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突破万店的茶饮品牌诞生,稳赢了吗?

2025-11-18
来源:联商网 作者:周半仙
“规模越大,危机越深”?

破万家门店,却陷入增长困局!沪上阿姨这个万店俱乐部的新成员,如今正面临“规模不经济”的尴尬处境。当蜜雪冰城用4万家门店筑起高墙,古茗以区域深耕扎紧篱笆,这家从上海弄堂走出的茶饮品牌,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夹心层。

更严峻的是,快速扩张的背后,是失控的供应链、模糊的产品定位和紧张的加盟商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沪上阿姨为何陷入了“规模越大,危机越深”的怪圈。

沪上阿姨跻身“万店俱乐部”

2025年,沪上阿姨迎来重要里程碑,门店规模突破万家,成为继蜜雪冰城、古茗之后第三家迈入“万店俱乐部”的新茶饮品牌。

根据第三方机构“极海品牌监测”最新数据,“沪上阿姨”全国门店数量已达10739家,成功跻身行业“万店俱乐部”。

上市半年后,这一规模突破的消息,叠加H股激励计划的利好刺激,推动公司股价在11月10日单日上涨超13%,迎来一波显著的市值反弹。不过,截至发文其市值为110.9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1.64亿元),与上市首日相比降低了69.0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3.19亿元)。

然而,万店光环背后,挑战接踵而至。

在竞争格局中,沪上阿姨陷入了明显的“夹心层”困境。蜜雪冰城以4.4万家门店稳居行业首位,几乎垄断了下沉市场;古茗作为第二家突破万家门店的品牌,截至2025年9月门店较6月净增507家,通过密集开店的策略,在核心省份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壁垒;而沪上阿姨虽然门店万家,但与古茗相比仍有千家门店的差距。

这一竞争态势在经营数据上得到直接体现。2025年上半年,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在五大茶饮品牌中位居末位,与蜜雪冰城148.7亿元的营收规模形成鲜明对比。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单店效益呈现下滑趋势,而同期古茗单店日均GMV已达7600元,单店日均售出杯数439杯,较去年增长17.4%,这显示沪上阿姨规模扩张未能有效转化为经营效益的提升。

在下沉市场这一关键战场,沪上阿姨面临三重压力。首先,蜜雪冰城的绝对压制,其下沉市场门店占比极高,极致性价比让沪上阿姨难以抗衡;其次,古茗的区域围剿,虽门店总数不及蜜雪冰城,但在核心省份的高密度布局形成了强大的区域壁垒;第三,茶百道等品牌的中端冲击,茶百道2025年上半年营收25亿元,净利率13.32%,门店规模近9500家,品牌影响力和盈利能力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沪上阿姨的门店布局采用“广撒网”模式,虽然覆盖了31个省份、357座城市,且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达4824家,占比超50%,但门店相对分散,未能在任何区域形成绝对优势。

盈利能力成为沪上阿姨最突出的短板。9月初,沪上阿姨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报显示,沪上阿姨上半年实现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0.9%,归母净利率11.16%,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与同行相比,沪上阿姨的盈利能力明显落后。上半年古茗的净利率达28.72%,蜜雪冰城净利率为18.3%,而沪上阿姨仅为11.16%,且低于茶百道的13.32%。这种盈利能力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单店运营效益上——沪上阿姨单店效益持续承压,而同期古茗单店GMV同比大增20.6%至137.05万元,形成鲜明反差,显示其单店模型存在优化空间。

总体而言,沪上阿姨在接近万店规模的同时,正面临着规模与效益失衡的发展困境。如何在蜜雪冰城和古茗的双重夹击下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效提升单店盈利能力,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沪上阿姨为何“骑虎难下”?

在当前茶饮行业深度整合的背景下,沪上阿姨的案例揭示了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战略局限性。其面临的困境源于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性症结,构成了完整的因果链条。

一方面,沪上阿姨的供应链体系正面临严重挑战。尽管截至2025年已建立起覆盖12个大型仓储物流基地、14个前置冷链仓库的供应链网络,但其高度依赖第三方运营的“轻资产模式”已成为制约品牌发展的核心瓶颈。

该模式虽然在初期降低了资金投入、支撑了快速扩张,却导致品牌在关键环节缺乏自主控制力。在12个大仓中,有3个由第三方管理,所有前置冷链仓库完全外包,这使得沪上阿姨难以实现标准化管控,进而带来效率与成本的双重压力。其向门店的配送频率仅为每周2-3次,远低于古茗通过自建冷链实现的“两日一配”,反映出物流效率的明显落后。

