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深海三千米!这家中国“小巨人”砸下近2亿美元,打破欧美垄断

2025-11-20
来源:融中财经

作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领域,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的国产化一直是我国制造业亟待突破的重点方向。

11月13日,从江苏盐城传来消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正道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道海洋”)正式签订深海柔性复合管核心生产装备采购协议。

这套总金额约1亿美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美元的国际顶尖装备,将彻底扭转我国在深海动态柔性管道制造领域“有技术缺装备”的被动局面,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为江苏打造海洋经济强省、助力海洋强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十年磨一剑,为何是正道海洋?

在国内众多海洋装备企业中,正道海洋能够成为首家突破深海管道装备国产化瓶颈的企业,并非偶然。这一成就背后,是企业十余年如一日的技术深耕、精准的战略判断与坚定的产业担当。

纵观正道海洋的产业布局,早在多年前,企业就已敏锐洞察到深海开发装备的市场需求与国产化痛点。与部分企业选择“短期替代”策略不同,正道海洋始终坚持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布局产业。当一些企业满足于拿课题、写论文,回避核心装备难题时,正道海洋却将“突破装备瓶颈、实现全产业链自主”作为坚定不移的目标,主动对接国际顶尖技术资源,持续推进技术与装备的协同创新。

在资源整合方面,正道海洋凭借在行业内的良好声誉,成功联动政府、资本及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起“技术+产业+资本”的协同发展模式。这种“不谋一时、但谋长远”的战略定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是正道海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优势。

技术储备更是正道海洋的立身之本。通过多年攻关,公司已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核心研发团队,累计攻克20余项行业关键技术,形成6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为承接高端装备奠定坚实基础。

跻身全球四强,改变市场格局

目前,全球具备深海动态柔性管道核心装备制造与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仅有四家——法国Technip、美国贝克休斯、美国国民油井,以及此次新晋入局的中国正道海洋。随着这套顶尖装备的落地,全球市场格局将迎来历史性重构。

正道海洋已确立其在全球油气管道领域的领军者地位。公司不仅雄踞全球浅海管道市场第一,更在竞争激烈的深海领域跻身全球前列。在中国市场,公司已稳坐浅海与深海管道市场的领军者地位,并凭借卓越的技术与品质,成为中国在该领域出口海外的第一市场地位。装备投用后,正道海洋将形成年产超200公里深海柔性管的核心产能,具备3000米以上超深水柔性管道制造能力,产品性能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过去,我国高端深海管道长期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交付周期长、售后服务响应慢。正道海洋的产能释放后,将凭借“国际品质+一流服务”的优势,快速抢占国际市场。

从市场需求来看,全球深海油气开发正加速向3000~5000米水深推进,海底采矿、海底氢气输送等新兴领域也对柔性动态管道需求激增。据行业预测,未来十年全球深海管道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正道海洋的装备落地,将使我国从“市场需求国”转变为“产品供给国”,为我国海洋装备“走出去”开辟新的路径。

高壁垒行业,后来者为何难以复制?

面对正道海洋的突破,业内不禁产生疑问:其他企业是否能够跟进复制?答案是否定的。深海管道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早已形成难以逾越的高壁垒。

研发成本与周期是不可逾越的第一道障碍。深海管道核心装备的研发,需要数十亿级别的资金投入,开发周期长达10~15年。国内曾有企业尝试自主研发,但仅初期设计与先导测试就耗费数亿元,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技术瓶颈难破而被迫搁浅。

更关键的是,装备研发需要与客户端持续磨合——海洋油气开发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极高,国际客户均以“成熟企业标准” 为采购门槛,不会给新进入者“试错空间”。这就导致“没有成熟装备就没有订单,没有订单就无法验证装备性能”的恶性循环,而正道海洋通过引进国际成熟装备,直接跳过“从零研发”的漫长周期,节省超80%的试错成本。

产业链协同壁垒是第二道障碍。深海管道装备不是“单一设备”,而是涵盖流体力学、结构力学、高分子化学、机械制造、材料科学、自动化控制、检测认证等数十个领域的复杂系统,需要上下游产业链高度协同。此前国内产业链存在“学术理论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装备实践投入不足、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的失衡问题。尽管部分国内企业已涉足该领域,但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受限于设备精度不足、产业链配套短板、先导实验测试成本高且周期长等多重因素,实际产出的产品不仅无法满足500米以上深海作业需求,还存在难以突破的致命缺陷。这直接导致国产产品仅能在油气领域的输水工况中局部应用,且因稳定性不足,难以满足客户规模化应用的需求。

正道海洋则通过联合黄海金控集团设立深海产业链发展专项基金,一方面提前布局先导实验,采用“自主+合作” 模式的国产装备开展试错验证;另一方面依托该基金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最终构建起“设备—技术—零部件 — 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显著协同优势。

此外,市场化利益导向下无 “追赶空间”。从商业逻辑来看,自主研发装备的投入产出比极低,市场化资本普遍不愿涉足。正道海洋的突破,是“国家战略需求+企业技术担当+资本协同赋能”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模式无法简单复制。

值得关注的是,正道海洋并非“完全依赖进口”。此次引进装备时,公司已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特意锁定长期维护服务和零配件供应,既避免外部风险,解决当前“卡脖子”问题,又为后续自主研发争取时间。

战略意义深远,为海洋强国战略筑牢“装备基石”

正道海洋此次装备引进,不仅是企业发展的 “里程碑”,更对我国海洋产业和国家安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从行业层面看,此举打破国际垄断,推动我国深海装备产业从“粗放探索”转向“尖端制造”。正道海洋投产后,可使国产深海管道采购成本降低 30% 以上,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升级,为江苏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核心支撑。

从国家层面看,深海油气资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正道海洋的突破,使我国在深海开发领域掌握 “主动权”,为国家深海开发战略提供装备保障。

深海管道领域因产业特性复杂、技术验证周期漫长,过去数十年全球市场始终被3家企业垄断,而正道海洋的介入,让这一格局迎来历史性改变——全球深海管道竞争者中首次响起“中国声音”,更意味着未来数十年,全球仅有的4家深海管道核心企业中,将稳固占据中国席位,甚至有望成为该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核心力量。

未来,随着正道海洋参与全球竞争,我国将在深海装备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推动全球深海开发产业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