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再闯“产能地狱”

2025-07-10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赵东山
小米扩产迫在眉睫。

当下,小米董事长雷军正在经历8年前马斯克经历过的“噩梦”。

2017年,马斯克在创业做特斯拉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造车岁月,在回顾时,他将其称之为“产能地狱”。

当时,特斯拉Model 3开始正式投产,启动量产计划,马斯克给特斯拉工厂设定的目标是每周生产出5000辆Model 3。他给公司做过各种计算,如果做不到这个量产速度,公司就会因资金耗尽而陷入瘫痪。

为了实现这一量产目标,从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底,马斯克整天泡在工厂里,从特斯拉内华达州生产电池的超级工厂到弗里蒙特整车装配厂,主抓工厂车间的工作,每天只睡4~5个小时,还经常在工厂里打地铺。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在工厂下达100多道命令。

如今,雷军也正在经历造车过程中的“产能地狱”阶段。这是雷军的第二次闯关,6个多月前,他刚刚从SU7的产能爬坡中解放出来。

2025年7月7日,周一,位于北京东南六环外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店,依然挤满了前来参观和试驾YU7的人。不同于市区的小米汽车门店大多只展示主打款宝石绿版本,这里共有6款不同颜色的YU7可供试驾。

“还是想看到实车的车漆视觉效果,试驾之后再做决定。”一位试驾者向《中国企业家》表示。试驾者们在驾驶YU7体验一圈之后,最终都会问销售人员:“你们的产能什么时候提上来,最早什么时候可以提车?”

这是YU7发布以来,小米汽车销售和雷军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也是小米汽车当下最棘手的问题。

6月26日晚YU7开售后,3分钟大定超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定金不可退)突破24万辆。但目前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远远跟不上,积压的订单已经排到一年之后。

“如果大家着急用车,国产新能源车其实都很不错,比如可以关注一下小鹏G7,还有月底将要发布的理想i8。另外,Model Y这辆车不错,特斯拉昨天还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大家也可以考虑。”面对大家交车的催促,雷军在7月2日直播中表示。

消费者抢购的踊跃程度,远超雷军的预期。在YU7上市前,雷军的心理预期是“只要比去年SU7好就行”。但当雷军第一时间看到销售数据时,脱口而出了那句“可能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奇迹”。

24万锁单量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可参考的数据是,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72万辆。小米YU7的18小时“战绩”,已经远超特斯拉在中国一个季度的销量。

6月26日当天,小米提前准备了一批“准现车”,均为YU7 Max,起售价35.04万元,锁单金额为2万元,锁单后1~5周交付,开售后,该车型也“瞬间”售罄。为了防止“黄牛”抢购准现车,加剧订单拥堵,小米汽车甚至紧急推出“24小时限购1台”的政策。

不过,YU7的销售火爆与产能短缺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小米汽车APP7月1日的最新预测数据,YU7标准版交付周期为57~60周;YU7 Pro版交付周期为50~53周;YU7 Max版交付周期为38~41周。

这意味着,如果现在下单小米YU7,最快也得2026年3月才能交车,这对消费者耐心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目前,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在经历去年的产能爬坡后已接近满产。“今年6月小米SU7的交付量为2.5万辆,相较今年5月的2.8万辆有所下滑,是因为YU7的首批产量就是从SU7生产线挤出来的资源。”一位小米汽车门店咨询顾问告诉《中国企业家》。

此外,《中国企业家》记者在亦庄新城现场了解到,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已于2025年6月中旬主体竣工,并于7月初启动试点投产,每日有多辆货车进出卸载供应商运送的料件,且已有工人进驻二期工厂。不过,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部分区域还在进行收尾施工,预计7月底全面投产并开始产能爬坡。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小米YU7订单火爆背后漫长的交付周期,正在成为小米汽车的软肋,小米汽车工厂提产已经刻不容缓。

友商竞争、用户不满

小米YU7漫长的交付周期,正在招致友商的“截胡”和准车主们的不满。

小米公布订单之后,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称:“自己昨天本来心情很好,因为看到零跑的订单量很不错,结果晚上看了雷总的发布会,1小时卖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动力开发部副部长黄照昆,则在小米YU7发布第二日直接“炮轰”购买小米汽车的用户,称“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愚忠的品牌粉丝”。不过,当日下午黄照昆就删掉了此条微博内容并公开道歉。

