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别以为你稳了

2025-11-10
来源:医曜
“破局者”康方生物

康方生物与三生制药,两家本无交集的药企,却因PD-1/VEGF靶点而成为直接对手。

2025年10月30日,辉瑞宣布启动与三生制药合作的PD-1/VEGF双抗PF-08634404(SSGJ-707)的两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分别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标志着该双抗正式进入全球确证性临床阶段。

就在同一天,康方生物也宣布,依沃西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研究总生存期分析结果,入选SITC年会“最新突破性摘要”并将进行口头报告。此前其合作伙伴Summit宣布四季度向FDA提交该药BLA,却面临市场对其总生存期数据的争议。

作为国产创新药在双抗领域的标杆企业,康方生物凭借PD-1/VEGF双抗一度站上风口,被寄予改写PD-1市场格局的厚望。然而,三生制药的异军突起,正在悄然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同一个靶点,同一个市场,两家中国药企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生死较量”。

“破局者”康方生物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彼时PD-1单抗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增速放缓,K药以209.37亿美元的销售额无限逼近“药王”宝座,市场格局似乎已然固化。就在此时,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AK112)横空出世,宣布启动针对K药的单药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迅速成为全球创新药的焦点。

依沃西单抗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PD-1/VEGF双抗,“单药双靶点”的特性,使其能够阻断肿瘤微环境中的PD-1免疫检查点的同时,抑制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和转移途径,且具有更高的亲和力。

去年9月的2024世界肺癌大会上,康方生物发布了AK112挑战K药III期临床HARMONi-2数据。数据显示,在意向治疗人群(ITT)中,AK112相较于K药显著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死亡风险。具体而言,AK112组和K药组的m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14个月和5.82个月;PFS HR(风险比)为0.51(P<0.0001),即相较K药,AK112组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达49%。

这意味着依沃西单抗成为全球首个单药疗效战胜K药的药物,甚至有望挑战K药在治疗PD-L1高表达NSCLC患者的一线地位,成为下一代免疫疗法的基石药物,改变肺癌治疗领域的全球格局。

与此同时,AK112还在推进总计12项III期临床研究,包含3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6项为以PD-(L)1单抗为阳性对照药物的III期临床研究,涵盖肺癌、胆道癌、头颈鳞癌、三阴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细胞癌等18个适应症,市场潜力巨大。

临床数据的惊艳表现迅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2025年初至9月,康方生物股价涨幅高达156.67%,8月底一度攀升至179港元/股,总市值突破1400亿港元,成为港股创新药板块的领涨龙头。

市场对依沃西单抗的商业化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其有望凭借疗效优势,从K药等传统PD-1单抗手中抢占大量市场份额。高盛甚至在一份研报中大胆预测,依沃西单抗2041年峰值销售额将达到530亿美元,是K药2024年销售额的两倍。

PD-1/VEGF双抗的价值同样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将依沃西单抗在美国、欧洲等核心市场的权益授权给美国Summit公司,交易总额高达50亿美元,创下当时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金额的最高纪录。Summit更是凭借依沃西单抗出色的临床数据,股价大幅飙升,市值一度超过230亿美元,较与康方生物交易前上涨140多倍。

今年10月,Summit宣布将在四季度向FDA提交该药BLA,标志着这款国产双抗正式启动全球商业化冲刺。

“搅局者”三生制药

随着康方生物AK112与默沙东K药头对头的胜出,整个生物医药行业意识到PD-1单抗的时代或将过去,PD-1双抗即将接棒,一场围绕PD-1/VEGF双抗的BD热潮迅速蔓延。

2024年底至2025年初,BioNTech、默沙东等国际巨头纷纷通过收购或合作方式布局PD-(L)1/VEGF双抗管线,交易金额持续攀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场浪潮中,三生制药的动作最引人瞩目。2025年5月20日,三生制药宣布与辉瑞达成总金额60.5亿美元的重磅合作,将PD-1/VEGF双抗SSGJ-707的海外权益授予这家全球制药巨头。其中,12.5亿美元首付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的最高纪录,也让三生系股价三天暴涨超70%。而就在同一日,康方生物股价一度跌超5%,市场敏锐察觉到,三生制药的横空出世,正在悄然改变PD-1/VEGF赛道的竞争逻辑。

辉瑞的入局绝非盲目“豪赌”。SSGJ-707采用天然IgG4结构,避免了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效应,理论上可减少免疫细胞误伤正常组织的风险。早期临床数据显示,其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ORR)达70.8%,联合化疗时更攀升至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初辉瑞曾与康方生物的合作伙伴Summit达成联合用药协议,探索AK112与其ADC药物的协同潜力。然而短短数月后,辉瑞却以两倍于康方交易的首付款重金押注三生制药,并额外斥资1亿美元入股。这一战略转向被市场视为“用真金白银投票”,表明辉瑞更看好SSGJ-707的分子设计及商业化前景。

