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关闭500家,巨亏1.2亿,“零食第一股”真的不行了吗?

2025-11-05
来源:赢销力
量贩零食围剿下,来伊份掉队了吗?

当闹市区的来伊份门店越来越少时,二、三线城市里的量贩零食店正锣鼓喧天地开业。这种极具反差的场景,恰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零食行业的真实写照。

近日,来伊份发布的三季报显示,期内营业收入为9.14亿元,同比增长25.1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7465.6万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5754.81万元有所扩大。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4亿元,同比增长13.1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达1.2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4262.36万元。

一份净利暴跌财报,揭开了老牌零食巨头来伊份的艰难转型之路。在这个量贩零食狂奔、消费者捂紧钱包的时代,曾经的行业霸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关闭门店、利润下滑

今年上半年,来伊份持续推动万家灯火战略。该战略最早系来伊份于2017年提出,其以“全国化万店布局”为核心,计划至2023年实现一万家门店规模,但最终门店数量至2023年仅为3685家。

据梳理发现,上述战略未达预期受多因素影响。在渠道端,2017年正值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期,彼时来伊份未将资源重点投入主流平台,而是通过开发自有APP“来伊份商城”,试图构建私域流量,但自建APP面临流量获取成本高、用户留存率低等问题。

这种渠道策略的差异也体现在数据上:2023年,同行业公司三只松鼠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营业收入49.51亿元,占总营收的69.59%,而来伊份的电商收入却在2021年至2023年持续下滑,分别为5.43亿元、5.02亿元、3.28亿元,各自较上年同期减少8.58%、7.54%、34.58%。

线上渠道的盈利不足,使得来伊份线下门店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万家灯火战略推行之初,来伊份仍以直营店为核心,然而直营店多以租赁经营,其单店投入高,回本周期长,且这种重资产模式也易导致单店坪效停滞、人力成本占比高、扩张高度依赖自有资金。

这种“重模式”不仅使来伊份的拓店效率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同时在零食行业竞争格局变化之下,其成本劣势与规模短板也被进一步放大。

为此来伊份开始向轻资产模式转型,公司创始人施永雷在今年5月召开的来伊份第十八届合作伙伴高峰论坛上表示:“必须转向加盟生态”。在此背景下,万家灯火战略的推进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门店规模。

半年报显示,来伊份一方面持续优化单店盈利模型,另一方面提高品牌认知度。在门店数量方面,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公司门店总数2979家,同比减少14.2%。其中直营门店1395家,占比47%;加盟门店1584家,占比53%。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来伊份门店总数3472家,也就是说,一年内公司门店减少了493家。

受门店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成本同比大幅上涨24.2%至13.07亿元,远高于同期营收个位数的增幅。

成本端压力持续传导至盈利层面,导致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滑8.67个百分点,最终降至32.61%。对于毛利率变动,公司解释称,主要系拓展新业务毛利结构的不同所致。

市场格局“冰火两重天”

来伊份的困境并非行业全貌,2025年上半年休闲零食行业呈现出极度分化的态势。

在A股休闲零食行业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面临业绩承压的困境,但万辰集团、盐津铺子和有友食品三家公司却实现逆势增长。

万辰集团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归母净利润达4.72亿元,同比增长惊人的50358.8%。

其量贩零食业务收入达到223.45亿元,增幅高达109.33%。通过收购与整合品牌,万辰集团成功稳住了量贩零食市场,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盐津铺子虽然增速是三年来最低,但是业绩稳住了基本盘。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9.41亿元,同比增长19.58%;归母净利润为3.73亿元,同比增长16.7%。盐津铺子通过全渠道转型,向零食量贩连锁、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拓展,提升了产品渗透率和市场占有率。

与这些公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良品铺子和来伊份等7家公司则面临显著业绩下滑。最惨烈的莫过于良品铺子,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7.21%,亏损9355.31万元。

中国休闲食品市场仍在持续增长。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5年中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2.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然而行业内部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渠道变革也在加速进行。短视频平台已成为零食销售的核心战场——2025年1—5月,某平台休闲零食销量同比增长19.93%,带货小店数量激增41.7%,转化率提升57.55%。量贩零食店以“极致低价+大包装”模式异军突起。

在当下的行业竞争下,供应链和渠道的比拼成了最核心的元素。蜜雪冰城的案例让企业明白,只有强化供应链能力,才能获得稳定的成本议价能力。

而在渠道创新方面,各家企业都在铆足力气。来伊份已经在尝试仓储店和生活店等新业态。生活店凭借更成熟的运营模式,成为公司新零售业态的重点发展方向。万辰集团则敏锐把握即时零售趋势,与美团闪购、淘宝闪购等头部平台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截至7月底,集团已有约5000家好想来门店成功上线即时零售服务。

未来之路

上世纪90年代,郁瑞芬与施永雷凭借3000元借款投身冰淇淋生意,成功挖到第一桶金后,于1999年创立“来伊份”。

在当时,连锁经营的零食集合店十分少见,来伊份借此东风迅速扩张。到2003年,门店数量接近90家,2006年走出上海,2011年营收突破25亿元,并在2016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一时间风头无两,是中国零食行业的先行者之一。

长期以来,消费者眼中来伊份以休闲零食为主打产品,而今跨界仓储会员店则要涵盖生鲜、日用品等多个品类,可能导致品牌定位模糊,影响消费者认知,更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

另外仓储会员店需要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和物流体系,投入巨大。对于净利润波动较大的来伊份来说,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未来,来伊份能否在零食行业站稳脚跟,实现业绩的反转,关键在于其能否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竞争力,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打造出独特的优势,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发展的成败。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