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超10万亿元的海洋经济 福田将如何落子布局?
近日,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成立大会暨首次投融资对接会在福田举行,是深圳深化“海洋+金融”的重要突破,更标志着福田作为其中心城区正以“产城融合”姿态向全球投资者递出一张闪亮的“海洋经济投资名片”。
当前全球海洋经济正经历从“资源开发”向“科技驱动、生态融合”深度转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30年海洋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到2030年,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海洋产业在增加值和创造就业方面将超过全球经济整体表现,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到3万亿美元。
在中国,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对GDP的拉动作用达11.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
就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深圳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被赋予“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深圳海洋生产总产值稳居全国城市前列,2024年产值达到540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4.7%,同比增长5.8%,海洋产业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凭借“金融+科技”核心优势,在海洋经济赛道中占据独特地位。数据显示,福田区已聚集涉海重点企业超3600家,2024年辖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650亿元,约占全市20%、全市第二。
近年来,福田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海洋强区”行动,以金融赋能、科技驱动、生态引领、开放合作为路径,围绕海洋金融、海洋科技、海洋能源、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生态等领域,打造“1+6”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长期以来“重资产、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让许多海洋产业项目面临“融资难、对接慢”的痛点,海洋金融联盟(下称“联盟”)的成立成为“破题者”。联盟旨在打通金融资源与海洋产业的对接渠道,打造政企金对话交流、资源高效对接、生态协同共建的核心阵地。
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介绍联盟架构与发展规划时,明确“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协同”发展路径,为联盟的规范运作筑牢根基;副理事长单位深圳港资本公司则倡议,携手探索“产金协同”新模式,共同开拓“蓝色金融”新领域,合力书写“金融向海”深圳篇章。
活动现场的首次投融资对接会成为联盟的“首秀舞台”实现金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握手”
其中,中银金租、建设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推介海洋专属金融产品,7家重点涉海企业展示需求。此次对接涉海融资项目26个,涵盖绿色航运、高端装备、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渔业等领域,涉及科创贷、渔业贷等特色海洋金融产品。
未来,联盟将每年至少举办1-2次投融资对接活动,持续推动信贷、股权、风险保障等服务落地,为涉海企业纾困解难注入“金融动能”。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坐拥深圳河入海口毗邻香港,除了天然的区位优势,福田区能在海洋经济赛道脱颖而出,其背后的硬核支撑与独特禀赋正是核心密码。
01 金融优势
作为深圳金融中心,福田区集聚了全市近六成的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居全市第一。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化涉海金融机构,为海洋产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支持。比如,今年5月,建设银行渔业特色支行发布全市首个海洋渔业场景普惠产品——“蓝海惠贷”。
此外,依托皇岗、福田、深圳湾三大口岸,以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福田区积极探索“跨境金融+海洋经济”新模式。
02 科创基础
福田区坐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等重大战略平台,并引进了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核电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重量级科研机构,以及深圳能源集团、中广核研究院、朗诚科技等龙头企业,形成“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03 产业空间
福田区通过“海洋+金融+科技”融合,形成全市首个功能型涉海龙头企业集聚区。2025年3月,深圳首个海洋经济总部楼宇在此成立,以中信国际大厦为载体,面向“海洋+”产业链头部企业推出1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并推动深圳航运集团、携程商旅等18家海洋经济龙头企业入驻。
04 生态资源
随着“蓝碳”交易市场完善,福田区正推动“生态资源—金融资产”转化。凭借“城市中心+山海资源”的独特优势,福田区近年来依托“山海连城”计划,建设滨海生态带,串联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等生态资源,为海洋经济提供生态基底及优质空间。
2023年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于此,联动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与碳汇金融创新,平安财险推出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
这里不仅有“向海而兴”的战略机遇,更有“近水楼台”的投资便利,当金融与海洋相遇,福田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书写海洋经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