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缩水超300亿!“投影仪第一股”,港股IPO破局

2025-10-16
来源:侃见财经
曾红极一时的“投影仪第一股”极米科技,业绩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

曾红极一时的“投影仪第一股”极米科技,业绩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

据此前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极米科技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16.26亿元和8866万元,增速分别为1.63%和2062.35%。

从业绩增速来看,上半年极米科技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已回正,尤其是净利润,更是直接爆发。

然而,面对极米科技业绩的爆发,市场则并未买账。

相关统计显示,年内极米科技仅为15%,大幅跑输科创板指数。若从半年报披露算起,其跌幅还超过了10%。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极米科技这份财报“不感冒”并非没有原因,其这份财报的“水分”也是相当明显,其主要通过低基数实现的。财报显示,去年同期极米科技的净利润只有410万元。拉长周期来看,上半年8866万元的净利润,与2022年以及2023年相差也是比较明显的。

侃见财经认为,虽然极米科技已经做到投影仪市场的TOP1,截至 2024 年连续五年在国内出货量第一,但整个投影仪市场却处于收缩状态,2025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没有了市场增量,极米科技想要实现业绩大幅增长相当困难。

另一方面,虽然行业红利已经消退,但投影仪市场的竞争却依旧激烈,价格带下移的趋势相当明显,2024年1000元以下价格段的投影仪销量占比达到了54.0%,这对于定位高端的极米科技十分不利。

当然,为了破局极米科技也没有被动等待,而是选择了多方面突围,其中在资本市场上,极米科技抛出了赴港IPO的计划,想通过出海来寻找新的增量。

从市场角度来看,若其能顺利港股IPO,那么对于公司品牌形象以及估值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人。根据股权穿透显示,极米科技实际控制人钟波直接或者间接持有公司18.79%的股份,若以最新收盘价格计算,该部分持股市值约15亿元。

从被受追捧到跌落神坛

极米科技的创业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

彼时,32岁的极米科技创始人钟波还是晨星半导体西南区技术总监,其毕业后曾进入海信电视研究所担任工程师,随后加入晨星半导体。

偶然的机会,让钟波看到了智能显示屏背后的机会,于是其决定辞职创业,做一款名为“智能微投”的大屏显示产品,并在2013年11月成立了极米科技。

当时,大部分投影厂家针对的是办公市场,投影仪光源普遍使用高压汞灯,这种灯寿命短,在颜色、噪声、体积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而极米科技引入了LED固态光源,通过自研算法实现投影图像自动校正等功能,解决了传统投影仪的痛点。另外,极米科技选择了一条和传统完全不同的路线,即创新性地将投影、音响和智能电视全部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智能投影”的全新产品形态。2014年,这款集大成的量产产品Z3投影仪正式上线。

作为投影仪市场的颠覆性产品,极米科技的Z3投影仪上线后便备受追捧,仅2014年在首次参与“双十一”的情况下,极米科技便创下了破2000万元销售额的好成绩,在同行业全网销量、销售额均排名第一。

2016年,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极米科技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在家用智能微投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2017年到2019年期间,极米科技的智能投影产品销量从34.16万台增至68.99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40%。

2018年,极米科技迎来了突破性时刻。根据IDC报告,当年极米科技以57.5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当年中国投影机市场第一,这是国产品牌首次超越国际巨头爱普生和索尼,终结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称霸15年的局面。

此后,极米科技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以75.7万台的出货量蝉联中国投影机市场冠军,市场占有率突破18%。2021年3月,极米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发行价高达133.73元/股,但上市后极米科技股价仍一路走高,最高一度626.68元/股。

不过,进入2023年后,极米科技却开始由盛转衰。这一年,极米科技营收同比下降15.77%至35.57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75.97%,仅剩1.205亿元,拉长周期来看,这也是极米科技第一次遭遇“业绩”双降。到2024年,极米科技的业绩继续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4.05亿元和1.201亿元。

没有了业绩高增长的驱动,极米科技在资本市场上也迅速走下了神坛。

反映在股价上,其股价在2021年6月创出高点626.68元/股后,便开始一路下滑。截至目前,极米科技较最高位跌幅仍达80%,市值缩水超300亿元。

港股IPO“破局”

作为曾经备受追捧的资本宠儿,如今的极米科技已跌落神坛。

从业绩来看,目前极米科技已经深陷增长困境,尤其是营收方面,2022到2024年极米科技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57%、-15.77%和-4.27%。

来到2025年上半年,虽然极米科技的净利润明显反弹,实现净利润8866万元,同比增长了2062.35%,但营收却仍然是原地踏步,增速仅为1.63%。或许正是因为营收增长停滞,极米科技的股价在财报披露后才会不涨反跌,毕竟股价走势反映的是公司发展预期。

那么,为何极米科技会落到如此局面?

侃见财经认为,这同行业大趋势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整个投影仪市场正面临着需求放缓、竞争加剧等问题。

在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后,极米科技在财报中提到,投影市场整体需求承压,公司主销的长焦投影产品销量下滑,同时公司调整了部分长焦投影价格,导致毛利率下滑。具体数据方面,2023年占极米营收八成以上的长焦投影产品销量下降了13.64%,营收下降了21.54%。

实际上,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后,投影仪行业的红利已经消退。

根据媒体统计,2023年中国投影仪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6.2%,销售额下降25.6%。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143.2万台,同比下降0.8%,销售额为23.7亿元,同比增长0.3%。

根据华泰证券消息,国内投影仪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带呈现K型分化:2024年500元以下的尝鲜价格段和500-1000元的价格段份额较2022年提升明显;同时5000元以上产品份额也有提升。过去,极米科技以高端定位为主,但面对同行将价格“打低”的大趋势,极米科技不得不参与到这场价格战当中,此前,极米科技就推出了定价在2000元左右的Play 6与Play 6e等入门级产品,H系列新品H6以及RS系列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

从产品毛利率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轮价格战对极米科技产生了巨大影响:2022年投影整机产品的毛利率为34.37%,到2024年毛利率仅为26.59%。

面对需求萎靡的投影仪市场,极米科技其实已然展开了积极自救,尤其是出海方面。

从营收占比来看,近年来极米科技的海外营收占比明显提升,从2020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32%。 2024年,极米境外市场收入达10.86亿元,同比增长18.94%,境外毛利率高达45.44%,远高于国内的23.88%。为了加快出海的脚步,不久前极米科技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

不过,目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样也十分激烈。

根据媒体报道,在今年年初的CES2025上,大量中国品牌携旗下投影产品亮相,包括Vidda、极米、坚果、当贝、峰米、TCL等。其中,坚果发布新的4K投影仪;当贝也当场推出4k投影仪;TCL则发布了便携式投影仪。对于极米科技而言,虽然出海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其在最近几年也有不错的成绩,但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品牌走向海外,极米科技的“出海路”大概率不会一帆风顺。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