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春,这位从富士康流水线女工逆袭成为商业巨头的传奇人物,如今又要带领立讯精密迈向新的征程——赴港上市。
近日,立讯精密公告称,为深化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 。
这一举措不仅是立讯精密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是其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投资者资源,立讯精密在此上市,无疑将为其海外业务拓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需求。同时,港股上市也将进一步提升立讯精密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然而,立讯精密也面临着苹果公司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
此次赴港上市,能否助力立讯精密成功摆脱“苹果依赖症”,实现多元化发展,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潮汕女首富,又要去敲钟了。
前几天,立讯精密公告称,为深化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 。
关于上市的进度,公告称,公司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相关细节尚未确定,本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公告也提示本次H股发行上市工作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和香港联交所等监管机构审核,能否通过审议、备案和审核程序并最终实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早在今年4月,立讯精密就传出了尝试赴港上市的消息,这次公告也算是对上市动作的官宣。
这个时候选择港股上市,立讯精密一方面可能是在为全球化战略做深层次的布局,通过在港股上市,立讯精密能够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其海外业务拓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港股上市有助于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需求。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投资者资源,在港股上市有助于提升立讯精密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从增强境外融资能力的角度来看,立讯精密的海外业务拓展、新技术研发、全球产能布局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例如2024年9月,公司以5.2541亿欧元收购了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德国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的100%股权,借助此次收购,立讯精密加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化布局。
港股上市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满足其资金需求,并且通过港股上市,立讯精密可以引入国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港股市场的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如发行新股、债券等。再者,从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的角度来看,港股市场具有灵活且多样化的股权激励工具,立讯精密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为其全球化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与专业力量。
此外,从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的角度来看,香港联交所对上市公司有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立讯精密在港股上市,需要遵守这些监管要求,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这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提高公司的市场形象。
而从应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变化的角度来看,立讯精密的客户群体虽然强大,但也存在客户依赖的问题。通过在港股上市,公司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和客户群体,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同时,当前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等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立讯精密需要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港股上市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帮助其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上,王来春和哥哥王来胜以1315.2亿元持股市值上榜,也让王来春成为了潮汕女首富。
图片来源:新财富500创富榜单
回顾王来春的来时路,要从1988年的富士康讲起。
当年富士康在深圳西乡崩山脚下创建了海洋电子接插件厂,当时从广东澄海、潮州、丰顺等地招来首批150名员工,21岁的王来春便是其中之一。她怀揣着梦想,从线装事业部的基层岗位开始,尽管工厂条件艰苦,但王来春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凭借出色的表现,她一路从普通员工晋升为线长、组长,最终成为课长,这是当时大陆员工在富士康所能达到的最高职位。在富士康的多年工作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还深入学习了富士康的精密制造技术和管理哲学,为她后来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过了11年,到了1999年,32岁的王来春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下海经商。离开富士康后,王来春与哥哥王来胜共同购买了立讯有限公司的股权,正式踏上了创业之路。起初,公司主要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专注于连接器的生产和销售。2004年,随着业务的拓展和深化,王来春和王来胜通过立讯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了立讯精密。早期,立讯精密的业务主要承接富士康的订单。
