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名员工,卖了70亿。
近日,据多家外媒报道,高盛集团正式宣布将收购美国风险投资公司Industry Ventures,交易价格最高达9.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70亿元)。
Industry Ventures成立于2000年,资产管理规模约70亿美元,其投资组合涵盖美国风险投资市场约“1/5的交易”。
70亿,高盛收购一家VC
根据高盛发布的公告,此次收购Industry Ventures的总对价最高为9.65亿美元,主要分为两部分:
1、首期支付6.65亿美元,以现金和股权形式在交易完成时支付;
2、额外3亿美元为或有对价(earn-out),这部分将根据Industry Ventures在2030年前的业绩表现支付,同样以现金和股权形式兑现。
预计,该交易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届时Industry Ventures的45名员工将全部并入高盛资产管理部门,其创始人兼CEO Hans Swildens及两位高管Justin Burden、Roland Reynolds将加入高盛,并被任命为高盛资产管理合伙人。
单纯的从财务角度看,Industry Ventures目前管理约70亿美元资产,自成立以来完成超过1000笔投资,覆盖从种子轮到成长阶段的项目,投资组合中持有超过700家创业及风投基金的份额。其净内部收益率(IRR)为18%,净已实现投资资本倍数(MOIC)为2.2倍,历史投资业绩表现不俗。
这些数据表明,Industry Ventures在风险投资领域具备稳定的回报能力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尤其在风险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和混合型早期基金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与325家风投机构有业务联系,投资组合涵盖美国风险投资市场约1/5的交易
资料显示,Industry Ventures于2000年在旧金山创立,至今已有25年,创始人兼CEO为Hans Swildens。
公司专注于为风险投资基金和初创企业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其业务模式主要分位4大类:
1、风险二级市场投资——购买现有风投基金或初创企业的股权,为早期投资者或员工提供退出渠道;
2、种子投资:向新兴风投基金提供启动资金,成为其有限合伙人(LP);
3、联合投资(Co-investment):与风投基金共同投资于高成长企业;
4、延续基金(Continuation Funds):为需要更长时间退出的项目提供新的资金结构。
截至目前,Industry Ventures已与超过325家风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间接覆盖约10,000家底层投资公司,其投资组合涵盖美国风险投资市场约“1/5的交易”。
在其投资组合中,既有早期科技企业的种子轮投资,也有对成熟风投基金二手份额的收购。其曾参与多家独角兽企业的早期投资,并通过二级市场接盘多家知名基金的老股,帮助原LP实现退出。
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使得Industry Ventures在传统IPO退出渠道不畅的背景下,仍能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回报。
不要小看18%的IRR和2.2倍的MOIC,这样的业绩在风投行业里虽然仅处于中上水平,但考虑到其大量投资集中在流动性较低的二级市场,这一表现其实非常难得。
Industry Ventures与高盛已合作20年
此次收购并非一时兴起。
首先,高盛与Industry Ventures的合作关系可追溯至2005年前后,至今已有20年。
彼时,高盛作为其有限合伙人(LP)曾参与过多个基金。Industry Ventures创始人Hans Swildens在公开采访中提到:“双方在过去近20年中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尤其在风险二级市场和流动性解决方案方面有深度协同。”
其次,此次收购也高盛长期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近年来,高盛持续加码另类投资(Alternatives)业务,其资产管理规模已达5400亿美元,成为其核心增长引擎之一。此次收购完成后,该部门将涵盖传统与另类策略,进一步巩固期高盛在私募市场布局的核心载体地位。
高盛资产与财富管理部门的主管Marc Nachmann表示:“Industry Ventures稳定的投资回报是我们关注的关键因素。在20年的时间里持续保持这种表现并非易事。”
通过此次收购,高盛不仅获得一个成熟的风投平台,更重要的是——以后高盛可以将其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早期科技投资和流动性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内部化,进一步丰富其客户的投资渠道。
简单而言,就是高盛希望他们公司的被投项目和投资人——“足不出高盛,就能够让老投资人退出,新投资人投进来,同时被投项目还能正常往前走”。
一言以蔽之,高盛买的是“内部流动性”。特别是在当前IPO窗口收紧、企业趋向长期私有化的背景下,这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正好,Industry Ventures在风险二级市场和延续基金方面的专业能力,几乎完美契合高盛对流动性解决方案和私募市场深度布局的战略需求。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