研自产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全栈自研无人驾驶车Autowise V3、自动驾驶平台产品Roboard-X、一车多用无人驾驶车Platforma-X(Autowise V1),并且配套远程运营平台Radar24全天候响应运营需求。
例如,1台Autowise V3可以完成2-4台人工清扫设备完成的作业量,这意味着在同等作业量需求下,使用Autowise V3可使运营方减少约40%综合运营成本的支出,目前,Autowise V3已经成为市面上最广泛应用的无人驾驶清扫车。Platforma-X(Autowise V1)的推出则破解了一直以来无人驾驶环卫车规模化落地的成本掣肘,将环卫作业综合使用成本降低近70%,运营方购车成本降低50%,真正实现了从车辆启动、清扫作业到垃圾倾倒等全流程的一体化、自动化、无人化作业。
凭借成熟的产品矩阵、优质的服务体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仙途智能无人驾驶车在全球30+城市部署了无人驾驶车,相继在市政道路、机场港口、工厂园区、旅游景点等多样化场景落地,实现开放-半封闭-封闭的室外场景全覆盖,建立起了全球化商业版图,并且获得全国多地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长沙等城市的首批上路牌照。
融中财经:是什么契机促使贵公司决定投身于低空物流、智驾与AI融合的业务领域?在该领域的整体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黄超:我认为AI与无人驾驶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的高度,更在于服务的温度。仙途智能从创立之初就致力于科技平权,率先躬身于环卫这一“高需求、低关注”的民生领域,用技术破解传统行业的人力短缺、安全风险与效率瓶颈,让新质生产力平等惠及城市每个角落。
彼时的城市环境治理还基本完全依靠老龄化严重的环卫工人团体,不仅需要面对严寒酷暑恶劣天气,还需要在一些深夜凌晨时段作业,非常辛苦;同时,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加之管理部门也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八年俯身耕耘,凭借着全栈L4级技术实力与坚定的长期主义战略,仙途智能不仅构建起全球化版图,更让“科技平权”理念推动行业变革与城市治理智能化跃升,成为智能驾驶商业化的破局者。
目前,仙途智能通过海内外同时布局及多年运营,已经完成了无人驾驶在环卫领域的意识普及和效果认可。
在城市日常治理、极端天气保障、体育赛事等方面,仙途智能积极作为。在上海,仙途智能Autowise V3在嘉定某大型公园、浦东金桥地区公开道路、松江保税区实现批量常态化无人化运营,大大提升了清扫效率,守护整洁环境。
在咸宁,仙途智能无人驾驶车除了日常不舍昼夜地多线路运营,还为大型马拉松赛事保驾护航:赛后第一时间,以数十台无人车的保障矩阵完成42公里赛道深度清洁,成为智慧城市治理的标杆性实践。在阿联酋朱美拉海滩和沙特利雅得,严苛的高温环境导致工人难以进行户外作业,仙途智能解决了高温环境下户外作业难题,展现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这些场景背后,是仙途智能对城市治理痛点的深度理解——通过全流程无人化作业、24小时响应能力,将环卫工人从高温、噪音、高危环境中解放,让技术真正沉淀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让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能享有技术进步的红利。
融中财经:请简要介绍贵公司在AI技术研发方面的核心优势以及过往在智驾/出行/低空领域的项目经验?
