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朋友圈被一个潮玩刷屏了。
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宣布获淡马锡领投资金,投后估值直冲100亿港元。
五年前TOP TOY还在用一家门店试水“全球潮玩集合平台”的概念,如今,280家门店已把“Tammy的坏笑”和“卷卷羊的眼泪”打造出圈。
淡马锡押注的不只是一只手办的利润,而是把“孤独、治愈、反叛”等Z世代情绪封装成可交易资产的整条产业链。此刻的百亿港元估值,既是TOP TOY分拆IPO的跳板,也是淡马锡用主权基金的长钱锁定“亚洲Z世代消费”超级主题的又一枚筹码。
TOP TOY,最近收到了一笔钱。
近日, 名创优品集团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宣布收获来自全球投资机构淡马锡领投的最新融资,投后估值达到约100亿港元。
TOP TOY,算是名创优品自己的“泡泡玛特”。
2020年,广州正佳广场开出首店,TOP TOY正式亮相,这个由名创优品旗下独立运营,定位为“全球潮玩集合平台”想让“潮玩=TOP TOY”。它把门店做成沉浸式的文化展场,连卖带玩,用盲盒、积木、手办、雕像、拼装高达、BJD娃娃等全品类覆盖10到40岁的年轻人,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应有尽有;Tammy、卷卷羊、Twinkle、Yoyo、藏物精灵VERA等自家角色和迪士尼、漫威、火影等200多个国际IP同台亮相,再叠加名创优品的供应链,三年间门店从1家飙到2024年底的200余家,遍布国内80多座城市。之后,TOP TOY又把旗帜插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泰国曼谷,正式启动海外扩张,计划五年内让海外销售过半,门店开进40国,商品卖到150国。
对年轻人来说,TOP TOY不仅是一家“有温度的潮玩公司”,更是一座随时可逛的潮流游乐场,它正把中国原创的潮玩故事讲给世界听。
这次淡马锡的投资和投后重新估值,也让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不是TOP TOY单拆上市的下一步棋。
早几个月,就有消息称名创优品已聘请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为TOP TOY香港IPO提供服务,名创优品还希望在出售股份之前,从主权财富基金等潜在投资者那里为TOP TOY引入新的投资。这也是继今年3月后,TOP TOY第二次被传出想要赴港上市。
针对分拆上市的传言,名创优品也给出了回应,称其注意到若干媒体报道称名创优品可能计划分拆公司特定业务独立上市。名创优品表示,其正在对其以“TOP TOY”品牌运营的潮流玩具业务潜在分拆上市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以期优化股东价值。名创优品进一步指出,该计划属于初步阶段,是否会推进取决于包括市场条件在内的诸多因素,无法保证该项拟议计划的时间、上市地点或其他细节。
TOP TOY想要分拆上市,可能是因为潮玩的高溢价属性和名创优品本身的“性价比”属性不完全一致。
名创优品以“十元店”模式起家,和所有“十元店”一样,毛利率并不是名创优品的强项、单店模型也是重周转;而TOP TOY卖的是IP溢价,自营+独家SKU占比高,毛利率更有优势,更像内容消费品公司,资本也更愿意给“内容+平台”高PE。
所以,把TOP TOY单独拎出来,可能是基于几点考虑:一是可以把业务的估值一次性释放,反哺母公司在渠道、供应链上的投入;二是让TOP TOY拿到独立融资,去烧海外开店、IP孵化、数字平台这些“吞钱”项目,而不必担心拖累母公司利润表;三是方便做股权激励,把设计师、IP方、门店运营团队直接绑定在TOP TOY的股价上,避免与名创优品原有薪酬体系打架。
简单说,分拆上市是让“卖杂货的”继续赚稳定现金流,让“卖梦想的”去资本市场讲更大的故事,两边各取所需。
今年6月8日,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身家为203亿美元,超越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身家163亿美元,成为了河南新首富。
王宁坐上河南首富,让资本和市场都意识到:情绪价值在现在到底有多值钱。
淡马锡的注资更能说明资本对潮玩大品类的看好。另外,TOP TOY本身的“本土供应链+全球IP运营”的稀缺组合也正好踩在三条它长期押注的赛道上——年轻消费、文化出海和中国品牌全球化。
淡马锡近年把“亚洲Z世代消费”列为核心主题,泰国、印尼、越南潮玩市场年复合增速都在40%以上,而TOP TOY手握两百多个国际IP授权,又有名创优品覆盖90国的供应链底盘,等于帮淡马锡一次性买下了“区域性渠道+内容放大器”的两张门票。
而TOP TOY的海外门店模型跑通得比预期快:据报道,TOP TOY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了店,泰国和印尼的店都是当月就盈利了,大概三到四个月就能收回成本,目前每个月的流水大约在100万。其中,马来西亚的第二家店开业首月就达到了150万的流水,这给了淡马锡“出海可复制”的验证数据。
再者,淡马锡向来喜欢“现金流清晰、资本效率可控”的生意——TOP TOY单店能快速回本、库存周转比传统玩具零售也更占优势,正合其“轻资产、高周转”偏好。
