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商家而言,大类目早已卷不动,干细分类目才有出路。”
面对日益激烈的电商竞争环境,派代智库专家、点燃科技联合创始人流星叔道出了许多中小商家的共同困境。
他指出,当前电商主流类目已被大品牌牢牢占据用户心智,形成品牌壁垒;而若陷入价格战,中小商家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又难以与源头工厂抗衡,导致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生存愈发艰难。
“你会发现,流量越来越贵,转化越来越难,大类目的玩法早已被头部玩家标准化,新入局的商家很难找到突破口。”流星叔分析道。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尚未被充分开发、增速快、竞争缓和的细分赛道,希望通过差异化定位找到新增量。
而在众多细分方向中,“一次性出行用品”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力类目。它不仅契合当下消费者对便捷、卫生的生活需求,更凭借高复购、低退货、强功能属性,给商家提供了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机会。
“这不仅仅是换个品类卖货,而是整个经营逻辑的转变——从拼价格、拼流量,转向拼洞察、拼效率。”流星叔强调。接下来,他将结合自身实战,系统拆解这一蓝海市场的规模空间、用户画像、平台打法与入局路径。
突围红海:在“出行用品”
中找到蓝海新大陆
流星叔从事电商行业二十年,操盘过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京东、微信私域等数十个电商项目,从0做到亿级,公司年销售额达10亿元,几乎涉猎了所有主流电商类目,见证并亲历了多个平台的起伏。
最终他发现,像服饰、箱包、3C这样的大类目已成竞争红海,很难找到好的机会。相反,一些如文胸、一次性用品等细分赛道,正展现出巨大的蓝海潜力。
他以女装为例解释道:“女装看似毛利高,但超高的退货率会迅速侵蚀利润,并非一门好生意。而像一次性洗脸巾这类产品,单价低、实用性强,全平台退货率能稳稳控制在5%以下,商业模式健康得多。”
在经过多维度评估后——包括未来增长空间、运营难度、资金投入和净利润率等,流星叔毅然决定将公司业务重心,聚焦于“一次性出行用品”这一细分赛道。
实践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我们运营下来发现,这个类目不仅毛利率能稳定在60%左右,整体退款率也低得惊人,只有7%。” 这为持续盈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明确了“一次性出行用品”这一蓝海方向后,流星叔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切入?他的答案很明确——必须做品牌货。
“白牌货没有溢价空间,也缺乏消费者信任,很难形成复购。”流星叔指出,“但自己从零打造一个品牌,周期长、投入大,对中小商家来说并不现实。”
他的解决方案是:拿到成熟品牌的授权,借助品牌势能快速切入市场。
凭借在电商行业积累的资源和信誉,流星叔顺利拿到了国内某头部品牌在“一次性出行用品”类目的授权,并与工厂合作生产,公司负责全线销售。
“今年3月启动,到现在,我们在抖音、京东、视频号等平台的月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流星叔透露。其中,视频号因拿到品牌独家授权,表现最为亮眼——单店月销最高突破300万元,另有多个店铺实现月销百万级。
实战拆解:掘金百亿市场
的用户、渠道与品牌密码
流星叔团队调研显示,2024年,国内一次性出行用品市场规模已达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6%。照此趋势,今年有望突破百亿规模。相比之下,上半年国内线上零售总额增速仅为8.5%,这一细分赛道增速远超大盘。
该品类主要包括:一次性洗脸巾、浴巾、内裤、床品、马桶垫、湿厕纸等。其中,一次性床品增速最快,年增长率达250%;浴巾紧随其后,增长155%。而从体量上看,马桶垫和湿厕纸规模最大,均达到20亿元。
一次性出行用品主要类目,数据来源:流星叔团队
(1)谁在买?在哪买?
从用户画像来看,主力消费人群有两类:一二线城市的商旅人群,产品渗透率达42%;Z世代年轻群体,主要用于户外露营等场景。
从销售渠道来看:传统电商占比58%,流量稳定,但爆发力弱;兴趣电商占比32%,爆发力强,但波动大;即时零售占比10%,仍处于起步阶段,增长空间可观。
一次性出行用品渠道占比,数据来源:流星叔团队
流星叔指出,不同平台的运营逻辑差异显著:“传统电商单店月销50-80万已属优秀,很难突破百万;而抖音、视频号则可能单月冲到300-500万,但次月也可能回落至几十万,流量极不稳定。”
(2)平台对比:ROI、退款率与货损
在投产比方面:视频号ROI可达1:3以上,抖音约为1:2.5,扣除人工、投流等成本后,净利润率约15%;天猫、京东等平台付费流量占比约30%,利润依然可观。
在退款率方面:视频号仅6%,抖音为9%,其中绝大部分为“发货前退款”,发货后退款率不足1%;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授权店铺退款率也控制在5%-6%。
“由于是一次性用品,加上品牌背书,货损极低。”流星叔补充,“月销千万,损耗不到1000元。”此外,商品采用“一件代发”模式,售后由品牌方统一处理,极大减轻了运营负担。
(3)品牌格局:谁在领跑?
在不同平台上,品牌竞争格局也有所不同。
天猫:巴迪高搜索热度第一,复购率达35%;全棉时代客单价最高,超出行业均值45%;
抖音:新锐品牌市占率超40%,其中尔木萄占比23%、德佑占比18%;
视频号:无印良品(中国)与口袋旅行表现突出。
不同的品牌,主打品类上也有所差异,比如尔木萄,主要做旅行护理,更注重设计感;德佑在居家场景使用较多,注重高性价比;口袋旅行,主要在旅行场景使用。
破解核心壁垒
资金与供应链的双重考验
尽管“一次性出行用品”赛道充满机会,但流星叔明确指出,这并非一条适合所有人的捷径。对于拥有成熟团队的电商老手而言,运营玩法虽不复杂,却非轻易可以入局。流星叔指出,其核心壁垒在于两点:充足的资金实力与成熟的供应链能力。
“运营方法可以复制,团队也可以搭建,但现金流是首要关卡。”流星叔算了一笔账:一个目标月销百万的店铺,仅货品、投流与人力成本,每月就需备妥 40万元以上现金,才能确保周转顺畅。
更大的挑战来自授权品牌对赌。入驻不同渠道需完成相应的销售额对赌:视频号门槛较低,年销100万元起;抖音、拼多多专卖店要求300–500万元;天猫旗舰店则可能高达2000万元。“若团队没有年销2000万元以上的操盘实力,资金与运营两端都将承受巨大压力。”
除资金外,供应链是更隐蔽却更致命的门槛。“行业的命脉握在供应链手中——品控、成本与稳定供货,直接决定利润与口碑。”流星叔强调,“新手如果自行搭建供应链,没有两三年时间不断试错,很难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体系。”
那么,如何跨越这两大壁垒?流星叔的答案是:以分销模式,直接嫁接“超级供应链”。
通过获取品牌授权,商家无需自建工厂或经历漫长筛选,即可接入品牌方已成熟的生产与品控体系。这将复杂的供应链管理问题,转化为更聚焦的销售问题,让商家能全力投入市场与流量运营。
“这本质上是一种‘借鸡生蛋’。”流星叔总结道,“品牌授权模式,用分销这把钥匙,为商家打开了那扇最难开启的供应链之门。”
由此可见,品牌授权并非低门槛生意。其商业逻辑与白牌截然不同:品牌方追求规模与利润的共生。分销商若不能带来持续增长的销售规模,对品牌而言便失去合作价值。
在电商产品严重过剩的当下,白牌商家的生存空间正被持续挤压,品牌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明确趋势。对于决心拥抱这一趋势、并具备相应实力的商家而言,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把握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