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阿里投资的水果大王要退市了

2025-10-20
来源:融中财经 作者:王涛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

曾顶着“水果第一股”光环的明星,正悄然准备落下帷幕。

近日,洪九果品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拟通过协议安排将公司私有化,并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时洪九果品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中提到,公司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杨俊文、谭波以及监事会主席余利霞等相关人员或其家属接到通知,已被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这一举措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针对涉嫌骗取贷款以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事项所展开的立案侦查密切相关。

此外,洪九果品在公告中还披露了一个重要情况: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湖南路3号中铁峰汇B座22层的主要办公场所之一,被公安机关限制人员出入,导致公司无法正常开展办公活动。

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办公场所陷入停滞,如今这家曾市值高达600亿的“水果巨头”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边缘。

从“山城棒棒”到“水果大王”,邓洪九的逆袭故事如今却以崩塌收场,留给人们的只剩下满地的狼藉和无尽的感慨。

高管被捕、财务告急

港交所作出退市决定主要基于五个方面的考量:公司未能完成调查并公布结果及采取补救措施;未能证明管理层的诚信、能力及品格不存在合理监管问题;未完成内部控制审查及缺陷整改;未公布未完成财务业绩及提供合规证明;以及未按规定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或授权代表。

但实际上,水果巨头陷入困境的迹象早有显现。回顾其发展历程,危机在2024年3月已现端倪。当时,由于未能按时提交2023年年度报告,洪九果品于3月20日下午在港交所暂停交易。

根据公司公告,审计机构毕马威在审核年报过程中发现多处异常情况。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预付款项余额约为44.7亿元,其中仅在第四季度就向部分供应商支付了高达34.2亿元的预付款。与2022年末的12.64亿元相比,这一数字在一年内激增近32亿元,且支付时间高度集中。

更值得关注的是,毕马威审计发现,这些供应商多数为2023年度新建立的业务关系,缺乏历史交易记录作为参考。部分供应商的注册资本规模甚至低于当年收到的预付款金额,天眼查信息还显示其中一些供应商的社保参保人数为零。

2024年1月,洪九果品继续向这些供应商支付约15.2亿元预付款,但当月仅收到价值约4.5亿元的货物。截至2024年1月底,公司对这些供应商的预付款余额仍高达42亿元。

由于未能按要求向毕马威提供必要资料和独立调查结果,2024年4月,毕马威辞去了公司审计师职务。随后,洪九果品虽聘请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接任,但2023年年度报告至今未能发布。

今年4月,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更引发市场震动: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杨俊文、谭波以及监事会主席余利霞等人均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江宗英不仅是公司董事,同时也是邓洪九的妻子。

公告内容显示,上述人员被调查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立案侦查的涉嫌骗取贷款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有关。同时披露的还有,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主要办公场所被限制人员进出,导致无法正常办公,公司印章、账簿及记录也被依法查扣。

5月20日,公司更新了案件进展:随着调查推进,对公司和部分人员的限制措施已逐步放宽或解除。除邓洪九、彭何及另外两名管理层成员仍被逮捕外,其他限制措施均已解除,相关人员也已获准继续参与公司运营。

洪九果品表示,随着限制措施解除,公司正逐步恢复日常经营,包括将前期由分公司、附属公司和地区工作人员开展的运营重新整合。据董事会了解,此次调查主要源于部分银行债权人向公安机关提交的报告,内容涉及公司逾期未偿还的银行贷款。

审视公司近年财务表现,当前危机的种子或许早已埋下。2021年、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2.8亿元和150.81亿元,同比增长78.12%和46.7%。同期归母净利润从2.87亿元跃升至14.52亿元,2022年增幅超过4倍。

但到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明显放缓至19.37%,为85.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不增反降,同比减少6.26%至8.04亿元。

深入分析可见,公司财务状况存在多重隐患。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19年至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额分别为4.5亿元、8.04亿元和9.82亿元,2022年进一步扩大至18.23亿元,2023年上半年仍达3.14亿元。

