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芯片大佬陈向东,投建一个大项目。
10月19日,其掌舵的士兰微,发布公告称,携手厦门国资,将向子公司士兰集华增资51亿元,在当地海沧区,建设一条12英寸芯片制造生产线。
该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00亿元,分为两期,各100亿元,达产后,月产4.5万片。
《21CBR》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士兰微,公司回复,这是正常的产能规划,现有产线基本满载。
厦门,是陈向东的重要制造基地,比如1至6月,其参股公司士兰集科,满负荷生产,制造29.8万片12英寸芯片,收入14.8亿元。
再建一条产线的消息发布后,士兰微两日累涨9%,市值超过540亿元。
1
百亿产线
200亿元、12英寸。
管理层用一份17页的公告,抛出普通玩家够不着的两个关键数字。
12英寸,即芯片制造所用的硅片直径。简单来说,直径越大,代表生产效率更高,工艺更好。
它所在的高端模拟芯片领域,技术门槛高、设计复杂,对性能、可靠性、功耗要求严苛。
要知道,2016年之前,国内12英寸的硅晶圆,几乎全靠进口。如今,8英寸及以下尺寸的硅晶圆生产,国内有了显著突破,但12英寸的自给率,仍然较低。
陈向东选择将这条生产线,落子厦门海沧,项目总投资定格在200亿元。
10月18日,士兰微签署三份重要合作协议。
据协议,项目主体为全资子公司“士兰集华”,200亿元的总投资,分两期实施,规划产能4.5万片/月。
一期项目投100亿元,把主体厂房、配套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起来,并配置部分工艺设备,建成后,形成月产能2万片。
剩下的100亿元放在二期,建成后新增月产能2.5万片。项目达产时,合计将实现年产54万片。
筹措资金,陈向东巧借外力,通过子公司的增资扩股,撬动这个庞大项目。
士兰集华一期项目的资本金,共60.1亿元,士兰微方面动用自有资金,认缴15亿元。
此外,厦门半导体、新翼科技,分别认缴15亿元、21亿元。厦门半导体的实际控制人为厦门海沧区政府,新翼科技实控人也为厦门国资。
由此,士兰集华的注册资本,将从0.1亿元一举增至51.1亿元。增资完成后,士兰微方持股29.55%,为第二大股东。
各方计划,后续引进其他投资方,认缴出资9亿元,将士兰集华的资本金推高至60.1亿元,并向银行贷款39.9亿元,凑足100个亿。
2
猛打桩基
浙江人陈向东,是士兰微的灵魂人物。
复旦大学毕业后,他一头扎进芯片行业,一待就是40余年。
他辞掉国企一把手职位,拉上同事范伟宏、郑少波、江忠永、罗华兵、宋卫权和陈国华,组成“七君子”创业,至今没有离开经营一线。
七人组成实际控制人,截至2024年底,共持有士兰微33.84%股份。
除陈国华外,六位创始人,均身居要职,比如范伟宏、郑少波任副董事长,江忠永等人任董事。
创始团队苦心经营下,士兰微成为国内少数采用IDM(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模式的半导体玩家。放眼国际,英特尔、三星等,走的都是这条路线,自主可控性高。
IDM厂商,想往上走,产能是发展的桩基,先有产能,才有收入规模,进而升级产品线、做大利润。
本项目签约那天,“力促早日动工”,成为陈向东等投资方,交流的重点之一。
各方期望,一期项目能于2025年四季度拿地、年底前开工建设,2027年四季度初步通线并投产。
陈向东在厦门还有一个大项目,紧锣密鼓地赶进度,增厚家底。
2024年5月,士兰微公告称,在厦门海沧,投建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产线项目,分两期建成72万片/年的产能,预计投资总额120亿元。
9月,该项目一期宣告初步通线,2026年一季度试生产,核心产品为SiC-MOSFET,服务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等领域。
“大部分产品在车规市场的发展,刚开始。”陈向东在8月回应需求情况,信心满满。
“成都制造基地拥有封装条线,芯片生产主要在厦门。”官方向记者解释多次投资厦门的原因。
3
挺进高端
陈向东的野心,是对标半导体巨头,做一家中国顶尖的IDM企业。
经过28年的苦心经营,英飞凌财报显示,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士兰微以3.3%的市占率,跃升至全球第六。
其所有环节一手抓,拥有5英寸至12英寸产线。
“建设8英寸和12英寸产线,是我们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决策,缺一不可,延迟一点都不行。”
陈向东介绍,在趋势判断和决策上,士兰微稍微跑得快一点,讲究“笨鸟先飞”。
其抓住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行业红利,逐步进入高端领域。“上半年,应用于汽车、光伏相关产品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最新财报表示。
其生意盘子里,IPM(智能功率模块)产品,则在家电、工业领域竞争力强。
1-6月,电路和器件成品的销售收入中,超80%的收入来自大型白电、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
管理层判断,第四季度,是汽车、白电销售旺季,可士兰微产线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5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硅线满载;6英寸SiC尚有产能放空,LED基本满载;成都封装产线基本满产。”管理层8月透露。
产能吃紧,陈向东团队重金投向12英寸高端模拟芯片。
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高端模拟芯片的国产化,拥有较大成长空间。
官方称,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算力服务器、机器人等行业将快速发展,本项目的投建,有利于提高竞争力。
“士兰集华项目建设周期长,未来可能面临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公告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
功率半导体赛道,由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长期盘踞。留在牌桌上的士兰微,要与巨头掰手腕,还需要长久积累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