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传闻路定。
近日,随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纸公示,中国一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与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驭科技”)之间的股权收购交易正式浮出水面。
此举,不仅标志着一汽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也让卓驭科技这家脱胎于大疆车载事业部的“隐形冠军”走到台前。
收购35.8%股权,一汽成为最大单一股东
公告显示,一汽将通过增资及股权收购的方式,从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New Territory”)手中获得卓驭科技35.8%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New Territory的持股比例将从70.65%降至34.85%,与一汽形成共同控制结构。
另据报道,去年底比亚迪曾通过旗下企业参与了卓驭科技的A轮融资,目前持有5.18%股权,为第4大股东。
虽然此次披露未涉及具体的交易金额,但有媒体报道,此前曾多次传出“超8亿美元(据传这笔交易总额高达57亿元人民币)”的说法,若按此估算,卓驭科技的估值接近160亿元。
这一估值水平,不仅远超多数国内智能驾驶初创企业,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技术能力和商业化前景的高度认可。
从交易结构来看,一汽并未选择“控股”路径,而是通过“共同控制”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
这种安排既保留卓驭科技现有管理团队的独立性,又为一汽在智能驾驶领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点,体现出央企在资本运作上的克制与战略耐心。
事实上,一汽与卓驭的合作早已有之。早在2024年,双方便联合开发出“红旗司南”智驾系统,并应用于红旗EH7、天工08等车型。此次股权合作,可视为双方关系的“升维”,从项目合作走向战略共生。
从大疆内部项目,到B轮独角兽
卓驭科技的故事始于2016年。
当时,大疆创新内部启动了一个专注于车载智能驾驶技术的项目,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沈劭劼牵头,抽调飞控、视觉等核心部门的十余位工程师组建团队。
最初,该项目仅是一个技术预研小组,但凭借大疆在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该项目在智能驾驶领域迅速崭露头角。
到了2021年,该项目团队已扩展至千人规模,成为大疆集团内部最具潜力的业务板块之一。2023年,其正式从大疆分拆,独立运营,并在2024年6月正式启用“卓驭”品牌。
这一分拆不仅意味着其从母公司孵化体系中“正式毕业”,也为其引入外部资本、拓展主机厂合作打开了空间。
独立后,卓驭科技迅速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天眼查数据,卓驭已融资至B轮。
进一步信息显示,从2024年起,卓驭密集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涵盖比亚迪、上汽恒旭资本、广汽资本、北汽产投、国投招商、基石资本、光远资本等头部产业与财务机构。截至目前,其累计融资规模已超过25亿元人民币。
在业务层面,卓驭科技主打“低成本、高阶智能驾驶”路线,其核心优势在于用低至32 TOPS的算力实现高速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100 TOPS算力即可支持城市NOA。这一技术路径显著降低了主机厂的硬件成本,使其方案在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中具备极强竞争力。
目前,卓驭科技已与9家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包括一汽、比亚迪、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东风、长城、奥迪、北汽等,其智驾系统已搭载于20余款量产车型,另有30余款车型在开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