多种原因之下,造就了今日水果大王即将退市的结局。

从山城棒棒逆袭成水果大王

如今的落幕让人唏嘘,但回顾其创业旅程堪称是传奇商业故事。

1970年,邓洪九生于重庆长寿区的天台村,童年岁月浸透着贫寒与艰辛。然而生活的重压并未磨灭他眼中的光亮,反而在他心底悄然埋下了改变命运的倔强种子。

1987年,十七岁的邓洪九离开故土,来到重庆朝天门码头。一根扁担,一副肩膀,他汇入了山城特有的“棒棒军”行列,在货船与人群间穿梭谋生。

码头的劳作异常艰苦,每一次肩挑背扛都是对意志与体力的考验。但邓洪九并未被生活压垮,反而在喧嚣的市井中捕捉到了一线商机——他发现朝天门一带的红桔售价不菲,而家乡长寿的红桔价格却低廉得多。

看准机会,他果断押上全部积蓄,从长寿运来两吨多红桔。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豪赌,一旦失败,他将血本无归。然而命运眷顾果敢之人。这批红桔以每斤六角的价格售出,而进价仅三角。短短数日,邓洪九便赚得上千元,这在当时堪称巨款,也成为他商业征途上的第一簇火花。

初战告捷后,邓洪九将水果生意逐步拓展,事业从重庆延伸至成都,渐成气候。然而2001年8月,他遭遇了重大转折。为抢占砂糖橘市场,他亲赴广东下单,却因个体户身份遭到当地供应商的轻视,对方质疑其资金实力,拒绝合作。

这次挫败让邓洪九清醒认识到,单打独斗难成气候,要在商海中远航,必须转变经营思维。

2002年,邓洪九与妻子江宗英共同创办重庆洪九果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广纳人才,大胆开辟华北、新疆、西南等六条全新业务线路。他知人善任,慷慨激励,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公司迅速崛起。

一年后,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邓洪九抓住无籽西瓜的商机,不到半月净赚三十万元,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

2005年,他将目光投向进口水果领域,榴莲、山竹等高端水果成为新目标。恰逢“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实施零关税”政策出台,他迅速反应,率先将台湾水果引入重庆市场,成为当地该领域的开拓者。

这些新奇水果一经面市便引发热潮,多家超市主动寻求合作。次年,洪九果品成功进驻重庆、成都等地众多商超,年销售额飙升至1.5亿元,实现了新的跨越。

但邓洪九的视野并未止步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泰国。

洪九果品的成就离不开邓洪九的引领,而邓洪九的名字也与榴莲紧密相连。

2012年,他做出惊人之举:抵押房产筹集一亿元资金,在泰国建厂,雇佣上千当地工人,并以期货方式签下四万亩水果的长期采购协议,提前一年向果农支付现金。他更首创“树上熟”榴莲包机直运模式,即使终端价格翻倍,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通过对泰国榴莲产业的战略性押注,洪九果品逐步确立了中国最大榴莲分销商的行业地位。有数据显示,2022年该公司售出榴莲达2500万颗,年收入近40亿元——当时市场流传着“中国人每吃掉10颗榴莲,就有1颗来自洪九”的说法。

这种深入供应链源头的布局,不仅改变了泰国水果在重庆乃至全国市场的流通格局,也为公司后续资本化道路构筑了基石。

随着业务量持续攀升,洪九果品开始突破区域限制,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其中,与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关键渠道达成合作,标志着其成功打开了成都市场。

强劲的增长势头使洪九果品自2018年起备受资本青睐,先后完成了多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吸引了深创投、招商局资本等重量级投资机构;仅仅一年后,又完成了由CMC资本领投、金额高达5亿元的C轮融资。此后,阿里巴巴、中信国际资产等知名机构也陆续注资。据统计,自2018年起公司累计完成七轮融资,总额超过十亿元。

2022年9月,洪九果品正式登陆港交所,募资约4.97亿港元,被誉为“水果第一股”。上市初期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元,创始人邓洪九家族财富也随之攀升,在2022年以85亿元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

然而,高光时刻未能持续。2024年3月,洪九果停牌时股价较发行价暴跌超95%,市值蒸发至不足28亿港元。此后更因财务数据异常、高管涉嫌骗贷等问题深退市危机,昔日“水果第一股”最终走到了资本舞台的边缘。