除了“羡慕”,更多同行采取实际行动吸引用户。小米YU7发布会当天,鸿蒙智行旗下智界品牌宣布,智界全系现金补贴2万元,最高可享受6万元购车权益。

小鹏内部已紧急调整G7定价策略。原计划23.58万元起的预售价,在7月3日上市时已下探至19.58万元起,直接击穿20万元的用户心理防线。

7月1日,特斯拉也紧急调整了产品策略,并更新两款车型。其中,焕新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CLTC续航增至750km,起售价保持31.35万元不变。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CLTC续航增至753km,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售价28.55万元起,上调1万元。与此同时,特斯拉还公布了5年零利息+8000元保险补贴+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特享充电优惠等政策。

此外,蔚来(含萤火虫)、极氪、智己、智界和阿维塔等品牌,也在近期先后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包括报销5000元定金或者赠送等额的电卡额度、积分等。

“最近,我看到有的车企专门出了针对小米YU7的拦截应对话术。仅仅是露出的部分,我仔细看了,实在不太准确。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真的不是太好,我们不建议同行们这么做。”雷军在直播中表示。

随后,雷军推荐用户也可以看看小鹏G7、理想i8以及特斯拉Model Y。“我觉得今天大家都做车以后同在一个江湖,江湖里不能只有打打杀杀,也应该有兄弟情谊。”雷军称。

在雷军微博的评论区,一些锁单用户也提出退还定金的诉求。不过,小米汽车客服表示,支付完定金后,用户需手动锁单。订单将按照锁单时间顺序排产,犹豫期7天内可修改配置,犹豫期结束后,将自动锁单,定金不退。

目前,锁单后才能显示预期交付时间,其实并非小米一家的独有政策,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车企均采用这一模式,通过锁单确定真实用户需求,筛掉黄牛,避免产能空转。

《中国企业家》记者在闲鱼平台上发现,一些下了YU7订单的人又在转售订单,目前在闲鱼上有超过2000条“小米YU7订单转让”的信息正实时更新,最高加价达到2万元。

而如果小米YU7到2026年才交付,将会导致用户错过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的最后期限。

2023年6月,财政部等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显示,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为此,雷军和小米高管们亲自下场安抚锁单用户称,“小米汽车中APP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交付时间参考,随着产线磨合提效、产能挖潜爬坡,实际交付时间也可能会有动态变化。我们会在小米汽车APP中动态更新最新的预估时间,请保持关注。”

面对友商“截胡”攻势与用户焦虑,小米汽车不得不快速平衡“互联网式扩张”与“制造业长周期规律”,避免陷入“订单越多,口碑越损”的恶性循环。

扩产、招工

根据小米汽车APP的消息,目前YU7标准版需要等待的时间最长可能要达到15个月;Max版本等待时间最短,但最快也要9.5个月左右。

据《中国企业家》记者了解,Max版交付之所以相对最快,是因为其采用模块化生产线,它与SU7 Max部件通用率较高,因此供应链更成熟;而标准版交付最慢,因为该版本新增了低功耗电机和磷酸铁锂电池,需单独调试产线。7月6日上午10点,小米汽车为用户提供了一次YU7限时改配机会,部分用户选择从标准版改配到Max版。

自2024年6月起,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全负荷运转,实行两班倒,每班有1000名左右的员工。今年年初小米汽车定的目标是2025年最少交付30万辆,扩产后该目标修正到了35万辆。2025年6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25000台。

不过,要想在同一个工厂协调解决小米SU7和YU7这两款车的产能问题,挑战巨大。一方面,因两款车型结构差异大,SU7产线无法直接转产YU7;另一方面,2024年发布的小米SU7仍有大量积压订单等待交付。

上市发布15个月,SU7累计交付量已经接近30万辆。今年6月本是小米YU7的宣传档期,雷军曾表示小米SU7新增锁单反而更多了,6月份锁单大约1.4万辆。此外,小米SU7订单改配到小米YU7的用户转单数,占小米YU7总锁单数量不到15%。

