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东山精密拟南下“捞金”,袁氏家族再开资本新局

2025-10-17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作者:王文光
千亿市值的“果链”龙头企业东山精密紧随潮流,“剑指”登陆港股市场。回溯过去多年,袁氏家族麾下的东山精密通过持续并购被人熟知,而背后的袁氏家族成员也在二级市场上拥有一些上市公司。假如此次东山精密成功港股上市,那么袁氏家族的资本版图将进一步扩张。

东山精密距离港股市场渐行渐近。

继9月23日宣布筹划登陆港股,10月15日东山精密再度更新赴港上市进度,称将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完成发行上市,发行上市相关决议的有效期为自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

资料显示,东山精密实控人为袁永刚、袁永峰和袁富根,在袁氏家族治理麾下,长期以来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表现“活跃”。

据了解,近十年来,东山精密通过持续并购先后买下了多个电子电路、精密制造、光电显示相关资产,还在今年发起光模块相关并购,将业务与AI新能源汽车等具有想象力下游紧密联系。

在此作用下,袁氏家族的东山精密深受二级市场青睐,当前市值已经接近1150亿元。

展望未来,若东山精密得以成功亮相港股,那么袁氏家族的资本势力范围将进一步扩张。目前,身为家族成员的袁永刚已经握有安孚科技、蓝盾光电两家上市公司。

千亿“果链”巨头赴港IPO

东山精密加入赴港“大军”。

继9月23日晚间宣布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后不久,10月15日东山精密再度更新赴港上市进度。

根据最新公告,东山精密将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发行上市,发行上市相关决议的有效期为自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公司本次发行的基础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10%(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将授予整体协调人不超过发行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

东山精密指出,此次赴港上市旨在进一步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发展,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据悉,本次东山精密发行H股股票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用于项目投产、新产能建设及技术改造、偿还项目贷款、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资料显示,东山精密是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公司2016年收购维信(MFLEX)后切入苹果产业链,并在消费电子领域深度绑定苹果。

据统计,2017年至2024年,东山精密第一大客户分别为公司贡献了29.81%、32.4%、36.77%、42.96%、44.5%、51.6%、55.81%、51.28%的营收。

坐拥“果链”身份背景下,东山精密的生意自然具有浓厚海外业务属性。从2025年上半年来看,公司外销收入达131.68亿元,接近总收入的78%;纵观过去多年,也可以发现公司外销收入长期占据营收七至八成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东山精密正在持续进行“落子”。

半年报显示,东山精密在建工程包括墨西哥新能源制造基地相关项目,而在2024年,公司泰国基地开工封顶宣告完成。

此外,东山精密为旗下资产Multek制定了10亿美元的整体投资规划,投资进程预计持续2-3年,目前已投入约2亿美元用于现有基地的高层高速线路板相关设备升级。并且,公司泰国方面的硬板约有1亿美元投资正在推进,部分生产设备已进入落地安装与调试阶段。

着眼业绩层面,东山精密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9.55亿元,同比增长1.9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21%至7.58亿元。单二季度来看,公司营收83.53亿元,同比下滑5.98%,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39%。

整体而言,东山精密的即期业绩略显平淡。不过,资本市场还是给予了公司较高认可,到10月16日,公司总市值1148亿元,年内涨幅高达115.17%。

多元化并购“上瘾”

市值飙升至千亿背后,离不开东山精密持续的并购。

2016年,东山精密花费约6亿美元收购了维信(MFLEX)成为“果链”企业;而彼时,维信尚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柔性电路板(FPC)。

很快,东山精密也盯上了PCB市场,两年后的2018年,公司花费约3亿美元向伟创力买下的Multek。

至此,拿下维信和Multek的东山精密完成了对软板、硬板两块的覆盖,也借此搭建起了受益AI发展的核心收入部分——电子电路。

而现如今,对于AI催化下的另一“当红炸子鸡”——光模块,东山精密也有意付出巨资入局。

2025年6月14日,东山精密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超毅以现金方式收购索尔思光电100%股份,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59.35亿元。公司9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透露,目前该收购进展顺利,核心交易环节已按计划推进。

据悉,索尔思光电核心业务涵盖光通信模块及组件,产品覆盖从10G到800G及以上速率的各类光模块。东山精密表示,在收购后,索尔思光电的长期目标是锁定2027年全球顶级科技客户1.6T光模块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东山精密也在精密制造、光电显示等方面进行“买买买”。

2017年,东山精密先是花费1.72亿元收购艾福电子70%股权进军陶瓷介质射频器件,随后又在2023年用13.83亿元收购JDI旗下苏州晶端“杀入”车载显示屏。

同在2023年,东山精密又官宣以不超过5300万美元收购Aranda、AutoTechUS、AutoTechMexico,三者主要从事汽车、医疗和工业等领域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等业务。

彼时,东山精密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公司新能源战略布局,更好地服务好北美新能源客户。

进入2025年,东山精密又进一步提升汽车零部件的势力。其于5月宣布拟参与法国汽车电子厂商GMD集团100%股权收购及债务重组项目,交易总金额合计约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14亿元。

整体来看,在近些年一顿操作后,东山精密的业务已经充分多元化,且下游已经触及多个产业趋势明朗领域。从资本角度看,这样的“雨露均沾”无疑能够带动市场产生更多遐想空间。

幕后的资本高手

提及东山精密,不得不谈及其实控人袁氏家族。

回溯历史,东山精密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苏州东山镇的一家小型钣金和冲压工厂,袁富根为这家工厂的创始人。到1998年,曾经的工厂摇身一变,苏州市东山钣金有限责任公司就此成立,同一年袁永刚也进入企业。

2007年,苏州市东山钣金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苏州东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并新增战略股东苏州国发和上海恒锐。三年后,东山精密成功上市,自此袁氏家族开始在资本市场上留下了痕迹。

目前,袁富根和他的两个儿子袁永峰、袁永刚共同控制着东山精密。其中,袁永刚为公司董事长,袁永峰为总经理,袁富根退居二线。

截至2025年半年度,袁永刚、袁永峰和袁富根的持股比例分别达到16.53%、13.51%、3.21%,持股数量为3.03亿股、2.48亿股、5879.61万股。

进一步抽丝剥茧发现,袁氏家族在资本市场的势力不至于东山精密。作为家族成员之一的袁永刚,称得上是一名资本高手,并拥有着较为庞大的资本版图。

据悉,早在2019年,袁永刚通过四层嵌套完成对上市公司安德利的控制,而2022年安德利完成收购南孚电池,并置出原有百货业务,更名为安孚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袁永刚主导安孚科技并购南孚电池称得上是一桩经典“蛇吞象”交易,并在2024 年被纳入上交所发布《并购重组典型案例汇编》。

安孚科技以外,袁永刚也是蓝盾光电的实控人,到2025年8月20日,其直接持有该公司4359.39万股股份,持股比例23.61%。

另据企查查显示,目前袁永刚还持有新三板公司帝瀚环保3.5%股权,并且握有海南汉虎陆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吴中区天凯汇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恒睿五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私募基金股权。

往后看,长袖善舞的袁氏家族将对东山精密实施哪些“资本魔法”,值得外界关注。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