而这也让让站在洪九果品身后的投资机构们深陷巨亏泥潭。

水果的生意不好做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回顾两年前,水果行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当时行业内尚未出现寡头企业,甚至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由此可见,水果市场的竞争之激烈,用“百家争鸣”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不够贴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逐渐形成了“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三足鼎立的局面。洪九果品更是率先上市,被业界赋予了“水果第一股”的美誉。

然而到现在,这几位水果巨头混的都不太好。

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百果园,如今也陷入亏损困境。根据其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百果园营收仅43.76亿元,同比下滑21.8%,净亏损高达3.42亿元,门店数量比上年同期净减少1639家,收缩幅度达27%。

百果园的困境并非突如其来。回顾其上市后的表现,这个下滑趋势早有端倪。2023年,百果园营收增速就已从前一年的9.94%骤降至0.69%。

进入2024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全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为3.86亿元。

曾经被誉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的百果园,市值已经从高位跌去了75%。截至2025年8月下旬,百果园股价仅为1.86港元,市值缩水至28.63亿港元。

百果园长期以来推行的高价策略,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似乎不再奏效。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曾直言:“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这种态度与当前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网友们纷纷吐槽:“太贵了,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随便买买,一百块钱就没了”。还有消费者表示:“在济南这么多年,从来没去过百果园,上周末去了一趟,单方面宣布百果园是比薛记珠宝店更刺客的存在。”

在平价、补贴、红包大行其道的消费趋势下,百果园依旧坚持自己的“贵价”定位。然而,市场数据证明,这种坚持正导致其客户持续流失。

据财报显示,2023年底,百果园付费会员人数有约117.1万人,而到了2024年底这一数字降至85.4万,过去的一年里百果园会员减少了31.7万人。

百果园的加盟商最早感受到市场寒意。一直以来,百果园推行的“三无”退货政策(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退货)都广为顾客称道,但这一政策同样增加了加盟商的成本压力。

财报数据证明了加盟商的逃离。百果园门店总数由2023年的6093家减少至2024年的5127家,年内净减少966家。这意味着,百果园去年平均一天就关闭2.65家门店。

到2025年6月底,百果园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4386家,其中加盟店为3570家,较上年同期的4707家下降1137家。

就在百果园们陷入困境的同时,水果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发力“产地直采+源头直发”模式,传统的多级批发体系逐渐被替代。

拼多多在成立早期就打造了“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模式,为农货上行搭建起一条高速通路。

京东超市则通过产地直采、源头直发模式,与更多当地果农、合作社直接合作,进一步惠及农户与消费者。

这些新模式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水果零售商存在的根基。以往,水果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隔着层层环节,不仅流通速度慢,还会不断产生损耗,从而推高最终售价。

而如今,电商平台通过缩短流通链条,不仅降低了价格,还减少了损耗,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质价比”的水果生鲜。

同时,中国水果在供给端也越来越充足。以蓝莓为例,我国早在2021年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国;国产榴莲自2018年起在海南开启规模化种植,2024年产量达250吨,较2023年增长500%。

水果的“稀缺性”故事越来越难讲通。

在整体消费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水果的购买行为也在发生明显转变。2025年5月至7月,中国苹果市场持续低迷,主要产区如山东、甘肃、山西等地出现价格暴跌现象,部分批发价低至1元/斤,次果滞销严重。

不仅苹果,今年荔枝价格也坐上了“滑滑梯”。《2025年全国荔枝生产形势分析与管理建议》显示,今年全国荔枝总产量预计达到36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0%以上,创出历史新高。

曾经作为“贵族水果”的荔枝,如今在超市里以前一斤卖十几元的,今年普遍只卖到六七元,很多水果店铺都在打折促销。

这种“量增价跌”的现象不仅发生在个别品类上。在嘉兴水果市场,8月大部分果品交易量同比下降的同时,价格却普遍上涨,呈现 “量减价增” 的运行特征。

这表明,消费者并非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愿意为优质产品支付合理溢价,但拒绝不必要的品牌加成。

百果园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试图传递信心,强调门店网络优化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100家左右净开店。甚至第二季度亏损额环比已收窄1.3亿元,减亏幅度达28%。

但在业界专家看来,水果行业的根本性变革已经到来。随着产地直采模式的完善和冷链物流的发展,传统水果零售商若不彻底重构商业模式,恐难逃成为“落日余晖”的命运。

水果生意从未像今天这样难做,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新的可能性。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