黄超:公司研发管理团队大多来自百度和滴滴,有天然无人驾驶基因优势;
作为最早切入环卫赛道的无人驾驶企业,仙途智能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深耕,在落地场景也有着扎实积累。面对不同城市复杂环境、路面状况、长尾场景及政策差异等挑战,仙途智能以全栈自研的技术实力构建核心竞争力,更在常态化运营中破解了L4级无人驾驶技术在环卫场景中的落地难题。
为应对动态交通流、低矮障碍物、垃圾检测等挑战,仙途智能自主研发了BEV多任务感知模块,能够同时提供3D检测、语义分割、低矮障碍物检测、垃圾检测等多种感知任务,提升了处理长尾场景能力。而针对精度作业要求,智能清扫系统能实时检测和分析路面垃圾情况,自动调整作业参数,提高清扫效率与质量。此外,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框架下,仙途智能开发的Radar24和WiAction APP实现了自动驾驶车辆的全天候监控与一人多车的远程操控,解决了实时监控、远程操作、安全运营等痛点问题。
仙途智能无人驾驶车依托在城市环境中积累的海量自动驾驶数据、实时环境感知信息及长期沉淀的历史作业经验,构建了一套具备持续进化能力的智能决策系统,通过不断分析实际运行中的海量数据,从中识别出全新的场景和挑战,进而自动生成并优化新的决策规则,这一过程中,无人驾驶车不再单纯依赖对固定预设参数的依赖,而是根据路面情况和垃圾特性,动态调节清扫刷的清洁力度,包括毛刷的压力、速度以及出水量等,显著提升了其在复杂场景中的适应性与作业效率。
融中财经:从技术保障、数据管理等层面,企业该如何确保和自己行业相关的AI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小米智能驾驶事件的启示?
黄超:仙途智能八年躬身入局,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高产品标准,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交付运营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客户满意机制,并通过远程技术支持平台实现24小时响应服务。
在安全质检方面,从封闭测试到实车交付,仙途智能严格遵循一系列质量体系和标准,形成开发、测试、验证、售后完整闭环,真正保证了无人驾驶车质量安全。在测试环节,在无人驾驶车交付前会进行大量安全性能测试,包括环境适应性、电池电控系统、吸力等多个维度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无人驾驶车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客户服务体系上,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交付需求,仙途智能通过硬件测试、软件优化、算法升级和7×24小时全天候技术支持,构建高响应度和满意度的安全服务护城河。
融中财经:当下资本市场的火热,贵公司在融资时候对资本的选择会考虑哪些问题?最新融资计划是怎样的?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哪些关键领域,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
黄超:未来融资更多考虑战略投资者,看重未来对我们业务的协同和助力。我们也会适时启动pre-IPO的融资,推动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发展。
融资主要用于加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开发新的自动驾驶清扫车,丰富产品线,满足更多业务需求。
融中财经:随着这两年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DeepSeek爆火,您对公司发展有了哪些新的想法?近三年战略路径是?
黄超:仙途智能的未来发展战略核心围绕“场景+地域”2个方面分别进行拓展。
未来3-5年将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驱动,围绕“场景多元化”和“区域深耕”双线推进业务发展。
技术层面,公司计划持续迭代自动驾驶算法,依托现有环卫场景积累的数据优势,加快研发多场景通用的Roboard-X技术平台,并基于此开发物流、接驳等新型商用车及智能底盘产品,逐步从环卫单一场景向政府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场景平台化企业转型。
市场拓展方面,国内将以经济发达、政策支持力度强的地区(如东南沿海、华中)为战略阵地,通过与地方环卫企业合作竞标、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方式,降低市场进入阻力,同时加速销售团队和经销商网络布局。
国际市场则采取差异化策略,优先筛选政策友好、需求匹配的国家,复制已验证的海外打单模式,分阶段拓展区域性市场。
推广策略上,公司将强化标杆项目的示范效应,通过数据验证(如运营效率提升、成本优化)提升客户信任度,同时深化政企合作,推动公共领域新能源智能车辆的政策落地,以“技术输出+产品销售”捆绑模式降低重资产投入风险。
整体战略聚焦“轻资产运营”,通过平台化技术、多场景产品及区域化合作网络,实现规模化复制与国内外市场同步增长。
轻服务业务模式是公司今年的业务重点方向。轻服务业务主要聚焦于通过自动驾驶技术为客户提供降本增效的环卫解决方案。具体来说,轻服务模式以"保利润、降成本"为核心,由传统环服企业保留原有利润并负责商务关系,依托成熟的技术、丰富的项目经验、 资质牌照和全流程闭环能力,通过减少人工成本和车辆运营成本(1台自动驾驶车至少替代5-10人及传统车辆),为客户提供"保利润+轻资产"的清扫服务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