立讯精密的发展有两个重要节点:其一是2010年,立讯精密成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资本的注入和市场的认可,让王来春从“打工妹”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耀眼新星,身家暴涨,常年在各大富豪榜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二就是成为“果链”。据公开报道,2011年,立讯精密通过并购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从Mac Book的连接线首次切入苹果产业链。
之后,2017年立讯精密取得Air Pods pro100%代工份额;之后,2020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纬创和资通两大代工厂成为大陆首家代工iPhone的厂商,当年,苹果为立讯精密贡献了638.43亿元的营收,占立讯精密收入比重高达69%。随后,苹果为立讯精密贡献了几近翻倍的营收,2021年贡献营收1140.56亿元,占立讯精密主营业务收入比提升至74.09%。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苹果贡献的营业收入占立讯精密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6.58%、44.85%、55.43%。
目前,立讯精密主营业务按照产品可以分为: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消费性电子、其他连接器及其他业务。
然而,近年来苹果公司增速放缓,给“果链”企业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一形势,王来春积极求变,努力帮助公司摆脱对苹果的依赖。2021年,她推出了“三个五年计划”,全方位发展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经过多年的努力,王来春通过“内生外延”的战略,不断拓展立讯精密的商业版图。在她的领导下,立讯精密已发展成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等多个领域,客户遍布全球。
成为“果链”把王来春送上了首富之位,也让企业受到了过于依赖大客户的挑战。
作为苹果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立讯精密的业绩与苹果公司的订单密切相关,而近年来苹果公司自身增速放缓,导致立讯精密等“果链”企业的日子不再像此前那样滋润,苹果公司还可能将新增关税成本转移至上游供应商,使立讯精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美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征关税的政策,对立讯精密的出口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尽管公司国内制造的成品出口到美国的比例较小,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给公司带来了挑战。
此外,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立讯精密的毛利率有所降低,苹果公司已将部分Mac电脑和iPad生产线从中国迁往越南,有逐步将工厂从中国迁往东南亚国家的趋势,这也对立讯精密的业务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汽车电子领域,立讯精密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电子物料采购方面,老牌的国际Tier1厂商在芯片及部分电子物料的采购价格上比立讯精密更具优势,导致其在部分相同的产品线上利润率略低,汽车行业对产品安全性要求较高,认证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立讯精密从消费电子供应链转型汽车供应链并不容易。
想要摆脱“苹果依赖症”,多元化发展,是立讯精密必须迈出的一步。近年来,小米、华为等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发展势头迅猛,对供应链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如果立讯精密能够成功打入这些品牌的供应链体系,无疑能有效分散风险,减轻对苹果的过度依赖。
除了在客户上进行多元化布局,在新业务上的探索也极其重要。 如AI、AR、汽车电子等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果立讯精密能在新兴领域建立优势地位,新开辟的业务可以成为将企业推向下一个巅峰的“增长曲线”。
立讯精密在布局AR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首先,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拥有深厚的积累,长期专注于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核心技术领域,致力于零组件与系统级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例如,立讯精密携手XREAL在无锡、昆山等地设立光学工厂,其中无锡工厂是全世界第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核心光学显示模块的全自动化生产,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此外,立讯精密还不断进行材料创新、技术革新以及制程工艺的优化,以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如与东南大学合作研发了业界首款偏振体全息光波导AR眼镜“云雀”,在光效、前向漏光、成本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立讯精密通过“零件→模组→系统”的全链条布局,在AI终端设备中占据重要地位。在AR领域,公司不仅在零件方面有所布局,也在整机方面有所涉及,能够为客户提供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同时,立讯精密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管控能力,能够有效整合资源,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这有助于公司在AR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报道,在前不久的2025第六届全球Mini/Micro LED显示技术周上,立讯精密新产品研发处研发总监许国军就Micro LED未来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MicroLED在整机应用中面临光效低、功耗与亮度矛盾、小型化等挑战。尤其是在高清、低功耗和长续航的需求下,MicroLED的光效到人眼的效率较低,且亮度与功耗的矛盾使得全天候使用困难。此外,小型化要求使得设备在轻薄设计上存在困难。
对于ODM/OEM厂商的机遇和挑战,许总监认为,随着AI眼镜市场的崛起,立讯精密面临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在系统集成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优势。然而,新产品品类的不确定性、供应链挑战以及成本控制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他强调,立讯精密已做好准备,通过灵活的解决方案和弹性产线来应对这些挑战。
赴港上市的尝试,是立讯精密从资本到市场上多元化的又一布局,从成为“果链”到超越“果链”,立讯精密的下一章才刚刚开始。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