合作达成后,SSGJ-707的临床开发进程明显加速。今年10月30日,辉瑞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了该药物的两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分别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其中肺癌适应症研究采用头对头方式对比K药联合化疗方案,双主要终点设置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完全契合FDA等国际监管机构的审批偏好。

相比之下,康方生物的AK112在临床推进上则面临一定挑战。虽然AK112率先在国内获批上市,但海外临床进展相对缓慢,且其关键III期研究HARMONi-2的OS数据引发行业争议。

数据显示,该研究中AK112组的OS HR为0.777,虽降低死亡风险22.3%,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且样本量仅398例,不足以支撑OS的统计效力。尽管康方生物表示海外HARMONi-7试验入组800例,设计更符合FDA要求,但市场对其海外获批前景的担忧仍未完全消除。

创新药往往都是“赢家通吃”,最早上市的产品可能会占据70%市场。康方生物固然拥有先发优势,但三生制药借助辉瑞强大的全球研发体系、临床资源和销售网络,正快速推进SSGJ-707的全球临床,市场对AK112的独占预期逐步降温,整体市场估值与商业化前景预期面临重塑。

龙头的“跷跷板”效应

当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凭借头对头战胜K药的临床数据惊艳市场时,它几乎独享了资本对PD-1/VEGF双抗赛道的全部预期。这种预期不仅推动其市值突破1400亿港元,更让市场相信它能够重塑PD-1市场的竞争格局。然而,医药行业的竞争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博弈,三生制药与辉瑞的强势入局,让这场独角戏变成了“跷跷板”对决。

我们以PD-1/VEGF尚未爆发的2022年初为基点,全面对比康方生物与三生制药的股价表现。凭借直接对标K药的勇气,康方生物股价上涨趋势明显,尤其是去年9月披露HARMONi-2临床数据后,康方生物更是涨幅惊人。

然而,在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合作后,康方生物虽然股价依然上涨,但涨幅却早已被三生制药追上。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二者股价更是直接出现了“一上一下”的跷跷板走势,这足以表明市场一致看多康方生物的预期正在弱化。

临床进度的较量是这场对决的关键。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PD-1/VEGF双抗,无疑拥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其在国内率先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在全球临床布局上也领先一步,预计将率先启动海外BLA申报,但其海外合作伙伴Summit的临床执行能力与资源投入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三生制药借助辉瑞这一全球顶尖药企的临床开发体系,SSGJ-707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得以快速启动并高效推进。

更深层次看,创新药的真正价值必须通过商业化能力才能充分释放。对资本市场而言,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拥有更强的支付能力和定价空间,因此在海外获批的商业价值远超单一国内市场。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虽然在国内进展迅速,但其海外临床推进相对缓慢,核心数据争议未完全化解,这一短板恰好给了三生制药后来居上的机会,使得原本向康方生物倾斜的“跷跷板”开始重新平衡。

辉瑞的入局成为“跷跷板”上的关键砝码。康方生物与Summit的合作,虽然创下了License out的纪录,但Summit作为一家没有任何产品上市的生物药企,在全球商业化能力上与辉瑞存在明显差距。相比之下,辉瑞在全球拥有成熟的销售团队和广泛的渠道覆盖,其肿瘤产品的市场推广能力经过了实践检验,这为SSGJ-707的全球放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于康方生物而言,当初选择Summit而非MNC,是考虑到MNC有众多潜力管线,可能不会特别重视中国来的依沃西单抗,而Summit只有这一个核心管线,一定会全力推进这个管线上市。但从更为现实的角度,Summit最终更有可能被出售给MNC,而这其中又要经历不少波折,最终可能拖慢依沃西单抗海外临床和全球商业化的进度。

可能康方生物和MNC最初都没有预料到,PD-1/VEGF双抗竟能成长为千亿美元级别的黄金靶点。因此未能最大限度扩大先发优势,导致与追赶者的上市时间差被压缩,进而侵蚀先行者的独占市场空间。独占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利润空间,这一市场价值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在了两家公司市场表现的此消彼长之中。

“跷跷板”效应揭示了创新药发“速度至上”的残酷性。虽说更多参与者意味着更多临床数据产出、更快的医生教育推进,以及更广泛的市场认知提升,有助于加速双抗疗法对传统PD-1单抗的替代,一定程度上共同做大市场蛋糕。但同时也会显著加剧竞争,压缩市场对于头部药物的高预期。

回顾PD-1单抗的“内卷”历程可见,随着入局者增多,单一产品的利润空间必然被逐步挤压。若竞争进一步恶化为价格战,则整个细分市场的价值反而可能面临收缩。康方生物与三生制药的命运,或将长期被PD-1/VEGF这一黄金靶点所绑定。

在创新药的竞技场上,没有永远的领先者,有的只是不断的创新与超越。套用当年科比在2019年篮球世界杯中的名言“康方生物,别以为你稳了”。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