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星巴克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中国业务本财季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期末门店总数7,828家,季度净增70家,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
与此同时,在与全球分析师电话会上,星巴克管理层确认,正在为星巴克中国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这些机构包括一些独立的PE公司或由“PE+大厂”组成的财团联合体等。
此前有媒体报道,仅参与竞购的PE机构就已高达30余家。其中包括高瓴资本、大钲资本(瑞幸重要股东)、春华资本、凯雷、KKR、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等知名PE机构。
还有一些之前传闻的像华润、美团等,一直没有看到官方确认,可能就是子虚乌有的小道消息。
另据某PE机构相关人士向PE星球透露,据她了解,其实有100余家PE机构或大厂有竞购意愿。只不过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其中的大部分可能并未实际参与。这也能理解,面对星巴克中国“这种优质资产”,不心动的PE机构或大厂估计也不多。
目前,星巴克中国由星巴克母公司100%控股,其拟出让的股权比例尚未正式披露。市场普遍理解的是,其可能会出售30%-49%的少数股权,而非整体剥离。CEO Brian Niccol 也明确表态过,“希望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
也有媒体报道称,星巴克中国整体估值已抬至90-100亿美元区间(约合640-717亿元人民币),较最初传闻的50亿美元几乎翻倍。
目前,这笔交易最大的变数仍在价格上,星巴克内部对100亿美元估值仍有分歧,若报价不达预期,交易可能“暂停但不中断”,等待2026财年业绩回暖再重新启动。
也许,等到2026年春天,当最终买家名字出现在星巴克股东大会公告里时,中国咖啡市场的座次或许会再次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