在成本方面,尽管通过规模采购在部分原料上取得一定优势,但由于整体依赖第三方服务,其综合物流成本反而比古茗高出15%-20%。

这种结构性成本劣势直接影响了品牌的整体盈利能力。2025年上半年,沪上阿姨的净利率为11.2%,显著低于古茗的19.2%和蜜雪冰城的18.3%。

更严峻的是,供应链的弱控制引发了一系列品质与安全风险。第三方仓储与遍布全国的加盟门店之间执行标准难以统一,加大了质量监管难度。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累计已超4000条。

另一方面,沪上阿姨的产品创新同样面临挑战。从其产品演进路径来看,沪上阿姨早期创新性地将血糯米、红豆和青稞等谷物融入茶饮,成功开辟“五谷茶饮”新赛道。然而,随着蜜雪冰城于2023年推出同类五谷系列,该品类竞争进一步加剧。

为应对同质化挑战,沪上阿姨于2025年推出“五色慢养计划”,意图回归“五谷养生”定位。然而业内观察显示,该举措本质上仍属原有产品架构内的组合式微创新,未能复刻血糯米品类的标杆性成功,且易于被同行模仿。其创新重心偏向营销传播,产品本身突破有限。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已建立起鲜明的品牌认知。据市场调研,2025年消费者最喜爱的新茶饮品牌中,沪上阿姨以10%的喜爱度居于行业中游,远低于蜜雪冰城的29.7%。

然后,加盟体系承压明显。为加速扩张,沪上阿姨在2025年多次调整加盟政策,但这些举措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品牌自2023年4月提出“万店计划”后,至2025年上半年门店达9436家。为加速扩张,公司在2025年密集调整政策,从降低开店补贴到推出免加盟费政策。如11月针对连锁茶饮、咖啡行业的经验人群,开放开店限时补贴政策,包括免加盟费和物料补贴。

快速加盟扩张虽推动规模突破,却也带来三大核心问题:

首先是运营依赖第三方导致的成本压力,进而影响加盟商关系。其96.5%收入源自加盟业务,采取“供应链中间商”模式,加盟商被要求按流水约35%强制订货,叠加频繁促销,门店实收率仅50%-60%。有加盟商反映,月流水23.5万元时利润不足1万元。受盈利压力影响,2024年品牌闭店率达10.78%。

其次是品控问题持续。截至2025年10月,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4500条,与供应链管控不力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是加盟商质量下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优质加盟资源被头部品牌占据,沪上阿姨更多依赖经验不足的投资者,难以维持健康门店生态。

最后沪上阿姨的困境,本质上是“规模导向”战略与“质量导向”的行业规律之间的矛盾。

在茶饮行业跑马圈地的阶段,公司将“门店规模”本身视为终极目标,而非将“单店盈利模型”和“供应链护城河”的健康度作为基石。

这一选择使公司陷入路径依赖:万店目标推高资本市场预期,公司必须持续交出拓店数据支撑股价。整个组织的考核、资源和执行力都固化为“开店”导向,当问题出现时,其本能反应是继续降低加盟门槛加速扩张,而非暂停修复模型。

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性问题,供应链失能、产品定位模糊、加盟体系脆弱,构成了制约品牌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困境,清晰地勾勒出从盲目扩张到系统性承压的商业逻辑闭环。

在茶饮行业竞争已进入“供应链决赛圈”的当下,这一困境若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将持续影响品牌的长期竞争力。

企业增长的可持续性,终究要建立在健康的单店盈利模型和稳固的供应链基础之上。任何将短期规模置于长期健康之上的战略,都将面临系统性反噬。

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中,局部修补已不足够,唯有从战略层面重构商业模式,打破既有路径依赖,才能找到持续发展的出路。

写在最后

沪上阿姨的万店困局,为整个茶饮行业敲响警钟:单纯的门店规模只是表象,健康的单店盈利和稳固的供应链才是立身之本。

当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规模与效益的失衡、速度与质量的冲突,让“规模不经济”成为悬在所有餐饮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沪上阿姨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质量的规模只是虚胖,没有效益的增长终将反噬。

在茶饮行业这场持久战中,修炼内功比盲目扩张更重要,单店健康比万店规模更可持续。

未来的茶饮竞争,将是供应链、产品力和加盟体系的全方位较量。谁能率先打破“规模迷思”,回归商业本质,谁才能在这场行业洗牌中赢得最终胜利。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