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再现融资神话!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AI初创公司智平方(AI² Robotics)自2025年1月7日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以来,短短8个月(今天才9月2号,其实还不够8个自然月),连续完成7轮融资,累计金额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如此夸张的融资节奏,别说在中国的AI市场,放在全世界范围也是极其罕见。几乎一个月融一轮,简直比坐火箭还猛。
太猛了,8个月,融了7轮
据网易科技报道,智平方(AI² Robotics)最新一轮融资,发生于今年9月1日,也就是昨天——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深创投单家投资超过亿元。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的持续迭代、自建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
报道还称,这是该公司半年以来完成的7轮数亿级融资中的一轮。
在这轮融资中,智平方的投后估值虽未正式披露,但据多家投资机构透露,已跻身“独角兽”行列。
另有媒体称,智平方这家初创公司非常低调,融资了也基本不主动对外披露。
天眼查信息显示,智平方对外披露的融资进度仅有3轮,包括:
2023年8月份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投创盈、清智资本、S EE Fund无限基金,融资金额未披露。
2025年1月初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博瑞智联、达晨财智、达晨创投、基石资本、敦鸿资产(敦鸿资产曾连续投资过宇树科技),金额为数亿人民币。
2025年3月份完成Pre-A+轮,投资方包括国投创盈、敦鸿资产、云启资本,金额也是数亿人民币。
这还没完。另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显示,智平方曾先后获得国中资本领投的Pre-A+++轮、普华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还引入达晨财智、基石资本、南山战新投等机构的投资。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在Pre-A+++轮和Pre-A+轮之间,还缺了Pre-A++轮;在Pre-A+++轮和A+轮之间,缺了A轮。
一般情况下,初创公司在正常融资过程中,是不会犯这种低级小错误的。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数一数,自2025年1月开始的Pre-A轮,然后是Pre-A+轮、Pre-A++轮(未见报道)、Pre-A+++轮、A轮(未见报道)、A+轮,共计6轮。天使轮发生在2023年,不算在2025年统计中,更不在“近半年”范畴。
这与多家媒体的报道的7轮相比,还差了1轮,另外1轮去哪里了?难道是涵盖在“新一轮A系列融资当中了”?也有这种可能。毕竟现在不少创业公司融资一轮之后好些个“+”符号,最多的见过5个“+”,已经不算新鲜事儿。创业不易,那就暂且这么理解吧。
具身智能“吸金三甲”之一,智平方到底是干啥的?
天眼查信息还显示,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4月17日。另据官网资料,智平方是国内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由国家创新领军人才郭彦东(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创立。
智平方核心团队汇聚了AI、机器人和智能终端领域的顶尖人才,核心成员来自微软、小鹏、OPPO、Momenta等国际领先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
郭彦东曾师从AI领域的美国工程院院士Jan P. Allebach和Charles A. Bouman,拥有超过15年的AI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经验。
郭彦东曾供职微软美国总部的核心AI团队,是全球稀缺的有AI底层突破创新的团队成员。任职期间,他曾主导开发了多款AI前沿技术和产品,其中Custom Vision服务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将“预训练模型+场景微调”商业化的实践尝试,为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打开了新思路。
在创业之前,郭彦东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的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主导数亿台智能终端的AI研发工作。郭彦东将AI原创硬核研发与手机、汽车两大智能终端相结合,推动和主导多款爆品,引领了终端智能化变革。
官网资料还显示,智平方团队具备“AI创新 + 终端智能化变革”的独特履历,对智能终端发展周期的深刻理解,构建了从原理发明、原型开发到产品工程化落地与市场运营的完整闭环能力。
目前,智平方的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 Bot系列,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之后,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智能终端品类。
Alpha Bot系列通用智能机器人搭载自研具身大模型AI2R Brain,具备卓越的空间智能与学习能力,可适应多样化场景需求,在打造新质生产力与智能新生活等多样化场景中前景辽阔、需求旺盛。
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模型领域的融资事件仅23起,同比下降47%,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从2024年的3.5亿元降至1.8亿元。
但具身智能领域却逆势爆发。同一时期具身智能赛道融资事件达41起,同比增长156%,总融资金额达92亿元。
其中智平方、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成为“吸金三甲”。不服不行,郭彦东、王兴兴、稚晖君仨人及其团队是真的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