淡马锡以锚定投资者身份进来,既能在IPO时估值抬升,又能顺手把东南亚渠道资源、政府关系、ESG框架打包输出给TOP TOY,形成战略协同。一句话——淡马锡买的是“中国潮玩品牌全球化”的Beta,而TOP TOY恰好给出了Alpha。
投资TOP TOY也非常符合淡马锡用“主权基金的长钱”去捕捉“结构性大趋势”,并通过“长期持有+生态赋能”把趋势变现为可预测的现金流的投资风格。
从投资方法论上来看,淡马锡的投资主线可以概括成围绕四条主线展开:
第一,赛道卡位——押注能被人口结构、技术跃迁或政策红利锁定10年以上的超级主题,如数字化、可持续生活、未来消费和“共同富裕”下的新中产崛起。TOP TOY所在的“亚洲Z世代文化消费”正是“未来消费”子集中增长最快、渗透率最低的一块。
第二,区域聚焦——以东南亚与中国为“双引擎”,利用新加坡总部在地缘政治与资本桥梁上的独特位置,把中国的供应链效率复制到东南亚年轻人口市场,再把东南亚的增量反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偏好——淡化早期高波动,偏爱Pre-IPO或成长期项目:估值相对可测、商业模式已跑通、只需资本与资源放大。淡马锡愿意以锚定投资者身份锁定基石份额,换取董事会席位和战略协同条款。
第四,价值增厚——不仅给钱,更给“软资源”。淡马锡会把被投企业拉进自己的“Portfolio生态圈”:对接东南亚政府关系、帮助搭建ESG框架、引入供应链金融,甚至撮合与旗下其他被投公司的渠道或技术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一次性财务投资转化为持续的经营杠杆,从而提升退出时的估值倍数。
淡马锡的策略就是“趋势+区域+阶段+资源”四位一体:先用长线视角锁定趋势,再以区域纵深和阶段可控为前提,最后用生态资源把估值抬上去,实现低风险、高确定性的复利回报。
王宁此前在一次采访上提出了泡泡玛特的“无用之用”论,大概的意思就是很多认为泡泡玛特是泡沫的声音核心论点都是认为这个产品它“没什么用”。而王宁的意思是泡泡玛特正是因为“没什么用”才会被接受它的消费者不断买入。
类似的观点在最近流行起来的AI陪伴机器人产品上也有沿用,一个AI陪伴机器人创业者在考察了日本的LOVOT之后就说过:LOVOT完全可以加一个摄像头去做婴儿的监控,但是它没有,它刻意地弱化产品的功能性,然后增加“情绪”所提供的价值属性。
从泡泡玛特的疯涨到AI陪伴机器人的推出再到TOP TOY进一步融资,我们不断能够感受到,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情绪”逐渐变成了一门“生意”。
更深一层看,Z世代在“宏大叙事”退场后,把情感外包给小型、便携、可掌控的物件:一只Labubu的坏笑、一个Crybaby的眼泪,就能在工位或出租屋的角落里替他们完成“我是谁”的表达。于是,潮玩公司本质上成了“情绪代工厂”,把孤独、治愈、反叛、怀旧等抽象需求,铸造成标准化SKU,再借IP联名、跨界艺术、数字藏品把情绪浓度不断提纯,直至成为可上市、可对冲的资产。
年轻人不再相信“改变世界”的大口号,只关心“今天下班我能不能被治愈”;于是潮玩公司把“治愈”拆成一条可复制的生产线——先让设计师把“孤独”画成一只丧萌玩偶,再用盲盒概率把它升级为“社交货币”,最后用限量编号把它炒成“情绪期货”。你买的不只是塑料小人,而是把无法言说的情绪外包给一个可以摆在工位上的标准化答案,公司再把这份答案批量上市,让资本也能对“孤独”做多或做空。
潮玩公司正是看准了这波心理,把“买玩具”重新编程成“买情绪脚本”。
把盲盒机塞进地铁闸口、便利店收银台、写字楼电梯口,利用碎片场景触发“微冲动”。人在通勤焦虑最高点的30秒内看到一只潮玩,大脑会把情绪需求直接投射到商品上;设计隐藏款概率精准卡在行为心理学的“变比率奖励”区间,拆盒前0.8秒的多巴胺峰值与老虎机拉把手的神经机制一模一样,但合法且社交可晒;在小红书、抖音的“端盒”视频把拆盒过程仪式化,播放量=社交货币。拥有隐藏款的人自动获得“圈内话语权”,没抽到的人则产生“错失恐惧”,下一轮消费动机被提前写入。
潮玩IP的人设比如丧、萌、暗黑也能成为年轻人无法言说的自我标签。一个Crybaby的眼泪替他们说“我很脆弱”,一个Skullpanda的冷笑替他们说“我不合群”,消费变成“买替身”。潮玩的限量编号、艺术家亲签、二级市场溢价曲线,让玩具首次拥有了“可升值”的金融属性。年轻人一边自嘲“塑料茅台”,一边用闲鱼成交截图证明自己“没乱花钱”,情绪消费被包装成理性投资。
最终结果是,潮玩公司把孤独、治愈、反叛这些原本需要长篇大论的自我叙事,压缩成59元一次、10厘米见方的即时满足,并让整个流程在24小时内完成“购买—晒图—交易—再购买”的循环。
年轻人不再“拥有”情绪,而是“订阅”情绪,月月定新款,款款不一样。
能把情绪这门生意做好,也不容易。从设计上,把“情绪”做成自来水,先靠爬虫和皮电仪把“孤独/治愈”热度绘成地图,再用颜色+形状+微表情三件套压缩成可复刻符号,十厘米尺寸、1/96隐藏概率、40字故事卡,三层封装让情绪浓度达90%。30秒地铁盲盒机、旗舰店打卡、数字藏品,三级触点层层放大FOMO。官方每月回收日+NFT托底基金,把玩具炒成稳涨不崩的“塑料茅台”。18个月后以旧换新现场粉碎直播,故事众筹决定下一季走向,旧情绪瞬间升级为新一轮预售。数据找矿、IP炼矿、概率与金融放大矿脉,再用回收体系防枯竭,情绪便在工位、出租屋与朋友圈循环成永不枯竭的生意。
TOP TOY的融资再次证明,情绪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