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韩国美妆供应链最大单笔交易诞生。
近日,PE巨头KKR与TPG正式签署协议,KKR以8000亿韩元(约合41.36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韩国化妆品包材龙头Samhwa(三和)100%股权。
随着KKR的接手,也意味着TPG对Samhwa的投资迎来完美结局——TPG本次退出将收获约3倍回报。
纵观TPG在Samhwa公司的整个投资退出过程——在估值洼地买入、以运营提升利润率、在高景气周期卖出,堪称PE投资教科书式操作。
击退黑石和凯雷,KKR最终握手TPG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竞购过程异常激烈。
因为KKR要面对同为PE巨头的黑石(Blackstone)和凯雷(Carlyle)的双重竞购压力。
而且,黑石与凯雷均进入第二轮竞标,似乎志在必得,KKR压力不小。竞购Samhwa,黑石和凯雷也都有充足的理由。
原因很简单,黑石旗下拥有中国包材龙头夏欣包装,凯雷则在2022年收购了全球知名包材集团HCP。这两家PE巨头都希望拿下Samhwa的精密泵技术,进一步补强自身在亚洲的产能与专利布局。
不过,据称KKR最后给出的报价较对手高出约5%-7%,并承诺未来3年追加2000亿韩元资本开支,用于扩建Samhwa位于越南和墨西哥的自动化工厂。最终,KKR成功锁定胜局。
交易结构上,KKR本次依然采用传统的LBO(杠杆收购)模型——在超过41亿元总对价中,约55%来自韩国本地银团提供的优先级贷款,25%为KKR亚洲三期基金的股权投资,剩余20%由Samhwa管理层滚动跟投。
预计该笔交易将于今年10月交割完成,届时Samhwa现任CEO朴成宰将继续留任,并与KKR签订新的5年激励计划。
“泵王”3000亿韩元卖身,TPG“捡了个大漏”
Samhwa的故事始于1977年首尔江南区的一家塑料瓶盖作坊。
创始人朴钟秀(现任董事长朴成宰之父)最初只为本土香水品牌提供铝制喷雾头,直到1990年代韩国彩妆崛起,才第一次扩产至乳液泵。
不过,Samhwa真正崛起的转折点是在2007年。那一年,Samhwa研发出“微米级剂量控制泵”,这款控制泵可将单次出液量误差控制在±0.01ml。因此,市场上有人将Samhwa称为“泵王”。
随后,Samhwa直接拿下了雅诗兰黛集团长达10年的全球独家供应合同。此时距离朴钟秀创立Samhwa,过去了整整30年。
最新运营数据显示,雅诗兰黛、LVMH、欧莱雅、资生堂合计贡献了Samhwa销售额的58%,韩国本土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仅占22% 。
不过,在2023年11月,Samhwa公司创始家族及韩国私募基金STIC,将Samhwa以3000亿韩元(15.5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100%卖给了PE巨头TPG。
彼时的Samhwa公司,有一半收入来自低毛利的普通塑料瓶,EBITDA利润率仅12%,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市场普遍认为TPG这次“捡了个大漏”。
PE投资的一次教科书式操作,持股不足2年,获得近3倍回报
资本的嗅觉永远都是那么敏锐。顺利入主后,TPG很快便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涉及4个方面:
1、砍掉低效SKU。TPG当时希望Samhwa公司1年内将普通瓶类SKU从1200个压缩至400个,释放产能给高毛利泵头。
2、改组全球产能分配。具体就是,关闭韩国两条老旧注塑线,转而在越南与墨西哥新建全自动无尘车间,单件人工成本下降38%。
3、数字定制平台。在TPG主导下,Samhwa2024年8月上线“PumpLab”在线定制系统,并允许中小型独立品牌72小时内完成泵头开模与打样。此举让Samhwa订单的平均客单价提升了60%。
4、管理层换血。引入前LG生活健康包装事业部总经理李尚敏担任COO,前科丝美诗全球采购副总裁金恩珠任CPO,彻底从管理层上终结了Samhwa公司家族企业的“人治”决策。
由于改革涉及到让利行为和管理层,当时不少人觉得TPG过于激进。不过,由于是100%持股,TPG的改革推送的非常顺利。
从结果上来看,TPG当初的决策是正确而及时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自2023年11月收购,到今年7月底退出,满打满算TPG真正持有Samhwa公司的时间还不足2年。
至本次KKR接手,粗略估算,TPG将实现收回约9000亿韩元(约合46.53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股权出售所得8000亿韩元,以及特别股息1000亿韩元。除去当时投资入股时的3000亿韩元成本,TPG将净赚6000亿韩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
TPG本次投资的内部收益率(IRR)约75%,现金回报倍数(MOIC)正好3倍。由此,本次交易也成为韩国私募股权市场上,近3年最成功的美妆供应链退出案例。
有的PE机构能够穿越周期,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