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传统的汽配制造企业,一边是AI芯片新贵,两者联手在A股掀起了滔天巨浪。
8月22日开始,天普股份股价飞上了天,连续收获15个涨停,年内最高暴涨723%,成为年内第二大妖股。
然而,这场跨界收购,仍面临内幕交易质疑、收购方股份回购风险、上市公司业绩对赌等不确定性。
随着最受关注的AI芯片新贵中昊芯英启动独立IPO,收购方明确“无资产注入计划”,被资本爆炒的股价有摇摇欲坠的风险。
股价“熄火”
走过夸张的15连板后,天普股份股价自高点回落25%,后又有所反弹。
在连发17次股票异常波动警告,三次停牌核查后,这只妖股才出现“熄火”的迹象。
8月21日晚,公司公告,实控人尤建义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普控股、天昕贸易等与中昊芯英和自然人方东晖达成协议,拟通过先协议转让再增资的方式完成控制权变更。
第一步股份转让,中昊芯英以23.98元/股的价格、合计3.46亿元受让天普股份10.75%的股份;方东晖支付2.57亿元获取上市公司8%的股份。
第二步增资,中昊芯英、杨龚轶凡控制的海南芯繁与方东晖合计出资15.21亿元,认购天普控股新增注册资本。其中,中昊芯英出资6.19亿元认购6104万元注册资本,海南芯繁出资3.95亿元认购3898万元,方东晖出资5.07亿元认购4998万元。
若“两步走”顺利完成,中昊芯英、海南芯繁、方东晖分别持有天普控股30.52%、19.49%、24.99%股权,三者为一致行动人,合计将拿下天普控股75%的股权;叠加直接持股,天普控股、中昊芯英和方东晖最终持有上市公司68.29%股权,杨龚轶凡将替代尤建义成为新控制人。
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尤建义表示,自己的子女均长期在国外,都不愿意接班家族生意,自己今年已经62岁,体力精力有限,无力带领公司完成二次转型升级。“这是考虑当前市场和自身情况,并且充分顾及到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下,做出的审慎决定”。
根据间接直接持股情况,交易完成后,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预计获得近6亿元,要知道天普股份2024年的净利润才3300万元。
而买方的来头不小,中昊芯英是一家AI芯片独角兽,属于“杭州AI18罗汉”之一。此举瞬间引发中昊芯英即将借壳重组的预期,市场热情被迅速挑动。
公司股价从8月14日收盘的26.64元/股,一路涨至111.28元/股,连拉15个涨停板。这场“麻雀变凤凰”的梦幻大戏,直接带动天普股份市值从35亿元暴增到近150亿元,相当于在短短15天内疯长出3个自己的体量。
但根据最新核查公告,新实控人并无资产注入计划,借壳重组的“剧本”落空,股价上涨动力戛然而止,再次回落也是情理之中。
跨界炒作
从传统的汽车橡胶管公司到高大上的AI芯片产业,这场“魔幻大戏”背后的逻辑是跨界炒作。
天普股份是典型的“小流通盘+借壳预期”的炒作狂欢,和年内最大妖股上纬新材如出一辙。
股本结构上,天普股份股价启动前,市值仅35亿元,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高达75%,流通盘占比不足25%,股价极易被游资操纵。
游资看重的是中昊芯英的实力,其由杨龚轶凡创立,这位85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还曾在斯坦福深造,聚焦新型计算机构架研究,还参与过甲骨文公司12款顶级CPU设计以及谷歌三代AI芯片的研发。2018年,他回国创立中昊芯英。
AGI浪潮风起云涌之际,中昊芯英就专注于提供高性能AI芯片与计算集群,公司是国内唯一能提供TPU架构的AI芯片企业。
2024年,中昊芯英自研中国首枚TPU架构Al芯片「刹那」,旗下人工智能服务器「泰则」开启大规模交付。还联手深圳联通共同启动了广东首个采用全国产TPU芯片的Al智算中心项目。
在2025全球数字贸易创新大赛中,刹那TPU AI芯片的性能甚至超越海外知名GPU(据说是英伟达)近1.5倍,能耗还能降低30%,单位成本降低近一半,基于该芯片打造的高速互联的AI服务器泰则具备支撑超千亿参数大模型运算的能力。
4月24日,作为“杭州AI18罗汉”之一,中昊芯英跻身杭州AI卧龙图,并荣膺2025中国未来独角兽TOP100、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及杭州准独角兽企业。
