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亿,董明珠“仇敌”拿下第三个IPO

2025-09-02
来源:元素elements
来自宁波。

又一个超级IPO,来了。

9月2日,来自浙江宁波的奥克斯(02580.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上市首日开报16.1港元/股,总市值约260亿港元。

在智能家电领域小有名气的奥克斯,在此次IPO过程中吸引了强有力的基石投资者。从基石投资情况来看,奥克斯本次引入5家基石投资者,分别为中邮保险、中邮理财、华菱香港、西藏源乐晟及CICC FT、深圳永信及国泰君安投资,合计认购金额达1.24亿美元(约9.74亿港元)。

回首冲击资本市场这一路,奥克斯前后耗时近十年——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但仅一年因市场流动性不足、融资功能有限而摘牌退市,后启动A股IPO辅导并在2023年完成上市辅导,再到2025年初因“A股上市时间表的不确定性”寻求港股上市。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闯关十年的奥克斯终于成功推开二级市场大门。值得一提的是,执掌奥克斯的64岁浙江富商郑坚江,也由此收获人生中第三家上市公司。

此前,郑坚江名下已有两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分别是A股的三星医疗和港股的奥克斯国际。而从体量来看,今日登陆港交所的奥克斯毫无疑义是郑坚江名下规模最大的上市企业。

60后浙江富商,拿下第三个IPO

2015年,奥克斯董事长郑坚江在哈佛大学作了《奥克斯的发展与中国的机会》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的“转型与未来”部分提及,“我们的目标5年至少拥有3到5家上市公司。”

彼时的郑坚江,手握两家上市公司——2011年6月,郑坚江带领旗下三星电气登陆上交所,也顺理成章拥有了首家上市公司。2015年则是郑坚江在资本市场动作最为频繁的一年。这一年,郑坚江通过借壳收购,将其商业地产、部分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注入“香港夜店第一股”MAGNUM ENT,并将其改名为“奥克斯国际”。与此同时,“三星电气”则通过收购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健康机构拓展了新业务,并正式改名为“三星医疗”。

但时隔10年之久,郑坚江才迎来“第3家上市公司”。

尽管为完成目标耗时翻倍,但这位64岁的浙江富商最终还是兑现了十年前许下的目标,实属不易。

郑坚江曾形容自己是草根企业家代表,“我初中学历,养过鸡、种过草、送过信,还从事过修电机、做五金、修汽车,最后走上办企业之路,可以说我是最草根的企业家代表。”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拂近十年。25岁的宁波鄞州人郑坚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着身边有人创业办厂渐有成就,自己却还是个普通的汽车修理工,这位初中毕业就辍学谋生的年轻人,在彼时内心最大的渴望是当个“万元户”。“那时候大家都穷,民生困顿。想要改善生活就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能守着老路。”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86年。乡里一家集体经营的钟表零件厂濒临倒闭——厂房形同牛棚,仅剩七八个工人,却背负着二十多万的巨额债务。在旁人眼中这是个烫手山芋,郑坚江却看到了机遇。

“我做过五金,也做过汽车修理,对于零件生产有技术优势。”郑坚江毅然毛遂自荐,承包下这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想的只是怎么把厂子办好,“接手小厂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它做好。一来是不能让别人看了笑话,二来这是我创业道路的起点,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开始。”

接手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设备破旧不堪,空有技术却无米下炊。郑坚江盯上了信用社的贷款窗口。为了2000元贷款,他连续一周往信用社主任家里跑,陪下棋、谈规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郑坚江终于拿到那张薄薄的贷款凭证。

7个人、负债20万元、贷款2000元——这便是奥克斯故事的开始。

在第一笔资金到手之后,郑坚江的创业之路正式拉开序幕。创业维艰。郑坚江从最熟悉的零部件起家,录音机天线、电视机拉杆、电表罩壳……他敏锐捕捉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巨变。

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愿景中,电能表成为关键。1989年,当宁波三星仪表厂成立时,行业龙头的规模是其五百倍。但国营大厂“老爷式”的僵化机制,反而给了灵活民企突围的契机。三年时间,郑坚江以主动营销和灵活机制完成惊天逆转,将三星仪表推上行业头把交椅,也为日后奥克斯帝国打下地基。

1994年,郑坚江又发现新目标,把目光投向空调——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电老虎”。

面对格力、美的等千亿级巨头,郑坚江提出“同等性能低成本、同等成本高性能”,推出售价只有同行一半的产品,并用“成本白皮书”公开价格构成,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媒体称为“价格屠夫”。质疑声铺天盖地,他却反问,“为什么老百姓不能买得起空调?”凭借农村包围城市、先租后买等灵活渠道,奥克斯用四年闯进全国四强,实现从零到百亿的一千倍跨越。

奥克斯的成长史也是一场经典的草根逆袭——“我们做电表时,中国最大电表企业是我们的500倍,我们用3年时间成了行业第一;1994年做空调时,中国最大空调企业是我们的1000倍,我们用5年时间做到了行业第四。”

从2011年拿下第一个IPO,到2025年再下一城,郑坚江终于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第三家上市公司。

董明珠“仇敌”,行业“价格屠夫”

草根出身的奥克斯,与生俱来有一股子干劲。

正如奥克斯的品牌命名,背后就藏着一层锐意进取的意味——它源自英文单词“OX”(公牛)的音译。仿佛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强悍而不畏竞争的对手。

