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生堂一年狂飙330%,片仔癀“分羹”财富盛宴

2025-07-14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作者:张洁
不到一年的时间,股价暴涨超330%,广生堂靠两款乙肝创新药成为了二级市场上的明星股。在这波暴涨行情中,去年年末刚战略入股公司的圆山基金已经获得了超150%的投资回报,而片仔癀是圆山基金出资比例最高的有限合伙人。

因旗下两款乙肝创新药受到市场关注,广生堂成为了二级市场上的“明星股”。

7月11日,广生堂收涨7.27%,最新股价为62元/股,市值攀升至98.75亿元。拉长时间线来看,自4月9日股价低点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132.73%。自去年7月25日的股价低点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332.36%。

股价的走强,也让此前押注广生堂的股东们享受到了财富盛宴,其中就包括“曲线入股”公司的片仔癀。

据悉,2024年11月,漳州圆山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圆山基金”)以1.96亿元的价格受让了广生堂控股股东奥华集团所持5.02%公司股份。片仔癀的全资子公司片仔癀投资是该基金出资比例最大的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比例为40%。目前,这部分股份的最新市值达4.96亿元,圆山基金浮盈3亿元,投资回报率高达153%。

需要注意的是,在二级市场上表现红火的广生堂,实际上已经连亏四年。同时,公司的资金状况不容乐观,账上仅剩1.2亿元货币资金,为此,其前不久刚披露了9亿元的定增计划。

“新药”助推股价大涨

广生堂的市值逼近百亿大关。

7月11日,广生堂盘中涨超12%,股价最高达65.19元,创三年来新高。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7.27%,最新股价为62元/股,市值攀升至98.75亿元。拉长时间线来看,自4月9日的年内股价低点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132.73%。自去年7月25日的股价低点以来,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32.36%。

广生堂股价“飞涨”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资者盯上了公司的两款乙肝创新药GST-HG131、GST-HG141。

7月10日晚间,广生堂刚披露,公司创新药控股子公司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GST-HG131,因“经加快上市申请专家论证会议定,本品为新机制治疗药物,现有数据提示具有明显临床优势”,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据悉,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是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对具有显著临床优势的创新药提供的加速通道,其核心目标是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成功率,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广生堂的GST-HG131全球唯一完成Ⅱ期临床的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合成抑制‌的口服小分子药物,可及性和患者依从性良好。此次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既是对其临床优势的肯定,也有益于后续研发。

广生堂的另一款创新药GST-HG141(奈瑞可韦)则进展更快,其早在2024年12月就被纳入了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目前,该药物的Ⅲ期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已经获组长单位之一树兰(杭州)医院审批通过。

根据公告,GST-HG141是新型乙肝核心蛋白/核衣壳调节剂,属于全新机制的在研抗乙肝病毒的一类新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此外,广生堂还提出了“病毒核心蛋白调节剂(GST-HG141)+乙肝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31)+NAs”小分子全口服用药方案,以期望达到乙肝临床治愈目的。

而根据华源证券研报,中国为乙肝大国,2016年慢性乙肝感染者为8600万例,慢性乙肝(CHB)患者约2000万-3000万人,过去每年新增乙肝患者约在90-100万人左右,当前治疗手段主要以核苷类似物(NAs)为主,但NAs无法清除肝内cccDNA与HBV DNA,且有耐药、停药后反弹等缺陷,临床治愈效果有限。

广生堂的在研药物除了全球独家的光环外,还让乙肝临床治愈变成了可能,公司的股价自然水涨船高。

片仔癀成功“押宝”

伴随着广生堂股价暴涨,公司的股东们也收获颇丰,其中去年年末“曲线入股”的片仔癀可以说是成功“押宝”。

据广生堂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奥华集团在11月14日与圆山基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奥华集团向后者转让公司800万股无限售股份,转让价格为24.5元/股,为11月13日收盘价30.5元/股的八折,转让总价款为1.96亿元。

转让完成后,圆山基金持有广生堂5.02%的股权,成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而奥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49.41%下降至40.89%。

需要注意的是,圆山基金的背后有片仔癀的身影。公告显示,该基金的合伙人有5位,其中出资比例40%的漳州片仔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片仔癀投资”)是片仔癀的全资子公司。另外,出资比例30%的漳州片仔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片仔癀投资”)是片仔癀的关联方,该公司股东与片仔癀的控股股东同为漳州国资旗下的九龙江集团。

对片仔癀来说,其与广生堂同为福建药企,且主业均与肝病有关,公司又酷爱投资,选中广生堂为投资标的也并不奇怪。彼时圆山基金的入股成本较低,本就存在约20%的折价,广生堂股价暴涨后,其最新持股市值已经高达约4.96亿元,浮盈约3亿元,投资回报率高达153%。广生堂控股股东奥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最新持股市值也达40.38亿元。

此外,随着广生堂的创新药崭露头角,公募基金也注意到了公司。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仅1只基金持有公司股票,到2025年一季度已经增加至5只,合计持有460万股股份,持股市值1.2亿元。

其中,葛兰、赵磊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在今年一季度新进成为公司的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45.1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6%。中信建投医改则是自2024年四季度开始重仓广生堂,成为公司的第五大流通股东,持有230万股股份。

“缺钱”的广生堂

需要注意的是,虽在二级市场上“大放异彩”,但广生堂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却并不乐观。

资料显示,广生堂成立于2001年,2015年登陆创业板。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抗乙肝病毒药物、保肝护肝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医学检验服务。

在成立之初,广生堂主要做仿制药,在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有着一定的市占率。上市后,公司开始转舵创新药。但持续高研发投入加上传统业务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导致公司业绩长期承压。

2015年上市时,广生堂的归母净利润达1.03亿元,可以说是“上市即巅峰”,此后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一路下滑,2021年以来,广生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21-2024年,广生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亿元、3.86亿元、4.23亿元、4.41亿元;对应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35亿元、1.27亿元、3.49亿元、1.56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760.8万元,亏损2848.89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常年亏损下,广生堂还“缺钱”。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仅1.2亿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72亿元、1.34亿元,货币资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攀升至73.45%,对比A股同行可比公司,同期,特宝生物、凯因科技、泽璟制药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3.52%、24.29%、58.06%,广生堂的资产负债率也明显偏高。

要知道,创新药研发本就“烧钱”,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为此,广生堂也在今年4月披露了定增计划,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4778.0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77亿元。

募集资金中有5.98亿元拟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项目就包括上文提到的创新药GST-HG141的Ⅲ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GST-HG131联合GST-HG141的Ⅱ期及Ⅲ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