天眼查显示,自成立以来,中昊芯英共完成13轮融资。尤其是在2021年开始,乘着国产芯片替代之风,资本疯狂涌入。公司旋即开启融资之路,同时启动“刹那”TPU芯片SoC设计。
两年后,“刹那”成功量产并交付,当年收获4.85亿元收入,成功盈利8133万元,在“国内唯一TPU架构AI芯片量产企业”的光环加持下,其融资节奏也显著加快,赛智伯乐多轮押注,浙商创投、杭州国资以及两家上市公司艾布鲁和科德教育也为其一掷千金。
最新一轮融资后,中昊芯英的估值上涨到44.12亿元,绝对数值并不算高,但前有寒武纪炸裂的资本表现打样,具备一定稀缺性和技术能力的中昊芯英也被二级市场的游资精准“狙击”。
而天普股份只是一家业绩平平的生产汽车橡胶软管的供应商,这种巨大的反差,正是游资借机获利的极佳标的。
自股价启动以来,天普股份多次登上龙虎榜,买卖前十大营业部中不乏宁波和源路、秋千等著名游资,在收获巨大涨幅后,近期大幅净卖出。这样的操作,最终恐一地鸡毛。
摇摇欲坠
对于天普股份而言,这是一出“浙江空巢富豪”因子女无意接班选择急流勇退的戏码;而对于中昊芯英来说,可以获得一张资本门票,为未来资本化铺路,本应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最大的疑问在于,一个亟待资本输血、被对赌协议逼到墙角的初创企业,为何要筹措资金“帮助”一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传统企业转型?
对比智元机器人和上纬新材的交易,中昊芯英和天普股份的股权转让风险性更高。
智元系选择通过设立一家投资平台,这种“隔离”的安排更加安全,可进可退;但杨龚轶凡直接用中昊芯英作为收购方,还引入了一位“壳交易高手”方东晖。
方东晖是知名浙商方秀宝的儿子,方氏家族凭借罗欣药业借壳东音股份套现8.6亿元声名大噪,此后父子二人转型为“牛散”,并参于多笔资本运作。
仔细来看,这更像是一场高杠杆的豪赌,赌的就是拿下这个上市公司的壳,为未来解救自己铺路。
当前,这笔收购仍面临诸多质疑和风险。
其一是,涉嫌内幕交易,有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在重组公告发布前突击买入公司股票,不乏财务总监配偶、职工代表监事配偶,而财务总监陈丹萍已突然离职。目前,四人均将股票收益上缴至公司,但这无法排除市场质疑。倘若内幕交易坐实,控制权变更可能直接终止。
其二是跨界重组的审批风险,监管层对跨界重组审核趋严,2023年重组新规要求标的与主业“有显著协同效应”,而天普的汽车橡胶管路业务与AI芯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审核通过的概率并不高;而且,中昊芯英的财务状况不符合主板借壳标准。
其三是,中昊芯英的资金来源风险,拟入主的新控股股东中昊芯英还是一家需要融资补血的科技新秀。
根据此前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昊芯英还计划质押本次收购的股份以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这一安排立即引发监管问询,此后,中昊芯英迅速改口,将收购资金改为全部使用自有资金。
然而截至8月28日,其账面资金约10.51亿元,本次需要拿出9.65亿元,几乎掏空家底。而且,这些资金中居然还有1.4亿元是“待入账的股权融资款”。
根据最新公告,中昊芯英的9.65亿元和方东晖的7.64亿元均已全部到位,但海南芯繁的3.95亿元资金仍有部分未实缴,预计9月19日完成实缴。可见,为了完成此次收购,中昊芯英已经是下了血本。
其四是对赌风险,目前中昊芯英未签署股权回购豁免的最大敞口为6.64亿元,若未能在2026年底IPO,将触发高昂溢价回购,届时恐将对天普股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同时,中昊芯英2025年上半年业绩突然恶化,亏损1.43亿元,让本就不宽裕的财务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不难看出,这笔收购是中昊芯英临近对赌大考节点的一次资本豪赌,但目前公司已确定未来一年内无重组计划。即便如此,其仍然选择顶着资金困局、审核风险赶鸭子上架,这场豪赌恐将最终崩盘。
回溯A股历史,这种激进的重组和收购案例比比皆是。今年以来,就有群兴玩具收购天宽科技戛然而止,去年A股“连板王”双成药业购买奥拉股份失败后股价跌回原形,再度滑落至退市边缘。
而中昊芯英入主天普股份是在自身IPO对赌协议临近之时,再添上一笔豪赌,这样的资本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