20世纪90年代,当郑坚江决定进军空调业时,这个市场早已被海尔、格力、春兰、美的等巨头牢牢占据。彼时,后来成为他最主要对手的董明珠,已在格力经营部历练多年。谁也未料到,这两条看似毫不相交的轨迹,日后竟会交织成中国空调行业最引人注目,也最为长久的商业博弈之一。

奥克斯真正以强势姿态撕开市场防线,是在2000年。

当主流品牌仍依靠高毛利维系传统渠道时,奥克斯却以一场高调的价格战打破僵局。它不仅牵头组织“免检空调企业峰会”,更直接抛出“质量是爹,价格是娘”的口号,甚至聘请当时正带领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的米卢担任代言人,接连发布质量白皮书与红皮书,自居行业“正义揭黑者”,也因此被外界冠以“价格屠夫”的称号。

真正的冲突在2018年前后全面升级。

2017年1月,格力以奥克斯制造、销售、许诺销售八款空调重复恶意侵害其专利权,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实施相关销售行为侵害其专利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奥克斯公司停止侵权、赔偿4000万元等。2019年,广东高院终审认定奥克斯恶意侵权成立,对格力诉请赔偿的4000万元予以支持。

2019年,董明珠更是在多个公开场合“手撕”奥克斯,俨然将后者视为“仇敌”。炮轰奥斯克从格力挖人无底线,董明珠说,“奥克斯在我这里连工人都挖,我的人到了奥克斯还要更名换姓。他们偷了我们的技术,而且还弄虚作假。”谈及行业格局时直指一家企业如果依赖别人的技术,或者不择手段抢劫别人的人和技术,“即使今天能活下来,明天也依然会死。”

然而,昔日凭借价格利刃开疆拓土的奥克斯,如今也必须面对新的行业现实: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能效标准不断提高,低价策略的生存空间正在迅速收窄。

更关键的是技术能力的较量——数据显示,奥克斯的研发投入与头部企业差距显著。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奥克斯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2.3%、2.4%,三年累计研发费用约20亿元。而格力电器2024年研发投入为69.0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77%;而美的更是研发投入超160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99%。

当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奥克斯悄然调整航向,将目光投向海外。自2015年启动国际化战略、2018年全面推动全球化布局以来,奥克斯已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并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东等多地设立销售公司和本地团队。截至目前,其空调产品已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2.9%大幅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7.1%。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24年奥克斯已跻身全球空调销量前五,市场份额达到7.1%。

如何开启下一个增长十年,无疑是这位曾经的“价格屠夫”必须严肃思考的命题。

来自宁波

于奥克斯而言,走向资本市场这一路难言坦途。

除了有过短暂一年新三板挂牌经历外,奥克斯也曾在2021年12月拟议A股上市。招股书中清晰记载这段历程——于2016年12月,奥克斯拟议A股上市。于2018年10月,本集团出于审慎积极的态度以确保为拟议A股上市作出充分的准备,奥克斯于其A股申请的报告期前自愿启动上市辅导程序。于2023年6月,上市辅导已完成。然而,鉴于监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A股上市时间表的不确定性,本集团决定将资源集中于联交所,而并未继续进行拟议A股上市。

好在结果是好的。而奥克斯成功IPO,也意味着奥克斯所在地浙江宁波,也收获一个IPO。

无独有偶,今年8月22日,来自宁波的能之光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今年以来宁波首家A股上市企业。此外,今年上半年,成功IPO的宁波企业还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斯凯蒙、昊鑫控股和在港交所上市的找钢集团。据统计,目前宁波上市企业总数达149家。

值得一提的是,能之光是今年A股市场的宁波“第一股”,也是宁波市人才发展基金直投的首个IPO项目。能之光是一家国家级人才创业企业,在IPO前经历过5轮融资。去年4月,宁波市人才发展基金参与投资,助力企业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和研发中心建设。

作为宁波市本级唯一一只专注服务人才创业的国有基金,宁波市人才发展基金由宁波人才发展集团于2023年底设立,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坚持“小而美”投资路线,聚焦本地高潜力人才项目。成立一年半以来,基金累计投资各类人才项目16个,投资金额5.51亿元,撬动31.75亿元社会资源资金;投资服务国家级人才6名、省级以上人才12名、市级以上人才22名。

最震撼一幕发生在2024年底。

彼时,“宁波创投日”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共发布了总规模超1300亿元的重大基金项目,包括宁波AIC股权投资基金集群合作项目、“361”产业基金集群合作项目和“1+N”国资国企基金集群合作项目。

作为“耐心资本”的典型代表,AIC股权投资基金以全周期覆盖和全模式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融资途径。“361”产业基金集群则是宁波市财政局与多家投资机构合作的基金集群,也是宁波发布《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加快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简称,《通知》)的延伸。目的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抢占新兴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增加宁波制造的含“绿”率,向“高端化”跃升,最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其中,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群则涉及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元宇宙、未来能源、空天科技、未来海洋、量子科技、原创新药、未来诊疗等。

可以预见,随着一批批重磅基金的逐步落地和“361”产业体系的深入推进,宁波将迎来一波科技创新与资本赋能的双轮驱动增长。未来,更多像奥克斯、能之光这样的企业将在资本加持下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宁波智造”的新生力量。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