扩产,迫在眉睫。

招工,成为其中关键的一步。“从6月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紧急招工,工资25元/小时,要求男性,23岁~38岁,必须可以接受倒班,半个月倒一次班,提供公寓宿舍,每月200元,直接从工资扣,管两餐伙食,四菜一汤。”一位小米汽车人力资源供应商告诉《中国企业家》。

除此外,小米快速在北京亦庄拿地,扩建生产线。

北京经开区开发建设局网站显示,2024年7月25日,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约8.42亿元竞得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06地块使用权。拿地即开工,交易完成的第二天,小米就进场施工,建设小米汽车二期工厂。

《中国企业家》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二期工厂已于2025年6月中旬主体竣工,并于7月初启动试点投产,每日有多辆货车进出卸载供应商运送的料件,且已有工人进驻。

不过,目前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部分区域还在进行收尾施工。最快预计7月底全面投产并开始产能爬坡。二期工厂占地53公顷,规划年产能15万辆。

不同于一期工厂包含六大车间、2.5km测试跑道和超级工厂店的设置,承担研发、生产、体验综合功能,二期工厂聚焦整车制造,取消冗余设施(如测试跑道),与一期仅一街之隔,共享配套设施。其中,3个主厂房高度近16米,可实现多层生产线布局。

此外,《中国企业家》了解到,小米汽车已计划在二期厂区东侧建设第三座工厂。2025年3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公示显示,毗邻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项目处、约52公顷地块被规划为一类工业项目用地。而2025年6月,小米就以6.35亿元竞得了这一地块,该地块将“用于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项目”。

除了工厂扩产之外,目前小米汽车在全国92个城市,共开设335家小米汽车门店,7月还将增加18家店。

也有部分准车主对YU7的交付时间持乐观态度。“小米汽车APP的预估交付周期是最稳妥和保守的时间估计,SU7在产能爬坡之后就实现了跳周提前交付,二期工厂产能爬升之后,YU7也是有可能跳周提前交付的。”一位小米YU7车主告诉《中国企业家》。

“供应商们忙到飞起”

小米汽车的产能提升计划,也正在对其所有的供应商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小米YU7的产能提升,高度依赖供应链协同能力。

而SU7与YU7的设计差异,也给产线复用带来一定的挑战。雷军曾在微博公开表示,虽然YU7和SU7都基于小米Modena平台开发,但YU7项目有90%零部件都重新开发了。

根据小米汽车官网,宁德时代独家供应YU7 Max/Pro版三元锂电池,支持800V高压平台及770km续航。据锂电联盟会长报道,小米汽车已成为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采购占比达9.8%,超过吉利的9.6%和特斯拉的8.1%。

富特科技,作为小米汽车高压电源系统的独家供应商,则频频被投资者问到最新的工厂动态,“公司与客户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将会根据实际产能、市场预测等情况实施扩产、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效率等方案,以确保满足客户需求。”富特科技董秘回复称。

产能倾斜小米,也成为部分供应商的选择。据凤凰汽车报道,一位智界R7的供应商透露:“原本承诺7月交付的激光雷达,现在被告知要延期3个月,因为产能全给了小米。”

“从三电系统到智能驾驶座舱系统,再到各种车身机构电子元器件和连接器,小米YU7有超过30多家核心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普遍状态是加班加点,忙到飞起,他们正通过产能扩张、生产模式调整、技术升级及资金支持等多维度策略进行紧急响应。”一位接近小米YU7供应商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事实上,小米早在今年2月开始做准备。2025年2月,小米汽车内部做过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涉及小米汽车四大核心部门:智能制造部、供应链部、产品研发部和智能座舱部。

其中,汽车部副总裁于立国被任命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及体系运营部,直接向雷军汇报。于立国曾担任北汽极狐事业部总裁,主导过极狐与华为、麦格纳的合作项目,在汽车制造与生产管理领域经验丰富。另一位高管黄振宇继续兼任供应链部与质量部总经理,其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的履历被视为小米稳定供应链的关键。

此外,产品部总经理由于锴接任,负责创新与研发;智能座舱与APP部门由刘黎领衔,两人均直接向雷军汇报。当时就有分析认为,此次调整旨在通过垂直化管理,打通从研发到交付的全链条效率,为产能爬坡铺路。

回归当下,面对24万已锁单的YU7和持续积压的SU7订单,摆在雷军和小米汽车面前的,是一场硬仗。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