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暴跌!广汽“亲儿子”,被贴上车圈恒大标签!

2025-07-08
来源:象视汽车
销量过山车

曾几何时,埃安是新能源汽车赛道最耀眼的“星二代”。

背靠广汽这棵国有车企的参天大树,埃安踩着新能源风口扶摇直上,年销约50万台的战绩,让它稳坐新势力前列,连行业都称其为“国企新能源的标杆”。

可如今,这颗“明星”却像被抽走了光环:新能源车销量暴跌、员工持股爆雷风波、“车圈恒大”标签缠身。曾经的“天之骄子”,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1. 销量过山车

用“高开低走”来形容埃安,再合适不过了。

2017年,广汽集团高瞻远瞩,成立广汽新能源,与蔚小理等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几乎同时诞生。

2020年,发展势头良好的广汽新能源,从广汽乘用车分公司,独立升级为子品牌——埃安,并由此驶入高速发展轨道。

2022年,埃安热销27万台,同比暴涨126%。2023年,埃安同比劲增77%,月均销量超4万台,全年爆卖超48万台,稳居新势力销冠宝座,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黑马,一时风头无两。

可是从2024年开始,埃安在销量就不增反降,而且跌跌不休,远远跑输处于大幅增长态势的新能源车市大盘。

2024年,埃安销量大幅下滑22%,月销销量只有3万台出头,销量只剩下37.5万台,被理想、赛力斯等大幅超越。

进入2025年,埃安销量进一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埃安月销销量进一步下滑至不到两万台,累计售出10.9万台,同比下滑14.0%。

预计今年,埃安全年只能卖出20多万台,相较于2023年的高点腰斩。

2. 汽车圈恒大

比销量持续下滑还要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一场更加凶险无比的风暴,在上个月席卷埃安。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埃安实施混改,推动了全员持股。

共有794名员工,合计出资近18亿元,持有埃安4.55%股份,平均每人200多万元,有很多员工还是贷款的。当时大家都认为埃安很快就会上市,然后员工身家倍增,完全有能力偿还本息。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受制于销量持续下滑,以及车市大环境等原因,埃安至今未能上市。

上个月中旬有传闻称,埃安的IPO计划“疑似告吹”,这就意味着之前员工梦想中的上市股票红利消失,员工目前面临偿还高额利息和本金,很多人都没能力还。

如果员工想要退出,现在只能收回本金的约42%,等于投资款缩水一大半。同时,还传出部分管理层早就套现离场的消息。

这与当初恒大崩盘有点相似,因此“车圈恒大”的帽子就落到了埃安头上。

对此,埃安发表声明称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股权激励计划也在“依法依规正常推进中”。

3. 神经被刺痛

尽管埃安迅速辟谣,但是当时舆情迅速发酵,“车圈恒大”的标签如瘟疫般蔓延,引发轩然大波。这深深刺痛了广汽集团,毕竟它是国有车企。

说起员工持股这个事,原本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公司不仅能获得资金,还能拴住人心,员工也能沾点发展和IPO的雨露,听着就颇具诱惑力。没有想到埃安未能成功上市,让公司和员工均深陷泥潭。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埃安销量的下滑。曾经当过新势力销冠的埃安,为何失去先发优势?

首先,B端网约车的市场饱和。

早期,埃安发力B端市场,2023年的48万台,就源于新能源汽车B端市场的红利。其中接近一半(约22万台)是网约车,全国排名第一,因此埃安赢得“网约车之王”的称号。

可是此后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多个城市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当地市场运力饱和。于是埃安销量大幅下滑,成为新能源头部阵营中,唯一衰退的车企。

其次,C端大众主流市场遇阻。

在发力网约车市场的同时,埃安并未放弃C端市场。甚至为了扭转网约车的品牌形象,进行了多番努力。

但是许多消费者,就是不太喜欢埃安身上曾经的网约车标签。

叠加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极端内卷化,价格战硝烟弥漫,埃安也并未形成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于是在C端市场就每况愈下,销量自然下滑。

新能源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埃安的未来迷雾重重。

第一时间获取股权投资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中搜索“融中财经”公众号,或者用手机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获得融中财经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融中 热门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