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调味品年入34亿!四川成都冲出一家IPO,三年半派息近13亿

2025-11-20
来源:格隆汇
聚焦复合调料产品,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调味品广泛应用于日常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提鲜、增香、去腥的作用。

中国人口众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调味品市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4981亿元,未来仍有增长空间。

目前,调味品领域已跑出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颐海国际、恒顺醋业等上市公司,如今又有A股复合调味品企业天味食品(603317)赴港IPO

格隆汇获悉,天味食品全称为“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近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天味食品已于2019年在上交所上市,截至11月20日收盘,总市值约137亿元。

如今调味品生意好做吗?不妨通过天味食品来一探究竟。

聚焦复合调料产品,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调味品可分为单一调味品、复合调味品。

单一调味品以一种主要原料制成,典型产品有味精、酱油、醋、腐乳、香辛料、料酒、蚝油等。

复合调味品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制成,包括鸡精、火锅调料、菜谱式调料等,其中也包含调味酱、色拉酱、蛋黄酱、辣椒酱等酱料类产品。

天味食品提供多种复合调料产品,推出了多个年销售额过亿的明星产品,包括“好人家”牌酸菜鱼调料、手工牛油火锅底料、小龙虾调料、香肠腊肉调料,以及“大红袍”火锅底料。

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菜谱式调料产品为公司贡献了50%以上的收入;火锅调料产品的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但仍超过30%;酱料及其他产品收入占比较低。

其中,菜谱式调料产品主要包括鱼类调料、小龙虾调料、香肠腊肉调料、其他菜谱式调料;

火锅调料产品主要包括辣味火锅底料、不辣火锅底料、蘸料及其他;

酱料及其他复合调味产品包括多种风味的烧烤酱及鸡精,公司还会应客户要求提供定制化酱料及其他调料产品。

公司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包括植物油、动物油、农副产品原料及包装材料,这些原料需要通过漫长的采购链从多家供应商处获取。报告期内,天味食品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各期间总采购额的44.2%、42.2%、37%及38.6%。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如果供应商未能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可能导致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同时,如果原材料涨价,也可能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天味食品的商誉从0增加至4.1亿元,其收购的企业可能无法产生预期的财务业绩,这可能导致重大商誉减值支出。

天味食品销售的产品大部分由自有生产基地生产,截至2025年10月22日,公司拥有四川双流、郫都、自贡、德阳4个生产基地。同时还委托第三方制造商生产少量产品,主要为现有生产线无法生产且市场接受度尚未确定的新产品(如火锅蘸料)。

公司的客户主要为经销商,其次为直销客户。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6月末,拥有3251名经销商,同时公司正通过全球经销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其产品已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经销渠道外,天味食品还通过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触达全国消费者,并积极拓展盒马鲜生等商超客户。报告期内,由于公司发展线上销售业务,直销渠道的收入占比从15%提升至32.4%,而来自经销渠道的收入占比从85%降至67.6%。

为我国第四大复合调味品企业,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

调味品的使用频率高,属于需求相对稳定的消费品。按收入计算,2024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约2.14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2.87万亿元。

2024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4981亿元,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城镇化率提升、调味品品类多元化及销售渠道拓展等推动,预计到2029年将扩大至6788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4%。

其中,2024年单一调味品市场规模占整体调味品市场的74.6%,复合调味品仅占整体调味品市场的25.4%,但受益于餐饮业的扩张、家庭渗透率提高、消费者对方便及多样化口味的偏好不断增长,预计复合调味品增长速度将更快。

在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扩大的背景下,近几年,天味食品的业绩呈增长趋势。

具体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天味食品的营业收入分别约26.76亿元、31.26亿元、34.47亿元和13.7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3.9%、37.5%、39.4%和38%,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3.41亿元、4.66亿元、6.45亿元、2.02亿元。

得益于推出新产品,加大市场营销及广告宣传力度,以及努力拓展线上线下的直销网络,公司产品销量增加,2023年及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以及不同年份的农历新年时间不同,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约10.2亿元,同比增长13.79%;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02亿元,同比增长8.93%。

值得注意的是,天味食品在营销上花了不少钱,2024年其销售及经销开支高达4.51亿元,远高于0.36亿元的研发开支。

中国复合调味品有57.8%的销售额来自企业客户(餐饮企业及食品加工制造商等),来自个人客户的占比为42.2%。未来,随着家庭消费重要性的提升,以及复合调味品在终端消费者中受欢迎程度的提高,面向个人客户的复合调味品销售额预计增速会更快。

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全球调味品市场的三大重要区域,2024年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复合调味品在整体调味品市场中的占比分别为54.3%、25.4%及53.5%。

由于饮食文化差异、家庭消费习惯、连锁餐厅渗透率及餐饮业标准化水平存在差异,美国和日本的复合调味品市场已发展成熟,而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预计具有扩张潜力。

竞争格局方面,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2024年市场参与者已达上千家,其中不乏海天味业、中炬高新、颐海国际、老干妈、千禾味业等品牌,各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认知度、定价策略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较量,公司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

按收入来算,2024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为15.9%,其中,天味食品以2.7%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复合调味品企业第四位。

四川成都冲出一家IPO,三年半累计派息近13亿

天味食品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其前身四川天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并在2010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5年10月22日,邓文及唐璐夫妇合计持有天味食品约74.64%的投票权,为控股股东。

管理层方面,公司创始人邓文今年57岁,1988年获四川轻化工大学食品工程学士学位,他曾担任成都市金牛区财贸办主任科员、成都市天味食品厂总经理、成都市天味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如今为天味食品董事会主席兼总裁。

副总裁于志勇54岁,1994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煤化工工程与国际商务管理学士学位,他2007年3月加入天味食品,曾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行政总监。

副总裁吴学军47岁,2022年通过远程教育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文凭,他曾任职于成都旺旺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及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2007年3月加入天味食品,曾担任公司销售经理、销售总监及营销中心总经理。

技术总监胡涛43岁,2004年获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学位,他曾任职于西安麦得法药业有限公司、西安皓天生物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及陕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5月加入天味食品,担任质量管制部经理、食品安全质量管制中心主任及技术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天味食品分别宣派现金股息约0.38亿元、2.43亿元、4.23亿元、5.85亿元,三年半累计派息超12.8亿元。

本次赴港IPO,天味食品拟募集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及营销、扩大及深化销售及经销网络、与公司具有协同互补效应的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加强供应链能力并推进业务营运的数字化工作、增强产品研发及创新能力、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整体而言,近几年,在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增长的背景下,天味食品通过发力线上渠道增加产品销售,业绩呈增长趋势,但仍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经销商管理、商誉减值等风险,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未来公司想要提高市占率也并非易事。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